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第六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合肥第六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PDF版含答案

ID:774967

大小:675.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0-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年级数学(理科)试卷 第 1页 共 4页 高二年级数学(理科)试卷 第 2页 共 4页 2019 级高二上学期理科数学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理科) (分值:150 分 时长: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棱柱说法正确的是( ) A.棱柱的所有面都是四边形 B.棱柱中只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C.一个棱柱至少有六个顶点、九条棱、五个面 D.棱柱的侧棱长不都相等 2.直线 3 1 0x y   的倾斜角的大小为( ) A.30 B. 60 C.120 D.150 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8 B. 8 3 C. 16 3 D.16 4.过点  1,3 且垂直于直线 2 3 0x y   的直线方程为( ) A. 2 1 0x y   B. 2 5 0x y   C. 2 5 0x y   D. 2 7 0x y   5.圆锥和圆柱的底面半径、高都是 R,则圆锥的表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之比为( ) A. ( 2 1) : 4 B. 2 : 2 C.1: 2 D. ( 2 1) : 2 6.已知直线 1 : 2 2 0l x ay   与直线 2 : ( 1) 3 2 0l a x y    平行,则 a  ( ) A.3 B. 2 C. 2 或3 D.5 7.设 l为直线, , 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 / /l , / /l  ,则 / /  B.若  , / /l ,则 l  C.若 l  , / /l  ,则 / /  D.若 l  , l  ,则 / /  8.点 P在直线 3 5 0x y   上,且点 P到直线 1 0x y   的距离为 2,则 P点坐标为( ) A. (1,2) B. (2, 1) C. (1,2)或 ( 2,1) D. (1,2)或 (2, 1) 9.如图,在四棱锥 E ABCD 中,底面 ABCD为梯形, / /AB CD, 2 3AB CD ,M 为 AE的中点, 若三棱锥 E MBC 的体积为 6,那么四棱锥 E ABCD 的体积为( ) A.15 B.18 C. 20 D.30 10.如图,在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边长为 2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 3, 则 1BB 与平面 1 1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 A.30° B.45° C.60° D.90°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直线 : 4 0l kx y k   与曲线 29y x  交于 A, B两点,且 2AB  , 则 k ( ) A. 3 3 B. 2 2 C.1 D. 3 12.棱长为 6的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C D 中,点 E是线段 1 1C D 的中点,点 F在线段 1BB 上, 4BF  , 则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C D 被平面 AEF 所截得的截面面积为( ) A. 27 17 2 B. 21 17 2 C. 15 17 2 D. 13 17 2 二、填空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高二年级数学(理科)试卷 第 3页 共 4页 高二年级数学(理科)试卷 第 4页 共 4页 13.若 x,y满足约束条件 3 5 0 3 0 3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则 2y x 的最大值为 . 1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若点  1,2,3A ,  1, 1,4B  ,点C是点 A关于平面 yOz的对称点, 则点 B与C的距离为______. 15.设圆 2 2 2: ( )0O x y r r   ,定点 ( 3,4)A  ,若圆 O上存在两点到 A的距离为 2,则 r的取值 范围是________. 16.如图,四棱锥 P ABCD , PA 底面 ABCD,四边形 ABCD为正方形,且 3PA  , 4AB  , 设该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 R,内切球半径为 r ,则 R r  . 三、解答题:共 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 10分) 如图,四棱台 1 1 1 1ABCD A BC D ,上、下底面均是正方形,且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且 50AB cm , 1 1 40A B cm , 1 10AA cm . (1)求四棱台 1 1 1 1ABCD A BC D 的侧面积; (2)求四棱台 1 1 1 1ABCD A BC D 的体积. (台体体积公式 1 ( ) 3 V S S S S h   下 下上 上 ) 18. (本小题满分 12分) 已知 ABC 的顶点  3,1A , AB边上的中线CM 所在直线方程为 2 1 0x y   , B 的角平分线 BN 所在直线方程为 2 0x y  . (1)求顶点 B的坐标; (2)求直线 BC的方程. 19. (本小题满分 12分) 如图,四棱锥 P ABCD ,M 、 N分别是 AB、 PC的中点,底面 ABCD为平行四边形. (1)求证: / /MN 平面 PAD; (2)若 4MN BC  , 4 3PA  ,求异面直线 PA与MN 所成的角的大小. 20. (本小题满分 12分) 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 ( 4,1)A  和 ( 3,2)B  ,且圆心C在直线 : 2 0l x y   上. (1)求圆心为C的圆的方程; (2)过点 (5,8)P 作圆C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1. (本小题满分 12分) 如图,在四棱锥 E ABCD 中,平面CDE 平面 ABCD, 90ABC DAB     , 2EC AD  , 1AB BC  , 2DE  . (1)证明: AB 平面 ADE ; (2)求二面角C AE D  的大小. 22. (本小题满分 12分) 已知动点 P与两个定点 (0,0)O , (3,0)A 的距离的比值为 2,点 P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曲线C的轨迹方程; (2)过点 (0, 3)A  且斜率为 k的直线 l,交曲线C于M 、 N两点,若 9OM ON    ,求斜率 k . 第 1页 共 3页 2019级高二上学期理科数学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B A A B D D C A C B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答案】 3 14.【答案】 14 15.【答案】  3,7 16.【答案】 41 2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解: (1)因为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50AB cm , 1 1 40A B cm , 1 10AA cm . 所以侧高为 2 250 4010 ( ) 5 3 2 cm   四棱台 1 1 1 1ABCD A BC D 的侧面积为 214 (40 50) 5 3 900 3 2 cm     (2)因为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50AB cm , 1 1 40A B cm , 1 10AA cm . 所以四棱台的高为 2 210 (5 2) 5 2cm  四棱台 1 1 1 1ABCD A BC D 的体积为 2 2 2 2 31 30500 2(40 40 50 50 ) 5 2 3 3 cm     18. 解: (1)设顶点 B的坐标为 ( , )m n ,因为顶点 B在直线 BN 上,所以 2 0m n  由题意知M 的坐标为 3 1( , ) 2 2 m n  因为中点M 在直线CM 上,所以 3 12 1 0 2 2 m n      ,即 2 3 0m n   联立方程组 2 0 2 +3 0 m n m n      ,解得顶点 B的坐标为  2, 1  (2)设顶点关于直线 BN 的对称点为 ( , )A s t 由于线段 AA的中点在在直线 BN 上,得方程 3 12 0 2 2 s t     ,即 2 1 0s t   由直线 AA与直线 BN 垂直,得方程 1 1 1 2 3 t s      ,即 2 + 7 0s t   联立方程组 2 1 0 2 + 7 0 s t s t       ,得 13 9, 5 5 A( ) 显然 13 9, 5 5 A( )在直线 BC上,且顶点 B的坐标为  2, 1  所以直线 BC的方程为 1 2 9 131 2 5 5 y x     ,整理得14 23 5 0x y   第 2页 共 3页 19. 解: (1)取 PD的中点H ,连接 AH 因为H 、 N分别是 PD、 PC的中点,所以 / /NH CD且 1 2 NH CD 因为M 是 AB的中点,所以 / /NH AM 且 NH AM ,即 AMNH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 /MN AH 又因为MN 平面 PAD, AH 平面 PAD,所以 / /MN 平面 PAD (2)因为 / /MN AH ,所以 PAH 就是直线 PA与MN 所成的角 因为 4MN BC  , 4 3PA  ,所以 4AH  ,设 2PD x 因为 cos cos 0PHA AHD    ,根据余弦定可知, 2 216 48 16 16 0 2 4 2 4 x x x x           解得 4x  在 PAH 中, 48 16 16 3cos 22 4 4 3 PAH        ,所以 30PAH   所以,异面直线 PA与MN 所成的角为 30 20. 解: (1)根据题意可得: 2 1 1 3 ( 4)ABk       ,点 A和 B的中垂线为 7 3( ) 2 2 y x    联立方程 2 0 7 3( ) 2 2 x y y x          可得圆心坐标 (0, 2) ,且 2 2 2(0 ( 3)) ( 2 2) 25r        圆C的方程为 2 2( 2) 25x y   (2)①过点 P斜率不存在的直线为 5x  ,与圆C相切; ②过点 P斜率存在的直线设斜率为 k,则 ( 5) 8y k x   ,即 5 8 0kx y k    圆心 (0, 2) 到切线的距离为 2 | 0 ( 2) 5 8 |5 1 k k k        ,解得 3 4 k  综上,切线的方程为 5x  或 3 4 17 0x y   21. 解: (1)证明:在直角梯形 ABCD中,由 1AB BC  , 2AD  ,得 2AC CD  因为 2DE  , 2CE  ,所以 2 2 2CE CD DE  ,所以DE CD 因为平面CDE 平面 ABCD,平面CDE 平面 ABCD CD , DE 平面CDE 所以DE 平面 ABCD 因为 AB 平面 ABCD,所以 AB DE 因为 AB AD , AD DE D , AD 平面 ADE, DE 平面 ADE 所以 AB 平面 ADE 第 3页 共 3页 (2)取 AD中点 F ,过点 F 作 FO AE ,与 AE交于点O,连接OC,CF 因为 / /CF AB, AB 平面 ADE,所以CF 平面 ADE 所以 COF 是二面角C AE D  的平面角 在 RtADE中,由 2 2AD AF  , 2DE  ,所以 3 3 OF  在 RtCOF 中,由 1CF  , 3 3 OF  ,所以 60COF   二面角C AE D  的大小是 60 22. 解: (1)设点  ,P x y , 2 PO PA  ,即 2PO PA ,   22 2 24 3x y x y       ,即  2 24 4x y   , 曲线C的方程为  2 24 4x y   . (2)过点 (0, 3)A  且斜率为 k的直线 l即 3y kx  ,设M 、 N两点分别为 1 1( , )x y 和 2 2( , )x y 联立  2 2 3 4 4 y kx x y       得 2 2( 1) (6 8) 21 0k x k x     则 1 2 2 6 8 1 kx x k     , 1 2 2 21 1 x x k   因为 9OM ON    ,所以 1 2 1 2 9x x y y  ,则 1 2 1 2( 3)( 3) 9x x kx kx    ,即 2 1 2 1 2( 1) 3 ( ) 0k x x k x x    所以 2 2 2 21 6 8( 1) ( ) 3 ( ) 0 1 1 kk k k k         ,解得 1k  或 7k  检验:①当 1k  时,方程 22 14 21 0x x   有解;②当 7k  时,方程 250 50 21 0x x   无解; 综上, 1k 

资料: 268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