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

ID:771321

大小:1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8-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计 64 分) 1、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 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3、钱伟长青年时期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目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 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 ) 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B.有些外国人将儒学视为一种宗教 C.儒家应当积极向世界宗教推介自己 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4、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 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 有重要关联( )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 5、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 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 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6、《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 这说明( ) 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 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 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 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 2 7、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不包括( ) A.官方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 B.官方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C.官员选拔方面:儒生入仕,加强了儒学对政治的影响 D.科举考试方面:考试选官,以儒学经典作为考试内容 8、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 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 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荀子提出“人之性恶” 9、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 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萧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 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10、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 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 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 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11、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 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12、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 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A.格物致知 B.经世致用 C.三纲五常 D.发明本心 13、《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 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 盖亿万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儒学为尊,排斥了其他学说 B.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 D.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 14、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 3 张相符的是( ) 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 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1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 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 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 )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17、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 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理”与“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C.唯物与唯心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18、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19、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 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 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 ) A.知行并重的关系 B.只格一物便通万理 C.认识的渐进性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20、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 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代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4 21、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 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 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 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22、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 发机飞火 ,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23、有人说:如果古代有诺贝尔奖,那么得主都会是中国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 主要原因是( ) A.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 B.古代中国人比其他民族人更聪明 C.古代中国没有外来侵略 D.封建经济的发达 2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 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25、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 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 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 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 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27、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 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 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28、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 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5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9、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徽、汉调 京之皮黄(京剧) 发音 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 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 家法 唱腔 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噪 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 行为 京剧,举止、气象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 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 B.京剧起源,昆曲贡献更大 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 D.京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 30、“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 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31、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A.山水画、重视写意 B.花鸟画、浓墨重彩 C.人物画、形神兼备 D.文人画、重视写意 32、中国小说历经先秦两汉的准备阶段,至唐代出现“传奇”,宋代兴起“话本”,至明代 中后期和清初,小说的创作呈现出了空前的光彩。其推动因素主要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市民阶层的崛起 D.阶级关系的变动 二、材料题(33 题 24 分,34 题 12 分,共计 36 分) 33、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 6 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 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理学家,王 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 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 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 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 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2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12 分) 34、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 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 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7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 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 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答案 1—5ACBBA 6—10ADCCA 11—15DADDB 16—20DCBCB 21—25CBDBC 26—32CCABB DA 33、(1)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 常是“理”的具体化。(6 分) 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思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 分) (2)相同: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4 分) 不同: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 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8 分) 34、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 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 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6 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 分) 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