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
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句读。
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其基本用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
关键的语句和重要的语段。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4.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考点一:实词的用法
文言实词包含的面相当广,尤其要重视掌握课文中关键实词的含义,
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字等。
(一)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二)古今异义是指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一些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三)词类活用指的是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变成
了别的词性。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的活用。
3.动词活用为名词。
4.名词作状语。
(四)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替代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所以复习时
一定要掌握本字,所通假的字,还要有正确的释义。如“属”通“嘱
”,嘱托,嘱咐。(《岳阳楼记》)
考点二:虚词的用法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①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
其、何”;②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③是起连接作用的
,如“而、则、乃”;④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
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文言虚词虽然没有
实在意义,但能帮助实词组成句子表示各种结构关系或语气,其类别为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少
,但是用法比实词灵活,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古今
变化也比实词大。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
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
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
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考点三:句子
(一)断句停顿
1.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等。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2.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例:然则/何时而乐耶?
3.时间状语在句首要停顿。如:时/先主/屯新野。
4.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要停顿。如:虞山/王毅叔
远甫/刻。
5.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
读。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6.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
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二)翻译句子
1.特殊句式
(1)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常见的句式有:①……者,……也
……②……者,……③……,……也。④……,……者也。此外还有“
为”“则”“乃”“皆”等表示肯定判断。
(2)被动句。文言文里,被动句中的“于”“为”常作介词,有“被”的
意思。例:则人之食于虎,无怪矣。
(3)倒装句。
①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②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
③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
④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
(4)省略句。
①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②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③省宾语:上使(之,指公子扶苏)外将兵。
④省量词: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
抚尺而已。
2.文言语句翻译的方法。
(1)留。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
可不译。
(2)补。补出省略的成分。如:帝感其诚。(“感”后省略介词“于”)
(3)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发语词,不译,可
删去)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吾”“汝”换成“
我”“你们”)
(5)调。倒装句应在翻译时调整语序。
(6)选。文言文的词往往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译为“嘱”)
(8)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如:“得无……乎”译为“莫不是……吧
”,“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等。
(9)意译。文言文中经常用到比喻、借代、互文、委婉、讳饰、用典
等修辞格,如果直译会不准确,可意译。
考点四:理解与赏析
1.分析综合
一般从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等方面考查。如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注意
:一是要对全文的中心意思、结构线索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对句、
段的分析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要统观全局,词不离句,句不离
段,段不离篇。同时还要根据文章内容要点逐一概括归纳。
2.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以下几种手法及其特点要努力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妙用衬托,虚实相生,采用起兴,以动写静,运用典故等。
3.阅读感悟
一要紧扣原文,二要结合生活体验联系实际。谈体会时要大胆发挥,
拓展联想。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
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
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
凄凉的环境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
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
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1)句
意为: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所以,阙:读“quē”,通“缺”,应解释
为:空缺。(2)句意为: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驭着疾风。所以,奔:
读“bēn”,在这里做名词,应解释为:奔驰的快马。
第2题:本题考查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前句句意
为: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所以,“自”应解释为:在,从。后句句意
为: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所以,“自”应解释为:如果。B项,前句句
意为: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驭着疾风。所以,“虽”应解释为:即
使。后句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洞察得很清楚。所以,“
虽”应解释为:即使。C项,前句句意为:每到春季和冬季。所以,“之
”应解释为:的。后句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
却不受到污染。所以,“之”在本句中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不译。D项,前句句意为: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所以,“以”应解
释为:认为。后句句意为:嘱咐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所以,“以”
应解释为: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项。
第3题: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
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则:助词,无意义。可不译。素湍:
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句意为: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
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第4题: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
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语句,分析其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注意语意
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B中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
面描写相结合。故B错。
第5题: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理解、分析、判别课文内容的能力。答题时
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
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
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示例二: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
。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
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
【参考答案】1.(1)通“缺”,空缺。(2)奔驰的快马。
2.B 3.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
,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B 5.示例一: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
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
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
,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例二:我认为是
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
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
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
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1.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3.朗读停顿、断句。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判断。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与课内文言文考点相同,因此除要注意课内文言文的注意事
项外,还要注意:要结合注释认真阅读所给语段,一定要在对语段内容有了大致
了解后再动手做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般在阅读材料后都有必要的注释,我们
借助这些注释,完全可以读懂整个语段。面对课外语段,我们千万不可有畏惧心
理,这点很重要。
(2016·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
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①。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
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
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⑤。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
忌;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
,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⑦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
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
,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
乃复。
(节选自《列子》)
【注释】①甔甀(dān 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 lǐ):美酒
。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
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俗 好 声 相 携 而 迭 谣 终 日 不 辍 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过则醉,经旬乃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第(1)句
的大意是:迷失了道路,错到了一个国家。所以“涂”通“途”,解释为“道路”
;第(2)句的大意是:气味胜过兰椒,甘美胜过甜酒。所以“臭”读xiù,解释为“
气味”;第(3)句的大意是:沿着水居住,不种田,不收割。所以“缘”应解释为“
沿着、顺着”。
第2题: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
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
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本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俗
喜欢音乐,手拉手轮流唱歌,歌声整天不停。依据句意可从两处断开。故断句为: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第3题: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
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
词达句顺。第(1)句中重点词有:过:喝多了;旬:虚指十多天;乃:才。同时注意
“过”前面省略了“人们”,后面省略了“神水”。句子的翻译为:(人们)喝多了(
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醒。第(2)句中重点词语有:“反”通“返”,返回;慕:羡
慕,思慕;其:指示代词,(终北)那个国家;惝然:失意、不高兴的样子。同时注意
“既”前面省略了“他”。句子的翻译:(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
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第4题: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概括的能力。概述“终北国”的特点,可从国家的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去思考。从文中可知“终北国”,国中有山,山中有
水,水流全国。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的社会环境
,民风淳朴,人人平等,和睦快乐,人性柔弱,顺其自然,不竞逐,不争夺;心地
善良,筋骨软弱,不骄傲,不嫉妒。作者的写作意图: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
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
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理想境界,也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
满与反抗。
【参考答案】1.(1)通“途”,道路 (2)气味 (3)沿着,顺着
2.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3.(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
(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4.“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
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
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
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
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想。
【参考译文】
大禹治理洪水,迷失了道路,错到了一个国家。在北海北边的海滨,不知离齐州
有几千万里,那个国家名叫终北。国家的正当中有座山,山名叫做壶领,形状像个
瓦瓮。山顶上有个口,形状像个圆环,名叫滋穴。有水从中涌出,名叫神瀵,香味
胜过兰椒,甘美胜过甜酒。从这一个水源分出四条支流,流注到山脚下,经过全国
,没有浸润不到的地方。土气中和,没有因瘟疫而早夭的人。人性柔弱,顺其自然
,不竞逐,不争夺;心地善良,筋骨软弱,不骄傲,不嫉妒;年长和年幼的都平等
地居住在一起,没有国君,没有大臣;男女混杂游耍,没有媒妁,没有聘嫁;
靠着水居住,不种田,不收割;土气温和适宜,不织布帛,不穿衣服;活一百岁才
死,不早夭,不生病。那里的人民繁衍无数,有喜有乐,没有衰老、悲哀和痛苦。
那里的风俗喜欢音乐,手拉手轮流唱歌,歌声整天不停。饥饿疲倦了就喝神泉的水
,力气和心志便又恢复中和与平静。喝多了便醉,十多天后才能醒。用神泉的水洗
澡,肤色柔滑而有光泽,香气十几天才消散。
周穆王北游时曾经过那个国家,三年忘记回家。(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
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不想吃酒肉,好几个月以后才恢复正常。
(一)(2016·嘉兴)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与王介甫①第一书
[宋]曾巩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
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
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
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
》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
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
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
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
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
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有删略)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辞
。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ɡ)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
思想就行。
/ / /
将近
向西前进
遗憾
这样
稍微
等待,等到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假使像这样的文章,在当代不让它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
(2)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
欧公很想见您一面,(您)能作来一次的打算吗?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浓厚友情
;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
阳修建立联系。
【参考译文】
最近托付彦弼、黄九各自带信给您,应当收到了。我到金陵之后,从宣化(州)渡
过长江来到滁州,拜见欧阳先生,住了将近二十天。现从泗水逆流而上,与舟船侍
从再向西走。欧公看了您全部的文章,喜爱、感叹、朗读、抄写,他的劳苦说不完
。我又抽空把王回的文章给他看,欧公也写信来,说这个人的文章叫人惊叹,世上
从来没有看到过。可能古代的学者有这样文章,然而气势和才华不足以感动人。假
使这样的文章,在当代不让它辉煌,我们可要感到羞耻啊!他重视这些文章到这种
地步。又曾经编《文林》,全部是现代人的佳作,王回的文章和您的文章,多半已
经编入了。到滁州与欧公关于人事的议论很多,遗憾没有能跟您一起评论,那遗憾
没有办法估量,即使欧公也是这样想。欧公很想见您一面,您能作来一次的打算吗
?心中的事很多,不见面说不出来。
我这次的行程,到春天才可能到京城。那时望您来信使我安心,我的病还跟黄九
见我时一样,不知究竟会怎么样。我心中有要跟您讨论的事,想来即使没有相见
,您隐藏在心里的想法跟我有相同的地方。欧公更想您能把文章稍稍扩展一些,
不要用生造的词语和依样仿效前人的写法,请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欧阳公
说:“孟子、韩愈的文章虽然高妙,但不必像他们那样写,取其自然即可。”余
下的事,等到京城后写信告诉你。(现在就)不说了。
(二)(2016·衢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纪鸮①鸣
[唐]林简言
①东渭桥有贾②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
。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是以徂③南走北,步者乘
者,息肩于斯,税④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②简言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
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⑤于邻。邻有善作鸮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
鸮鸣,反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
巫者,俾⑥于鬼语:‘槐不去,鸮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⑦,虑祸及其母,遂取巫
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1.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莫 不 凛 然 惧 悚 以 为 鬼 物 之 在 槐 也 不 日 而 至 也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
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
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
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
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至于门庭冷落。
/ /
B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项店主是用槐树来装饰自己的店,而不是
装饰槐树。C项不是邻人的孩子学猫头鹰叫,而是与“他”竞争“贾食”的邻居故
意去学猫头鹰叫。D项店主是听信巫师的话,把槐树砍掉,当柴火烧了。所以,B
项是正确的。
3.第②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析。
“每伺宵晦”的“每”写鸮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
”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鸮鸣”的“辄”,写出了鸮鸣
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
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毒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
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4.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
篇目 ①叙事 说理
《伤仲永》 神童才华泯灭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纪鸮鸣》 槐树被毁 ②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
(三)(2017·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
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
,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
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
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
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
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不久
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两处)
曹 公 使 张 辽 及 羽 为 先 锋 击 之 / /
4.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奚举于市
D.帝感其诚
B
5.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
,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示例: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主周旋,不避艰险,
为其忠;不念荣华,不背旧主,白马解围,知恩图报,见其义;力斩颜良,探囊取
物,刮骨疗毒,言笑自若,知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