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6.4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讲)原卷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2年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6.4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讲)原卷版

ID:773658

大小:1655104

页数:8页

时间:2021-09-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 8 专题 6.4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新课程考试要求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核心素养 本节涉及所有的数学核心素养:逻辑推理(多例)、直观想象(多例)、数学运算(多 例)等. 考向预测 (1)测量距离问题; (2 测量高度问题; (3)测量角度问题. (4)主要是利用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问题,关键是弄 懂有关术语,认真理解题意.三角形中的应用问题,主要是结合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 考查边角及面积的计算,与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结合考查,也有与导数结 合考查的情况. 【知识清单】 知识点 1.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a sin A = b sin B = c sin C =2R,其中 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 a∶b∶c=sin A∶sin B∶sin C; a=2Rsin_A,b=2Rsin_B,c=2Rsin_C; 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面积公式 S=1 2absin C=1 2bcsin A=1 2acsin B 知识点 2.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 2 2 2 2 cosa b c ab C   , 2 2 2 2 cosb c a ac A   , 2 2 2 2 cosc a b ac B   . 变形公式 cos A=b2+c2-a2 2bc ,cos B=a2+c2-b2 2ac ,os C=a2+b2-c2 2ab 知识点 3.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概念 (1)仰角和俯角: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 图 1). (2)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 B 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 2). 2 / 8 (3)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 3) 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③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4)坡度: ①定义: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 4,角θ为坡角). ②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 4,i 为坡比). 【考点分类剖析】 考点 1 与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结合 【典例 1】(2021·四川成都市·高三三模(文))已知 A,B 是圆 2 2 4x y 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 2 3AB  , 点  3, 6P ,则 PA PB  的最小值为( ) A. 1 2 B. 3 2 C.1 D. 7 2 6 【典例 2】(2021·高一期中)如图所示,为测量山高 ,MN 选择 A 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 为 测量观测点,从 A 点测得 M 点的仰角 60 ,MAN C   点的仰角 30CAB   以及 75 ,MAC   从C 点 测得 60MCA  ,若山高 100 2BC  米,则山高 MN 等于( ) A.300米 B.360米 C. 240 米 D.320米 【典例 3】(2020·江苏高考真题)在 △ ABC 中, 4 3 =90AB AC BAC  , ,∠ ,D 在边 BC 上,延长 AD 到 P, 3 / 8 使得 AP=9,若 3( )2PA mPB m PC     (m 为常数),则 CD 的长度是________. 【变式探究】 1.(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高三其他模拟(理))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 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在C 处(点C 在水平地面 ABO 的下方,O 为 CH 与水平地面 ABO 的交点) 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水平地面上两个观察点 A ,B 两地相距 100 米, 60BAC   ,其中 A 到C 的距离 比 B 到C 的距离远 40 米. A 地测得该仪器在C 处的俯角为 30OAC   , A 地测得最高点 H 的仰角为 45OAH   ,则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 CH 为( ) A.210 米 B. 210 3 米 C. 210 210 3 米D.420 米 2.(2021·浙江高二期末)已知 a 、b 、 c 分别为 ABC 的三个内角 A 、 B 、C 的对边,且  2 2 22 sin 3 0ab C a b c    ,点 D 是边 AB 上的中点,若 1CD  ,则 ABC 的面积最大值为_______. 3.(高考真题)如图,在某海滨城市 附近的海面上正形成台风.据气象部门检测,目前台风中心位于城市 的南偏东 15° 方向 200 km 的海面 处,并以 10 km/h 的速度向北偏西 75° 方向移动.如果台风侵袭的范围为 圆心区域,目前圆形区域的半径为 100 km,并以 20 km/h 的速度不断增大.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侵 袭(精确到 0.1 h)? 4 / 8 考点 2 测量距离问题 【典例 4】(2021·永丰县永丰中学高一期末)为了测量河对岸两点 C,D 间的距离,现在沿岸相距 2km 的两 点 A,B 处分别测得 105BAC   , 60 , 45 , 60BAD ABC ABD         ,则 ,C D 间的距离为 ________. 【总结提升】 测量距离问题,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角度有: (1)两点都不可到达; (2)两点不相通的距离; (3)两点间可视但有一点不可到达. 【变式探究】 (2021·高三其他模拟(文))“湖畔波澜飞,耕耘战鼓催”,的一草一木都见 证了同学们的成长.某同学为了测量澜飞湖两侧 C,D 两点间的距离,除了观测点 C,D 外,他又选了两个 观测点 1 2,P P ,且 1 2PP a ,已经测得两个角 1 2 2 1,PP D P PD     ,由于条件不足,需要再观测新的 角,则利用已知观测数据和下面三组新观测的角的其中一组,就可以求出 C,D 间距离的有( )组 5 / 8 ① 1DPC 和 1DCP ;② 1 2PP C 和 1 2PCP ;③ 1PDC 和 1DCP A.0 B.1 C.2 D.3 考点 3 测量高度问题 【典例 5】(2021·北京高三其他模拟)魏晋南北朝(公元 220 581 )时期,中国数学在测量学取得了长足进展. 刘徽提出重差术,应用中国传统的出入相补原理,通过多次观测,测量山高水深等数值,进而使中国的测 量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超越西方约一千年,关于重差术的注文在唐代成书,因其第一题为测量海岛的 高度和距离(图 1),故题为《海岛算经》受此题启发,小清同学依照此法测量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塔的高 度和距离(示意图如图 2 所示),录得以下是数据(单位:米):前表却行 1DG  ,表高 2CD EF  ,后表 却行 3FH  ,表间 244DF  .则塔高 AB __________米,前表去塔远近 BD  __________米. 【总结提升】 求解高度问题的三个关注点 (1)在处理有关高度问题时,要理解仰角、俯角(在铅垂面上所成的角)、方向(位)角(在水平面上所成的角) 是关键. (2)在实际问题中,可能会遇到空间与平面(地面)同时研究的问题,这时最好画两个图形,一个空间图形, 6 / 8 一个平面图形,这样处理起来既清楚又不容易搞错. (3)注意山或塔垂直于地面或海平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变式探究】 (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为测量出高 MN ,选择 A 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 为测量观测点,从 A 点测得 M 点 的仰角 060MAN  ,C 点的仰角 045CAB  以及 075MAC  ;从C 点测得 060MCA  .已知山 高 100BC m ,则山高 MN  __________ m . 考点 4 测量角度问题 【典例 6】(2021·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理))一张台球桌形状是边长为 4 的正六边形 ABCDEF , 已知一个小球从 AB 边的中点 P 击出后,击中 BC 边上某点 Q ,之后依次碰击 CD ,DE ,EF ,FA 各边, 最后击中 AB 边上的点 R ,且 1AR  ,设 BPQ   ,则 tan  ___________. 【总结提升】 1.解决角度问题的注意事项 (1)测量角度时,首先应明确方位角及方向角的含义. (2)求角的大小时,先在三角形中求出其正弦或余弦值. (3)在解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正确画出示意图,通过这一步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 解题中也要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联袂”使用的优点. 2.测量角度问题的基本思路 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形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 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提醒:方向角是相对于某点而言的,因此在确定方向角时,必须先弄清楚是哪一个点的方向角. 【变式探究】 某沿海四个城市 A 、B 、C 、D 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60ABC   , 135BCD   , 80nmileAB  , 40 30 3nmileBC   , 250 6nmileCD  , D 位于 A 的北偏东 75 方向.现在有一艘轮船从 A 出发 7 / 8 以50nmile/h 的速度向 D 直线航行, 60min 后,轮船由于天气原因收到指令改向城市 C 直线航行,收到 指令时城市C 对于轮船的方位角是南偏西 度,则sin  __________. 考点 5 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 7】(2021·浙江高三期末)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 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从 A 沿 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 A 沿索道乘缆车到 B ,然后从 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 A 处下山,甲沿 AC 匀速步行,速度为50m / min .在甲出发 2min 后,乙从 A 乘缆车到 B ,在 B 处停留1min 后,再从 B 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行的速度为130m / min ,山路 AC 长为1260m ,经测量, 4sin 5C  , 63sin 65B  , BÐ 为钝角. (1)求索道 AB 的长; (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规律方法】 利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结合示意图构造三角形,然后转化为解三角 形的问题进行求解. 【变式探究】 (2021·浙江高一期末)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5G 网络,无论是大山深处还是广袤平原,处处都 能见到5G 基站的身影.如图,某同学在一条水平公路上观测对面山顶上的一座5G 基站 AB ,已知基站高 50mAB  ,该同学眼高1.5m (眼睛到地面的距离),该同学在初始位置 C 处(眼睛所在位置)测得基站 底部 B 的仰角为37 ,测得基站顶端 A 的仰角为 45. 8 / 8 (1)求出山高 BE ; (2)如图,当该同学面向基站 AB 前行时(保持在同一铅垂面内),记该同学所在位置 M 处(眼睛所在位 置)到基站 AB 所在直线的距离 mMD x ,且记在 M 处观测基站底部 B 的仰角为 ,观测基站顶端 A 的 仰角为  .试问当 x 多大时,观测基站的视角 AMB 最大? 参考数据:sin8 0.14, sin37 0.6,sin 45 0.7, sin127 0.8       

资料: 1.1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