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知识体系图示
• 1.计算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第2课时 利用化学方程式
的简单计算
中考考点讲练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计算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
积;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
设
方
量
列、求
答
3.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类型
(1)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含杂质物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溶液中的有关物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利用图像或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而进行的化学方程式的
计算;
(5)无数据或缺数据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典题】(2017年天津)己知A+3B==2C+3D中,已知
2.3g A跟4.8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 C。又知D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D的质量为
2.3g+4.8g﹣4.4g=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 + 3B == 2C + 3D
x 54
2.3g 2.7g
x=46
B
g
gx
7.2
3.2
54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知识体系图示
• 1.内容: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___,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与化学方程式
中考考点讲练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质量
物质种类
构成原物质的粒子
两个
一定
改变
宏观——
微观——
_________一定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
(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
五个不变
宏观
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___________不变
___________不变
___________不变
___________不变 原子的个数
•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
前后原子的____没有改变,____没有增减,____
也没有变化。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
他物质(生成物)
质量 种类 数目
3.应用:
(1)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质量的变化及某物质的质量。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组成元素。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断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推断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典题1】(2017年泰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
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
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C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
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甲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
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
﹣30%=18%,丁是反应物,符合“一分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
应,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A正确;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
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B正确;生成的
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
C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丙的质量之和,D
正确。
1.定义:用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的式子。
2.意义
(1)质的方面:表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量的方面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_______;
微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微粒_______。
化学式 化学反应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质量比
个数比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
如反应2H2O2 === 2H2O+O2↑表示的意义为:
①宏观:a.质的方面:过氧化氢在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
______和______。
b.量的方面:每_____质量的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
生成_____质量的水和_____质量的氧气。
②微观:每________________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催化剂作用下
水 氧气
68份
36份 32份
2个过氧化氢分子
2个水分子 1个氧分子
MnO2
4.书写步骤
写
配
标
查
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配平化学方程式
标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标出生成物的状态,把
短线改为“===”
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
二查是否配平
三查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
四查反应条件是否标明
3.书写原则:
(1)要以_________为基础。(2)要遵守_________定律。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
【典题2】(2017年内江)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CO2+Ca(OH)2==CaCO3↓+H2O
C.CuSO4+ BaOH==CuOH↓+ BaSO4
D.3CO+Fe2O3==2Fe+3CO2
【解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
正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B正
确;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铜的化学式表示错误,C错误;一氧
化碳和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D正确。
C
高温
考点三:质量守恒定律探究
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
璃管、气球。
(2)实验设计: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______的红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
气球,并使玻璃管下段能与红磷接触;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
热,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托盘天平 锥形瓶(底部铺有细沙)
干燥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______,放出大量
的热;天平______平衡。
(4)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______反应后各物
质的总质量。
平衡
白烟
等于
2.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
①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
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
所称的质量m1;
②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
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
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托盘天平 烧杯
(3)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____色物质,溶液由
____色逐渐变为_____色。
(4)实验结论:m1____m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等于
红
浅绿 蓝
=
【典题3】(2017年来宾)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
律的是( )
A. B.
C. D.
C
【解析】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
化碳和水会跑到空气中,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A错误;
玻璃管与外界环境相连接,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外界环境
中的氧气会进入锥形瓶,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B错误;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无气体物质生成,C正确;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二
氧化碳气体,反应后烧杯中质量减少,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