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城市空间结构
考点2 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体系
考点3 城市化及其影响
考点4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考法2 城市服务等级、城市功能区、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分析
考法3 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
主题情境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探索——通风走廊
考情解读
考情解读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1 城市空间结构
考点2 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体系
考点3 城市化及其影响
考点4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主要功能区
功能区是体现城市主要职能的相关产业或部门集中分布的地区。城市规模
越大,担负的职能越多,其功能区类型就越多,且划分越明显。
规律总结 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工业区次之,商业区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分布,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分布。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少,晚上人
口多;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大,住宅区次之,工业区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区移动,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
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1)经济因素——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格局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它往往通过地租来发生作
用。影响地租的两大经济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距离。不同产
业的付租能力和对地段要求的特殊性在城市中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城市功
能区划分的基本格局。
①交通通达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内
不同地区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也就相应存在差异。如下图所示:
②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远近不同,地租相应存在高低差异,因付租
能力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其他因素——使得功能区空间布局更加复杂
经济因素奠定了城市功能区的基本结构,但是当新的交通线形成,周边新的
城镇发展会使基本结构发生“变形”。行政、
历史、社会、文化、自然等因素叠加,往往使得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更加复
杂。
4.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按照功能划分,乡村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地和生产区等,由内
向外一般依次是公共空间、居住地和生产区。
(1)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常位于乡村中心。
(2)居住地:是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主要由房屋和院落组成。
(3)生产区:是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农田水利设施及田间道路等。
规律总结 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1.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便于工人上下班)。
2.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适当的卫生防护带(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
住宅区与工厂、仓库、铁路、机场间设置的隔离地带。其宽度取决于干
扰与危害程度。卫生防护带内,一般植树造林,形成防护林带) 。
3.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工业区布局(最大程度减轻对居民区环境的污染) 。
(1)对大气污染的工业:①盛行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②季风——与季
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③多种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对水污染的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考点2 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体系
1.城市区位因素
思维拓展 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区位
考虑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形成时,
看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然后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
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到该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下图示意城市区位的发展变化:
2.城市等级体系
(1)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名师提醒 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服务范围往往要分职能来分析,如某县城,它
的行政服务范围只局限于本县地域,而经济服务范围往往根据其相关竞争
力而定,是可以跨越其所属行政地域的,县级市义乌在小商品批发方面,其
服务范围是全世界。
思维拓展 大城市的辐射功能
1.吸引周边劳动力来大城市工作。
2.促进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
3.大城市的高新科技、管理经验等向外辐射,提高周边地区经济技术水平。
4.文化等带动作用,如新兴文化风潮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传播等。
5.部分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推动大城市与周边小城市的产业分工和布局。
考点3 城市化及其影响
1.城市化的概念、内涵、标志、动力及意义
如下图所示:
2.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
被拉平的“S”形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2)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弄清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须要知道城市化地域的主要特点。其
主要特点是“密、高、硬”。城市人口密集、产业密集、建筑物密集、
知识与技术密集、能量物质的调入与排放密集;城市建筑物高;城市地表硬
化的面积比重大。抓住这三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打开分析的思路。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
平整土地、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
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
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
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
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3)生态城市建设: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
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
循环。
辨析比较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辨析
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
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
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
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考点4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分析
地域文化是人类活动与地域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物质文化、
行为习俗文化、思想意识文化等不同层面的文化。
建筑风格、城乡空间格局等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在
分析城乡景观的地域文化时,主要关注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
平对景观文化特点的影响。
2.城乡景观的特点
乡村聚落在景观上规模较小、分布或集中或分散,功能分区取决于其生产
的主要方式,如耕作业、乳畜业和渔业形成的乡村不仅空间选择不同,而且
集中度和功能区分化程度也不同。乡村聚落基本的功能区有农业生产用
地区、居住用地区、公共用地区等。城镇聚落在景观上规模较大、 分布
较集中,空间的垂直利用度较高。功能区主要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和文化与公共事务区等。
3.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
考法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考法2 城市服务等级、城市功能区、城
市空间形态的综合分析
考法3 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示例1 [2020天津地理卷]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
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
(2)题。
(1)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A.商业和住宅 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 D.仓储和物流
(2)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科技
答题思维
答案 (1) A (2)B
回归教材 本示例从全新的视角,以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考查城市
功能区的布局及影响因素,与往年命题(结合城市功能区及交通的分布)
差异较大,难度相对较大,但解题思路是一致的,关键还是在于把握教材知
识——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本示例在解答时需对城市各功能区有准
确的理解和认识,并牢牢抓住各功能区与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及文化设
施之间的关系。
考法2 城市服务等级、城市功能区、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分
析
示例2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
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
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题思维
答案 (1) B (2)A (3)C
考法3 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示例3 [2020全国卷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
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
(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
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
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答题思维
答案 (1)B (2)A (3)D
思维拓展 风与建筑特征
1.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候炎热,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是选择建筑物朝
向的重要因素,建筑物朝向尽量布置在与夏季主导风入射角小于45°的朝
向上,使室内得到更多的自然风。当总体建筑布置呈行列式时,应避免建
筑物正对夏季主导风向(与主导风入射角成0°)以避免对后排建筑物的自
然通风不利,在此情况下,建筑物朝向宜采取与夏季主导风入射角在
30°—60°的朝向上,以利于室内自然通风。
2.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为了防寒(西北风侵袭),建筑物布置应避免
正对冬季主导风向,以免热损过大,影响室内温度。一般建筑在南偏东至
南偏西一定角度朝向范围内,处于背风面,是冬季防寒的适宜朝向。
主题情境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探索——
通风走廊
高分帮·“双一流”
名校冲刺
主题情境 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探索——通风走廊
城市通风走廊能够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
能耗。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城市通风走廊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加以实
施。下图为贵阳市某区一级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
探究设问 (1)推断该地一级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并阐述理由。
(2)指出该地规划城市通风走廊时可利用的城市用地类型,并解释原因。
(3)分析该地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在山坡上的原因。
(4)请你对准备规划建设通风走廊的城市提出其他方面的合理建议。
解题思路 (1)沿盛行风向延伸通风效果最佳。(2)通风走廊旨在通风,利
用交通用地及绿化用地较为合理。(3)通风走廊利用山谷风原理将新鲜、
湿润、凉爽的山风补充到市区。(4)从通风走廊的位置、通风效率及对
风质量的影响考虑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
参考答案 (1)方向:东北—西南走向。理由: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
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2)交通用地。原因:交通道路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
绿化用地。原因:植被覆盖率高,蒸发与蒸腾量大,且植被有净化、增湿、
降温的作用。
(3)该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
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补充市
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
您好,谢谢观看!
(4)规划前要研究热岛效应显著的地区分布情况;保证城市风道口的环境
清洁,避免在通风走廊布局高污染高能耗高产热的工业;提高城区绿地比
重的同时兼顾建设用地比重,力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保护郊
区绿地、湿地及耕地不被城市扩张大面积蚕食;空气引导通道建筑物不
能过高。
对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