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子 原子 离子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氧气是由________构成
的,铁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 _的最小粒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氧分子
铁原子 钠离子 氯离子
化学性质
温馨提示►
①“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如保持氧气的化学
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②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如大量氧分
子聚集成的液态氧呈淡蓝色,气态氧是无色的,尽管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
同。
③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原子的种类都不发生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2.原子:原子是____ ____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
________构成的。其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 __,整个原子不
显电性。
温馨提示►
①质子数决定着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
②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③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Fe、Mg、Al等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 质子
中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离子:带电的________或________。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________电子
→阴离子,原子________电子→阳离子;即:核电荷数=________=核外电子
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温馨提示►
①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上标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
字在前,电性在后。如:Ca2+、Al3+、Cl-、O2-。
②两个或两以上的离子的写法:在离子符号前写个数,如两个钙离子:2Ca2+。
原子 原子团 得到
失去 质子数
4.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必考考点)
5.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①质量和体积都非常________;
②处于永恒________之中;(可以解释: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扩散、挥
发性等的现象)
③分子(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可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
1+1<2等的现象)
④同种分子(原子)性质________,不同种分子(原子)性质________。(如液态
和固态的氧都有助燃性,液态和固态的氢都有可燃性,氧气只有助燃性,
没有可燃性)
小
运动
相同 不同
6.探究分子运动现象(2015、2014年考)
红
不
变
水
氨
水
气密性好更环保,实验
时间缩短,观察到的现
象更明显
考点二:原子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 _____有密切关系。金
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__4个,在化学反应中
易________电子,形成________离子。非金属元素:最外
层电子数一般________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电
子,形成________离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是8(氦为2),称“相对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
数 少于
失去 阳
多于
得到 阴
画龙点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
性质的关系
难点突破
例题: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n≠0),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由+6价的该元
素形成的常见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_ _(写元素符号)。
8
S
H2SO4
钠、镁、铝
【易错点剖析】(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最多是8个,故n的
最大值是8。
(2)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是得2个电子形成的,
故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6,表示的是硫离子,由+6价的
该元素形成的常见酸是硫酸H2SO4。
(3)m-n=10,则m=10+n,表示的是原子,常见的金
属元素是钠、镁、铝。
同类变式:如图中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__________;D粒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A、B两种粒子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B2A,该化合物(B2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填用元素符合表示的化学式)。
(3)以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___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填字
母代号)。
Mg2Si
Ne8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