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1 - / 19
专题十三 原电池
考点 1 原电池
1.[2021 某某某某一中模拟]SO2 可形成酸雨,是大气污染物,用如图所示装置既可以吸收工厂排
放的废气中的 SO2,又可以生成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极为正极,b 极为负极
B.生产过程中氢离子由右向左移动
C.从左下口流出的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50%
D.负极反应式为 SO2+2H2O-2e- S
O4
2
−+4H+
2. [2020 某某某某部分学校质量监测]某碱性电池的总反应为
3H
O2
-
+2Al OH-+2Al
O2
-
+H2O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子迁移方向: Al→用电器→Pt
B.电池工作时,负极附近溶液 pH 减小
学习
- 2 - / 19
C.正极反应式为 H
O2
-
+3H+ + 2e- 2H2O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 2Al + 2OH-+2H2O 2Al
O2
-
+ 3H2↑
3.[2021 某某某某模拟]通过膜电池可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 ),其原理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方法能够提供电能
B.b 极上的电势比 a 极上的电势低
C.a 极的电极反应为 +H++2e- Cl-+
D.电池工作时 H+通过质子交换膜由正极区向负极区移动
4.利用铜和石墨作电极,在盐酸介质中,铜与氢叠氮酸(HN3)构成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2Cu+2Cl-+HN3+3H+ 2CuCl(s)+N2↑+N
H4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子从石墨电极流向铜电极
B.溶液中 Cl-向石墨电极移动
C.每转移 1 mol 电子,负极减重 64 g
D.正极反应式为 HN3+2e-+3H+ N2↑+N
H4
+
考点 2 常见的化学电源
学习
- 3 - / 19
5.可利用电化学原理处理含铬废水和含甲醇废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极为该电池的负极
B.微生物能加快甲醇的反应速率
C.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OH-6e-+8OH- C
O3
2
−+6H2O
D.放电过程中,b 极附近溶液 pH 升高
6.[新情境][2021 某某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改编]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O2
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吸入”CO2 时,其工作原理如图所
示。吸收的全部 CO2 中,有
2
3
转化为 Na2CO3 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Ts)电极表面。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CO2 时,钠箔为正极
B.“吸入”CO2 时的正极反应:4Na++3CO2+4e- 2Na2CO3+C
C.“呼出”CO2 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学习
- 4 - / 19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 L CO2,转移电子 0.75 mol
7.[2020 某某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一种新型锰氢二次电池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以 MnSO4
溶液为电解液,碳纤维与 Pt/C 分别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
Mn2++2H2O MnO2+2H++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碳纤维电极作阳极
B.放电时,电子由 Pt/C 电极经导线流向碳纤维电极
C.充电时,碳纤维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增大
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MnO2+4H++2e- Mn2++2H2O
8.[新情境][2021 某某示 X 高中联考]一种适合在沙漠或偏远地区使用的锂尿电池装置
(NPGCo3O4 为纳米多孔金包裹 Co3O4)如图所示:
装置放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i+向负极区迁移
学习
- 5 - / 19
B.Li 板上的电势比 NPGCo3O4 上的低
C.有机电解质可用 LiCl 水溶液代替
D.NPGCo3O4 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O(NH2)2+8OH--6e- C
O3
2
−+N2↑+6H2O
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
1.[2021 某某某某二中开学考试]如图所示为镍锌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电极发生物质转化的示意
图。下列关于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溶液中的 K+移向负极
B.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会降低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H++NiOOH+e- Ni(OH)2
D.负极质量每减少 6.5 g,溶液质量增加 6.3 g
2.[2021 某某名校联考]以铜作催化剂的一种铝硫电池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原
理为 3CuxS+2Al+14AlC
l4
-
3xCu+8Al2C
l7
-
+3S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学习
- 6 - / 19
A.充电时,Al2C
l7
-
被还原
B.放电时,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 Cu/CuxS 电极移动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xCu-2xe-+S2- CuxS
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7AlC
l4
-
-3e- 4Al2C
l7
-
3.[新情境][2021 某某某某调研]中国科学院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铝-石墨双离子电池,大幅度提
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该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子沿导线流向石墨电极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Li++e- AlLi
C.充电时,铝锂电极质量增加
D.充电时,P
F6
-
向阳极移动
4.[2021 某某某某模拟改编]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废水处理,可实现碳氮联合转化。某微生
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 M、N 为厌氧微生物电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学习
- 7 - / 19
A.负极反应式为 CH3COO--8e-+2H2O 2CO2↑+7H+
B.电池工作时,H+由 M 极区移向 N 极区
C.相同条件下,M 极区生成的 CO2 与 N 极区生成的 N2 的体积之比为 3∶2
D.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
H4
+
+2O2 N
O3
-
+2H++H2O
5.[2021 某某十校联考]氟离子电池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电池,如图所示是氟离子电池的工作
示意图,其中充电时 F-从乙电极移向甲电极。已知 BiF3 和 MgF2 均难溶于水。下列关于该电池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i-3e-+3F- BiF3
B.放电时,乙电极的电势比甲电极的电势高
C.充电时,导线上每通过 1 mol 电子时,甲电极质量增加 19 g
D.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乙电极相连
学习
- 8 - / 19
6.[新情境][2021 某某马某某联考]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为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重
要贡献的科学家。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LiFePO4-xLi+-xe- Li1-xFePO4。
放电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Li+通过隔膜移向正极
B.放电时,电子由铝箔沿导线流向铜箔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Li1-xFePO4+xLi++xe- LiFePO4
D.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通过 Li+迁移实现,C、Fe、P 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
7.[新角度]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装置
现象
电流计指针未发生
偏转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学习
- 9 - / 19
A.加热铁片Ⅰ所在烧杯,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B.用 KS 溶液检验铁片Ⅲ、Ⅳ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C.铁片Ⅰ、Ⅲ的腐蚀速率相等
D.“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Ⅰ、Ⅱ均未被腐蚀
8.[2021 某某某某模拟]如图所示为一种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的测定 O2 含量的气体传感器示意
图,RbAg4I5 是只能传导 Ag+的固体电解质。O2 可以通过聚四氟乙烯膜与 AlI3 反应生成 Al2O3
和 I2,通过电池电位计的变化可以测得 O2 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 3O2+12e-+4Al3+ 2Al2O3
B.气体传感器的总反应为 3O2+4AlI3+12Ag 2Al2O3+12AgI
C.外电路转移 0.01 mol 电子时,消耗 O2 的体积为 0.56 L
D.气体传感器充电时,Ag+向多孔石墨电极移动
9.[新角度∣双极膜]我国研究人员采用双极膜将酸性、碱性电解液隔离,实现了 MnO2/Mn2+和
Zn/Zn(OH
)4
2
−的两个溶解/沉积反应,研制出了新型高比能液流电池,其放电过程原理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学习
- 10 - / 19
A.放电过程的总反应为 Zn+MnO2+ 4OH-+4H+ Zn(OH
)4
2
−+Mn2++2H2O
B.放电过程中,当 1 mol Zn 参与反应时,理论上有 4 mol K+发生迁移
C.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OH
)4
2
−+2e- Zn+4OH-
D.充电过程中,右侧池中溶液 pH 逐渐减小
10.[新趋势|探究反应实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知氧化性:Cr2
O7
2
−>Fe3+,设计了盐
桥式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盐桥中装有琼脂与饱和 K2SO4 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发生还原反应
B.乙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Cr3++7H2O-6e- Cr2
O7
2
−+14H+
C.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 b 到 a
D.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S
O4
2
−移向乙烧杯
二、非选择题(共 25 分)
11.[2020 全国卷Ⅰ第 27 题变式][2021 某某某某摸底测试,10 分]为验证反应
Fe3++Ag Fe2++Ag+,利用如图所示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学习
- 11 - / 19
(1)由 Fe2(SO4)3 固体配制 500 mL 0.1 mol·L-1 Fe2(SO4)3 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量
筒、烧杯、(填名称);在烧杯中溶解固体时,先加入一定体积的稀溶液,搅拌后再加入一定体积的
水。
(2)电流表显示电流由银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电极溶液中。
(3)根据(2)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银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因此,Fe3+氧化性
小于。
(4)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如果盐桥中电解质为 KNO3,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
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反转,原因是。
12.[15 分]为实现废旧普通干电池中锌与 MnO2 的回收,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 1 的工艺流程
和如图 2 的实验探究装置。
学习
- 12 - / 19
图 2
回答下列问题:
(1)普通锌锰干电池放电时被还原的物质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被称为“酸性”电池的原因:。
(2)测得滤液中 c(ZnSO4)略大于 c(MnSO4),则稀硫酸酸浸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粉
碎的重要作用是。
(3)燃料电池的优点是,图 2 中甲烷燃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4)闭合开关 K 一段时间后,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 pH(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电解池
中回收锌与 MnO2 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若燃料电池中负极消耗 2.24 L(标准状况)CH4,且完全转化为电能,电解池中回收制得 19.5 g
单质 Zn,计算图 2 装置的电流效率η=。(η=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
转移的电子总数
×100%)
答案
专题十三 原电池
1.D 由题图可知,此装置为原电池,且 a 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b 极为正极,A 项错误。原电池
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故氢离子由左向右移动,B 项错误。从左上口进入的水的量不确定,所以无法
判断从左下口流出的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C 项错误。负极反应式为
SO2+2H2O-2e- S
O4
2
−+4H+,D 项正确。
2.C 由题图分析可知 Al 为负极,失电子,电子沿导线经过用电器到 Pt 电极,A 正确。电池工作
时,负极反应为 Al -3e-+ 4OH- Al
O2
-
+2H2O,消耗了电解质溶液中的 OH-,因此负极附近溶
学习
- 13 - / 19
液 pH 减小,B 正确。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C 错误。Al 与 OH-接触会发生副反应: 2Al +
2OH-+2H2O 2Al
O2
-
+ 3H2↑,D 正确。
3.D 题图为原电池装置,能提供电能, A 项正确。b 极为负极,a 极为正极,所以 b 极的电势比 a
极的低,B 项正确。a 极上对氯苯酚被还原为苯酚,C 项正确。电池工作时,负极(b 极)产生的 H+
通过质子交换膜向正极(a 极)移动, D 项错误。
4.D 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从铜电极流向石墨电极,A 项错误;
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 Cl-向铜电极移动,B 项错误;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
Cu-e-+Cl- CuCl(s),即每转移 1 mol 电子,负极质量增加 35.5 g,C 项错误;结合总反应式和负
极反应式可写出正极反应式 HN3+2e-+3H+ N2↑+N
H4
+
,D 项正确。
5.C 处理含铬废水过程中 Cr2
O7
2
−转化为 Cr3+,则 b 极为该电池的正极,a 极为该电池的负极,A
项正确;在微生物作用下,甲醇的反应速率加快,B 项正确;a 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
CH3OH-6e-+H2O CO2↑+6H+,C 项错误;放电过程中,正极反应式为
Cr2
O7
2
−+6e-+14H+ 2Cr3++7H2O,消耗 H+,则 b 极附近溶液 pH 升高,D 项正确。
6.B “吸入”CO2 时是原电池装置,由题图分析可知,A 项错误,B 项正确;“呼出”CO2 时是电
解池装置,钠箔是阴极,多壁碳纳米管是阳极,在电解池内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故 Na+移向钠
箔,C 项错误;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 L CO2,即 1 mol CO2 时,根据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2Na2CO3+C-4e- 4Na++3CO2↑,可知转移电子
4
3
mol,D 项错误。
7.C 由题图知,充电时,碳纤维电极表面 Mn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MnO2,则碳纤维电极作阳
极,A 项正确;放电时,碳纤维电极为正极,Pt/C 电极为负极,则电子由 Pt/C 电极经导线流向碳纤
维电极,B 项正确;结合电池总反应知,充电时,碳纤维电极发生的反应为
学习
- 14 - / 19
M
n
2+
+2H2O-2e- MnO2 +4H+,则碳纤维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减小,C 项错误;放电时,碳纤维
电极表面 MnO2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Mn2+,电极反应式为 MnO2 +4H++ 2e- M
n
2+
+2H2O,D
项正确。
8.B 根据题图对原电池进行如下分析:
电极 电极反应
负极(Li 板) Li-e- Li+
正极
(NPGCo3O4)
2H2O+2e- H2↑+2OH-
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故 Li+向正极区迁移,A 项错误;Li 板为负极,NPGCo3O4 为正极,负极
电势低于正极电势,B 项正确;Li 为活泼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故有机电解质不可用 LiCl 水溶液
代替,C 项错误;NPGCo3O4 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区电解液为 CO(NH2)2 水溶液,显弱碱性,
故正极反应式为 2H2O+2e- H2↑+2OH-,D 项错误。
1.D 根据题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放电时,Zn 为负极,失去电子生成 Zn(OH
)4
2
−,NiOOH 为
正极,得到电子生成 Ni(OH)2。由题图知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A 项错误;充电时阴极发生
的电极反应是 Zn(OH
)4
2
−+2e- Zn+4OH-,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升高,B 项错误;放电时正极上
NiOOH 得到电子生成 Ni(OH)2,由题图知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故正极反应为
学习
- 15 - / 19
NiOOH+e-+H2O Ni(OH)2+OH-,C 项错误;负极质量每减少 6.5 g,即 0.1 mol Zn 参加反应,
则转移 0.2 mol 电子,正极上 0.2 mol NiOOH 转化为 0.2 mol Ni(OH)2,质量增加 0.2 g,根据
质量守恒知,溶液质量增加 6.5 g-0.2 g=6.3 g,D 项正确。
2.C 由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原理可知,放电时 Al 电极为负极,Cu/CuxS 电极为正极,结合题图对
充、放电时发生的电极反应进行如表所示分析:
电极 电极反应式
放电
(原电池)
负极(Al) Al+7AlC
l4
-
-3e- 4Al2C
l7
-
正极(Cu/CuxS) CuxS+2e- xCu+S2-
充电
(电解池)
阴极(Al)
4Al2C
l7
-
+3e- Al+7AlC
l4
-
阳极(Cu/CuxS) xCu-2e-+S2- CuxS
充电时,Al2C
l7
-
得电子转化成 Al,被还原,A 项正确。放电时,Al 电极为负极,Cu/CuxS 电极为正极,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 K+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 Cu/CuxS 电极移动,B 项正确。根据表中的分析
可知,C 项错误、D 项正确。
3.B 由电池总反应知,放电时铝锂电极作负极、石墨电极作正极,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
向正极,即电子沿导线流向石墨电极,A 项正确;放电时,正极 Cx(PF6)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Cx (PF6)+e- xC+P
F6
-
,B 项错误;充电时,铝锂电极作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
学习
- 16 - / 19
为 Al+Li++e- AlLi,所以铝锂电极质量增加,C 项正确;充电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即 P
F6
-
向阳
极移动,D 项正确。
4.C 首先判断电极:根据题图可知,N 极 N
O3
-
得电子生成氮气,发生还原反应,则 N 极为正极,M
极为负极。负极 CH3COO-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H3COO--8e-+2H2O 2CO2↑+7H+,选项 A 正确;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即 H+
由 M 极区移向 N 极区,选项 B 正确;生成 1 mol CO2 转移 4 mol 电子,生成 1 mol N2 转移 10
mol 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M 极区生成的 CO2 与 N 极区生成的 N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2,
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 5∶2,选项 C 错误;由题图可知,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的进料为 N
H4
+
、
O2,产物为 N
O3
-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该反应为
N
H4
+
+2O2 N
O3
-
+2H++H2O,选项 D 正确。
5.C 充电时 F-从乙电极移向甲电极,则甲电极是阳极,乙电极是阴极,放电时,甲电极是正极,乙
电极是负极。放电时,甲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BiF3+3e- Bi+3F-,A 错误。放电时,
电流从电势高的正极流向电势低的负极,所以甲电极的电势比乙电极的电势高,B 错误。充电时,
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i+3F--3e- BiF3,电极增加的质量是氟元素的质量,每转移 3 mol 电
子,甲电极质量增加 57 g,所以当导线上通过 1 mol 电子时,甲电极质量增加 19 g,C 正确。充电
时,乙电极是阴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D 错误。
6.D 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放电时,Li+通过隔膜移向正极,A 项正确;放电时 Li+右移,铝箔是
负极、铜箔是正极,电子由铝箔沿导线流向铜箔,B 项正确;根据充电时阳极反应式,可知放电时正
极反应为 Li1-xFePO4+xLi++xe-
LiFePO4,C 项正确;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通过 Li+迁移实现,Li、Fe 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项错误。
学习
- 17 - / 19
7.A Fe 在 NaCl 溶液中发生吸氧腐蚀,加热铁片Ⅰ所在烧杯使铁片Ⅰ失电子的速率加快,导致
铁片Ⅰ失电子速率大于铁片Ⅱ失电子速率,会有电子通过电流计,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A 正
确;题中右图装置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形成了原电池,左边烧杯中氯化钠溶液浓度较
大,腐蚀速率较快,铁片Ⅲ作负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向其附近溶液中加 KS 溶液无现象,铁片
Ⅳ作正极被保护,向其附近溶液中加 KS 溶液也无现象,因此不能判断电池的正、负极,B 错误;题
中左图装置没有形成原电池,右图装置形成了原电池,形成原电池会加快反应速率,故铁片Ⅲ的
腐蚀速率比铁片Ⅰ的腐蚀速率快,C 错误; 铁片Ⅰ、Ⅱ都发生了吸氧腐蚀,但二者的腐蚀速率相
同,故“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D 错误。
8.B 由题意知,RbAg4I5 是只能传导 Ag+的固体电解质,所以 b 电极上 Ag 失电子生成 Ag+,Ag
电极作负极,多孔石墨电极为正极。因 O2 可以通过聚四氟乙烯膜与 AlI3 反应生成 Al2O3 和 I2,
则正极的放电物质应为 I2,其得电子转化为 I-,结合 RbAg4I5 固体电解质中的 Ag+生成 AgI,根据
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配平得到的正极反应为 I2+2Ag++2e- 2AgI,选项 A 错误;负极反应为
Ag-e- Ag+,原电池总反应为 2Ag+I2 2AgI,结合正极区的转化反应
4AlI3+3O2 2Al2O3+6I2,可得该气体传感器的总反应为
3O2+4AlI3+12Ag 2Al2O3+12AgI,选项 B 正确;由得失电子守恒知当外电路转移 0.01 mol
电子时,消耗 0.002 5 mol O2,由于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氧气的体积,选项 C 错误;气体
传感器充电时,Ag+向阴极移动,即向 Ag 电极移动,选项 D 错误。
9.B 由题图中电子的流向可知,Zn 电极为负极,惰性电极为正极,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Zn-2e-+4OH- Zn(OH
)4
2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nO2+2e-+4H+ Mn2++2H2O,则放电
过程的总反应为 Zn+MnO2+ 4OH-+4H+ Zn(OH
)4
2
−+Mn2++2H2O,A 项正确。当 1 mol
Zn 参与反应时,电路中有 2 mol 电子通过,则理论上有 2 mol K+发生迁移,B 项错误。充电过程
学习
- 18 - / 19
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与放电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相反,结合 A 项分析可知,充电过程中,阴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OH
)4
2
−+2e- Zn+4OH-,C 项正确。充电过程中,惰性电极为阳极,发生
的反应为 Mn2+-2e-+2H2O MnO2+4H+,有 H+生成,pH 逐渐减小,D 项正确。
10.C 甲烧杯中发生氧化反应,乙烧杯中发生还原反应,A 项错误;乙烧杯中 Cr2
O7
2
−发生还原反
应,电极反应式为Cr2
O7
2
−+14H++6e- 2Cr3++7H2O,B项错误;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即从 b 到 a,C 项正确;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S
O4
2
−向负极移动,即移向甲烧杯,D 项错误。
11.(1)玻璃棒、500 mL 容量瓶(2 分) 硫酸(1 分) (2)银(2 分) (3)Fe2+-e- Fe3+(1 分)
Ag++e- Ag(1 分) Ag+(1 分) (4)原电池反应使 c(Fe3+)增大,同时 N
O3
-
进入石墨电极酸性
溶液中,氧化亚铁离子,c(Fe3+)又增大,致使平衡正向移动(2 分)
【解析】 (1)配制 500 mL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烧
杯、玻璃棒、500 mL 容量瓶。Fe2(SO4)3 为强酸弱碱盐,在溶解固体时,应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
体积的稀硫酸,以防止 Fe3+水解。(2)电流表显示电流由银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则银电极为正极。
由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银电极溶液中。(3)石墨电
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Fe2+-e- Fe3+。银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Ag++e- Ag。电池的
总反应为 Ag++Fe2+ Fe3++Ag,由此可知 Ag+的氧化性大于 Fe3+。(4)随着原电池反应
Ag++Fe2+ Fe3++Ag 的进行,溶液中 c(Fe3+)增大,当盐桥中电解质为 KNO3 时,N
O3
-
进入石墨
电极酸性溶液中,氧化亚铁离子,c(Fe3+)又增大,致使 Fe3++Ag Ag++Fe2+平衡正向移动,故一
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反转。
12.(1)MnO2(1 分) N
H4
+
+H2O NH3·H2O+H+(2 分)
(2)Zn+MnO2+2H2SO4 ZnSO4+MnSO4+2H2O(2 分) 增大锌粉与二氧化锰粉末的接触
学习
- 19 - / 19
面积(1 分) (3)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2 分) CH4-8e-+10OH- C
O3
2
−+7H2O(2 分) (4)
减小(1 分) Zn2++Mn2++2H2O Zn+MnO2+4H+(2 分) (5)75%(2 分)
【解析】 (1) 普通锌锰干电池的构造:外壳为锌筒,中间是石墨棒,其周围是由 MnO2 和 NH4Cl
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还原剂锌在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化剂 MnO2 在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
电解质氯化铵水解(N
H4
+
+H2O NH3·H2O+H+)使电解液呈酸性。(2)“酸浸”时首先会想到
活泼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 ZnSO4+H2↑,结合“滤液”的溶质为 ZnSO4 和 MnSO4
可推知,在酸性溶液中强还原剂锌把强氧化剂 MnO2 还原为
Mn2+:Zn+MnO2+2H2SO4 ZnSO4+MnSO4+2H2O;进而由“滤液中 c(ZnSO4)略大于
c(MnSO4)”判断,粉碎的重要作用是增大锌粉与 MnO2 粉末的接触面积,使上述两个反应中的
第二个反应成为主要反应。(3)燃料电池的优点是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碱性燃料电池
中,甲烷的氧化产物为 C
O3
2
−:CH4-8e-+10OH- C
O3
2
−+7H2O。(4)铝电极与通甲烷的铂电极相
连,作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时溶液中的锌离子在铝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单质
锌,Zn2++2e- Zn,石墨电极上 Mn2+失去电子被氧化为
MnO2,Mn2+-2e-+2H2O MnO2+4H+,生成的氢离子使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 pH 减小。电解
池中的总反应为 Zn2++Mn2++2H2O Zn+MnO2+4H+。(5)燃料电池
中:n(CH4)=
2.24L
22.4L
·
mol
-1
=0.1 mol,由负极反应知,消耗 0.1 mol 甲烷时转移 0.8 mol 电子。电解池
中:n(Zn)=
19.5g
65g
·
mol
-1
=0.3 mol,由阴极反应知,生成 0.3 mol Zn 时消耗 0.6 mol 电子,故图 2 装置
的电流效率η=
0.6mol
0.8mol
×1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