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6)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6)

ID:771328

大小:80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8-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可修改 1 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2 小题,合计 48 分) 1.《礼记·月专》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抠草篁腐用作肥料。深耕、施肥、 粪种、一年再获。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独立发展 B.参牧结合 C.自维自足 D.精耕细作 2.《墨子·非乐上》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 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搁布影,此其分事也。”出现这一现象恨源于 A.战国各国的变法 B.民禽税负的沉重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土地私有制确立 3.据学者统计,《资治通鉴》中发表过重农言论或推行过重农措施的封建君主有 52 人之多。 君主之所以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A.兴襄关系着农民能否实现温饱 B.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模式 C.稳定与否关系到封建政权安危 D.是封建政府腻税收入的唯一来源 4.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的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值喂蚕桑树:松江 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这体现了当时 A.区域经济呈现明显的差异 B.江南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C.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被打破 D.南北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5.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 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细如服饰用具,琐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拟。南方上层人士改 操中原洛阳之音,也成为南士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方的语言逐渐趋于统— B.经济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异 C.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D.南方社会的包容性强于北方 6.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乎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男耕女织模式瓦解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7. 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 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雇佣劳动趋于普及 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8.下图是中 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曲线 3 所代表 的经济形式 发展出现最高峰(图中字母 A 处)的原因是. 可修改 2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因一战而放松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膨胀 D.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9.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7. 7”火花(火柴盒贴画)。其主图为当时的 中国地图,上面标注了各省行政区域,数字“7●7”被醒目地设计在地图中心。据此可知, 当时 A.新的营销方式开始得到普遍采用 B.实业救国的思潮开始兴起 C.全民族抗战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 D.国共两党之间矛盾已消除 10._ 下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 B.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 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 D.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 11.近代以来轮船、火车和公共电汽车相继传入中国,对于最初接触到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 中国人来说因其空间狭小而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一对“男女混杂”的担忧。上海电车初次 运行的时候,因国人害怕不敢乘坐而生意冷淡。材料中的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交通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B.交通近代化不可能实现 C.传统观念影响交通业发展. D.新式交通工具弊端太多 12.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可修改 3 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新中国成立初期技术人才匮乏 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 13.“高产卫星” 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 一词,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 年有 85 篇,1959 年有 15 篇,而 1960 年只有 1 篇,并 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 1958 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 长的规律’了”。材料反映 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 B.“大跃进” 于 1960 年达到高潮 C.1960 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D.“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 14.下图呈现的数据变化源于 A.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到 1987 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改革前的 120 种减少到 60 种, 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 188 种减少到 23 种。这种情况说明 A.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16.下表为 1978-2006 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可修改 4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广大人民的愿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下图是美国统计的 1981 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即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大于 出口额)走势图。其中促成美中贸易逆差急剧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发开放浦东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8.据《世界文明史》:1540 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 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导致这次通货膨胀 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9.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 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 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作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 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 A.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 B.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 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0.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 6 处办事处所组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 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 150 艘商船、40 艘战舰、5 万名员工与 1 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 40%。认购股份的热潮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共释出 650 万荷兰盾供人认购,仅阿姆斯特丹就 认购了一-半的股份。这使“海上马车夫”在亚洲地区迅速拓展殖民范围。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东印度公司开启了股份制的经营方式 B.荷兰扩张的主要途径是商品输出为主 C.商业资本是推动荷兰扩张的主要动力 D.其后英国注入巨资认购更多股份,改名纽约 可修改 5 21.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 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一-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制 造商品的崇高使命。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英国 A.建立了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 B.遵循了平等的国际贸易分工 C.占据了优越特殊的地理位置 D.拥有了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 22.下面是 1850-1913 年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统计表。该表印证了 A.科技对生产的作用日益凸显 B.19 世纪是世界工业增速最快的世纪 C.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世界工业生产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 23.到 1918 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 义 祖国在危急中!”为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4.1923 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一、 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 实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25.下图漫画题为《跛脚的巨人》,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26.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 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 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充分地利用市场机制. 27.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 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 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 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28.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是教养子女”等 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可修改 6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29.1932 年,一位纽约市的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 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 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表明 A.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 B.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C.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 D.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 30.仔细观察下图,图中艾德礼的承诺是指 A. 《社会保障法》 B.《疾病 保险法》 C. 《贝弗里奇报告》 D. 《伊丽莎白济贫法》 31.“37.6 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 是资本家。”这则广告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国有化程度增强 B.“经营者革 命” C.“人民资本主义” D.建立福利国家 32.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扭转了英国福利主义、左倾主义和大政府高税收的战后传统政治风 向,在英国乃至整个世界,重新树立了自由经济和小政府、低税收理念的权威性,并以“撒 切尔主义”闻名于世。下列经济政策(现象)中符合“撒切尔主义”的是 A.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 B.加大企业国有化程度 C.紧缩公共开支,加大货币供应. D.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33 题 25 分,34 题 12 分, 35 题 15 分,共 52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1870 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 的经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官员被任命去帮助管理或监督各种新办的企业。正像商人捐 纳官衔那样,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 1900 年,有那么多人亦 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受人尊敬的选择了。这些发展的结果产生了 商人大阶级之内的新的“绅商”社会阶层。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尽管绅商阶 层同传统的绅士和旧式商人阶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带有明显的过渡 特征,但从本质上已不同于二者,在新的时代氛围下,其价值趋向是近代的。下表是苏州几 名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 可修改 7 ——摘编自《苏州商会档案》 材料三 20 世纪初年,当清政府亲自着手推行现代化时,主要通过重用绅商等手段,来加强 官、商之间的联络。事实上,由绅商出面来调谐官商关系,尚存在有负面意义的一面,绅商 在经商营工,攫取利润的同时,骨子里仍潜藏着儒家文化意识。这不能不损害他们创办企业 的成就,阻碍资本主义企业精神在中国的成长。 ——摘编自马敏著《官商之间一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绅商阶层产生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绅商阶 层发展的因素。(10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绅商阶层带有“过渡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绅商阶层的 阶级属性。(10 分) (3)根据材料三,辩证地指出绅商阶层对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5 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苏两国对各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经历了一系 列探索。 苏联: 1936 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斯大林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1939 年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 年,赫鲁晓夫断言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 的时期”,1961 年宣布.在 20 年内“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67 年,勃列日涅夫宣 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7 年苏联宪法载明“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 义社会”。 中国: 1956 年,中共八大宣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八 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要用十年赶英,二十年赶美,五十年实现共产主义”。1987 年,中共 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 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结合材料和苏、中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谈你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 索”的认识,并对你的认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结论明确,依据史实,阐释充分,逻辑严 谨,表述清楚。)(12 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190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该制度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 致经济衰退。 1925 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明显的金融投机。1931 年,美国经济从衰退滑向大萧条。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二,1931 年 1 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以缓解金融危机。三,次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向银行、保 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该公司也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四,同 年 7 月,国会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 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五, 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 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 一。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诱导选民认为他将恪守金本位制,贏得 大选。1932 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胡佛的金 融改革失败。 ——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金融改革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金融改革。(6 分) 可修改 8 2018 级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2 小题,合计 48 分) 1——5 DCCAC 6-——10 CBBCB 11——15 CADBD 16——20 ABADC 21——25 DAABA 26——30 CCBAA 31——32 CA 二、材料解析题(33 题 25 分,34 题 12 分,35 题 15 分,共 52 分) 33. (1)途径:由商而绅;由绅而商。因素: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引导:重农抑商观念的改变;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0 分) (2)表现:仍然从事封建性土地经营:经营传统的商业:投资创办近代工业:参与近代企业的管 理。阶级属性:早期的民族资本家。(10 分) (3)影响:加强了官府与商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损害了民族资本主义企 业的进取精神。(5 分) 34.示例 认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2 分). 阐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的标准就是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对 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犯了“左”倾的错误,给 经济建设带来了损害,成为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效法苏联模式,20 世纪 50 年代末“左”倾错误泛滥,严重脱离了经济建设的实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正确认识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促进 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8 分) 结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的关键。(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或经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 分) 35.(1)特点:措施全面,开启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序幕:力度小且不够灵活:受政治环境(大选) 影响,推行乏力;没有抓住金融问题的关键和民心的向背:收效甚微,最终失败。(9 分) (2)评价: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定基础:是现代西方金融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未能完全放 弃自由放任政策,未能抓住美国金融问题的症结所在,又受政治局势和改革者自身素质的影 响,导致改革失败。(6 分)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