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梳理
考点一:物质的检验
1.原理
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和特殊的化学性质(物质
之间反应的现象,如:生成沉淀、气体、溶液颜色的变化等)进行观察、分析、
判断物质的成分。
复燃
变浑浊
黑
红
水珠
黑
红
变浑浊
水雾
变浑浊
蓝
<
红
气泡
蓝
气泡
蓝
Zn+H2SO4===
ZnSO4+H2↑
CuO+H2SO4===
CuSO4+H2O
Na2CO3+2HCl===
2NaCl+H2O+CO2↑
Cu(OH)2+H2SO4===
CuSO4+2H2O
>
蓝
红
蓝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气泡
浑浊
CuSO4+2NaOH===
Cu(OH)2↓+Na2SO4
Na2SO4+Ba(NO3)2
===BaSO4↓+
2NaNO3
KCl+AgNO3===
AgCl↓+KNO3
Na2CO3+2HCl===
2NaCl+H2O+CO2↑
Ca(OH)2+CO2===
CaCO3↓+H2O
刺激性气味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蓝
红褐
白
白
白
白
考点二:物质的鉴别
1.基本思路:
分别取出少量待检物质(一般为溶液),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简写为“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2.原理: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产生不同的现象而
进行鉴别。
3.注意事项:
(1)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
(2)不能向待检的物质中直接加入试剂,而应取少量试样进行检验。如被检物质
是固体,而检验又需要以溶液进行时,应先取少量样品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
后,再进行检验。
(3)检验物质时,先描述实验现象,根据现象得出结论,不要把要检验的物质当
作已知物来叙述实验现象。
(4)对几种待检物质进行并列实验时,每进行一次实验,都要另取新的溶液,避
免已加试剂的干扰。
4.方法:
(1)物理方法
①闻气味:二氧化硫、氨气、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乙醇有特殊气味。
②观颜色:硫酸铜等可溶性铜盐蓝色,硫酸铁、氯化铁等可溶性铁盐黄色,硫酸
亚铁、氯化亚铁溶液浅绿色;单质铜红色,高锰酸钾暗紫色等。
③加水法:有些物质不溶于水,如CaCO3,有些物质溶于水温度没变化,如
NaCl,有些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如NaOH、CaO,有些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
如NH4NO3等。
(2)化学方法:加入少量试剂,利用产生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
①加酸:如鉴别H前和H后金属,鉴别C和CuO(碳不与酸反应),鉴别碳酸盐和
其他盐等。
②加碱:铵盐加碱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Mg2+加碱液有白色沉淀,Cu2
+加碱液有蓝色沉淀,Fe3+加碱液有红褐色沉淀等。
③加盐:如鉴别盐酸和硫酸,加含Ba2+的溶液;鉴别氯化钠碳酸钠,加Ba2+或
Ca2+的溶液等。
④加酸碱指示剂:如鉴别NaCl、H2SO4、NaOH溶液,加紫色石蕊溶液。
温馨提示► 常见相互干扰物质的检验顺序
(1)检验溶液中同时含有Na2CO3、NaOH:应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溶液,检验
并完全除去Na2CO3;再加入________溶液,检验NaOH(因Na2CO3溶液呈碱性,
对NaOH的检验有干扰)。
(2)检验溶液中同时有Na2CO3、Na2SO4、NaCl:应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溶液,
检验并完全除去Na2CO3;再加入过量的________溶液,检验并完全除去Na2SO4;
最后加入________,检验NaCl。
CaCl2
无色酚酞
稀硝酸
Ba(NO3)2
AgNO3
5.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鉴别
(1)羊毛(成分是蛋白质)、化学纤维与棉的区别:各取少量,分别燃烧,有_ _______气味而且残留物
脆的是羊毛;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残留物硬的是________;有烧纸气味的是________。
(2)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3)真假黄金(Cu-Zn合金):加酸,假黄金有气体产生,真的没有;加热,假黄金会变黑色(生成氧化
铜),真的不变色。
烧焦羽毛
化学纤维 棉
考点三: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间或物质间不能共存,一般是指它们之间会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水或沉淀。
1.有气体、水生成
常见的:H+与CO32-、H+与HCO3-生成CO2和H2O,OH-与NH4+生成NH3和
H2O,H+与OH-生成H2O。
2.有沉淀生成
①SO42-与Ba2+生成BaSO4沉淀;
②CO32-与Ba2+生成BaCO3沉淀,CO32-与Ca2+生成CaCO3沉淀等;
③OH-与Mg2+生成Mg(OH)2沉淀,OH-与Fe3+生成Fe(OH)3沉淀,OH-与Cu2
+生成Cu(OH)2沉淀等;
④Cl-与Ag+生成AgCl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