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完美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完美

ID:776928

大小:205.03 KB

页数:48页

时间:2021-11-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文学常识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 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文言词语1——通假字 • 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 • 1、芳草鲜美 • (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古:交错相通;今: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 总称”)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古:妻子和儿女;今:指“丈夫的配偶”) •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指“走投无路的境 地”)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续) • 4、无论魏晋 • (古:不必说,更不用说;今:用作关 联词) • 5、不足为外人道也 • (古:不值得;今:一般指“不充足, 不满”) 文言词语3——一词多义 1、志 •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2、寻 •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文言词语4——词类活用 • 1、欲穷其林 • 2、未果,寻病终 文言词语——固定句式 1、屋舍俨然 2、豁然开朗 3、怡然自乐 4、欣然前往 文言词语——重点词语 • 1、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阡陌交通 • 4、黄发垂髫 • 5、具答之 • 6、咸来问讯 • 7、不复出焉 • 8、延至其家 • 9、此中人语云 • 10、便扶向路 • 11、无问津者 句子翻译 •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了。 •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十分惊讶,问他是从 哪里来的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 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 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 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 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 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 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 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 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 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 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 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 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 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 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 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 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 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 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 外面的人说啊!”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 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 路的人了。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 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 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 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本文以 为线索,依 次写了: 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 发现桃源 进入桃源(做客桃源) 离开桃源 再寻桃源 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 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表现了作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评价 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 者__________的世外桃源。从“___________”一 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 平安宁的生活。 渔人的行踪 美好理想 不足为外人道也 练习一 •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 复 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 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 是 。(2分)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安陵君其许寡人 • D.未果,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答案:A •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练习二 • 5、用原文回答 • (1)、在文中画出描写桃花源自然景色和生活环 境的句子 : •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呼 陌交通,鸡犬相闻。 (2)、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谁叹惋?为什么叹惋? 桃花源人。 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人民生活如 此痛苦而叹惋。 。 (4)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 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 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 是虚构的。 (5)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 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 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人民的理想世界。 但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 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练习三 6、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 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 7、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要求三个以上)。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怡然 自乐 7、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 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 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 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8、文中最后写剂子骥“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 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暗示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 实现的理想社会。 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八年级(下) 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 知识梳理 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业:______ (2)为: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篇 桃花源记 职业 动词,当作,作为 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缘:__________ (2)之:______________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1)夹岸:______ (2)英: ______ (3)缤纷: ________________ 沿,沿着 结构助词,的 沿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两岸 花 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①异:原意为诧异,活用意思为 ______________。 ②前:原意为前面,活用意思为______。 ③穷:原意为尽,活用意思为______________。 (2)其:____________________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对……感到诧异 向前 走到……尽头 代词,代指桃花林 (渔人)感觉很奇怪,于是继续前行, 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1)①尽:______ ②得: ______ ③仿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句:仿佛若有光。 提示:省略主语,原句应为“(小口)仿佛若有光。” 尽头 发现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 发现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里面)隐 隐约约可以见到光。 6.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1)①舍:______ ②才: ______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舍弃 仅仅 渔人就舍弃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 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7.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1)①豁然:_____________ ②开朗: _____________ ③俨然: __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阔的样子 开阔而明亮 整齐的样子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 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8.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属:______ (2)阡陌: __________ (3)交通:古义: _________ ,今义:各种运 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 田间小路 互相通达 田间小路互相通达,(村落间)鸡鸣 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 9.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①悉:__________ ②垂髫: __________ ③怡然: ___________ (2)译文(画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全,都 借指儿童 愉快的样子 这里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 作,男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之: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装句:问所从来。 提示:“问所从来”宾语前置,即“问从所 来”。 代词,他们 (桃花源中的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 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1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 (1)①要:______ ②咸: ________ ③问讯: 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邀请 都,全 询问消息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 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 都来打听消息。 12.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①先世:__________ ②间隔: __________ (2)①妻子:古义: ___________ ,今义:男子的 配偶。 ②绝境:古义: 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 有出路的境地。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前辈,祖 先 隔断,隔绝 妻子和子女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 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 隔绝的地方,再没有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 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1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无论:古义:_______,今义:连词,表 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2)乃:__________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①具言:___________ ②叹惋:_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说 竟,竟然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 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陈说,叙说 叹息,惋惜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 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到惋惜。 15.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延:______ 16.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1)①停: ___________ ②去: ______ ③语: ______ (2)为: ______________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邀请 停留,居住 离开 告诉 介词,对,向 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对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17.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①扶:___________ ②向: _____ (2)志:原意为标记,活用意思为________。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沿着 原先 做标记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 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18.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1)①高尚:_______ ②规往: _________ ③规: ___________ (2)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提示:“……也”表判断。 19.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未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津: ____________ 高洁 打算前往 计划,打算 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 询求、探求 二、文意理解 1. 从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 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14汕尾)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相通,鸡犬相 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环境优美,人际关 系融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 2.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 何用意?(’13玉溪) 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 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3. 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 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12济南) 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 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 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三、中心概括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 一个宁静平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 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 活的向往。 四、写作特色 本文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的行踪这一线索, 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实写相结合 的手法,把桃花源描写得既生动逼真,又扑朔迷 离;语言朴素自然,简洁明快,大量使用省略句, 尤其是省略主语,多个短句并列,读起来朗朗上 口,又造成一种随意行文感;文章有详有略,精 粹通畅。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