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的
经验和想法
一方面引领学生将遗忘的知识进行复苏,
将零星的知识系统,将肤浅的知识深化,将呆
板的知识激活,进而实现学以致用的境地。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找出薄弱点,
进行重点突击。
备战中考
知大势 磨学生
巧安排 用策略
一、知大势——把握中考命题趋势
《中考语文备考的重点与方向》
1、了解命题原则
2、熟知考试范围和要求
3、把握考试目标
二、磨学生——投石
问路,摸清底子
不要忙着完成一道道的题目,
而不能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办法;
不要赶着订正一个个的答案,
而不能借它们校正自己的思路;
不要等着提升一次次的考试,
而不能用它们提高自己的能力。
1、语文中考目标(分数)
2、每次成绩记录
3、错题分析
4、补救措施
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归纳为
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这样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
个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确定了这一点,
就可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贝尔
三、巧安排——制定
实施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8日—4月18日)
教材梳理和考点复习阶段;
第二阶段:(4月19日—5月21日)
查漏补缺、专题强化阶段;
第三阶段:(5月22日—6月14日)
综合演练、冲刺阶段。
第四阶段:(6月14—6月21) 自
由复习阶段。
四、用策略——有效提
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手中有术
复习的测重点:
回归课本抓重点——点
专项训练抓难点——线
综合测评抓考点——面
吃透教材,每分必争
分年级制作初一、初二、初三语文知
识竞赛PPT课件
(分工合作完成)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我们还要注意抓考点,
考点的复习要全面到位,讲求实效。尽管《考试大
纲》的考点不会在一套试卷中全部出现,但是,作
为备考,无论哪一个考点都要一老一实力求到位,
不能煮“夹生饭”,更不能走过场。老师要精心设
计,力求把复习材料变为提升学生应考能力的训练
材料,课堂教学中要减少浅层次问答式的训练,而
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系列复习真正收到实效。
“积累与运用”复习三步曲:
• 一、拟清复习思路
悉试卷——定考点——研题型——寻方法——归整集训
• 二、作好复习准备(师与生)
教师:
一个目标:提高应试能力,全力对付中考
两个本子:卷本和题型积累本(以试题研究为主)
三个到位:知识点(考点)、专题训练、综合测试
四个环节:析考点、悉典例、重训练、反馈迁移
学生:古诗文背诵积累本;易错字词积累本;
“积累与运用”题型解题技巧方法积累本(散—归)
• 三、合理安排考点复习:做到井然有序
• 强化积累, “死”的知识要真正拧“死”;
(注音,常用词语,诗词默写,修辞手法,文化常识、名著阅读 )
• 强化实践, “活”的能力要充分激活。
(语病修改,仿句、口语表达、筛选信息 )
•坚持精练高效的原则
•坚持评练结合的原则
(1)评什么——评讲练习与试卷。
(2)怎么评——七级浮屠
一级是“是什么”,即明白地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
二级是“为什么”,即给学生讲清这样答的理由。
三级是“怎样想”,即教给学生怎样审题,怎样
思考。
四级是“怎样做”,即教会学生怎样答题。
五级是“怎样学”,即告诉学生今后学习的目标或
方法。
六级是“怎样问”,即告诉或启发学生怎样命题,
甚至包括怎样拟标准答案。
七级是“怎样读”,即启发学生如何正确解读文本。
诗词积累 ——“语文积累”
考查的重头戏
• 第一阶段:
方式:第一学期——锁定中考必考范围
(共34首) ——全面包抄,逐个击破——背
诵必考篇目,先绝句后律诗。
标准:看到诗作名,能背出全诗;提到
作者,能背出必考中他的所有作品;看到任
意一句,能背出上、下句。根据诗作名,说
出诗词主要内容及思想。
——不能死记硬背
方式:总复习开始——全盘梳理,归类
消化。
标准:根据作品名写出原诗(整首型);
根据上句写出下句(续写型);根据所给意
思写出原句(理解型);根据题干提示写出
名句(迁移型)。
注意:
科代表指名上黑板默写
自评自测,同桌互测
背诵小组长定期检查
有奖背诵比赛
(检查落实 )
检测方法要灵活
读诗句,找错字。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萋萋)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霄)
3、屈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
4、莫道不消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魂)
5、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直)
6、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默默水悠悠。(脉脉)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燕)
8、力尽不知热,但希夏日长。 (惜)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汗)
把初中6册的综合性学习按主
题进行归类
语言创作类:编拟广告、宣传语
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
活动参与类:活动策划
活动建议
材料整理类:语段压缩
材料整合与探究
图表转述类:表格分析
图画理解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 文言文复习 (认真复习,逐课过关)
⒈圈定篇目,锁定范围(共26篇)
⒉整理归类,比较阅读
5.模拟中考,多篇一测
4.讲少习多, 相互出题 一是注音或解释加点的词
二是句子翻译
三是理解题(语段分析)
四是开放题
6.复习完毕,知识比拼
⒊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 1、品味诗歌语言
• 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 3、理解主旨及思想感情
• 4、理解、鉴赏诗句的内容及表达效果
侧重考查
从考试的范围来看,必考的课内诗词共有34首,
而我们复习的时间不够3个月,如果我们逐篇讲解
的话是不大现实的,我认为在这个板块的复习中我
们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在他们原
有的基础上进行诗歌鉴赏的技法指导。比如教会学
生从三个层面入手赏析诗词:
1、理解——解决这首诗“写什么”的问题。
从语言上字、词、句(修辞手法及哲理性)的层面上来理解
诗意。
2、赏析——解决这首诗“怎么样”的问题
①了解诗人、作品(生平、风格等)
②掌握常识(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
③把握意境(景 、 事、 情、物)
3、评价——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山水诗(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景中传达出的思想:喜悦或
感伤。(即:写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
2)送别诗——表朋友间的深情厚意、难舍之情;表对友
的关心、牵挂及美好的祝愿
3)咏物诗的鉴赏(物与志)
——借物来表志向、情趣或隐射社会现实。
4)边塞诗的鉴赏
——A、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
痛苦,控诉战争 B、 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
友,表达离恨别愁; C、描写塞外风光 …… 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5)咏史诗的鉴赏
——A感慨个人遭遇,抨击、讽谕社会现实;B、称颂、
仰慕英雄 C、自比自况,表理想、追求(诗中用典)
例:鉴赏语言的答题句式:
某个动词用得好,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展
现了(表达了、揭示了)……的画面(思想感情、
哲理)。
1、速读语段、整体感知
2、浏览习题、留下印象
3、回扣原文、逐一解题
阅读
三步骤
解题
三步骤
1、分解题目,筛选信息
2、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3、分点表述,概括发散
掌握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
靠什么优化你,我的作文?
★ 摸底调查,逐一登记。
2、制作《作文互评互改》表
靠什么优化你,我的作文?
分类要求,分层指导,分档提高。优等生提高
表达水平;中档生提高写作档次;困难生完成成篇
文章的写作。
1、“自评问卷”调查
——《给自己的作文打个分》
★ 进行作文专题训练。
★ 批改作文选面批
★ 整篇训练与分解训练相结合。
靠什么优化你,我的作文?
1、创造快乐
请给出立意和构思,其中
构思部分写清楚材料和理由。
今天操练:
一个初三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
识,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法,应该对相关考
试政策和考试说明有透彻的了解,应该对中
考试题及其变化轨迹有清楚的认识,应该对
未来的考试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预测,应该
在复习、应试、审题和解题的方法与技巧等
方面能给学生以有效指导——在这几个方面,
其实我自己也做得很不够,愿与大家共勉。
一些老师认为九年级的课型比较简单,
无非是“解题方法”加上“习题练习”。
这样的复习教学有没有把静态的知识进行
心理学的处理,得以动态的表现呢?套用
《狂人日记》中古久先生的话说:“从来
如此,便对么? ”
我们老师定好条条框框的知识,再叫学
生来辨析与练习,这种训练价值大不大? 如
果先由学生来做,再梳理出有关的方法。比
如将归类的写在旁边,然后再由学生来小结,
这种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我们在复习教学时,往往是一节课讲得
范围太广,内容太多,深度不够,学生“学”
得多,“习”得少,学生的脑子里有没有形
成了能力呢?
复习某个知识点,我们上课前有没有考虑
过以下这些问题呢?
——如何与以前的课区别?
——如何与以前的课衔接?
——如何对以前的内容进行深化?
——如何针对未来中考的一些新特点进行训练?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