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ID:774140

大小:310.2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9-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0 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实录--2021-2022 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 文上册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九课《谈创造性思维》。一般来说,解读一篇议论性 文章要关注两个问题: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主张的。认识前者是让我 们积学以贮宝,认识后者是让我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 (屏幕显示) 二、探究文章的观点 师:今天我们就借着《谈创造性思维》这篇文章,练习怎样去解读议论文。现在,我们 带着两个问题去朗读文章。第一、文章论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第二论述的中心又是什么? 在朗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同学不要忘记标注出每一段的关键句。 (学生朗读文章,并在文中圈画关键句。) 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有了答案。文章论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又是什 么? 生 1:文章的观点有“要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创造性的思维有好多条件”“发挥 创造力的关键在如何运用知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有区别”“任何人都拥有 创造力”。 师:你是怎样从文章中找到这些观点的? 生 1:这些观点都出现在语段的首句或结尾,而且在它们的前面有“因此”“那么”“如下结 论”等词语。 师:这些都是作者的观点,但我们还可以进行整合。 生 1: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要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创造性的思维有好多条 件”“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任 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四个观点。 师:你为什么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如何运用知识”这个观点去掉了? 生 1:因为它也是属于创造性思维具备的条件之一。 师:是的,一篇文章中的分观点是相互有联系的,我们要学习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 么多观点,你认为中心是哪个? 生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因为这句话在文章的开篇。 师:一位同学的观点已经出现了,还有别的观点吗? 生 2:我认为文章讲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具备创 造力的条件”“任何人都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要素”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中心观点是 “任何人都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因为这个观点在文章的最后,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生 3:我觉得作者的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先是告诉我们“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 性思维”,接下来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然后是怎么做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中心观点应该是“要成为拥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因为题目叫《谈创造性思维》,而且在旁批 里说这一段是“归纳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诸多要素”。 师:你把判别中心观点的理由说得很仔细,很棒。能再和大家分享你概括作者分观点的 原因吗? 生 3:因为第四段回答了前面三段提出的问题,引出创造性思维这个话题。整篇文章都 是围绕“创造性思维”议论的。 师:议论文的思维轨迹基本都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与“怎么样”三方面内容开展的。 依据这样的轨迹,文章的思维导图可以这样来画。 学生开始做笔记。 师:我们同学阅读文章后对于中心论点形成了两类观点,一种认为是“事物的正确答案 不止一个”;一类认为“创造性思维”。面对同学的两种观点,老师迷惑了。如果说文章是围 绕“创造性思维”这一中心展开,那文章开头为何要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开 始论述?如果说文章是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作为中心的,那为什么文章大 部分篇幅都在论述“创造性思维”的问题? 生 4:我认为中心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文章大部分篇幅谈“创造性思维”就是 为证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 5:我觉得中心论点应该是“创造性思维”。虽然文章 开头是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但那只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让人们意识 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标题就是《谈创造性思维》。 师:从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发现要判断哪个是中心观点在于分析出这两观点之间的联系。 来,让我们回到文章,在快速浏览中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速读课文。 师:大家的发现是什么? 生 6:文章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启发我们不要满足于一个答案,也就是 要寻求第二种答案;而要寻求第二种答案就要有创造性思维。接下来就告诉读者创造性思维 的条件;最后分析“是否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得出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需要的要素。 所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之一,就是前者是后者的结果之一。 所以,中心论点是在最后揭示出来的,就是“创造性思维”。 师:分析得真漂亮。而且啊,“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对事物运作特点的一个概括,但它 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是客观现象的概括。概括不是“观点”。 师:这篇议论文的特别之处之处就在于作者不是一下就亮出观点,而是层层推进,不断 深入阐述。 三、探究论证语言 师:这篇文章不仅在整体结构上层层推进,而且在语言表述中也很注重议论的逻辑关联 性。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一处看似矛盾的语句。 生学生朗读语句。 师:作者既然承认有人缺乏创造力,为何又说“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呢?有同学能解释 吗? 生 7:我觉得他就是通过矛盾的表述引起读者的思考。 师:思考什么?你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得更清楚。 生 7:作者通过矛盾的表达,来引起读者思考创造性思维到底存在哪些人身上。 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还是证明不是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啊。 生 8:作者应该是通过这种看似矛盾的句子,让读者发现创造性思维存在在每个人的头 脑里,只是有些人相信自己,有些人不相信自己。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其实在文本中已经给出答案。第十段里的“富于创造力的人,认 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中的“认为”这个词其实告诉 我们,富于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生 8:相信不相信自己有创造力。 师:相不相信和有没有是两个概念,同学们理解了吗? 生 9:就是说创造性思维存在在每个人心中,但因为有人不相信这一点,就真的变成没 有创造力的人了。 师:是的,这属于思想认识的区别。第 11 段里“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的人中, 有的 觉得创造力仅仅属于贝多芬、 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等人,从而自我压制;而拥有创造力 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这些信息进一步告诉我们 —— 生 9:有没有付诸行动。很重要。 师:正是因为存在思想认识的区别, 才影响他们的行动———进行自我压制。如果普 通人也能像富有创造力的人一样去想去做,也能成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看似矛盾的表述, 其实里面包藏这作者严密的论述。 师:除了刚刚老师发现的语句表述之间的严密精准之外,同学还能发现作者在用词上的 严密精准吗? 生 10:第三段的“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 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前一句“某种数学问题”和“大部分”表示 是其中某部分是这样,而不是全部,这体现作者的语言很严密。 生 11:第十一段里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 此非凡的灵感”中“大多数情况”,表明即便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那样的人也不是 轻易能获得“非凡的灵感”,这就证明小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性。 生 12:第五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里的“总是” 强调知识对于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它是基础。 师:更严密的还有接下来一段中的“但这并不是说, 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中的“但”, 谁来分析? 生 12:我知道,我知道。“但”突出了强调的重点。作者在强调知识是创新性思维基础同 时,又强调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有其他的条件。 师:类似这样的严密表达还能从文中找到很多。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不但在整 体结构上逐步推进,体现出纵向深入的思路,同时,在阐述的每个层次,也注意到了表达的 层次性,严谨性。 四、探究论证方式 师:作者罗迦‧费·因格是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商业周刊》评价罗迦 ‧费·因格说他已经赢得全国读者忠心的追随与支持。 学生一边听老师介绍一边阅读资料。 师:为什么罗迦·费·因格可以获得读者忠心的追随与支持呢?我想我们可以从这篇《谈 创造性思维》中获得一些启发。 生 13:因为他的文章都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阐发,读者觉得很有道理。 师:你从整体结构角度去分析,很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生 14:因为他的议论文不枯燥,里面加入了故事。 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生 14:例证法。 师:文中举了两个例子,告诉老师,你读完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启发? 生 14:天哪,发明就这么简单,那我也行。 师:你能发现罗迦·费·因格选取例子的窍门吗? 生 14:不常见但是很有意思。 生 15:故事很接地气,让读者感觉例子中的人物和自己很像,会产生我也可以做到的念 头。 师:材料内容亲民,使读者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生 16:他开头用了图形,就能让读者产生兴趣。如果他一开口就说我们今天要讲创造性 思维之类的道理,就没这么生动。 师:是的,这种方法不但能轻松地将话题引到创造性思维上,还能让读者产生兴趣。老 师刚刚在资料中发现罗迦‧费·因格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所以我从文章中 发现罗迦‧费·因格很有读者意识。这概念我们在学什么类型的文章时强调过? 生:演讲。 师:文章中哪些细节体现作者在论述的时候,善于将读者假象在眼前,并从读者的立场 来设想问题,予以解答? 生 17:作者在文中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这样就好像在跟读者在交流。 师:大家将这一点记录上去。 生 18:作者在文章中间总会问读者,好像在跟我们沟通。 师:是的,老师就在文中找到找到四句问句。我们读读看,感受作者是怎样模拟读者立 场,回答读者所需、所遗。 师生朗读语句。 师:从这些语句中,同学能读出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吗? 生 19:用了设问,自问自答,也引起读者的注意,让他们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 师:是的,罗迦·费·因格的每一个问句都是针对读者面对前面的论述可能产生的想法而 发出的,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五、探究“创造性思维” 师:在文章的最后,罗迦·费·因格告诉我们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诸多要素。让我们一边朗 读,一边思考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怎样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生 17:作为学生,现在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要留意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 想法,即便是现在看上去可能很荒唐,说不定它会打开大的突破。如果能找到可以实现灵感 的机会,就坚持下去,将它发展下去。 生 18:我觉得还要有自信,只有自信,我们才能抓得住灵感,有将它实现的勇气和毅力。 生 19:不满足一个答案,多和朋友老师交流,寻找不同的思路。 师:还有要热情地面对生活,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我们才能在平凡中看见千万种可能 性。让我们用罗迦·费·因格的名言作为课堂的都结束语吧。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