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二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高二10月月考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ID:774713

大小:2.24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1-10-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 共 19 页 2020-2021 学年黑龙江省高二 10 月月考数学 (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平面 和 外的一条直线 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l 垂直于 内的两条平行线,则 l  B.若l 平行于 内的一条直线,则 / /l  C.若l 垂直于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 l  D.若l 平行于 内的无数条直线,则 / /l  【答案】A 【解析】根据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依次判断每个选项得到答案. 【详解】 若 l 垂直于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l  ,故 A 错误 C 正确; 若 l 平行于 内的一条直线,则 / /l  ,故 B 正确; 若 l 平行于 内的无数条直线,则 / /l  ,故 D 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面关系,属于简单题. 2.已知直线  1 : 2 1 4 0l x m y    与 2 : 3 6 0l mx y   平行.则实数 m 的值( ) A.2 B.-3 C. 2 D.-3 或 2 【答案】A 【解析】由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直接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因为直线  1 : 2 1 4 0l x m y    与 2 : 3 6 0l mx y   平行, 所以 ( 1) 2 3m m    ,且 4 6 2m    , 解得 2m 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已知两直线平行求参数,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表面积为( ) 第 2 页 共 19 页 A.8 4 2 B. 6 2 2 3  C. 6 4 2 D. 6 2 2 2 3  【答案】A 【解析】把该三视图还原成直观图后的几何体是如图的四棱锥,红色线四棱锥 A-BCDE 为三视图还原后的几何体,其表面积为 1 12 2+2 2 2+2 2 2 2=2 2        8 4 2 . 选 A. 点睛:(1)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几何体的定义,真正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可以根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中进行判断;(2)解决本类题目的技巧:三棱 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是常用的几何模型,有些问题可以利用它们举特例解决或 者学会利用反例对概念类的命题进行辨析. 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 1x y m n   与 1x y n m   的图象可能是( ) A. B. 第 3 页 共 19 页 C. D. 【答案】D 【解析】将直线的方程转化截距离式,得出两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与在 y 轴上的截距的 关系可得选项. 【详解】 直线 1x y m n   化为 + 1x y m n  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m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n ; 直线 1x y n m   化为 + 1x y n m  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n ,在 y 轴上的截距 m , 所以两直线中一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与另一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 对于 A 选项:两直线中一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与另一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同为正数,不 满足题意; 对于 B 选项:两直线中一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与另一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同为负数,不 满足题意; 对于 C 选项:两直线中一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与另一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同为负数,不 满足题意; 对于 D 选项:两直线中一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与另一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均异号,满足 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的截距离式的理解与辨析,属于基础题. 5.已知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等高,并且侧面积相等,则这个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之 比为( ) A. 4  B. 4  C. 2  D. 2  【答案】B 第 4 页 共 19 页 【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a ,根据侧面积相等,可得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2aR  ,再 根据体积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a ,则圆柱的高为 a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 , 则正方体的侧面积为 24a ,圆柱的侧面积为 2 R a  , 所以 24 2a Ra ,所以 2aR  , 所以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之比为 3 2 a R a  3 22 a aa        4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和圆柱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属于基础题. 6.若方程 2 2 0x y Dx Ey F     表示以 (2 )4, 为圆心,4 为半径的圆,则 F 为( ) A.2 B.4 C.3 D.5 【答案】B 【解析】方程 2 2 0x y Dx Ey F     可化为 2 2 2 2 4 2 2 4 D E D E Fx y               , 根据其表示以 (2 )4, 为圆心,4 为半径的圆,由 2 2 2 2 4 0 22 42 4 42 D E F D E D E F               求解. 【详解】 因为方程 2 2 0x y Dx Ey F     表示以 (2 )4, 为圆心,4 为半径的圆, 所以 2 2 2 2 4 0 22 42 4 42 D E F D E D E F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 共 19 页 解得 4 8 4 D E F       , 所以 F 为 4.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的关系,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 础题. 7.已知一个正三棱锥的高为 3,如下图是其底面用斜二测画法所画出的水平放置的直 观图,其中 1O B O C     ,则此正三棱锥的体积为( ) A. 3 B.3 3 C. 3 4 D. 3 3 4 【答案】A 【解析】根据 ' 'B C 的长,求得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由此求得底面积,进而求得正三 棱锥的体积. 【详解】 由于 1O B O C     ,所以 ' ' 2B C  ,根据斜二测画法的知识可知,正三棱锥的底面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 ,其面积为 23 2 34   ,所以正三棱锥的体积为 1 3 3 33    . 故选:A 【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根据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求原图的边长,考查正棱锥的体积的求法, 属于基础题. 8.已知圆 2 2 2 4 0x y x my     上两点 M , N 关于直线 2 0x y  对称,则圆的半径 为( ). 第 6 页 共 19 页 A.9 B. 3 C. 2 3 D. 2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圆心 (1, )2 m 在直线 2x+y=0 上,∴2- 1 2 m=0,解得 m=4, ∴圆的方程为(x-1)2+(y+2)2=9,圆的半径为 3. 9.如图,在三棱锥 S-ABC 中,SB=SC=AB=AC=BC=4,SA=2 3 ,则异面直线 SB 与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1 8 B. 1 8  C. 1 4 D. 1 4  【答案】A 【解析】分别取 BC 、 AB 、 AS 的中点 E 、 F 、G ,连接 EF 、 EG 、 FG 、 EA 、 ES ,由题意结合平面几何的知识可得 3EG  、 2FG EF  、 GFE 或其补角即 为异面直线 SB 与 AC 所成角,再由余弦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 分别取 BC 、 AB 、 AS 的中点 E 、 F 、G ,连接 EF 、 EG 、 FG 、 EA 、 ES ,如 图: 第 7 页 共 19 页 由 SB=SC=AB=AC=BC=4 可得 3 2 32EA ES BC   , 所以 EG SA , 2 2 1 12 3 32EG SE SA        , 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 / /FG SB 且 1 22FG SB  , / /FE AC 且 1 22FE AC  , 所以 GFE 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 SB 与 AC 所成角, 在 GFE 中, 2 2 2 4 4 9 1cos 2 2 2 2 8 GF EF GEGFE GF EF           , 所以异面直线 SB 与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 8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余弦定理的应用及异面直线夹角的求解,考查了空间思维能力与运算求解能 力,属于中档题. 10.已知点 (1 4)M , 到直线 1 0l mx y: + -= 的距离等于1,则实数 m 等于( ) A. 3 4 B. 3 4  C. 4 3  D. 4 3 【答案】C 【解析】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点 (1 4)M , 到直线 1 0l mx y: + -= 的距离 2 1 1 4 1 1 1 md m       ,再求解即可. 【详解】 解: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点 (1 4)M , 到直线 1 0l mx y: + -= 的距离 第 8 页 共 19 页 2 2 1 1 4 1 3 1 1 m md m m         ,由已知有 2 3 1 1 m m    ,解得: 4 3m   ,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属基础题. 11.点(0,﹣1)到直线  1y k x  距离的最大值为( ) A.1 B. 2 C. 3 D.2 【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直线方程判断出直线过定点 ( 1,0)P  ,设 (0, 1)A  ,当直线 ( 1)y k x  与 AP 垂直时,点 A 到直线 ( 1)y k x  距离最大,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由 ( 1)y k x  可知直线过定点 ( 1,0)P  ,设 (0, 1)A  , 当直线 ( 1)y k x  与 AP 垂直时,点 A 到直线 ( 1)y k x  距离最大, 即为| | 2AP  . 故选:B. 【点睛】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解析几何初步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直线过定点问题,利用几何 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12.已知 S,A,B,C 是球 O 表面上的点,SA  平面 ABC,AB BC , 1SA AB  , 2BC  ,则球 O 的体积等于 ( ) A. 3 2  B. 4 3  C. 2 3  D. 6  【答案】B 【解析】根据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得出 SBC , SAC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 SC 的中点 O 为球心,又可求得 2SC  ,求出球的半径,即可得解. 【详解】 解: SA  平面 ABC, AB BC , SA BC  , AB BC , BC 面 SAB, 第 9 页 共 19 页 BS  面 SAB, SB BC  , Rt SBC  , Rt SAC 中 AC 的中点 O, OS OA OB OC    , SC 为球 O 的直径,又可求得 2SC  ,球 O 的半径 1R  ,体积 34 4 3 3V R   , 故选 B.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性质,空间思维能力的运用,平面,立体问题的转化,巧 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二、填空题 13.直线 3 0x y a   的倾斜角为_____. 【答案】 60 【解析】把直线方程化作斜截式,得到斜率,进而可求出倾斜角. 【详解】 由 3 0x y a   可得 3y x a  . 设斜率为 k ,倾斜角为 ,则 tan 3k   . 又 0 180   ,所以 =60  . 故答案为: 60.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的倾斜角,是一道基础题. 14.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10,母线与轴的夹角为 30°,则圆锥底面半径为________. 【答案】5 ; 【解析】作出圆锥的轴截面图,结合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即可求解. 第 10 页 共 19 页 【详解】 解:如图所示为圆锥的轴截面, 10, 30AD CAD    , 所以圆锥底面半径 10sin30 5r    ,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圆锥的结构特征,属于基础题. 15.已知圆 O 的方程为(x-3)2+(y-4)2=25,则点 M(2,3)到圆上的点的距离的最大值 为________. 【答案】5+ 2 【解析】由题意,知点 M 在圆 O 内,MO 的延长线与圆 O 的交点到点 M(2,3)的距离最大, 最大距离为 2 2(2 3) (3 4) 5 5 2      . 16.如图,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 1,P,Q 分别是线段 1AD 和 1B C 上的 动点,且满足 1AP B Q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___ ①存在 P,Q 的某一位置,使 / /AB PQ ② BPQ 的面积为定值 第 11 页 共 19 页 ③当 0PA  时,直线 1PB 与 AQ 是异面直线 ④无论 P,Q 运动到任何位置,均有 BC PQ 【答案】①③④ 【解析】依次判断,每个选项:①当 P ,Q 分别为棱 1AD , 1B C 的中点时满足,正确; ②取特殊位置 BPQV 的面积为变化,故错误;③假设不成立推出矛盾,正确;④ BC ⊥ 平面 PFGQ ,正确,得到答案. 【详解】 对于①,当 P,Q 分别是 1AD 与 1B C 的中点时,AB//PQ,所以符合题意; 对于②,当 P 在 A 处,Q 在 1B 处时, BPQV 的面积为 1 1 11 12 2 2AB BC     ,当 P, Q 分别是 1AD 与 1B C 的中点时, BPQV 的面积为 1 1 2 212 2 2 4PQ BQ      , 不符合题意; 对于③,当 0PA  时,若直线 1PB 与 AQ 是共面直线,则 AP 与 1B Q 共面,与已知矛 盾,符合题意; 对于④, ,F G 分别为 ,P Q 在平面内的投影, 1AP B Q ,所以 1 1 B QAP AF BG PD FD QC GC    所以 //FG AB ,所以 FG CB ,QG CB ,CB  平面 PFGQ , PQ  平面 FGQP , 所以 BC PQ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 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是中档题. 第 12 页 共 19 页 三、解答题 17.已知:圆 C 过点 A(6,0),B(1,5)且圆心在直线 : 2 7 8 0l x y   上,求圆 C 的方程. 【答案】 2 2( 3) ( 2) 13x y    . 【解析】【详解】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2 2 2( ) ( )x a y b r    . 由题意可得         2 2 2 2 2 2 6 0 1 5 2 7 8 0 a b r a b r a b              , 解得: 所以求圆 C 的方程为 2 2( 3) ( 2) 13x y    . 18.在正四棱锥 P ABCD 中, E 、 F 分别为棱 PA 、 PC 的中点. (1)求证: //EF 平面 ABCD ; (2)求证: EF  平面 PBD .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1)本题首先可以连结 AC 、BD 交于点O ,连结 PO ,然后可根据 E 、F 分 别为棱 PA 、 PC 的中点得出 //EF AC ,最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得出 //EF 平面 ABCD ; (2)本题首先可以根据多面体 P ABCD 为正四棱锥得出 PO AC 、 BD AC , 然后根据 //EF AC 得出 BD EF 、 EF PO ,最后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即可证得 EF  平面 PBD . 【详解】 (1)如图,连结 AC 、 BD 交于点 O ,连结 PO , 第 13 页 共 19 页 因为 E 、 F 分别为棱 PA 、 PC 的中点,所以 //EF AC , 因为 EF  平面 ABCD , AC  平面 ABCD , 所以 //EF 平面 ABCD , (2)因为多面体 P ABCD 为正四棱锥,所以 PO 平面 ABCD , BD AC , 因为 AC  平面 ABCD ,所以 PO AC , 因为 //EF AC ,所以 BD EF , EF PO , 因为 BD  平面 PBD , PO  平面 PBD , PO BD O , 所以 EF  平面 PBD .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以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可通过线线平行证得线面平行,可通过 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证得线面垂直,考查推理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是 中档题. 19.已知两条直线 1 : 2 4 0l x y   , 2 : 3 2 0l x y   相交于 P 点. (1)求交点 P 的坐标; (2)求过点 P 且与直线 3 0x y   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 【答案】(1) (0,2) (2) 2 0x y   【解析】(1)两直线方程联立即可求得交点 P 坐标; (2)根据两直线垂直可求得直线l 斜率,进而求得直线l 方程. 【详解】 (1)由 2 4 0 3 2 0 x y x y        得: 0 2 x y    ,  0,2P ; (2) 直线 3 0x y   斜率为1,直线l 斜率 1k   .  : 2 1 0l y x     ,即: 2 0x y   . 【点睛】 第 14 页 共 19 页 本题考查两直线交点坐标求解、根据两直线垂直求解直线方程的问题;关键是明确两直 线垂直则斜率乘积为 1 . 20.如图,四棱锥 S ABCD 的侧面 SAD 是正三角形, / /AB CD ,且 AB AD , 2 4AB CD  , E 是 SB 中点. (1)求证: / /CE 平面 SAD ; (2)若平面 SAD  平面 ABCD ,且 4 2SB ,求多面体 SACE 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8 3 3 . 【解析】(1)取 SA的中点 F ,连接 EF ,证明四边形 EFDC 是平行四边形,得出 / /EC FD , / /CE 平面 SAD ; (2)取 AD 中点G ,连接 SG ,证明 SG  平面 ABCD ,求出点 E 到平面 ABCD 的 距离,计算多面体 SACE 的体积. 【详解】 解:(1)取 SA的中点 F ,连接 EF , 因为 E 是 SB 中点, 所以 / /EF AB ,且 2AB EF , 又因为 / /AB CD , 2AB CD , 所以 / /EF DC , EF DC , 即四边形 EFDC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 /EC FD , 又因为 EC  平面 SAD , FD  平面 SAD , 第 15 页 共 19 页 所以 / /CE 平面 SAD ; (2)取 AD 中点G ,连接 SG , 因为 SAD 是正三角形,所以 SG AD , 因为平面 SAD  平面 ABCD ,且交线为 AD , 所以 SG  平面 ABCD , 因为 AB AD ,所以 AB  平面 SAD , 所以 AB SA , 故 2 2 4  SA SB AB , 2 3SG , 因为 E 是 SB 中点,所以点 E 到平面 ABCD 的距离等于 1 2 SG , 所以多面体 SACE 的体积为:     SACE S ABCD S ACD E ABCV V V V 1 1 1 1 3 3 3 2ABCD ACD ABCS SG S SG S SG      1 2 4 1 1 12 3( 4 4 2 4 4 )3 2 2 2 2           8 3 3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应用问题,也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1.已知直线 l : (1 2 ) ( 1) 7 2 0     m x m y m (1)求证:不论 m 为何实数,直线 l 恒过一定点 M; (2)过定点 M 作一条直线 1l ,使夹在两坐标轴之间的线段被 M 点平分,求直线 1l 的方 程.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3 6 0x y   【解析】(1)将直线 l 整理得: ( 2) (2 7) 0x y m x y      ,由题意得出 2 0 2 7 0 x y x y        ,得出定点的坐标; (2)设出直线 1l 的方程,求出其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结合题意,列出方程,即可得 出直线 1l 的方程. 【详解】 第 16 页 共 19 页 (1)证明:直线 l 整理得: ( 2) (2 7) 0x y m x y      令 2 0 2 7 0 x y x y        解得: 3 1 x y      则无论 m 为何实数,直线 l 恒过定点 ( 3, 1)  (2)由题意可知,当直线 1l 的斜率不存在或等于零时,显然不合题意 设直线 1l 的方程为 ( 3) 1y k x   令 0x  ,则 3 1y k  ;令 0y  ,则 1 3x k   即直线 1l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 1(0,3 1), ( 3,0)A k B k   由于过定点 M ( 3, 1)  作一条直线 l1,使夹在两坐标轴之间的线段被 M 点平分 则点 M 为线段 AB 中点,即 3 1 12 1 1 3 32 k k            ,解得 1 3k   则直线 l1 的方程为 1 23y x   ,即 3 6 0x y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求直线过定点以及求直线方程,属于中档题. 22.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1 2AC BC CC a   , 2ACB   ,点 D 为 BC 中点,连接 1AC 、 1AC 交于点 E ,点 F 为 1DC 中点. (1)求证:  / /EF 平面 ABC ; (2)求证:平面 1ACB  平面 1AC D ; (3)求点C 到平面 1AC D 的距离. 第 17 页 共 19 页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 6 3 a . 【解析】(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可得  / /EF AD ,然后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 理即可证出. (2)根据题意可证 1 1AC AC , BC ⊥ 1AC ,再利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即可证出. (3)方法一:利用等体法 1 1C ACD C AC DV V  即可求解;方法二:利用综合法,作CG AD , 垂足为G ,连接 1C G ,作 1CH C G ,垂足为 H ,证出 CH 为点C 到平面 1AC D 的距 离,在直角 1C CG 中,求解即可. 【详解】 (1) 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四边形 1 1ACC A 为平行四边形 E 为 1AC 的中点  F 为 1DC 的中点,  / /EF AD 又 EF  平面 ABC , AD 平面 ABC ,  / /EF 平面 ABC (2) 四边形 1 1ACC A 为平行四边形, 1AC CC 平行四边形 1 1ACC A 为菱形,即 1 1AC AC  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  1C C  平面 ABC BC  平面 ABC  1C C  BC , 2ACB   BC AC   BC 1C C , 1C C AC C  , 1 ,C C AC  平面 1 1ACC A BC  平面 1 1ACC A 1AC Q 平面 1 1ACC A , BC  1AC ,  1 1AC AC , 1BC AC C , ,BC 1AC  平面 1ACB , 1AC  平面 1ACB , 第 18 页 共 19 页 1AC  平面 1AC D ,  平面 1AC D  平面 1ACB (3)法一:(等体积法)连接 DE ,设点C 到平面 1AC D 的距离为 h  1C C  平面 ABC , CA,CD  平面 ABC , 1 1C C CA,C C CD   , 1C C 为三棱锥 1C ACD 高, 在直角 1C CA 中, 1 2AC CC a  , 1 2 2AC a  . 在直角 1C CD 中, 1 2CD a,CC a  , 1 5CD a  . 在直角 ACD 中, 2CD a,AC a  , 5AD a  , 2 ACDS a  . 在等腰 1AC D 中, 1 15 2 2DA DC a,AC a   , 3DE a  , 1 26DACS a  1 1C ACD C AC DV V  , 11 1 1 3 3ACD AC DC C S h S       2 2 2 6 36 a ah a a    点C 到平面 1AC D 的距离为 6 3 a 方法二:(综合法)作CG AD ,垂足为G ,连接 1C G ,作 1CH C G ,垂足为 H . 1C C  平面 ABC , AD  平面 ABC 第 19 页 共 19 页 1C C AD  CG AD , 1CG C C C , 1CG,C C  平面 1C CG AD  平面 1C CG CH Q 平面 1C CG AD CH  1CH C G , 1AD C G G , 1C G,AD  平面 1AC D , CH  平面 1AC D , 即CH 为点C 到平面 1AC D 的距离, 在直角 ACD 中, 2 5 aCG  ;在直角 1C CG 中, 1 22 5 aC C a,CG  , 1 1 22 65 324 5 aaC C CGCH aC G a      点C 到平面 1AC D 的距离为 6 3 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等体法 求点到面的距离,属于中档题.

资料: 26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