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2018·泰安中考)文章见本书P177“广汉为人强力”。
命题角度1 词语理解
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 或:________
(2)广汉将吏到家 将:________
(3)又素闻广汉名 素:________
(4)即开户出 户:________·
·
·
·
【解题技巧】 解释文言词语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1.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词义一定要牢记,只有这
样,才能在考试中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2.组词解词法
古代汉语大多是单音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基本上都演
变成了双音词,有的词语只是在文言词语前面或后面加上
一个字便是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掌握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
语的这一联系,将文言文中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或合成词,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词。
3.成语解词法
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都是从古代汉语中的词直接继承下来或由某个故事概
括而成的,成语中个别字词的解法就是古代汉语的解法。所以,如果碰到不懂的
字词,不妨联想一些包含此词的成语,问题有时便能迎刃而解。
4.对文解词法
也叫互文解词法。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结构相同或相
似的句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相关联的
词语。根据这一点,有些词语依据上下文就能断定其含义。
5.活用解词法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
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根据
词类活用这一特殊用法,在碰到有活用现象的词语时,必须解释它活用后的意义
。
6.语境解词法
解释词语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
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
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解析】 解释课外文言词语,要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或”可联想到《马
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户”可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故外户而
不闭”;此外,还要结合句子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答案】 (1)有时 (2)带领 (3)向来,一向 (4)门
命题角度2 句子翻译
例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技巧】 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翻译标准:信、达、雅。
(1)“信”,指译文准确无误,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意思翻
译出来。
(2)“达”,指译文通畅顺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
(3)“雅”,指译文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3.翻译方法:留、组、删、补、换、调。
(1)留——凡属人名、地名、官名、帝号、年号等专有名词以及古今意义相
同的词,都可照录不译。例如:
【原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 庆历(年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人名)被贬为巴陵(地名)太守。
(2)组——一对一地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组成双音词。例如:
【原句】 十年春,齐师伐我。
【译句】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3)删——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
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
词等,在现代汉语中如果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例如:
【原句】 夫战,勇气也。
【译句】 打仗,要靠勇气。
(4)补——将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恰当地补充出来。例如:
【原句】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句】 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帷幕里,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
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5)换
①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
成现在通俗的词语,就是用现代的同义词去替换相应的文
言词。例如:
【原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句】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②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译文通达明
快。例如:
【原句】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句】 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调——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
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例如:
【原句】 还自扬州。
【译句】 从扬州回家。
【解析】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
出关键的实词、虚词并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组”“删”“补”“换
”“调”的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的重点词语有“唯”“及”;(2)句
中的重点词语有“全”“厚”。
【答案】 (1)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
(2)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
待你们。”
翻译文言语句
翻译文言语句的五大误区:①混淆古今异义——古汉语
词汇中的有些双音节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书写形式一模一样,
稍不注意就会翻译错误;②词类活用分析错误——词类活用
的类型众多,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③误译文言虚词——文
言虚词量多义广,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难度较大;④漏
译省略成分——翻译文言语句,不能局限于“就词译词”,
要形成整体的语境意识,联系前后句,将省略的成分恰当地补充出来;⑤语言不
合规范——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
命题角度3 理解文章内容
例 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
(文章见2016·泰安中考,本书P177“张允济,青州北海
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技巧】 理解文言文内容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
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根据文章的文体特点去把握。对记
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
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
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
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
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
评价人物和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注意中心句、关键句,这样有助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
解。
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
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做综合分析,从而全面理解文
章的内容。
【解析】 本文共记叙了三件事情:张允济设计帮人讨牛;张允济智捉偷葱贼;
武阳境内,路不拾遗。其中,前两件事从正面表现了张允济政绩卓著,后一件事
从侧面表现了张允济政绩卓著。
【答案】 ①用计帮元武县百姓讨回牛;②智捉盗葱者;③武阳境内,路不拾遗
。
命题角度4 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等
例 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技巧】 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正面描写(外貌、神态
、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分析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往往也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特点)。
【答案】 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