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小说的手法、语言及感悟体验
一、(2014·聊城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道 行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
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
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
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
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
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
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
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
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
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
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
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
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
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
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闯北,一跟就是三十
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
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
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
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⑪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⑫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
⑬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
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
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
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
叫好。
⑭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⑮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⑯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
碗啊。”
⑰“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⑱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
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⑲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
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⑳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
【关键点拨】
信 息 推 断
标题“道行”
第⑲段“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
又高”
小说主要人物是皮
挑儿,写别的人物
起侧面衬托作用
信 息 推 断
第③段“他那走势……太像了”
第④段“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第⑤段“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 两人比
较,皮
挑儿德
行更好,
道行更
高
第⑬段“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观看的
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第⑭段“他的演技……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第⑯段“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
啊”
第⑱段“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
组织答案: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好,道行更高
2.【本题考查小说语言】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
【关键点拨】
信 息 推 断
“马嘶鸣,鸡啄食,狗啃
棒,鸟扇羽,猴子翻白
眼,鱼摆尾喷水”
运用动词,描写生动
多个短句构成排比句式,细腻刻
画
“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
般” 突出于先生皮影表演技艺高超
组织答案:一系列动词妙用与排比手法的运用,使于先生皮
影中的动物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二、(2014·遵义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百合的春天
①遥远的山谷里有个高达一千英尺的悬崖。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悬崖上
开始长出了一朵小百合。
②百合诞生时,完全和杂草一样。但她在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棵野草。
她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思想:“我是一朵名叫百合的鲜花,不是一棵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百合怀着这个念头坚持不
懈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扎根。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花冠上
结出了第一个花蕾。
③百合心里非常高兴,但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一顾。他们在私下嘲笑着
百合:“这家伙显然是草,她却坚持说自己是一朵花。她头上结的不是花蕾,
而是一颗脑瘤。”他们甚至在公开场合奚落百合:“别再做梦了!即使你真
的会开花,在这荒野中你的价值也和我们的一样。”偶尔,蜜蜂、蝴蝶和小
鸟也劝百合不要那样用力开花:“在这悬崖上,即使你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
花朵,人们也无法欣赏你!”
④百合说:“我必须开花,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朵。我想开花,
是为了实现自己作为一朵花的高贵人生;我必须开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
在。无论别人怎样看我,无论有没有人欣赏,我都必须而且一定会开花!”
⑤尽管受到了其他花草的鄙视,但野百合依然坚持不懈地释放内心的情
感。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她因聪慧、洁白和风姿绰约而成为悬崖上最美
丽的花朵。
⑥此时,所有的花草和昆虫都不敢嘲笑她了。百合盛开着,花朵上每天
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都以为那是露水,只有百合知道那是极乐的泪滴。
年复一年,每到春天,百合都竭尽全力地开花。她的种子随风飞落在附近的
山谷。春风吹过,整个山谷都开满了百合花,鲜妍欲滴,芳香浓郁。
⑦几十年后,距离山谷数百里的许多人都赶来欣赏这些百合花。孩子们
弯下腰去闻百合花的芳香;情侣们互相拥抱,山盟海誓要永远厮守在一起。
不计其数的人感动得掉下眼泪,因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他们的心受到了
纯净温柔的触动。后来,那个地方被人们称为“百合谷”。
⑧不管别人怎样欣赏,满山遍野的百合花都仍然铭记着第一朵百合花的
教导:“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开花,绝不要和别人争论,要以鲜花来证明自
己的存在。”
(选自《小故事大道理全集》,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本题考查感悟体验】读了本文,谈谈你对野百合生长环境的认识。
【关键点拨】
信 息 推 断
“野百合生长环境”
把握中心,理解野百合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地开花的精神,分析其生
长环境特点
“谈谈你对……的认识”联系自身生活,谈自己的感悟
组织答案:示例: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要坚持不懈地努
力
【答题指导】
一、分析写作手法的三个步骤
1.明手法:根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特点,结合小说情节、人物、环
境、主题等,进行判断。
如《范进中举》中,为了反映科举制度下各色人等的丑恶嘴脸和封建末
世衰颓的世风,分别描写了范进以及周围人在他中举前后不同的态度,构成
对比。
2.阐运用:分析该手法在文中表现的具体内容,掌握此手法是如何运用
的。
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
狗血喷头”。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后,众人劝胡屠户去打醒范进,他作难道:
“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
的!”
3.析效果:理解此种手法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的作用。
《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揭
示了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反映了当时
世态的炎凉。
【知识链接】
常见表现手法特点及作用
类别 特 点 作 用
伏笔
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
做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
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
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
后有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密、
紧凑,读者读到下
文内容时,不至于
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照应
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
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
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
叫作“照应”。常见的照应
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
后照应,文题照应
使文章情节完整,
结构严谨,中心突
出
类别 特 点 作 用
铺垫
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
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
渲染
为主要情节蓄积或
酝酿气势
设置
悬念
使欣赏者产生一种关于事件
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
带着问题思考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
思考,激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使文章
情节更曲折
【拓展链接】
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其他角度
结构安排: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
烘托铺垫,前后照应;是否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选材组织: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
真实、新颖。
表达方式: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叙述顺序的安排是否恰当;
表达方式是否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
二、品味小说语言特色的五种方法
1.析句式特点。
分析语句在气势、情感及人物塑造方面的妙处。如《故乡》中中年闰土
说话多用短语,有时用一个词,写出他反应迟钝,说话吞吞吐吐,塑造了一
个生活负担繁重、精神麻木的人物形象,表现出闰土的变化。
2.明修辞手法。
通过结合语境、赏析修辞手法来品味句子。《故乡》中“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运用比喻,
刻画出一个尖酸刻薄的人物形象。
3.抓关键词语。
分析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语,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如《故乡》对少
年闰土的动作描写“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中,“手
捏”“尽力的刺去”等,突出了少年闰土能干、勇敢的特点。
4.看人称、称呼变化。
关注富有个性的语言体现出的人物特点或情感。《故乡》中“我”说出
“闰土哥”,而闰土回应的称呼却是“老爷”,表明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
思想的束缚。
5.扣文章主题。
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及作者情感体会语句含意。《故乡》中“我们之间已
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封建等级观念造成“我”和闰土间的隔膜,
表现出作者渴望纯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渴望打破封建制度下人与人之间
的尊卑等级观念。
【拓展链接】
文中语句的作用
1.一般位置:
(1)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2)结构上:点明文章线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前后照应。
2.特殊位置:
(1)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照应前文;发
人深思,回味无穷。
三、如何解答感悟体验类题目
1.读懂文本,把握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2.结合语境,分析小说情节、人物、环境等特点。
3.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1)探究评价: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文章语句谈理由。
(2)感悟启示:围绕文章主旨、主要人物等表达阅读感受,叙述生活实
际并简要分析。
(3)想象描写:形式、内容和上下文衔接,符合当时情境,符合人物性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