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理类文本阅读完美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五说理类文本阅读完美

ID:776527

大小:517.98 KB

页数:69页

时间:2021-11-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 读 第三部分 专题二 说理类文本阅读 2 三年中考讲练 • 经过调查,原来是清洁工用高腐蚀的清洁剂清洗墙面,导致墙面腐蚀。 所以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先修补墙面,以后用低腐蚀的清洁剂来洗墙。 • 看看,你现在做出的决定比直接刷漆是不是强多了。 • 就这么结束吗?没有!你继续问:为什么清洁工要用高腐蚀的清洁剂? 原来,是因为这面墙上经常粘着很多鸟粪,一般清洁剂洗不掉。 • 现在,你肯定还要继续问下去:为什么这面墙上有很多鸟粪?因为墙上 有很多蜘蛛,有些鸟以蜘蛛为食,就常在这附近活动;为什么墙上有很 多蜘蛛?因为墙上有很多虫子,蜘蛛以这些虫子为食;为什么墙上有很 多虫子?因为这面墙上有几扇窗,夜晚的灯光会吸引趋光性很强的虫子。 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 3 • 瞧!现在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一开始完全不同了——从刷漆变成了安窗 帘。很明显,后者更彻底、更有效。 •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呢?——提问!(严格说来,还包括提问引发的调 查。) • 可能会有人认为:提问?那还不容易?——这还真不容易!最主要的原 因是受固有观念的局限。提问不是怀疑一切,而是积极地探究,有了这 个基础,你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需要突破自己固有的观念、打破 思维定势,承认自己的局限,才能以积极的好奇心和耐心来探究事物, 这相当不易(小孩子反而容易)。况且,提问是有方法的。 • 提问有哪些方法呢? 4 • 一种方法是问“为什么”,回溯事物发生的原因。比如,博物馆外墙的 例子。一种方法是问“将如何”,追问事物发展的结果。比如,对国家 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你可以这样问:那将如何?这意味着新能 源汽车很可能迎来产量的增长;那将如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之一锂 电池,其需求量很可能增长;那将如何?锂作为锂电池的主要原料,其 需求量很可能增长……如果你是投资者,通过这一串逻辑链,可以从中 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 你看,溯前追后的提问方法能引导你的思维更深入。当然,很多事物的 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同时,你还可以从更多的角 度提问,这样的话,考虑问题就会更缜密。 5 • 比如,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自己:“何人”,谁 在说?此人站在什么立场?“何事”,说什么?是客观事实还是个人想 法?依据是否可靠?“何处”,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说的?“何 时”,是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说的?“何因”,为什么 会这么说?还有别的原因吗?“如何”,说的时候是平静的,还是带有 情绪?“若何”,如果不是这样,还有哪些可能?(如果你愿意,完全 可以继续问下去。) • 看,这样提问,是不是可以让你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 性? 6 •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担忧:提倡冷静、理性,会不会让人失掉感性而 变得冷漠?——是不是这样呢?来看一个例子。“某同学上学常迟到”, 对这件事你怎么反应?你会不会评判“这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如 果不是这样,你放下这个评判,提出问题:他迟到的因素有哪些?这些 因素哪些能改变?哪些无法改变?——再问下去:我能帮他做些什么? 还有哪些人能帮他?怎么帮他?这样一来,因为深入的了解,你对这个 人、这件事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不再只是冰冷的评判。由此可 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 • 当然,提问需要丰富的知识基础,想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你要不断学 习,见多识广才行。 • 对于以上这番话,建议聪明的你多提问、多思考。你看我说的对不对呢? • (原文有删改) 7 • 1.文中不能论证“提问方法”这个内容的一项是 (  ) • A.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 • B.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 C.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 • D.面对某同学上学常迟到这一情况 • 2.请从文中摘录关键词句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 • 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彻底、更有效;思维更深入;考虑问题更缜密;分析 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 8 D  • 3.文章括号中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下面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 的一个句子是 (  ) • A.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这面墙腐蚀严重?” • B.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 • C.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 • D.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 • 4.这是一篇能吸引人的演讲稿,对其吸引人的原因,请列举三条理由 并选其中一条具体分析。 • 理由: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以事例引出话题;用第二人称,语 言口语化;多用短句;多用设问。 9 C  • 二、(2017·贵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 “科学”就等于数理化? • 郑腾飞 • 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是深奥难懂的公式,是稀奇古 怪的仪器,是刺鼻难闻的试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把“科 学”变成了几门自然学科及其知识的组合。我不否认“科学”应该包含 这些学科和学科知识,但我不认为就只是这些。 • 当人们称某一观点、原理、研究或做法是“科学的”,一定不仅仅指它 们发现了或表达了某种知识,而是想说明它们包含着某种特殊的优点或 特殊的可靠性。究竟是什么如此特殊呢?这需要我们对“科学”这个概 念进一步研究。 10 • 我想,“科学”应该是一座金字塔。 • 金字塔最底层是科学精神,包括好奇心、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能体会 学习的乐趣、面对困难有勇气坚持下去等等。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对这个 世界产生了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感受新发现带来的趣 味和惊喜,同时遇到各种问题和考验,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直到又有 新的发现。这样,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发展至今。我想,这推动人类进 步的精神原动力应该就是“科学”中最特殊的那个元素,是金字塔最坚 实的根基。 • 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上面一层是科学的认知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学 方法。这有三个要素:事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11 • “事实”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确凿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科学 是富有想象力的,但不是胡想乱想,必须立足于客观事实。我们可以通 过观察、做实验发现客观事实,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去发现一些不容易 观察到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 在树上等。 • “逻辑”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也就是事实能否支持 结论。严密的逻辑不仅能帮助人们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 中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 •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没有“否定”这个意思,而是指不 迷信已有的结论,不固守现有的成果,对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谨 慎的探究。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举个例子: 12 • 问:干冰和普通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观察事实) • 答:干冰会冒烟,普通的冰一般不冒烟。 • 问:干冰冒烟的原因是什么?(逻辑推论) • 答:温度很低。 • 问:桌子上的菜冒烟,也是这个原因吗?(反思探究) • 问:冒烟的东西还有哪些?这两种冰还有哪些不一样?(观察新事实) • …… 13 • 总结一下如何提问。问事实:发现什么?有什么不同?问原因:A一定 会导致B发生吗?还有其他原因吗?问可能: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些问 题即便一时答不出来,但这样的过程,会让人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并会有 发现和创新。 • “观察事实——逻辑推论——反思探究——观察新事实”这个循环过程构成 一个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目前来看这也许是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 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索世界,得到的结论才有可靠性。 • 金字塔最表层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探索的结论,即科学知识,就是 各学科(不仅是自然学科)的知识,数理化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且, 我们不能拿着这些知识就行了,而要运用它们开始新的探索,这个就不 再多说了。 14 • 另外,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DNA,我不这样认为。无论是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则须疑”表达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学而时习 之”提出的反复探究实证,都传递着华夏先人对于“科学”最朴素的理 解和认识。而且,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确实很 难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就。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和发展,这 本身也是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态度。 • (原文有删改) 15 • 1.作者把“科学”比成一座金字塔,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标注下图金 字塔①②两层的相应内容。 • 2.请根据上下文简析文章为何写“干冰”。 • 文章以干冰为例,把干冰与普通冰进行比较,向读者阐释了如何学会提 问,以此强调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方法。 16 • 3.下列句子的含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一项是 (  ) • A.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圈、画三角形……我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 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马及时《王几何》) • B.“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 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 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 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 D.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 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7 B  • 4.对于“‘科学’就等于数理化”这个观点,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你对此有何见解?请用下面的句式 进行逻辑严密的表述。 • 句式: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表明观点)……(阐述理 由)…… • 【注】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现代汉语 词典》 • 示例: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创 新”是指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谨慎的探究,从而获得新发现。 而“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与一般不同,提出的新奇主张很可能是随意 的、不科学的。因此,两者不能画等号。 18 19 • 我们不是要否定某种阅读方式或肯定另一种阅读方式,而是要进一步探 讨深层次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读什么”和“怎么读”。 • 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我还是想说:不 要忘记经典。 • 人生太短,好书太多,读什么?——读经典。所谓“经典”,第一经久 不衰, 第二具有典范性,第三经过了历史选择,是最有价值的书。阅 读经典,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宁静的感悟和睿 智的思考,更能使人学着去“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区分正义与非正义, 并且教人从有用之中发现高贵与美”。尤其是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 经典关乎人的成长,包括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 久不衰的。 20 • 怎么读?这似乎应该不是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看的书很多,记住的知识 多,这当然会让其他人肃然起敬。但在这数字化的时代,无论你如何博 闻强识,都抵不过一块小小的硬盘,更比不过鼠标轻轻一点一切尽收眼 底的互联网。那么,在这样一个知识近在咫尺的时代,怎么读才有意义 和价值呢? • 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数字化时代,在面 对汹涌而至的各类信息的时候,读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判 断力,把众多的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通过思考形成个人的思想和对世界的多元化理解,最终为我所用。在崇 尚个性的数字化时代,深入的思考正是体现阅读者独立存在的价值之所 在。 21 • 最后,我想谈谈阅读之后还要写作。当然,这不是要求每一位阅读者都 成为专职作家,而是希望通过写作推进深度的思考、积淀阅读的成果。 在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为所有人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为 写作、表达深度的阅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 我们可以用三个“勿忘”来总结:第一 ,在阅读当下作品的同时, “勿忘经典”;第二,在读书娱乐、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勿 忘思考”;第三,在强调阅读的同时,“勿忘写作”。 • 虽然纸质书在走下坡路,书店在倒闭,但令人欣慰的是,阅读将是永恒 的,希望所有的阅读,都是有品质的阅读! • (文段有删改) 22 • 1.请根据文章内容,阐述“有品质的阅读”的含义。 • “有品质的阅读”是指注重经典、注重思考、注重写作的阅读。 • 2.文章第三自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 该段前半部分承上文文意,抛开了关于两种阅读方式看法的争论,转而 引领下文,引出对深层次问题“读什么”和“怎么读”的论述,使文思 更顺畅,结构更严谨。 23 • 3.文中很多句子讲究语言的分寸感,以避免绝对化。下列选句中没有 这种特点的一项是 (  ) • A.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 B.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 • C.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 • D.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 24 C  • 4.现在,读图成为一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 读图好处多多;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 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 的看法和理由。 • 句式: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 • 示例:我不否认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但我也不认 为读图是获得大量信息的最好途径。先不说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多半依 靠文字来传承,学校教育的课本也大都以文字形式呈现;仅是中学生通 过读经典、阅报刊、览博文等获得丰富信息的现状,就能够证明读文更 是让中学生获得海量信息的重要途径。 25 • 1.2018年文段(二)《提问,会给你带来什么?》第16题:请从文中摘 录关键词句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 26 中考提分攻略 考点1 信息筛选与提炼 • 2.2017年文段(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第15题:作者把“科 学”比成一座金字塔。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标注下图金字塔①②两层的 相应内容。 27 • 第一步:审题干,在题干中找到关键信息。 • 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结合作者的论证思路找到答题区域。 仔细阅读答题区域,给关键性词句做重点标记。 • 第三步:根据做的重点标记归纳要点,整合答案,能用原文词句回答的 尽量选择原文中的词句。 28 温馨提示:对于选择题,可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即根据选项找出相关的 语句(或段落),分析比较原文与选项之间的不同,从而做出正确判断。 • 2017年文段(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第17题:下列句子的含义 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一项是 (  ) • A.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只是向大家说明 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马及时《王几 何》) • B.“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 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梁启超《敬业与乐 业》) 29 考点2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 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罗迦·费·因格《谈创造性思 维》) • D.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 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丁肇中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0 • 第一步:通读全文,概括每段的段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中心论点。 • 第二步:分析每个选项表达的主要观点,看是否与中心论点及作者的写 作意图吻合。 • 第三步:根据题干,选择判断与内容无关或有关的选项即可。 31 • 提取中心论点 • 一看题目:议论文的题目包括论点式题目和论题式题目。有些议论文的 标题即论点式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有一些关键词提示,如是、乃、应 该……当题目是论题式题目时,需要看其他地方。 • 二看开头:有些议论文开头中提示:可见、由此观之等需特别注意,其 后面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息息相关。 32 • 三看结尾:有些议论文结尾处的标志性词语,如“总之”“由此可见” 等需特别注意,其紧跟的内容有可能就是中心论点。 • 四看直接表述句:议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正面观点的语句与中心论点挂 钩。 • 如果以上地方均找不到中心论点,就需要通过文中的论据反推中心论点, 即论据所证明的问题就是中心论点,也可根据原文内容分层理解,从而 提炼概括。 33 • 1.2018年文段(二)《提问,会给你带来什么?》第17题:文章括号中 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下面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的一个句子是 (   ) • A.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这面墙腐蚀严重?” • B.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 • C.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 • D.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 34 考点3 字词句段的含义及作用 • 2.2016年文段(二)《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第15题:请根据文章内容, 阐述“有品质的阅读”的含义。 • 3.2016年文段(二)《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第16题:文章第三自然段有 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35 • 题型1 字词的含义 • 第一步:剖析题干,找到题干的关键点即回答×××的含义。 • 第二步:从题干的关键点着手,在文章中圈定对应的答题范围。 • 第三步:从答题范围中提炼要点,进行归纳整合。 36 温馨提示:可以根据题中的分值确定分几点(几个角度)回答。 • 题型2 词语的指代内容 • 理解词语的指代内容,要做到:明确、辨认、归纳。 • 第一步: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少可多,要根据具 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 第二步: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前, 二是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后。 • 第三步: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具体归纳的方法有:①找关键词。②找 关键句(即找中心句)。③无关键词和关键句时,先要通览有关指代内容, 厘清其内部关系,再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 37 • 题型3 句段的作用 • (1)针对题中提到×××作用的题型 • 第一步:通读全文,概括每段的段意,了解全文内容。 • 第二步:审题干,通过题干找到关键信息即×××作用。 •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与关键信息,将答案整合。 • (2)针对题干中要求分析作用的题型 • 第一步:根据题干,分析所考查的句段的位置。 • 第二步:了解特殊位置句段的作用。 38 39 开 头 内容角度:①分析现象(或事例或观点),提出论点(或提出 论题)。②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并成为论点的论据。 ③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吸引读者。④摆出 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⑤用生动的 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用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 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结构角度:开 门见山,提出 中心论点 40 中 间 内容角度:①引出下文或承接上文或承上启下, 起过渡作用。②如果是用所举的事例或道理进行 论证,作用是论证论点 结构角度:①引出下 文。②总结前文。③ 承上启下 结 尾 内容角度:①得出……的结论。②强调……的中 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希望。④补充论证 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结构角度:深化中心 论点 第三步:结合中心论点(分论点)概括总结具体的作用。 • 2018年文段(二)《提问,会给你带来什么?》第15题:文中不能论证 “提问方法”这个内容的一项是 (  ) • A.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 • B.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 C.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 • D.面对某同学上学常迟到这一情况 41 考点4 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 第一步: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 • 第二步:逐一判断每个选项各表达了什么观点,看是否可以作为中心论 点的论据。 • 第三步:根据题干选择能或不能论证中心论点的论据。 42 • 1.2017年文段(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第16题:请根据上下 文简析文章为何写“干冰”。 • 2.2011年文段(二)《凡事皆有度》第17题:段⑦中的画横线句运用了 哪种论证方法? • 3.2010年文段(二)《读书与人生》第18题:段④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 了什么写法?请从段⑥中抄写一个同类写法的句子。 43 考点5 论证方法与论证思路 • 题型1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第一步:根据特点找语言标志或特征标志词来辨别论证方法。 44 45 语言标志 论证方法 “如”“比如”等文字;有具体的事例或人物 举例论证 有“反之”“但是”等文字;反义词;一般有正面和反面两方 面的内容 对比论证 有名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名言等 引用论证 一般用引号表明引用内容,有“某某说过、提过”;含有哲理 的古诗、名言警句或公众所承认的道理 道理论证 “像”“是”等;一般都能找到本体和喻体 比喻论证 • 第二步: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 • 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例子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 增强了说服力;举出××的例子真实可信地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 更有说服力。 • ②对比论证:举出××和××的例子构成对比论证,使论点更加鲜明突 出。 • ③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 趣事),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6 • ④道理论证:引用××的话来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加权威,更有 说服力。 • ⑤比喻论证:把××(论点)比作××(喻体)来展开论证,使论点更加鲜 明生动、通俗易懂。 • 第三步:结合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等概括总结具体作用。答题格式 见第二步。 47 • 题型2 论证思路 • (1)抓显性标志:标点符号,如问号、分号、引号等往往表明文章的段 落层次及其关系;起到分层作用的词句,如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 词语、空间词语和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过渡句、语段等,既是层次转 换的标志,又是文章组合的手段。 • (2)抓隐性标志:文章层与层之间的意义联系、转换和过渡。 • 回答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时需注意: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诸如“首 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启”“承”“转”“合”关系 的词语。尤其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表述。概括层意时,注意运用能显示 议论文特征的词语来概括,如“分析”“论证”“证明”“提出”“提 示”等词语。 48 • ☞ 答题模板 49 1.一般:表起承转合的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 2.论点在开头: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或首先通过写……的事例(典故、 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提出……的论点/引出……的论题;接着用……事例或名言, 从正确/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3.论点在结尾:首先举了/引了……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从 正面/反面论证;然后得出……结论/然后证明了……观点/然后发出……的号召/提 出……的希望。 • 2011年文段(二)《凡事皆有度》第18题:参照下面示例,自选内容仿写 一段话。 • 示例:有人认为读书生智慧。不错,人的智慧在读书中会得到启迪,经 常读书会使人更睿智,这是不争的事实。 • 仿句:有人认为____________生智慧。不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 不争的事实。 50 考点6 补写或仿写论据 • 第一步:审清题目,明确题干中要求补写或仿写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 论据。 • (1)事实论据:一般答案格式为:人物+事例+简短评价。补充的论据 必须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的事例,且事例真实、可靠,切忌张冠李戴、无 中生有。 • (2)道理论据:引用与论点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诗文名句或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 第二步: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典型,同时必须与文章观 点一致。 51 • 温馨提示:(1)论据要有说服力,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2)论据要有代 表性;(3)论据要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不能胡乱 编造;(4)论据表述力求简洁流畅。 52 • 1.2018年文段(二)《提问,会给你带来什么?》第18题:这是一篇能 吸引人的演讲稿,对其吸引人的原因,请列举三条理由并选其中一条具 体分析。 • 2.2016年文段(二)《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第17题:文中很多句子讲究 语言的分寸感,以避免绝对化。下列选句中没有这种特点的一项是 (   ) • A.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 B.今天,人们大多数喜欢阅读流行书籍、浏览时兴信息。 • C.无论是什么时代,经典的精神力量都是持久不衰的。 • D.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不只是为了知道和记住。 53 考点7 文章语言特色 • “不同角度分析法” • (1)从逻辑的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准确指概念使用准确, 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严密指判断推理严密和语言表达周密、逻 辑性强。 • (2)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表现在叙述事实不必 叙说细节,做到言简意赅。 •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54 • 常考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5 修辞手法 作用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对偶 句式整齐匀称,表意凝练,节奏韵律感强 反问 无疑而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层次分明,启发读者思考 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述所论对象,极富表现力 排比 集中、透彻地表达复杂的内容,情感强烈;句式整齐,加强语势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 • 1.2017年文段(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第18题:对于“‘科 学’就等于数理化”这个观点,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创 新就等于标新立异”,你对此有何见解? 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逻辑严 密的表述。 • 句式: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表明观点)……(阐述理 由)…… • 【注】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现代汉语 词典》 56 考点8 迁移运用 • 2.2016年文段(二)《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第18题:现在,读图成为一 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有人认 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 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 • 句式: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 57 • 第一步:审清题干,分析出题人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 • 第二步:结合文章内容,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 • 第三步:联系实际,结合个人观点作答。 • 具体要求如下: • (1)谈启示:既要围绕阅读材料,又要结合生活实际,有自己个性化的 感悟;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答案组织上贴合选文的中 心论点,态度和感悟要注意积极向上,紧密联系生活。 58 • ☞ 答题模板 • (2)提建议、措施: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发表建议;建议紧扣阅 读材料;要合理,可操作性强;陈述的理由,能自圆其说;答案组织分 条陈述,一目了然。 • (3)“见解类”的题型:首先要进行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来发表 见解。 59 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生活中的实例或现 象+我认为……(对以上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 ☞ 答题模板 60 ①用一个层次明晰的句子简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②用“分点说明”的方式进 行答题;③用“总分式”的结构进行答题,先用“总说”来表达观点,然后从几个 方面进行分说。 温馨提示:题干中“结合文章”的字眼,一定要涉及文章的内容;不论回答哪 种题型,一定要与中心论点相吻合,切不可脱离中心论点,肆意发挥。 61 2019权威预测 • ②“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其 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当初,“骨诱导功能”欲把无生 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被称为“怪异想法”,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 没有动摇,潜心探索18年,终于修成正果,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人体受损部位, 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被誉为“划时代的医学材料发现”。事实上,“假如”在 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 “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 • ③“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正成为今天不少人的生存状态。忙、急、快、 躁的生活节奏,令“异想”“假如”的空气日渐稀薄。“很勤奋,但缺少想法;会 考试,但不会提问”,成为不少学生的写照。科学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目申请 也好,立项评审也好,都对“马上成功”更感兴趣。 62 • ④今人不愿“杞人忧天”,无非是被眼前利益所困。在科学领域中,片面追求高成 功率已是个通病。“假如”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势必有损成功率,加之越是“划时 代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考验,而当前科技项目周期短,要追赶时间进程, “杞人忧天”只能让位于效率优先。于是,不少研究成果沦为功利主义的衍生品, 原始创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化趋势。 • ⑤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如果怕失败,研究只会原地踏步。 当务之急,是从忙、急、快、躁中解脱出来,不被眼前功利所困。当然,“假如” 不是主观臆断,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归纳和抽象基础上,大胆突破已知束缚,提出 有待验证的问题,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打开另一个新天地。宽容和激励“假 如”,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以免伪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科学探索。 63 • ⑥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求索精神。自然科学 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离不开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科学,“假如” 也就毫无意义。法拉第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之后,10年间做 了无数次实验,才发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有些人或是因为 惧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学术操守, 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伪假设,这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也为社会 埋下了巨大隐患。正因为这样,越要激励“假如”,就越需要严惩造假。 64 • ⑦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_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 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 为科学的巨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 • (有删改) 65 •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A.“假如”在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全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 • B.“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成为今天少数人的生存状态。 • C.越要严惩造假,越要激励“假如”。 • D.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与创造,也离不开反复求证的实证精神。 • 2.文中四个段落中画线句使用的论证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 A.第①段  B.第②段 • C.第⑥段  D.第⑦段 66 D  D  • 3.选文开头写“杞人忧天”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 由成语故事开篇,能够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作者的观 点“没有‘如果’,哪来真知”;同时作为事实论据支撑作者的观点。 67 • 4.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要能点出文章的核心内容,表明作者的观点,还要新颖别 致,吸引读者,但不是所有时候两者都可兼顾。《谈创造性思维》一课在旧教材中 的标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如果你是编者你会选哪个标题?为什么? 同时请你为本文拟一个与《没有“假如”,哪来真知》风格不同的标题。 • ①示例一:我选《谈创造性思维》。因为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探讨如何进行创造性 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这个题目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使读者一目了然。 • 示例二:我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文章开篇就提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 不止一个”,引出了后面对创造性思维的论述;且用否定句的形式,有更强的语气, 也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②示例:要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精神。 68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