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汉语语法
• 1、名词:
• 表示人和事物等的名称的词。
• 表示人的名称:同志、作家;
•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 表示抽象事物:政治、科学;
•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 名词的语法特点:
•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
“们”表示多数。
•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
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 动词的语法特点:
•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ABAB ,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
意思。
•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
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
语后面作补语。
• 3、形容词:
•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圆、直、弯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伟大;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明媚、激动
• 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AABB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 表概数:几、许多、三四十;
• 表序数:第一、初二、老三;
• 数词的语法特点:
•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用倍数表示
•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 5、量词:
• 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 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个、只;
•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
• 有时也借某些名词来表示:脚、年
• 量词的语法特点:
• 量词可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 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例如:
• 一里路 两个人 三棵树 二十年
• 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词。例如:
• 来一趟 去几次 跳两下 踢一脚
• 物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一般用在名词前,在句中
作定语。例如:
• ①我买了(五本)书。
• ②她长了(一根)白发。
• 动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一般用在动词后,在句中
作补语。例如:
• ①老师把我狠狠批评了。
• ②他来回跑了。
6、代词:
起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可分为:
• 人称代词:你、我、他、她们、大家等。
• 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哪里等。
• 指示代词:这些、那些、这样、那里等。
• 代词的语法特点:
• ①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
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 ② 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
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
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 ③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 7、副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
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肯定、
否定、语气等的词。
• 表示程度:很、极、挺、越、最、太、极其、更加、
非常、十分、过于、略微、稍微等。
• 表示范围:都、全、总、只、仅仅、统统等;
• 表示时间: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就、
就要、快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忽
然、突然等。
• 表示情势:仿佛、好像、犹如等。
• 表示肯定、否定:可能、不、没、也许、必
定等
• 表示语气:可、倒、却、偏、决、难道等。
• 表示频率:偶尔、常常、时常、往往、渐渐、
永远、一直、一向、一再、再三、屡次等。
• 表示重复:又、再、也、还、连续等。
• 副词的语法特点:
•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
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如: 这(很)好。
你们(都)来了。
•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
结果,作补语。如:好得[很]。
•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多数不能单独回
答问题;一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如:就、才、
也等。
• 8、连词:
•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
• 和、同、跟、与、及、以及、或、或者、并、
并且、不但、而、而且、虽然、但是、既然、
要是、如果、假使、只要、除非、即使、因为、
尽管、不管、不论、于是、可是、然而、况且、
所以、因而、因此等。
• 语法特点:
•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调换而基本意思不
变。
• ②关联词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 ③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
• 9、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短语前面,和它
们合起来(组成介宾短语),修饰或补充说明
动词等,表示时间、处所、方向、方式、原因、
目的、对象、比较等。
• 表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等。
• 表处所、方向:从、自、往、朝、向、到、在、
于等。
• 表方式:按照、以 表原因:由于
• 表目的:为、为了 表排除:除了
• 表对象、关联:对、对于、关于、至于、连、
同、跟、和等。
• 表比较:比、同、跟、和等。
• 语法特点:
• ①不能单独使用。
• ②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表
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等。
•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 自、从、以、当、为、按照,
• 由于、对于、为了、到
• 和、跟、把、比、在、关于
• 除了、同、对、向、往、朝……
•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
补充“动”“形”要记牢。
12、拟声词: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词类的辨别
•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
• 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
• 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
• 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
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
• 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
• 动词能作谓语,介词只能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
充动词、形容词。
•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
• 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
般在句首。
•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
• 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
词
句子的用途
• 句子的用途主要有四种:
表陈述,表疑问,表祈使,
表感叹。我们据此将句子分
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
句、祈使句、感叹句。
•1、陈述句: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
子。
• 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事情的句子,表
示陈述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表示。
在说话和写作中,陈述句用得最多。陈
述句有肯定的陈述,也有否定的陈述。
•肯定的陈述,可以用“是”字句或一般
的肯定句式表示。例如:
(1)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2)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
别强烈。
•否定的陈述,则要在谓语中心语前边使
用“不”、“没”、“没有”等。例如:
•(1)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
•(2)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
•(3)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
固。
•2疑问句: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
子。
• 疑问句表疑问的语气,在书面上用
问号表示。疑问句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特指问:用疑问代词“谁、什么、
哪里、怎样、多少、为什么”等来提出
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词来回答问题
的一种疑问句。例如:
•①你说什么?
•②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2)是非问: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加上
疑问的语调,或者用语气词“吗、么、
呢、吧”等表示疑问,要求对提出的问
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的疑问句。
•例如:①你现在就去?
• ②地球是圆的吗?
•(3)选择问:提出并列的几个问题,
要求选择其中一个作出肯定回答的疑问
句。例如:去海南岛,是坐火车方便,
还是坐飞机方便?
•(4)正反问: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
来提问,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疑
问句。例如:
•①地球是不是一个滚圆的正球体呢?
•②这条路好不好走?
•(5)特殊疑问句,即“无疑而问”的
问句。这种问句虽然也提出问题,却不
是要求别人回答,而且就发问的人来说,
本来就没有疑问。这种问句可以分为
“设问”和“反问”两种。
•3、祈使句: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或不做
什么事的句子。
• 祈使句表示一种请求或命令的语气,
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用叹号,语气较
和缓的用句号。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
两类,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
同的语气。禁止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
要”、“不准”、“禁止”、“严禁”、
“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例
如:
•(1)时候不早了,快点走吧!(要求)
•(2)不准随地吐痰!(禁止)
• 表示请求的祈使句还可以采用疑问
句的形式,这样可以把话说得更委婉些,
带有商量的口气。例如:
• 借你的笔给我用一下好吗?
•4、感叹句:用来表示某种感情(如喜
爱、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厌恶等)
的句子。感叹句表示感叹的语气,在书
面上用感叹号表示。例如:
• (1)哈哈!真美!
• (2)哎哟!好痛!
• (3)看,梨花!
• (4)山,好大的山啊!
八年级下P98
并列复句:不是……而是……
承接复句:于是、然后、接着
递进复句:不但……而且……
选择复句:不是……就是……
转折复句:虽然……但是……
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假设复句:如果……那么……
条件复句:无论……都……
复句
八年级下P107
•独立成分(用“△”表示):
•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产生结
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
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
有的是词组。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比
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如: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八年级下P114
• 句子的主干
•1.语序不当
•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
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
通的毛病。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形:
• 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
• ②词序不当
• ③分句次序不当
• ④主客体颠倒
•请看以下例句:
例5 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
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解析:复句分句颠倒。正确的说法应该
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
大米。”
例6 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
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主客体颠倒。应该把“对”提到
“这里”前面。
•2.搭配不当
•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
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
•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
•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 ③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 请看下面例句:
•例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葬于谷内西北
坡上。
•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陵墓”不能
“葬”,应改为“建”。
•例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
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
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安排”会议内
容、时间等还可以,“安排”“问题”就不
妥当了。这是1995年高考第7题的A项。
例3.他打量着闯王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
• 解析:定语中心词搭配不当。“英明”
不能修饰“面孔”。
• 例4.在他旁边,横眉立目地站着两个持枪卫
兵。
• 解析:状语中心词搭配不当。“横眉立
目”不能修饰“站”。
• 例5. 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
在于刻苦用功。
• 解析:一面两面搭配不当。前面“能否”
着眼于两个方面,后面却只从“刻苦用功”
一方面说,显然就不合适了。
• 例6.畅销全国的金龙牌补脑液不愧为中成药
验方。
• 解析:主语宾语搭配不当。“补脑液”
不能是“验方”。
• 3.成分残缺或赘余。
•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
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
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
清楚或者啰嗦。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
有如下几种情况:
• 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
饰成分,附加成分。
•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
附加成分多余。
• 请看下面例句:
例1.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
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解析:主语残缺。这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第
4题的D项,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
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
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
员技术培训班。
•解析:宾语残缺,这是1997年高考第6题的A
项。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
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
“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例3.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
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
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谓语残缺。“建立与加强”的宾语是
“制度”,而不可能是“工作”。这样,只
有在“建立”前加上“完成”一词,句子才
通顺。
例4.今天,市里不少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
• 解析:谓语重复。“莅临”就是“来”。
例5.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
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解析: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
“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
复了。
•4.结构混乱
•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
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
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两种:
• ①句式杂糅
• ②前后脱节
•请看以下例句:
•例1.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
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 解析:句式杂糅。实际上这句话是
由两句话拼接而成的,可改为“感冒退
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
草河车。”也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是
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例2.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
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 解析:前后脱节。前面如改成“本
着……的原则”或改为“以……为原
则”,前后两个分句语脉就流畅了。
•5.表意不明
• 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
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
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
•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
• ①代词指代不明
• ②数目不确切
• ③范围不确定
• ④歧义
• 请看以下例句:
•例1.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
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 解析:指代不明。句中“她”究竟
指谁?“死者”还是“母亲”?如果指
代“死者”,“她的”就应该去掉才好。
•例2.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
百多人。
•解析:数目不确切。“将近”与“四百
多人”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去
“将近”或“多”。
例3.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
着车子参加游行。
•解析:范围不确定。从字面上看,好像59岁
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
权力。应改为“六十岁以上的”。
例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
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
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
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
字,歧义就消除了
•6.不合逻辑
•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
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
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
•①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前后矛盾
•③分类列举不当 ④否定失当
• 请看下面例句:
•例1.资产阶级竭力宣扬“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
•解析:不符合客观事实。“劳心者治人”
的观点是封建主义的观点。
例2.电影快开演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
鱼贯入场
解析:前后矛盾。“鱼贯”是一个接
一个地,应该是很有次序的,与前面
的“争先恐后”矛盾了。“争先恐后”
就应该“蜂拥”而上。
例3.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
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
•解析: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
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
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例4.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
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解析:否定失当。整句话用了三重否
定,造成语意的混乱。只有将后一个
“不”删去,句子才通顺。
形声字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
河是也
——《说文解字》
“文化大革命”时期,盛行“外行领
导”。某大报主编对众人讲话,把“墨西
哥”错念成“黑西哥”。听众大笑。主编
生气说:“墨”也是“黑”的,有什么可
笑,你们“吹毛求庇”!
吹毛求疵(cī)
形声字
组成形声字的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
意义,叫形旁(也叫义符);另一个部分表示
字的读音,叫声旁(也叫音符)。例如“一唱
一和”的“和”:“口”是形旁,表示“和”
是口的动作;“禾”是声旁,表示“和”的读
音。
形声字的类别
左形右声:材偏铜冻证骑棋
右形左声:攻削瓢放鹉雌故期
上形下声:管露爸芳宵界字箕
下形上声:架案慈斧贡膏凳赏
外形内声:固病庭园匾裹衷
内形外声:闷问闻
形在一角:裁 载 栽
声在一角:醛 渠.
形声字的误读,
莘(shēn)莘学子,(xīn)
粳(jīng)米, (gěng)
引吭(háng)高歌, (kàng)
玫瑰(gui),(guì)
蔗(zhè)糖,(zhē)
畸(jī)形,(qí)
巧记
以交字为声旁的字:
洁白方“皎”洁,有人称“佼佼”,
伐木建学“校”,车速可比“较”,
有文“效”率高,用口才能“咬”,
犬旁为“狡”猾,右耳为城“郊”。
有个财主家的少爷,自以为读了几句书,
就爱耍点小聪明戏弄人。一次,他出去游逛,
看见一位貌美的少妇在木桥上淘米,使嬉皮笑
脸地对她哼哼:“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
‘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
避我,我最爱阿娇。”少妇听了心里十分厌恶,
瞪了那个财主少爷一眼,便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
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
娘。”少爷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