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八年级下册完美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八年级下册完美

ID:776868

大小:1.26 MB

页数:140页

时间:2021-11-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考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 •1.藤野先生 •绯红 标致 落第 油光可鉴 •诘责 托辞 不逊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物以稀为贵 fēi jiàn jié xùn wù •标致:漂亮,容貌美丽,多用于女子。文 中是反语。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谐有节 奏。 •诘责:质问并责备。 •深恶痛疾:也写作“深恶痛绝”,指厌恶 到极点。 语境解词 content 主题分析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 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 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 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 时,作者通过追述自己弃医 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达 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我的母亲 •翳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yì shù shù zhōu 语境解词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 同意见的度量;指容忍谦让的限度。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多含贬义) 作家作品 胡适(1891—— 1962)现代诗人、学 者。字适之,1920年 出版第一部新诗集 《尝试集》 主题分析 本文体裁是传记,作者对自己人 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叙写了自己 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 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 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和 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 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 3.我的第一本书 • 幽默 凄惨 奥秘 马鬃 • 翻来覆去 磨磨蹭蹭 迢迢征途 zōng cèng tiáo 语境解词 •欣慰:喜悦而心安。 •凄惨:凄凉悲惨。 作者简介 牛汉(1923- ),原名 史成汉,40年代开始诗 歌创作,是“七月”诗 派的重要成员。 主题分析 •本文叙述了“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 它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是“我”人 生中的真正的第一本书。作者通过这 一本书讴歌了人间真情,表达了对苦 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4.列夫·托尔斯泰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 儒 •酒肆 尴 尬 粗制滥造 yǒu zhì dùn gù xuān xī zhū rú sì gān gà làn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gòu jīn hàn huáng àn mào yín 语境解词 •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或(神色态度)不自然。 • 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 郁郁寡欢:形容心里发愁,闷闷不乐。 •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仪表很出 众。 •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作家作品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的作品 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 《最 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 的作家。 1863—1869年 发表《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 1873—1879年 发表《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 1889—1899年 发表《复活》(长篇小说)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 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现多用来形容 十分害怕,非常谨慎。 •黯然失色:本指心情沮丧,脸色难看。 现多用来形容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对托尔斯泰的 肖像的刻画,不仅展示 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 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 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5.《再塑生命》 • 搓 捻 企盼 繁衍 迁徙 • 觅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cuō niǎn qǐ yǎn xǐ mì cù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 míng xiá ài 语境解词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同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也用 来形容衣饰华美的人相聚在一起。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冥思遐想:深沉的、悠远地思索和想象。 •期期艾艾:后用来形容说话结巴。 与朱元思书 piāo fù shì xuān miǎo piǎo 作者简介 • 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 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 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 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 话,写的是 境内 的夏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 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艺文类聚 浙江 富春江 文言积累卡片 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反”通“返”,返回 “转”通“啭”,鸟叫声 content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一百许里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许 杂然相许 塞上长城空自许 天造梅花,有许孤高 互相轩邈 轩 开轩面场圃 中轩敞者为舱 (表余数、约数,数词) (答应,动词) (赞同,动词) (期望,动词) (这么、这样,代词) 向高处伸展 窗或门 高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 文虽相反,义不相戾 • 劲风戾而吹帷 • 危躯受命,知足免戾 至、到,副词 违背,动词 猛烈,凶暴,形容词 罪过,名词 主题分析 • 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它以鲜 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 庐一段沿途百里但秀丽风光。文章从行 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奇山” 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写了作者对祖 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 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文中夹杂了超 脱现实的情调,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 也给人以启迪。 •6.《雪》 •博识 美艳 消释 褪尽 •凛 冽 升腾 脂粉奁 •磬口 粘连 tuì lǐn liè téng lián qìng zhān 语境解词 •凛冽:刺骨的寒冷。 •滋润:文中不仅指含水分多,而 且含有舒服之意。 •目光灼灼:形容眼睛有神采而明 亮。 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的 雪和北方的雪的细致描绘, 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北方 的雪的喜爱。北方的雪体现 了一种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 不挠的战斗精神。 •7.《雷电颂》 •睥 睨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 躇 •鞭挞 祈祷 拖泥带水 pì nì huì xī bèng nüè tíng chóu chú tà qí 语境解词 •踌躇:犹豫不决。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暗无天日:形容社会极端黑暗。 •拖泥带水:比喻办事不干脆或说话、 写作不简洁。 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诗想象瑰丽奇特,把屈 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借呼 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 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 光明的的礼赞与向往;又借指斥 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 者,表现了屈原无比高昂的战斗 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 •8.《短文两篇》 •作家作品 • 巴金(1904——2005)现当代著名文 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 人。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了巨 大的反响。 •9.《海燕》 • 苍茫 胆怯 翡翠 精灵 • 蜿 蜒 旸谷 姮娥 一撮灰 • 皓月 倘使 qiè fěi wān yán yáng héng cuō hào tǎng 作者介绍 •高尔基(1868--1936): 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 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文学奠基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母亲》,自传体三部 曲《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剧本 《小市民》 主题分析 •这首散文诗,采用象征手 法刻画了勇于搏击风浪、 敢于冲击黑暗的海燕的战 斗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 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早日到 来的强烈愿望,是一曲无 产阶级战斗的颂歌。 •10.《组歌》 •执拗 憔 悴 馈赠 真谛 •璀 璨 镶嵌 酷肖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niù qiáo cuì kuì dì cuǐ càn xiāng xiào xū hè líng 语境解词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长吁短叹:指深深地叹息。形容深 情沮丧。 •千山万壑:山峦连绵,高低重叠。 •盛气凌人:形容骄傲自大,气势逼 人。 主题分析• 《浪之歌》借海浪的爱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以及对世间万 物所怀德满腹情爱,以及要成为这世间种种美好 事物的守护者得坚定决心。 • 《雨之歌》运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具有丰 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简单化的雨的形象。雨势一 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作者强调,万物有灵。 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 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五柳先生传 作家作品介绍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 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 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 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 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 传》等。 一词多义 去 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远 (距离)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以 因以为号焉(用,介词) 以此自终(凭借,介词) 古今异义 •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 今义:常解释为“会心”。 • 环堵萧然,不避风日 • 古义:空洞洞的样子。 • 今义:常用为“寂寞冷落”。 •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古义:安然自在的样子。 • 今义:不一起使用。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 断) •2、省略句 •因以(之)为号焉。 •3、介宾短语后置句 •不戚戚于贫贱 •(应为“不于贫贱戚戚”) 主题分析 •本文是仿照史传体托言为五 柳先生所写的传记,实为自 传。文章从五柳先生的思想 性格、爱好志趣及生活状况 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坚守节操、 不随流俗的隐士形象,赞美 了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 精神。 马说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 (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 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 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 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 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 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 《昌黎先生集》里。 作者简介 通假字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呜呼!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 • 中食 吃,动词 喂,动词 食物,名词 一词多义 文言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句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骈死于槽枥之间 •(于槽枥之间骈死) •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其道策之) 主题分析 •本文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 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 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怀才 不遇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 人才的行为,进行了讽刺、针砭和 控诉。 送东阳马生序 作家作品 •宋濂(1310——1381)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 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今浙江 义乌)人。所作传记文如《王冕传》《秦士录》 等,记叙性散文《送东阳马生序》为传世之作,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 为“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 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 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1.右备容臭 古义:气味 今义:难闻的气味 2.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继续怎 样 3.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的汁 水 4.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5.尝趋百里外 古义:快步走 今义:表趋向 一词多义 故 故余虽愚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道 益慕圣贤之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策之不以其道 所以,连词 特意,故意 副词 学说,名词 讲述,动词 正确的方法,名词 质 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 患 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 询问,动词 本质,资质,名词 担忧,动词 忧患,动词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介宾短语后置句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主题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代求学时无 书、无师等种种艰难困苦情状的描写, 表现了作者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从 而劝勉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 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 •25.诗词曲五首 作家作品 •杜牧(80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 牧之,京兆万年人。杜牧诗歌英气勃发, 清朗流丽,简洁明快,与李商隐齐名,人 称“小李杜”。赋以《阿房宫赋》名世, 《江南春》《泊秦淮》《山行》均为传世 名作。有《樊川文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 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以《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 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之句命意, 将后期诗作辑题名《指南录》, 《正气歌》《金陵驿》诸诗和《指 南录后序》,均为杰作。有《金山 先生文集》。 •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 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 有散曲集《云庄休居小乐府》, 其作品均为归隐后所作。 主题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这首酬赠诗,既表现 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 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 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 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积极 乐观的精神。 •《赤壁》这首诗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现 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和豪 爽的胸襟。 •《过零丁洋》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 辛经历,表现了作者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 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借中秋 之夜的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呈 现出心灵的觉醒,亦既超越现实又回归现 实的历程,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 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同时抒写了对兄 弟不能团聚却“千里共婵娟”的自慰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借凭吊潼关 古迹,揭示了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最终受 苦受难的都是劳苦百姓的深刻主题,表现 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 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11.敬畏自然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混淆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鲲鹏 hāo zhǐ jí liàng chù xiáo kūn 语境解词 狼藉:杂乱不堪,形容人的名声极坏。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 以相比的。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优越而得意的样 子。 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上。 混淆:混杂,界限模糊。 主题分析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 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 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 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 “征服自然”,而应该敬畏 自然,爱护自然,求得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 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 sè xù hé shì luǒ lù gē 语境解词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良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 可分割。 •近在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主题分析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将罗布泊 的景象今昔对比,即曾经非常美 丽的罗布泊而今成了一望无际的 戈壁滩,揭示了罗布泊变成沙漠 的原因,即这是生态环境遭到人 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 强烈的呼声,警示世人,要树立 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13.《旅鼠之谜》 •媲美 挑衅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笃信 啮齿类 pì xìn dǔ niè 语境解词 •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 笃信:忠实地信仰。 •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介绍了旅鼠 的三大奥秘,旅鼠繁殖能力惊人; 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 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导致死亡大迁 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葬身 大海。作者通过旅鼠奇特的行为 给人以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 节制地繁衍下去。 •14.《大雁归来》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目空一切 •雾霭 蹼 鹬 jiān kuī shòu jì diāo xiáng ǎi pǔ yù 语境解词 •窥探:暗中查看。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 都看不起。 •缄默:闭口不说话。 主题分析•本文对大雁作了拟人化描写,表 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 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 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 充满欢乐;人类应该珍爱有益的 动物,与它们和谐共处,不应该 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相 反,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 爱野生动物。 • 15.《喂——出来》 • 哂笑 秤砣 牟取 颤颤巍巍 • 黑咕隆咚 莫衷一是 胸有成竹 • 不容置疑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shěn móu chàn wēi gū dōng zhōng tuó 语境解词 •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 颤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走路 的样子)。 •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 一视同仁:对人不分厚薄,同等看待。 •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主题分析 •这篇科幻小说通过对“填洞公 司”火爆生意的叙述,揭露了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告 诫人们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 其结果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26. 小石潭记 作家作品 •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 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同列入“唐 宋八大家”,并称“韩柳”。其散文峭 拔劲健,说理透彻;寓言篇幅精短;游 记写景状物,多有所寄托。代表作有政 论文《捕蛇者说》,寓言《三戒》,山 水游记《永州八记》,哲学论著《天说》 《天对》等。有《柳河东集》传世。 词类活用 •心乐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为乐) •凄神寒骨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凄凉,使……寒冷) •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 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 前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 一样) 一词多义 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清澈 冷清 以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相当于“而”,表承接 因为,介词 把,介词 古今异义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大概。 •今义:可以;适合;表转折。 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 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借以 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之情。 •16.《云南的歌会》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箍桶 jù hè xī pì chún xìng huì gū 语境解词 •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 情。 •引经据典:吟咏经典中的语句或 故事。 •龙吟凤哕:龙的吟叫,凤的叫声, 指声音或深厚高亢,或清丽婉转。 •哑口无言: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 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学家。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 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中篇小说 《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 的小说的成熟。代表作有小说集 《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 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作家作品 主题分析 •这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通过描绘 云南古老的歌会这一民族风情,表现 了我国各民族对生活的热爱,赞颂了 淳厚美好的民风和悠久灿烂的文化, 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善良和热情。 •17.《端午的鸭蛋》 •腌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车胤 粽子 络子 yān méi xiàn jí huáng yíng yìn zòng lào 语境解词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囊萤映雪:形容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作家作品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 纪事》等小说,《蒲桥集》 《塔上随笔》等散文集。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记叙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等各种风俗,尤其是对其中最具特色的端午 鸭蛋的记述,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流露出对 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爱、对民族文化 深厚的感情。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 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18.《吆喝》 • 囿 钹 招徕 铁铉 饽饽 • 秫秸杆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 油嘴滑舌 隔阂 卤煮 荸荠 yòu bó lái xuàn bō shú jiē hé lǔ bí qí 语境解词 •囿于:局限拘泥。 •隔阂:阻隔、隔膜。彼此情意 不通,思想有距离。 作 者 简 介: 萧乾(1910――1999) 原名萧炳乾,生于北京,蒙古 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 的翻译家、作家。主要著译作有 《梦之谷》、《人生百味》、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 利西斯》等。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对旧北京城大街小巷 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的记述, 展示了商业的繁荣景象和民间 蕴藏的丰厚的文化艺术积淀, 讴歌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传达 出作者对生活、对劳动人民的 热爱之情。 •19.《春酒》 •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煨炖 两颊 挑剔 pēi wēi pēi tī 语境解词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 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 的意义。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记叙家乡喝春酒的习俗,特 别是对母亲酿制“八宝酒”及家乡喝 会酒的美好回忆,表现了对母亲、对 故土故国的浓浓的思恋,对故乡淳厚 的民风人情的深切怀念。 •20.《俗世奇人》 •怵 抠 擀 褒贬 绰号 •发怔 硌 撂 chù kōu gǎn chuò zhèng gè liào 语境解词 •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 眼刁耳尖:眼睛和耳朵灵敏。 •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 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 看风使舵: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贬义)。也 说见风使舵。 •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 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 孤陋寡闻:知识浅陋,见闻不广。 主题分析 •两篇短文皆以天津民间的奇人奇事为 话题。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 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 大本领、大智慧。《泥人张》通过描 述“泥人张”反击“海张五”的故事, 刻画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 民间高人形象。《好嘴杨巴》则通过 描写杨巴巧妙应对李鸿章的故事,写 出了一个心灵嘴巧的买卖人形象。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文 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 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 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通假字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 极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尽,直通,动词) • 浮光跃金……此乐何极 • (穷尽,副词) • 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 • (那,指示代词) • 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 • 未几,夫齁声起 (丈夫,名词)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 示判断) •2.宾语前置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主题分析 •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物,通过 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 深刻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 •28.醉翁亭记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 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死后谥 “文忠”,世称“欧阳文忠 公”。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在史学方面,他和宋祁合修 《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词类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其乐为乐) 一词多义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靠近,动词 • 临溪而渔 到,动词 •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 间者 表递进关系 • 泉香而酒洌 表顺承关系 •而 朝而往,暮而归 表顺承关系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 人之乐 转折连词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 守之乐其乐也 表顺承关系 主题分析 •本文 通过对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 多姿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勾勒出一幅 太守与民同乐的生活图画,抒发了作 者的政治理想和纵情山水以排遣抑郁 的复杂感情。 •29.满井游记    袁宏道(1568—1610),明 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 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 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 弟袁中道,并称“三袁”,为“公 安派”的创始者。代表作有《满井 游记》《虎丘》《五池》。有《袁 中郎全集》传世。 作者简介 •乍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初,始,副词)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突然) •通假字 •恶能无纪 •(“纪”通“记”,动词)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介宾短语后置句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主题分析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全文以出 游探春为线索,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 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勾画出一幅春意 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笔清丽而有生 气,比喻新鲜、贴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 者游览时轻松喜悦的心情。 •30.诗五首 作家作品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 人。曾任嘉州刺史,人称“岑嘉州”。其 诗文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代表 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山雪歌》等。有 《岑嘉州诗集》 •龚自珍(1792——1841)清思想 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 先驱。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 和人。《己亥杂诗》为其代表作。 有《龚自珍全集》 主题分析 •《饮酒(其五)》通过对 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反映出作者厌弃世俗的人 生态度和陶醉自然的生活 情趣。 •《行路难(其一)》借乐府古题述愁显志, 通过层层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 黑暗的现实与诗人的远大理想之间的矛盾, 也反映了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展示了 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 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 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 破的经过,描写了自己饱经 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 现了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 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 人至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唐代 边疆特有的奇异风光,通过特殊的环 境背景描绘,衬托出送别之情,从一 个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情 景,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 迈气概。 •《己亥杂诗》这首诗是龚自珍的咏怀 之作。表述自己虽辞官归家,也会关 心国事的愿望,表现一个政治家时时 处处以国事民事为重的爱国情怀和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Thank you!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