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10)

ID:771322

大小:112.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8-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1.1688 年,英国发生了一场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光荣革命”,这场革命是( ) A.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 B.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C.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 D.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的条件 2.中国近代一位学者写道:“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 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政体特征与材料所述比较接近的近代 国家是( ) A.中华民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3.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 稳定的格局。”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B.欧盟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C.日本从经济大国试图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 D.恐怖主义威胁世界的安全 4.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 营一边,并于 1950 年 2 月 14 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 针的主要意图是( ) A.创造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 B.借助苏联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与苏联结盟,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D.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5.观察下面“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了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发展 D.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6.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 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这期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但没有被时代所 淘汰,反而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关系准则,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原因在于 A.它是中国在外交实践中提出并成功运用的外交方针 B.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 C.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各国的国家利益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8.1917 年 3 月,彼得格勒的女工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这些女工在游行中高呼的口号可能 是( ) 军警驱赶示威妇女 A.“打倒战争!”“要面包!” B.“打倒资产阶级!”“打倒战争!” C.“要和平!”“要社会主义!” D.“要面包!”“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9.列宁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 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俄国十月革命比其他国家爆发早的原因之一是 ( ) A.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 B.沙皇制度腐朽透顶 C.战争加剧了俄国的困难和矛盾 D.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10.1917 年二月革命胜利之后,某政府表态“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 不移地执行协约国签订的协定”。据此判断该政府应当是( ) A.沙俄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D.苏俄政府 11.1880 年 7 月法国政府规定:“凡 1880 年 7 月 6 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 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 国(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 12.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 B.“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C.“统一、权利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13.《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 ) A.德意志皇帝拥有一切权力,法国总统只掌握行政权 B.德意志皇帝“统而不治”,法国总统掌握行政权 C.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法国总统掌握行政权 D.德意志皇帝、法国总统都掌握行政权 1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相比,主要的特色在于( ) A.议员由选举产生 B.体现了更强烈的民主色彩 C.代表的阶级利益 D.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5.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普鲁士国王不称德国皇帝(Kaiservon Deutschland),而 享有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的尊称,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这说明( ) A.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B.《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联邦制、君主制等色彩 C.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市场统一、法治成熟 D.宪法体现了德国领土的不断扩张和政治的民主化 16.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 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 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17.史学界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是对马歇尔计划合乎逻辑的发展和补充,主要是因 为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A.美国加深了对西欧的经济控制 B.美国达到了遏制苏联的目的 C.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臻于完善 D.美国完成了全球战略的部署 18.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 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他所评论的是( ) A.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下风 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 19.“这场战争对美国的伤害实在是太深了,它加速了美国霸权力量的衰落。苏联在战略平衡 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日本与西欧重新获得的经济优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中“这场战 争”指的是( ) A.太平洋战争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0.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 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 A.华约的成立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2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 1945 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 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2.二战后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急剧恶化。1947 年 4 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 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23.1962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苏联这种“秘密,迅速和不同寻常的集结”是“出于预 谋的挑衅、不正当地改变现状的行动”,这对美国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材料中“秘密, 迅速和不同寻常的集结”是指( ) A.发起朝鲜战争 B.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 C.成立经互会 D.成立华约 24.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成立欧共体 25.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好的,好的。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不行,绝 对不行!以上两段对话说明二战以来,美欧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 A.西欧国家产生了强烈的排外性 B.“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 C.欧共体实力已经全面超越美国 D.西欧经济从破坏严重到恢复发展 26.:“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实现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27.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最重要的表现是( )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28.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回到俄国,发表了《四月提纲》,其中他提出( ) A.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29.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A.新中国的成立 B.苏联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 30.马克思认为,“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 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光荣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1917 年 3 月(俄历 2 月),彼得格勒的女工举行游行示威,各工厂的男工也加入游行队 伍。参加示威和罢工的人数不断增加。沙皇政府派军警开枪镇压,工人们奋起反抗。起义工人 得到士兵的支持,起义迅速发展,革命的红旗代替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在首都上空飘扬。 正在前线指挥俄军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于 3 月 15 日宣布退位。 材料二 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 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判断它的性质是什么。(4 分) (2)材料二中的三个文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的?各有什么作用?(6 分) (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关系如何?(4 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 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 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 练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 6 000 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 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 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 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 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4 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之间的关系。(6 分) (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有哪些进步性?(4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材料二 当代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 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 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材料一中作者的“愁”指的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分) (2)材料二中作者的“愁”指的又是什么?试分析其历史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具备了 哪些有利条件推动解决作者的“愁”。(7 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一 1950 年 2 月 14 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 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 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在 1952 年底以前,无条件地 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 建设贷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 1970~1973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 拿 大 1970 年 10 月 13 日 意 大 利 1970 年 11 月 6 日 奥 地 利 1971 年 5 月 28 日 比 利 时 1971 年 10 月 25 日 冰岛 1971 年 12 月 8 日 英国 1972 年 3 月 13 日 荷兰 1972 年 5 月 18 日 联 邦 德国 1972 年 10 月 11 日 澳 大 利亚 1972 年 12 月 21 日 新 西 兰 1972 年 12 月 22 日 西 班 牙 1973 年 3 月 9 日 (1)根据材料二,分析 1970~1973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共同特点。与这些国家建交,反映 了中国在外交策略上有什么改变?(5 分) (2)你认为 1970~1973 年中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8 分) 答案 1-5.BBDCC 6-10.CBACB 11-15.CCCBB 16-20.DCDCC 21-25 DBBBD 26-30 DBCCA 31.(1)事件:二月革命。性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背景:1917 年 11 月 6 日,武装起义开始,8 日完全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 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也相继起义成功。在革命胜利之际,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召开,通过了三个重要文件。作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 政权归苏维埃;《和平法令》通过后,苏俄政府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新生政权获得了喘息之机; 《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支 持。 (3)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奠定 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32.(1)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起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剥夺了资本家的资 本,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4 分) (2)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趋势,其经 验教训对苏维埃政府是十分可贵的,苏维埃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把巴 黎公社的理想加以充实、完善,变成现实。(6 分) (3)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 级,形成了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巩固。(4 分) 33.(1)作者的“愁”指的是台湾被日本割占。原因: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直接原因是甲 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思想感情:为台湾的被割占悲痛不已;热爱 祖国,热爱家乡,企盼台湾回归祖国;忧国忧民的感情等。 (2)作者的“愁”指的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原因:1949 年,国民党退往台湾;美国的干涉。 条件:改革开放以后,大陆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两 岸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和澳门得到成功的实践;国际上 “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 34.(1)特点: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应对苏联 的威胁(或“一条线、一大片”战略)。 (2)原因: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世界多 极化趋势发展;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抗衡苏联; 有利于中西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础。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