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声音
11.《呼兰河传》
小团圆媳妇之死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方小城有着怎样的风土人情?老百姓是怎
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呼兰河传》的节选部分《小团圆媳妇之死》
将向你展示这一切。阅读这部分文字,要注意探究人物的悲剧性命
运的根源,进而把握作品的主题;另外小说中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
以及独特的叙事“视角”也值得赏析。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萧红(1911—1942),中国女作家。原名张迺莹,另有
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开始文学
创作,同年与萧军合出小说、散文集《跋涉》。在鲁
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
(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
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1月底随端木蕻良飞抵香港,9月1日,《呼兰河传》开始在
《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连载,12月连载完毕。1941年12月8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日军占领了香港,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
龙,最后在一所临时医院里逝世。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
3.集词语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连接不断。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
探头探脑:不断探头看,多形容鬼鬼祟祟地窥探。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1)世面 市面
①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②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市面上的流动摊点也明显减少了。
提示“世面”指社会上各方面的情况。“见世面”指增长阅历、见
识。“市面”指街上商店或摊点多的地方,或城市工商业活动的一般
状况。
(2)虔诚 忠诚
①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
②他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提示“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忠诚”,(对国家、人
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小团圆媳妇还活着的时候,她像要逃命似的前一刻她还求救于
人的时候,并没有一个人上前去帮忙她,把她从热水里解救出来。
现在她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什么也不要求了。可是一些人,偏要
去救她。
点评:作者用平静的叙述来展示小团圆媳妇的遭遇,并运用对比
的写法,暴露出人们行为的不合理性、矛盾性,从而引起读者对这
种行为的质疑,以及强烈的悲哀和愤恨。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看热闹的人,你望望他,他望望你。虽然不知道下文如何,这小
团圆媳妇到底是死是活。但却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
见了世面,总算是不无所得的。
点评:这句话深刻地揭露出国民的劣根性。愚昧的群众在荒谬冷
酷的封建传统思想的熏陶下,成为一群无聊的看客,他们麻木不仁、
精神贫困,对美好的生命毫不怜惜,在看热闹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客
观上成为扼杀美好生命的帮凶。
3.那景况说热闹也很热闹,喇叭曲子吹的是句句双。说凄凉也很
凄凉。前边一个扎彩人,后边三五个吹鼓手,出丧不像出丧,报庙不
像报庙。
点评:用对比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烧“替身”一事的荒诞可笑、不伦
不类以及救人如演戏的虚情假意。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小团圆媳妇是一个仅仅十二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
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笑呵呵的”;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
璃球玩;“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
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
昏一次”;“还没有到二月,那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团圆媳妇最初是一个天真烂漫、有
着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的健康快乐的女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
女孩,不断地遭受折磨、摧残,直至死去。小说借此揭露了病态的
国民心理。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你认为《呼兰河传》的叙事角度有何独到之处?
提示:在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中,儿童视角作为一个显著的特征,
给小说带来了特殊的审美效果。在作品中,作者是从一个未谙世事
的女孩“我”所特有的心理视角来做出情感评价的,所以常常故意举
重若轻,大事小言甚至言不及义,于是出现了艺术的反讽。如小团
圆媳妇之死,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第一人称“我”——一个单纯幼稚的
小姑娘的眼睛,为读者摄下了一幅悲惨的人间画面。在这里,作者
是让叙述者用儿童好奇的目光来观看这一切的,而一个儿童显然是
不会完全洞察这一悲剧的意蕴的。对叙述者“我”来说,这只不过是
一个“有趣”的故事,于是叙述者越是平静,读者越会激动;叙述者越
是超然好奇,读者就越会悲哀、愤恨而不能自已。可见,情感评价
上的儿童视角既增加了作品的心理情感的容量,也增加了作品内部
的张力。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小团圆媳妇洗澡
↓
烧替身
↓
小团圆媳妇死亡
↓
为小团圆媳妇治丧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呼兰河传》自传式叙事方法赏析
首先是自传性的怀旧笔调。
萧红最成功、最富艺术魅力的作品,大多是那些融进她个人生命
体验和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小说,如《后花园》《家族以外的人》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它们均无一例外地运用了自传性的
怀旧笔调,通过回忆的方式,“以我观物”叙事记人,写景状物。萧红
之所以如此执着地运用自传性的怀旧笔调,缘于其一种自觉的创作
观。一般说来,与现实贴得太近,常常不容易把握住生活的本质与
内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适当的审美心理距离以后,才有可能
看清它的全部价值。因此,萧红非常重视“思索的时间”。她曾以雷
马克的创作为例强调了这种时间距离的重要性。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正是这种心理距离,使她有充分观照和反思的时间,从而为她深
入地揭示生活以至人生的真实底蕴创造了条件,她的自传性怀旧作
品因此获得了巨大成功。由于萧红在时空上已远离故事中的题材、
人物和环境,过去的一切已经经过时间的过滤与沉淀,这就使她能
够抽身事外,而以一种审美静观的态度去回忆,用怀旧的笔调将自
己的原始情绪升华为一种审美情绪,并进而与题材融为一体。《呼
兰河传》回忆的是故乡呼兰河人的平庸的生活,刻画的是动物般生
存着的人们,但这里“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
其次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萧红小说中的“我”,实际上都有作家自己在不同时期的影子,作品
中的“我”决非强加的旁观者和局外人,而是作为小说中的一个角色,
作为生活的见证人而存在。无论用怎样的人称,那都是萧红的讲述,
一派萧红的口吻,因而本质上都是第一人称。《呼兰河传》第一、
二章没有“我”出现,读者的意识里有“我”在,等到第三章“我”出现时,
读者也不觉得很突兀。正是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运用,给萧红的小
说带来了强烈的情感效果;而且这种角度所特有的叙事功能,也使
她的作品增加了内容含量。读者在与叙述者的娓娓交谈中易于产
生一种艺术的共鸣和认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无形中也得到了加
强。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苦难的价值
周国平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
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
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
中的意义也是完全消极的吗?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
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
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
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
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
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
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
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仅
仅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
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定具有某种精
神价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
则仅仅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
抗议,在两者中凸显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无
欢乐,也无痛苦。
多数时候,我们是生活在外部世界里。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
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
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
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
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
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作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
处。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
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却仍然热爱人生的
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至于说以温馨作为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
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人彻悟。我无
意赞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险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认
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
领悟悲剧也需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险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
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接连遭到不幸,却未曾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
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
我相信人有素质的差异。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
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
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素质大
致规定了一个人承受苦难的限度,在此限度内,苦难的锤炼或可助
人成材,超出此限度则会把人击碎。
佳作赏析核心归纳预习导引首 页
这个限度对幸运同样适用。素质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难,也能承
受大幸运,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兼毁于两者。
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
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有删节)
品读提示周国平先生对于“苦难”的认识与理解是深刻的,是有个
人的思考与感悟的。他从人们惯常对苦难的看法和态度入手,用问
句引起读者对苦难意义的进一步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
出了下文的论述,告诉读者:苦难具有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