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表达方式
•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记叙文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顺序:
• 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
• 1. 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时间先后)。
•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
• 2.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
行叙述。
• 作用:(1) 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兴趣,留下悬念
• (2) 文章……内容集中,……对比鲜明
• 3.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
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
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
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把握叙事线索
• ——常见的叙事线索有:时间线、地点线、人物线、事物线、感
情线、事件线等。
• 把握叙事线索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我们进行记叙文
写作也有很大的好处。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
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
的来龙去脉。
描写人物的方法(五种):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必须写全,要有“描写”两字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
点;
•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 3、渲染气氛;
• 4、烘托人物形象(性格品质)(或人物心情、
感情);
• 5、突出、深化主题。
• 6、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抒情)、
反面(又叫间接抒情)
• “情”、“景”关系区别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
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
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
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
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
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
语。
说明方法(说明文):
•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
摹状貌、引用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
境
• 按表达方式划分体裁有三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 四大体裁是: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常见题型: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看这句话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推敲作用
•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
伏笔(记叙类文章),作铺垫,设置悬念(小
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
结上文(或全文);
•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
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
文章文、小说)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
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
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
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
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
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
作用、特点。
•1 、渲染××气氛
• 2 、烘托人物××性格(感情)
•3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 、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三想到
“一想到”是否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
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
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
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
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二想到”是否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
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三想到”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
思想内容的制约,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
容加以理解。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
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
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
成……,与事实不符
概括段意
• ( 1 )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
(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 ( 2 ) 概括法:例 1 :(记叙的段落)记叙了
+ ××人(组织或单位) + ××时××地 + 何
种情况下 + 做×× + 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
是什么)
• 例如 2 :(描写的段落)描写了 + ××景物 + ××特征。
• 例如 3 :(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
据) + 从××角度(方面) + 论证了××观点。
例如 4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 3 ) 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
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
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我要,我明白
了;
•2、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
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
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
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
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要列举具体
的事例而不是泛泛而谈)。
句子含义的解答:
• 这样的题目语段的赏析首先要联系上下文,不
能孤立起来理解,要抓住修辞方法、描写方法:
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
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结合它们的作用结合
中心而谈;运用了五种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
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也要结合它们的作
用结合中心而谈。
•还要紧扣文章中心或要紧扣住文
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
情、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考察
也是一个常见题型:这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不单指外在形象,还
要点名人的身份、社会地位——
母亲;老师;孩子;更多指人物
的性格、品质、精神)的特点等。
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特性。
•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 强调了+对象+特性
• 3;设问: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
思考
• 4、反问:对比:反复:强调了……突出
了……加强语气
句式训练
一、修改病句板块
• 1.陆宇因为精通茶艺,所以博学多才。
• 2·于是,便让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
• 3.饮茶品茗开始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4·保和殿是举行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
• 5·目前,电话是现代最快捷的通讯工具之一。
• 6·无论什么人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惩罚。
修改病句的方法:找病因
• 1·缺主语
• 2·词语搭配不当
• 3·词语重复
• 4·语序颠倒
• 5.关联词使用不恰当
• 6.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 7.句子有歧义
修改符号 有:
1.删除号 2.恢复号 3.对调号 4.改正号 5.增添号 6.重
点号
7.提示号 8.调遣号 9.起段号 10.并段号 11.缩位号 12.前
移号
字 字
文字 文字
字 字 字
文字
文字
文字
文字 文字 ∙∙∙∙
文字文
字
文字文
字 文字
文字文
字 文字 文字文
字
文字文字
文字文
字
文字
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 1·父亲的话我听得似懂非懂。
• 2.要是用一些符号表示事物,确定下来以后,人们不是可以用来
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了吗?
• 3·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 4·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 5·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6.这是你的笔记本。
• 7.长城难道不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吗?
• 8.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 9.这件满是补丁的衣服体现了他朴素的品格。
• 10.父亲的话,我听的似懂非懂。
改转述句的方法
• 1.这个年轻人说:“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 2.国画大师张大千说:“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来我们中
国美术的发展史。”
• 3.刘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书包缝好了。”
关联词语的使用
• 1.影视作品( )能给人艺术的感受,( )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
粗略的。
• 2.鲁迅( )爱惜自己的时间,( )也爱惜别人的时间。
• 3.( )遇到多大困难,他( )不灰心。
• 4.老师( )重视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
• 1.( )把死苍蝇拴在线上,在青蛙跟前掠过,青蛙( )会跳起来把它吞了,跟吃活的苍蝇一个样。
• 2.( )站得高,( )能看得远。
• 3 ( )答应了,你( )应该办到。
• 4.山上开满了杜鹃花,( )花朵还是叶子,( )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 5.( )奶奶满头银发,( )行动十分利落。
• 6.今天早锻炼( )打乒乓球( )跳绳?
• 7.大渡河( )水流湍急,( )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所以被称为“天险”。
• 8.赵岭关心集体,工作认真,学习努力,成绩优良,( )能注意锻炼身体,( )有希望成为“三好”学生。
• 关联词语可分为8种类型:
•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 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
是)、不是……而是……等。
•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 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
•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 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
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
• 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
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 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
是因为……等。
• 7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 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 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
凡是……都……、除非……才……等。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
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成语盘点1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
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金屋藏娇(刘彻)
投笔从戎(班超) 多多益善(韩信)
诗词复习
病句的类型
和修改
• 一、常见的病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
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例如:
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
2、“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
句(1)缺主语,句(2)缺谓语,句(3)缺宾语,
这三种现象都犯了成分残缺的毛病。
• (二)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就是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的不恰当,
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近义
词错用而造成的一种病句。例如:
1、 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2、 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儿也不武断。
3、 隔着雾,眼前的景物糊糊涂涂。
• (三)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多指主谓搭配或动宾搭配不恰当,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种病句。例如:
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2、“我们要改进学习态度。”
“改进”的意思是“改变原来落后的情况,使之有所进步”,多与“方法”“技术”等搭配,不能与 “态度”搭配。这句话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 (四)词序混乱
词序混乱,指句子中的词语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
想要表达的意思排列,以致出现歧义或混乱现象。
例如:
• 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
“我们必须仔细检查并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而原句颠倒了词语的顺序,造成了语病。
• (五)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指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
显得多余累赘的一种语病。例如:
• “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
“优美”和“漂亮”是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
在一个句子中重复使用,就显得罗嗦了,
只要选用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明白了。
病句改错练习
•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非常艰巨
• 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 我们要学习他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 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 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 集邮对我特别感兴趣。
• 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 《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