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6课内文言文阅读完美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6课内文言文阅读完美

ID:775062

大小:2.94 MB

页数:218页

时间:2021-10-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纲解读 -4- 考纲解读 -5- 考纲解读 -6- ●课内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及考查情况● 考纲解读 -7- 考纲解读 -8- 真题快递 -9- 一、(2017·广东)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 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 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真题快递 -10-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 真题快递 -11-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 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 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 竭驽钝”“兴复汉室”和 “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 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真题快递 -12- 二、(2016·广东)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真题快递 -1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 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真题快递 -14-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起来。 真题快递 -15-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 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 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真题快递 -16- 三、(2016·广东)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 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 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 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 真题快递 -17-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 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真题快递 -18-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 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弊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 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 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作充分的铺垫, 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真题快递 -19- 四、(2015·广东)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真题快递 -20-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 兴起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真题快递 -21-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 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 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 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 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 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 然、避世退隐之意。 专项突破 -22- 【第一类:写景抒情】 复习篇目:《醉翁亭记》(未考)、《与朱元思书》(未考)、《湖 心亭看雪》(未考)、《记承天寺夜游》(2003年考)、《三峡》 (2010年考)、《岳阳楼记》(2002、2012年考)、《满井游记》 (2013年考)、《小石谭记》(2015考)共8篇。 专项突破 -23- 一、湖心亭看雪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24-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余:我;俱:都;绝:消失;是:这;更:初更;挐:撑,划;拥:穿着;雾凇:水汽凝 成的冰花;沆砀:白色弥漫的样子;一:全;白:白色;惟:只有;而已:罢 了。】 【见:看见;大:非常;焉:哪;更:还;强:尽力;白:酒杯;别:分别;客:客居;及: 等到;莫:不要;痴:痴迷;更:还;似:像。】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弥漫着白气,天空与云与远山与湖水,上上下下浑然一体,一片 雪白。 专项突破 -25- 3.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 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 样大小罢了。 4.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 的人呢!”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才告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专项突破 -26-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专项突破 -27-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专项突破 -28- 6.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29-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 受?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2.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遗世独立的 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3.“痴”与课文第1段哪句话相呼应?舟子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什 么性格? 与开头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孤高自赏,痴迷于山 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专项突破 -30-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作者通过追忆一次在西湖看雪的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 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B.本文作者写雪景,从“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 两三粒”,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 C.文章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D.作者引用舟子的话结尾,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 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专项突破 -31-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 后的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 了。 B.文章前面写“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文中却出现了舟子,前后矛盾。 C.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 有魅力。 D.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 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专项突破 -32- 二、醉翁亭记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33- 专项突破 -34-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环:环绕;尤:尤其;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作:造,建;名:命 名;辄:就;号:取号;意:情趣;得:领会;寓:寄托。】 【开:散开;归:聚拢;暝:昏暗;晦:昏暗;芳:香花;发:开放;秀:茂盛,茂密; 四时:四季;归:返回;景:景色;穷:穷尽。】 【负:背;休:休息;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小孩;绝:断绝;临:靠近; 渔:钓鱼;洌:清澈;前:在前面;陈:摆开;宴:宴请宾客;弈:下棋;觥:酒杯; 筹:酒筹;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归:返回;去:离开;乐:乐趣;乐:快乐;乐:以……为乐;述: 记述;谓:是。】 专项突破 -35-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那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 绿荫。 4.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 5.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木茂密成荫,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专项突破 -36- 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 太守。 专项突破 -37-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 ) 2.下列各组句子或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38-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专项突破 -39- 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40-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 醉。 2.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 密切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结尾部分用“醉 能同其乐”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4.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 四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5.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6.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其 他能表现“太守之乐”的句子亦可)。 专项突破 -41-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 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3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 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 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 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专项突破 -42- 2.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专项突破 -43- 三、与朱元思书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44-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俱:都;净:消散;共:一样;从:顺,随;东西:名词作动词,往东往西;许: 左右;绝:独一无二。】 【缥碧:青白色;甚:胜过;奔:飞奔的马。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轩: 高;邈:远;直:笔直地;指:向;好:美丽的;韵:和谐之声;穷:穷尽;绝:断绝, 消失;戾:到;息:平息;心: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纶:筹划;世务:政务; 窥:看到;反:通“返”,返回;上:在上面;蔽:遮蔽。】 专项突破 -45-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 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 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 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专项突破 -46-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47- 4.下列加点词语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D ) 5.下列加点词语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D ) 专项突破 -48-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水之急 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作者即景抒情,表达远离名利场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1段总写富春江 的景色特点,概括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第2段承“异水”二 字,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抓住清澈和湍急的特点,具体生动 地进行了描绘;第3段承“奇山”二字,紧扣山高的特征,从树多、景美 两个角度写景状物。 专项突破 -49-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表 现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沿江两岸 的奇丽山水。 C.第2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 静变化,体现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3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 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专项突破 -50-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 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 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 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 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专项突破 -51- 四、记承天寺夜游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52-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欲:想要;入:照进;户:房门;欣然:高兴;念:考虑,想到;遂:于是;至:到; 寻:寻找;寝:睡觉;相与:一起;步:散步。】 【如:像;空明:清澈透明;交:交互;横:纵横;盖:原来是。】 【处:地方;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如:像。】 专项突破 -53-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 走出门外。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好像积满了水,清澈透明,水中好像有藻、荇纵横交叉,原来 都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专项突破 -54-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D ) 专项突破 -55-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四句,其主要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庭中 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2.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 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3.本文是一篇描绘月色的小散文,文中正面直接描写月光的一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水中藻、荇交横,均采用 借喻的修辞。 4.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空明(澄澈透明),本文是以作者的行踪为 线索来展开描述的。 5.文章首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赏月的原 因;第四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末句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作 用是:画龙点睛之笔,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作者的思想。 专项突破 -56-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写于作者被贬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 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 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白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 的感觉。 专项突破 -57-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 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 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对月夜的景色进行了美妙的描绘,体现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深 厚友谊和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专项突破 -58- 3.对文章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写出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独具匠心,十分精 妙,真可谓如诗如画,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 遭贬谪期间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 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 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专项突破 -59- 五、三 峡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专项突破 -60-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专项突破 -61-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或“也没 有这样”)快。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专项突破 -62-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专项突破 -63- (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 韵表现出来,如只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 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2.第3自然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 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3.本文150余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语言非常简练、 生动,如作者仅仅用了“清荣峻茂”四个字,不但概括了三峡丰富的景 物,而且描绘出四种不同景物的特点。 4.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 肃,常有高猿长啸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专项突破 -64- (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2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专项突破 -65- 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第1段中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 多山高。 B.第3段中的“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 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文章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 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项突破 -66- 六、岳阳楼记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2.下列加点词与“不以物喜”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3.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67- 4.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专项突破 -68-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广阔得没有边际。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 水里游来游去。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时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旷神怡,荣宠和屈辱一起忘掉,在清风吹拂 中端起酒杯,那真是高兴至极啊。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专项突破 -69- 6.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 “退”指的是处 江湖之远;“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2.选文第3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阴晦萧索,第4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晴朗明丽;如果请你朗读以上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悲凉低沉 和喜悦昂扬的语气语调。 专项突破 -70-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为宋代人的欧阳修 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 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 (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4.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专项突破 -71- (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B.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 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 箴友人。 专项突破 -72- 2.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第5段文字是以上文叙事写景为基础发出的议论,是全文的中心 所在。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从反面否定、批评了“迁客骚人”“以物 喜”“以己悲”的“览物之情”。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正面肯定,应考虑国家大事,不应悲喜 无常。 D.“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感叹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悲观情绪。 专项突破 -73- 七、满井游记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74-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4.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专项突破 -75-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 层的,水清澈得看得到河底。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水面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 样。 3.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过髻鬟一样。 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刚要发芽又还没发芽,柔嫩的柳梢被风吹拂,麦田里的嫩苗只 有一寸多长。 专项突破 -76- 5.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凡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 都透出喜悦。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 的变化啊。 专项突破 -77- (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满井早春气候的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写城中余寒景象表 达了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用原文语句填 空) 2.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水 (春水),其特点是:冻水初解的清澈。(用自己的话概括) 3.描写初春景色的句子中,写山好的句子是: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 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写水好的句子是: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写树好、麦好的句子是: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 风,麦田浅鬣寸许。(用原文回答) 4.游满井的时间是“廿二日”,这一天的天气“稍和”,燕地余寒的特征 是“余寒犹厉”。(用原文回答) 专项突破 -78- 5.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 也。 专项突破 -79- (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篇游记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腻描写满井的晚春景色,勾画 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在文中起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 C.本文的白描写法是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D.本文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增加景物的动感,同时也可融入作者的 主观情感。 专项突破 -80- 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运用排比渲染出人物活动的热 闹场面;“呷浪之鳞”运用借代写动物的活动,写出了“春”到来的信息。 B.本文是从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 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C.作者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 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作铺垫。 D.本文结构精致严谨,前后呼应:“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 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专项突破 -81- 八、小石潭记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专项突破 -82-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83-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 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水两岸的地势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专项突破 -84- (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文章第4段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 (痛苦)的心情。 3.文中第1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潭中景物(水、石、树), 第2段生动描写了潭中鱼的动静之态,第3段探寻水潭源流,第4段突 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幽静(清幽、幽深、幽邃、寂静) 的特点。 4.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1)点面结合。如写 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2)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3)动静结合。如写鱼:“影 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4)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专项突破 -85- (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2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3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4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忧而乐。 专项突破 -86-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 凉凄怆的心绪。 B.第1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 的景致。 C.第2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 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 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 流连忘返。 专项突破 -87- 【第二类:记叙文】 复习篇目:《伤仲永》(新增篇目,未考)、《孙权劝学》(新增篇 目,未考)、《口技》(未考)、《公输》(未考)、《曹刿论战》(2005 年考)、《送东阳马生序》(2006年考)、《邹忌讽齐王纳谏》(2014 年考)、《桃花源记》(2001、2009年、2016年考)共8篇。 专项突破 -88- 一、伤仲永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89-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隶:属于;尝:曾经;异:对……感到诧异;书:写;自:自己;名:名字;收: 团结;一:全;观:欣赏;自是:从此;就:完成;文:文采;理:道理;可:值得;观: 观赏;奇:对……感到奇怪;稍稍:渐渐;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或:有的 人;乞:求取;利:认为……有利可图;然:这样;日:每天;扳:通“攀”,牵,引; 环谒:四处拜访;使:让;学:学习。】 【闻:听说;从:跟从;还:回;令:让;称:相当;闻:名声;自:从;泯然:消失。】 【通:通达;悟:聪慧;受:承受;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卒:最终; 至:到;贤:有才能;且:尚且;为:成为;固:本来;得:能够;已:停止。】 专项突破 -90-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像对待宾客一样对待他的父亲,有的 人用钱物请仲永题诗,讨取他的诗作。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 让他学习。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5.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的这些天赋,胜过有才能的人很多了。 专项突破 -91- 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专项突破 -92-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C ) 专项突破 -93-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外在原因是: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用原文回答) 2.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 众人”的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3.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 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受于人者不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专项突破 -94-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本文标题“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仲永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 资本。 B.“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的庸俗做法使仲永沦为平常人。 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D.仲永没有进行后天学习,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 专项突破 -95-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 能大有作为。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 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 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专项突破 -96- 二、孙权劝学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97-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初:当初;谓:对;卿:你;涂:当道;掌:管理;辞:推托;务:事务;岂:难道;欲: 想要;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但:只;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孰:谁;若:比得上;以为:认为;益: 好处。】 【乃:于是;就:从事;及:等到;过:到;论议:讨论事情;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即:就;更:重新;见:认清;遂:于是;别:分别。】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让你当一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专项突破 -98- 4.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与有志之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 8.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专项突破 -99-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2.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专项突破 -100-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5.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于舅家见之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专项突破 -101-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用原文语 句回答) 2.文中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专项突破 -102-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孙权在劝学时,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 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 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 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 才略的惊人增长。 专项突破 -10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B )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 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B.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和心理。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就学” 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从侧面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鲁肃与吕蒙的对 话从正面说明了读书的显著效果。 专项突破 -104- 三、口 技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105- 专项突破 -106-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善:擅长;会:适逢;宴:宴请宾客;施:设置,安放;而已:罢了;团:围绕; 少顷:一会儿;但:只;坐:通“座”。】 【遥:远处;觉:睡醒;欠伸:打呵欠;呓语:说梦话;既而:不久;抚:抚摸;乳: 喂奶;乳:乳头;是:这;手:用手;一时:同时;妙:妙处;毕:全,都;备:具备;侧 目:偏着头看;绝:极。】 【未几:不久;倾:倾倒;侧:翻侧;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稍稍:渐 渐。】 【俄而:一会儿;中:中间;间:夹杂;作:发出;曳:拉;虽:即使;指:指出;端: 一种;名:说出;色:脸色;席:座位;奋:扬起;股:大腿;几:几乎;走:跑。】 【毕:全,都;绝:消失。】 专项突破 -107-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屏风中抚尺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 大声说话。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看着,微笑着,暗暗 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渐渐坐正了身子。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只手指,也不能明确指出其 中的一种声音来。 专项突破 -108-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被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 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直打哆嗦,几乎都想先逃跑。 专项突破 -109-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B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110- 3.下列加点词语词义没有发生古今变化的一项是( B ) 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专项突破 -111-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专项突破 -112-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口技表演者模仿声音的过程: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 到多。 2.文中第1段交代口技表演者的道具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四个“一”字,写出道具的简单。以道具的简单反衬出表演者技艺的 高超,为下文称赞表演者技艺高超作铺垫。 3.文中第2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请说说它的作用。 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 的反应。把表演者的技艺和表演的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突出了口 技表演者之“善”,即技艺的高超。 4.本文的文眼是“善”字,这个字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统领全 文。 专项突破 -113- 5.文中口技表演者依次模拟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由醒而 睡,失火救火。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写表演者的表演内容,属 于正面描写;而写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侧面描写。 专项突破 -114-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开头交代道具极为简单,以简单的道具反衬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为下文赞美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作铺垫。 B.“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这句话写出 了听众静待表演的神态,渲染了表演前的寂静气氛,表现出“抚尺一 下”的效果,也暗示表演者在听众中的极高威望,巧妙地写出了表演 者技艺的“善”。 C.“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此句 模拟了一家人入睡后尚不安宁,连鼠声都能真切入耳。 D.“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此句由“一家”引出“全 巷”大人、小孩以至群犬惊恐万状的混杂声,反衬出火势之大。“俄 而”一词,承上启下,说明两者间隔时间短暂;三个“百千”,生动地再现 了人呼犬吠、乱成一片的紧张气氛。 专项突破 -115-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写表演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写表演前的情况,次写表 演者的表演,最后写表演的结束,再现表演者的道具。 B.文章写观众的反应随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从侧面表现出口技 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 C.作者写口技表演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而大,由少而 多,由寂静而喧哗。 D.“善”字贯穿全文,是概括题旨的关键性字眼。 专项突破 -116- 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 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 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 “口”,点明题意。 专项突破 -117- 四、公 输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118- 专项突破 -119- 专项突破 -120-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子:先生;起:出发;行:行走;至:到。】 【命:请教。】 【愿:希望;子:您。】 【说:通“悦”,高兴。】 【义:坚守道义;固:坚决。】 【再:两次;说:解释;智:明智;仁:对人友爱;知:知道;争:进谏;得:达到 目的;强:坚强;知类:明白事理。】 【服:被说服。】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已:已经。】 【见:引见。】 【舍:舍弃;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敝舆:破车;锦绣:华美的衣服;短褐: 粗布衣服;何若:什么样。】 专项突破 -121- 【必:一定。】 【地:地方;方:方圆;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富:多, 富足;长:多余的;类:相类。】 【虽然:虽然这样。】 【牒:木片;九:多次;机变:巧妙的方法;距:通“拒”,抵抗;圉:通“御”,抵 挡;余:多。】 【诎:通“屈”,理屈;所以:用来……的方法。】 【故:缘故。】 【寇:入侵;虽:即使;绝:尽,穷尽。】 专项突破 -122-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北方有个人欺侮了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杀了他。 3.吾义固不杀人。 我坚持道义,从不随便杀人。 4.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牺牲不足的民众去争夺有余的土 地,不可以说是明智。 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你坚持道义,不杀少数人却杀多数人,不可以说是明白道理。 专项突破 -123- 6.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这就好比(拿)华 丽的车子与破车子(相比)。 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与这个有偷窃病的人行为一样。 8.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我知道你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不说。 9.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矣。 可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 池上等待楚国的入侵了。 专项突破 -124-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125-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专项突破 -126-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 人”的情况? 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经作好充分的准备,使公输盘和楚 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2.第1段交代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见,反 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专项突破 -127-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B.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 “九设”“九距”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一个“诎”字,说明 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 意味。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说明 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专项突破 -128-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 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 的特色。 C.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 争。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 思想。 专项突破 -129- 五、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130- 专项突破 -131-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嗜:爱好;观:看;假借:借;手:亲手;弗:不;怠:怠慢;录:抄写;走:跑;稍: 稍微;逾:超过;以是:因此;既:已经;加冠:成年;益:更加;慕:仰慕;道:道 理,学问;患:担心;硕:大;尝:曾经;趋:奔向;执:拿着;填:挤满;稍降:缓和; 侍:侍候;援:提出;质:询问;请:请教;或:有时;叱咄:训斥;愈:更加;恭:恭 敬;至:周到;复:辩解;俟:等到;故:所以;虽:虽然;卒:终于。】 【从:跟随;负:背;箧:书箱;曳:拖;屣:鞋子;行:行走;舍:学舍;支:通“肢”; 汤:热水;衾:被子;和:暖和;寓:寄住;逆旅:旅店;日:每天;再:两顿;被:通 “披”,穿;腰:挂在腰间;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旧絮;敝:破;略无:毫 无;意:意思;足:足够;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盖:大概。】 专项突破 -132-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录完毕,快步跑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还书)日期。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3.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 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 请教。 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一些学识。 专项突破 -133-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住在客店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 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 意思。 专项突破 -134-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2.下列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专项突破 -135-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D ) 专项突破 -136-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专项突破 -137-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文段中写自己读书刻苦的语句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2.文段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顺序可换)”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4.作者从得书之难、求师之诚、求学之苦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 的经历。 专项突破 -138-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B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面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2.下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弗之怠”,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为“弗怠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表明作者害怕和假大师、假名人一起游 玩。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这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很谦虚,同时也表 明他的学习取得了成功,对后生有勉励作用。 D.“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中” 指心中、内心。 专项突破 -139- 六、曹刿论战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140-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师:军队;伐:讨伐;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谋划;间:参与;鄙: 目光短浅;安:养;弗:不;专:个人专有;对:回答;惠:恩惠;徧:通“遍”,遍 及,普遍;从:顺从;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信: 信用;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情:以 实情判断;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属:类;可:可以;以:凭借;则:就;请: 请允许;从:跟随,听从。】 【乘:乘坐。鼓:击鼓。驰:驱车马追逐。遂:于是。逐:追逐。】 【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弱;竭:枯竭;彼: 对方;盈:士气旺盛;故:所以;测:预测;惧:害怕;伏:埋伏;靡:倒下;故:所 以。】 专项突破 -141-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 讲信用。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 处理。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专项突破 -142- 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 国的军队。 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 专项突破 -143-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2.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专项突破 -144- 3.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B ) A.肉食者谋之 B.小大之狱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4.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145-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一战”的做 法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用原文语句回答) 2.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 里?(用原文语句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 能察,必以情)。 4.“齐人三鼓”后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原因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 专项突破 -146-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B.曹刿与同乡人的对话表明了他“请见”的原因。 C.“齐师伐我”中的“伐”是攻打的意思。 D.鲁庄公和曹刿都认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是作战的先 决条件。 专项突破 -147-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 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 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2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 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 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专项突破 -148-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专项突破 -149- 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150-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的奖 赏。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 下等的奖赏。 专项突破 -151- 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7.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 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成效。 2.文中写邹忌对“妻之美我”看法的语句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是: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4.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专项突破 -152- (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第1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2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3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 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1~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3段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 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专项突破 -153- 八、桃花源记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专项突破 -154-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C ) 专项突破 -155-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从此同外面的人断了来往。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专项突破 -156- 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郡里,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 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 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2.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避秦时乱。 专项突破 -157-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 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 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与人友好和睦,生活安定富足。 5.从文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专项突破 -158- (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第1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 铺垫。 B.文章第2、3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 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 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 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专项突破 -159-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村人纷纷前来打听消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 一无所知。 C.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 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专项突破 -160- 3.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2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人们常说的“世外 桃源”。 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 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D.文中没有具体写出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 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练。 4.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后,“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 误的一项是( C ) A.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 B.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C.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 D.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 专项突破 -161- 【第三类:议论文】 复习篇目:《鱼我所欲也》(未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 考)、《陋室铭》(未考)、《马说》(2007年考)、《爱莲说》(2000 年考)、《出师表》(2011年考)共6篇。 专项突破 -162- 一、鱼我所欲也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163- 专项突破 -164-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欲:喜爱,想要;得:得到;兼:同时;甚:超过;故:所以;苟得:苟且取得; 恶:厌恶;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如使:假如,假使;为:做;由是: 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独:只,仅;贤者:有道德的人;是:这样;心:思 想;丧:丧失;耳:罢了。】 【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羹:汤;行:走;弗:不;蹴:用脚踢;与: 给;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万钟:高位厚禄;辩:辨别;加:好处;得:通 “德”,感激;乡:从前;是:这;已:停止;本心:天性,天良。】 专项突破 -165-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 做苟且偷生的事。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专项突破 -166- 7.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作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专项突破 -167-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2.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B ) 专项突破 -168- 3.对加点的词意义与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4.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专项突破 -169-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BC )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 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举例论证。文段中着 重论述了“义”比“生”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3.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是为了引出“舍生而取 义”这一观点。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 根本原因是“失其本心”。(用原文语句填空) 4.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 是指丧失道义。 专项突破 -170-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本文以“鱼”比喻正义,以“熊掌”比喻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 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 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 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专项突破 -171-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第1段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1段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2段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文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 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专项突破 -172-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173-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发:起,被任用;畎亩:田间;举:被选拔;士:狱官;市:集市;故:所以;降: 下达;任:责任,使命;是:这种;苦:使……痛苦;心:内心;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穷之苦;拂:违背;乱:扰乱;为:做 的事情;所以:用来……的方法;动:使……惊动;忍:使……坚强;曾:通 “增”;益:增加。】 【恒:常常;过:犯错误;然后:这样以后;困:困扰;衡:通“横”,梗塞,不顺; 虑:思虑;作:有所作为;征:表现;色:脸上;发:发出;喻:了解;入: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在国外;敌国:势力、 地位相等的国家;亡:灭亡。】 专项突破 -174-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经受贫困。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毅起来,以不断增加他所 缺少的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上表现出来,从声音上 显露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专项突破 -175-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忠心辅佐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 忧患,这样的国家常会灭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专项突破 -176-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专项突破 -177-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专项突破 -178-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专项突破 -179-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短文先从正面论述生于忧患,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 贤相的典型事例后,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 面论述死于安乐,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国家的兴亡,顺理成章 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 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 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 患。 专项突破 -180-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与文中主旨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 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 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的层 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专项突破 -181- 三、陋室铭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182-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名:出名;灵:灵异;斯:这;惟:只;德馨:品德高尚;上:长上;入:映入;鸿 儒:博学的人;白丁: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 佛经;丝竹:奏乐的声音;乱:使……扰乱;案牍:公文;劳:使……劳累; 形:身体;陋:简陋。】 专项突破 -183-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 成为灵异的水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 芳草将帘内映得碧绿”)。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专项突破 -184-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2.下列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专项突破 -185- 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4.下列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专项突破 -186-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惟吾德馨”。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环 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 突出了陋室的清幽雅致。 3.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调素琴,阅金经”,来陋室的客人有“鸿儒”。 (用原文语句回答) 4.与文中“调素琴”相照应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与“阅金经”相 照应的句子是“无案牍之劳形”。 专项突破 -187-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 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 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专项突破 -188- 2.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本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 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 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 闲适,“陋室”就不陋。 专项突破 -189- 四、马 说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专项突破 -190-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191-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192-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专项突破 -193- (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点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这证明了文段提出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 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2.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能识别人才的 人,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3.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1)伯乐不常 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用原文回答) 专项突破 -194- (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 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 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 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 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专项突破 -195- 2.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思想感情。 D.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识别和选 拔人才的困难。 专项突破 -196- 五、爱莲说 基础知识梳理 专项突破 -197-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甚:很;蕃:多;独:只;自:自从;盛:很;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妖: 美丽而不端庄;通:空;直:笔直;蔓:生藤蔓;枝:长枝节;远:远播;益:更加; 清:清香;植:立;亵玩:玩弄。】 【谓:认为;鲜:少;同:相同,像;宜:应当;众:多。】 专项突破 -198-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却 不妖艳。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专项突破 -199- 专项能力训练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专项突破 -200- 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二)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 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 节的高尚品格。 2.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 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 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用原 文回答) 专项突破 -201-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盛爱牡丹”。(用原 文语句回答) 5.《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 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 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专项突破 -202-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来抒发感情,表达了作者高洁正 直的品质。 B.本文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文章音节有长有短,节奏分明,朗朗 上口,悦耳动听。 C.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是要赞美君子形象,借赞花来赞人,这 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D.作者用对三种花的态度象征三种人,这种写法叫衬托,如写菊花 是反衬,而写牡丹是正衬。 专项突破 -203- 2.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B ) A.借莲的高洁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委婉地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专项突破 -204- 六、出师表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C ) 专项突破 -205-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206-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该不一样。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3.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 痛心和遗憾的。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自己耕种田地。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 6.遂许先帝以驱驰。 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专项突破 -207-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8.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10.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专项突破 -208- (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此”指哪两件事? 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2.第5段中,作者提出了亲贤远佞(填四个字)的建议。 3.“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课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 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专项突破 -209- (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 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 明的治理。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专项突破 -210-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 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 B.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 氏父子的心愿。 C.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反复强调的是“广开言路”(即“开张圣 听”)。 D.文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从而警策他要发愤图强,修明政治。 专项突破 -211- 【第四类:寓言】 复习篇目:《愚公移山》(2008年考)共1篇。 愚公移山 (一)文言词语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专项突破 -212-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专项突破 -213-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专项突破 -214- (二)重点语句翻译题。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 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 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 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5.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专项突破 -215-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8.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专项突破 -216- (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题。 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杂然相许”,其 妻“献疑”,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 “笑而止之”。(用原文语句填空) 2.用原文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 专项突破 -217- 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 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 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 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 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 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 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 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 批判的。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