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第七节 数学归纳法
【知识重温】
一、必记 3 个知识点
1.归纳法
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①________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根据推理过程中考查的对
象是涉及事物的全体或部分可分为②________归纳法和③________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如果:(1)当 n 取第 1 个值 n0 时命题成立;(2)
假设当 n=k,(k∈N+,且 k≥n0)时,命题成立的前提下,推出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那
么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于 n 取第 1 个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成立.
3.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
(1)(归纳奠基)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④________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⑤________(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⑥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 n0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成立.
二、必明 2 个易误点
应用数学归纳法时应注意两点:
1.数学归纳法证题时,误把第一个值 n0 认为是 1,如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π时,
初始值 n0=3.
2.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关键是第二步,证题时应注意:①必须利用归纳假设作基础;②证
明中可利用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方法;③解题时要搞清从 n=k 到 n=k+1 增加了哪些
项或减少了哪些项.
高考
【小题热身】
一、判断正误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与正整数 n 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只能用数学归纳法.( )
(2)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 n0 的初始值一定为 1.( )
(3)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
二、教材改编
2.下列结论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是( )
A.x>sin x,x∈(0,π)
B.ex≥x+1(x∈R)
C.1+
1
2
+
1
22
+…+
1
2n-1
=2-
1
2 n-1(n∈N*)
D.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α,β∈R)
3.若 f(n)=1+
1
2
+
1
3
+…+
1
6n-1
(n∈N+),则 f(1)为( )
C.1+
1
2
+
1
3
+
1
4
+
1
5
D.非以上答案
三、易错易混
4.已知 f(n)=
1
n
+
1
n+1
+
1
n+2
+…+
1
n2
,则( )
A.f(n)中共有 n 项,当 n=2 时,f(2)=
1
2
+
1
3
B.f(n)中共有 n+1 项,当 n=2 时,f(2)=
1
2
+
1
3
+
1
4
高考
C.f(n)中共有 n2-n 项,当 n=2 时,f(2)=
1
2
+
1
3
D.f(n)中共有 n2-n+1 项,当 n=2 时,f(2)=
1
2
+
1
3
+
1
4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1
2
+
1
3
+…+
1
2n-1
1)”,由 n=k(k>1)不等式成立,推
证 n=k+1 时,左边应增加的项的项数是________.
考点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自主练透型]
1.求证:12+22+…+n2=
nn+12n+1
6
.
2.设 f(n)=1+
1
2
+
1
3
+…+
1
n
(n∈N*).求证:f(1)+f(2)+…+f(n-1)=n[f(n)-1](n≥2,
n∈N*).
悟·技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应注意
(1)明确初始值 n0 的取值并验证 n=n0 时等式成立.
(2)由 n=k 证明 n=k+1 时,弄清左边增加的项,且必须用上假设.
考点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互动讲练型]
[例 1] 已知数列{an},an≥0,a1=0,a2
n+1+an+1-1=a2
n.求证:当 n∈N*时,an1.
证明:当 x>-1 且 x≠0 时(1+x)p>1+px.
考点三 归纳、猜想、证明[互动讲练型]
[例 2] 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 满足:Sn=
an
2
+
1
an
-1,且 an>0,n∈N*.
(1)求 a1,a2,a3,并猜想{an}的通项公式;
高考
(2)证明通项公式的正确性.
悟·技法
“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
[变式练]——(着眼于举一反三)
2.已知数列{an}满足 Sn+an=2n+1.
(1)写出 a1,a2,a3,推测 an 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结论.
高考
第七节 数学归纳法
【知识重温】
①一般结论 ②完全 ③不完全 ④n=n0⑤n=k⑥n=k+1
【小题热身】
1.答案:(1)× (2)× (3)√
2.解析: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由此可知选项 C 符合
题意.
答案:C
3.解析:等式右边的分母是从 1 开始的连续的自然数,且最大分母为 6n-1,则当 n=
1 时,最大分母为 5,故选 C.
答案:C
4.解析:由 f(n)可知,共有 n2-n+1 项,且 n=2 时,f(2)=
1
2
+
1
3
+
1
4
.
答案:D
5.解析:当 n=k 时,
不等式为 1+
1
2
+
1
3
+…+
1
2k-1
0,
所以 ak+1(1+x)(1+kx)=1+(k+1)x+kx2>1+(k+
1)x.
所以当 p=k+1 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可得,当 x>-1 且 x≠0 时,对一切整数 p>1,不等式(1+x)p>1+px 均成立.
高考
考点三
例 2 解析:(1)当 n=1 时,由已知得 a1=
a1
2
+
1
a1
-1,a2
1+2a1-2=0.
∴a1= 3-1(a1>0).
当 n=2 时,由已知得 a1+a2=
a2
2
+
1
a2
-1,
将 a1= 3-1 代入并整理得 a2
2+2 3a2-2=0.
∴a2= 5- 3(a2>0).同理可得 a3= 7- 5.
猜想 an= 2n+1- 2n-1(n∈N*).
(2)证明:①由(1)知,当 n=1,2,3 时,通项公式成立.
②假设当 n=k(k≥3,k∈N*)时,通项公式成立,
即 ak= 2k+1- 2k-1.
由于 ak+1=Sk+1-Sk=
ak+1
2
+
1
ak+1
-
ak
2
-
1
ak
,
将 ak= 2k+1- 2k-1代入上式,整理得
a2
k+1+2 2k+1ak+1-2=0,
∴ak+1= 2k+3- 2k+1,
即 n=k+1 时通项公式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所有 n∈N*,an= 2n+1- 2n-1都成立.
变式练
2.解析:(1)由 Sn+an=2n+1,得 a1=
3
2
,a2=
7
4
,a3=
15
8
,推测 an=
2n+1-1
2n
=2-
1
2n
(n
∈N*).
高考
(2)证明:an=2-
1
2n
(n∈N*),
①当 n=1 时,a1=2-
1
21
=
3
2
,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 n=k(k≥1,k∈N*)时结论成立,即 ak=2-
1
2k
,
那么当 n=k+1 时,a1+a2+…+ak+ak+1+ak+1=2(k+1)+1,
∵a1+a2+…+ak=2k+1-ak,
∴2ak+1=ak+2,∴2ak+1=4-
1
2k
,∴ak+1=2-
1
2k+1
,
∴当 n=k+1 时结论成立.
由①②知对于任意正整数 n,结论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