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线索与情节
(2015·泸州)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她跟他居住在美丽的香格里拉里的一幢小木楼里。他是一位小提琴演
员,音乐,仿佛就是他的生命。
每天清晨,一觉醒来,他都会跟尚在梦中的她吻别,独自到楼下的河
边练琴。而她总会在他悠扬的琴声中醒来,起床为他准备早餐。
然而,不幸总是伴随着幸福降临。
这天早上,她尚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刺耳的噪音吵醒。噪音,正是
来自于他拉琴的河边。她惊讶,一向练琴宛如天籁之音的流连,怎么会
拉出这种难听的琴音?
拉开窗,他仍在楼下。但他似乎浑然不觉,仍旧像往常一样,忘情地
投入在演奏中。
惊疑,一阵阵袭来。她快步来到他身边,疑惑地问他,亲爱的,你的
小提琴是不是出了问题?
他似乎被吓了一跳,小提琴?没有什么问题呀。
他张着大嘴,跟她讲话时声调高得吓人,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奇怪。
这是她往日从未曾见过的。
她只会更加心生疑虑,难道,是他的耳朵出了毛病?
那一天,她故意走在他身后和他说话。她的声音很小:“父母最近身
体不太好,我们一起去看望他们好吗?”
以往,他一向都对父母身体极为关心的。但这一次,他竟然一声不吭
,就像没听到。
果然,就在那天下午,跟她和他都是好友的医生榛证实了她的疑惑。
榛把她叫到一边,语气十分严峻,你先生的耳朵出了问题,他的听力下
降得非常厉害。
明知事实如此,她却不相信这是真的,急着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榛摊摊手,表示无可奈何,也就是说,也许用不了多久,流连就什么
也听不见了。
她的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晕倒:对于一个依靠敏感听觉去创作人生的
音乐演员来说,耳聋,代表着他将彻底告别自己钟爱的音乐生涯。
可榛,这位优秀的耳科医生都表示束手无策,绝望便袭遍了她的全身
。
她没有告诉他耳聋的坏消息,她一如既往地陪伴在他身旁,做他忠实
的听众。
幸好,他对自己的听力并没有怀疑,他每天仍然兴致勃勃地去河边拉
琴。她则每天强装笑颜,暗地里,却到处打听医治耳聋的办法。
榛给了她一个好办法。他建议她在流连彻底失聪前,先去学习手语和
唇语。因为耳聋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语言障碍,最后会导致又聋又哑
。
她明白,倔强的他一旦失去音乐会发疯的,她得早点劝慰他,必须
先学会与聋哑人交流。
她偷偷学起了手语和唇语,进步非常神速,几个月后,她已经能熟
练地与聋哑人对话交流了。而此时的流连,已经濒临彻底耳聋的边缘
。他虽然仍旧坚持每天去河边拉琴,可他似乎也明白,自己身上出了
问题。
一天早上,他的脸色突然难看起来,他对她说,最近许多人开始对
他的音乐水平持起了怀疑态度,为了证实自已的实力,他将随演出团
到外地进行演出。
听了他的话,她自然十分着急,不,你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在我
心目中,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他哼了一声,他当然知道他是最棒的,可是许多人不这样认为,他
要证明给他们看。
不论她怎么劝,他都执意要去外地演出。第二天,他就悄悄买好了机
票,只给她留了张纸条,就跟随演出团出发了。她又急又气,却又毫无
办法。
噩耗,是在半个月后得知的。那一天,她突然接到演出团的电话:流
连,也就是你先生,半个月前住院了,经诊断为血癌晚期。
接到电话,她顿感天旋地转。当晚,她乘坐最快的航班赶到他身边,
可三个小时前,他已永远闭上了眼睛。望着他毫无血色的脸庞,她当场
晕厥。
醒来时,榛站在她的床前。
突然,她想起了什么,问他,流连不是只患了耳聋吗?怎么会这样呢
?
榛默默地掏出一封信,说,这是他留下的,你看看吧。
信上,是他歪歪扭扭的笔迹:
亲爱的颖:
原谅我独自一人先一步去了天堂。其实早在一年前,我就已经被确诊
患了血癌。我知道,这种病对于医学界还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与其
让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死,我更愿意与你共同度过剩余的时光。我并
没有耳聋,请原谅我欺骗了你,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你就不会在最短的
时间内学会手语和唇语。亲眼看到你能用手语与别人交流,我彻底放心
了。你知道吗?将要耳聋的不是我,而是你呀……我们在举行婚礼时,
我就从你父母那里得知,你先天性的耳疾会使你在30岁时失聪,我担心
我离开后,你无法独自去面对这无声的世界,所以编造了这个谎言!最
后,我想告诉你,榛是个好男人,我们没结婚前,他一直暗恋着你。我
想,他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
泣别,你的流连
看完信,泪,早已淌满她的双颊。
多年以后,她与榛举行了婚礼。红地毯上,两人的手中不约而同挽着
的,是一把美丽的小提琴。
1.小说有几处令人意料之外的情节安排,请分别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耳聋的并不是丈夫,而是妻子。②丈夫得的病不是耳病
,而是血癌。③最后与妻子结婚的是榛。④丈夫要执意外出演出。
本题属于小说情节分析题的范畴。解题思路:通过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分析出小说的几个重要的情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从整篇文章我
们可以了解到小说令人意料之外的情节分别是耳聋的并不是丈夫,而是
妻子;丈夫得的病不是耳病,而是血癌;最后与妻子结婚的是榛;丈夫
要执意外出演出。
对于文章的线索与情节,中考主要考:①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②分析文章重要事物、人物情感在文章中的作用;③按时间顺序
概述、补充故事情节;④辨别记叙文的顺序并分析作用。
一、如何分析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将文章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成为整体的脉络,叙事散文以中心事
件为线索;记人散文以中心人物的性格特征为线索;写景散文以景物特
征为线索;抒情散文以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抓住了散文的线索,理
清了散文的线索,文章各部分内容与中心的关系就一目了然。
文学作品常见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即整篇文章以时间的进程为序,紧紧扣住时间
的变化展开对事物的描述。
2.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即整篇文章以空间、地点的变化为序,紧紧围
绕空间或地点的变换展开对事物的描述。
3.以时空同步变化为线索。整篇文章既以时间的推移,又以空间的转
换为序安排材料,组织记叙,一般“移步换形”式的参观、游览、写景
的文章常用这种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文章中有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事件,全文围
绕它展开叙述,这一事件就是全文线索,这类文章的层次,大多可以以
这一事件为中心,围绕它作出概括,如《皇帝的新装》即以新装为线索
,全文层次可概括为“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等。
5.以某一人物为线索。即文中有一个起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全文
的情节以记叙这一人物的见闻、活动、经历的方式展开。这个人物可介
入故事情节,亦可若即若离,亦可全不介入,称线索人物。如《孔乙己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这些文章就以这些“我”为线索。
6.以某一物件为线索。文中有一个贯穿全篇的物件,整个故事的发
生、发展都围绕它展开。如《羚羊木雕》中的木雕。
7.以人物行踪为线索。即以人物行动路线或旅游踪迹为序展开描述。
旅行记、探险记等常用这种线索。
8.以人物间的交往或关系为线索。全文围绕作者和有关人物的交往或
关系展开描述。某些回忆、记念文字常用这种线索。
9.以人物心理活动为线索。即把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利用人物的
内心活动穿结成一个整体,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一些意识流作品常
用这种线索。
10.以文章中心思想为线索。一般文章全部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思
想组织安排的,若无其他明显线索,那么,中心思想即可做线索。
有的文章可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还有明线、暗线之分。一篇文
章从不同角度看,又可能有不同的线索。
二、如何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情节就是人物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过程,小说一般都有较为完整的情
节结构,即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过程,当然,有时四个部分
或许难以截然分开,如有很多小说的高潮结尾同时到来,也有小说开端
之前有序幕,结尾之后有尾声。
划分情节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依时空的变化划分;依场景
的转换划分;依相关材料的角度变化划分,分析情节还要把握情节贯穿
的脉络,即线索,线索有明暗之分,做正面描写的叫明线,做侧面描写
的叫暗线,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轨迹,分析情节结构要和人物性格的
分析结合起来,看它是否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答题模板:……人,在……地方,……做了……事,结果……。
实战演练,请在15分钟内完成以下考题!(共30分)
一、(2015·南充)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张丽钧
①“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
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
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
了……”这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头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
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你
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
呢?”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处画了圈
,扯至页眉,郑重书曰:合欢花!玉簪花!
②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多
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但是,没有人教果果认
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③去一家苗圃选花。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
”“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它们原
本都不叫这名字的,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光闪烁的名字。我想知道
花木的感受。它们接受这名字吗?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式
?
④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这是什么鸟呢?”我曾经
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你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啼’,网友
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我多么渴望有这样一个
网站呀!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
咕”,母亲管它叫“野鸽子”,妹妹说老师讲那是“斑鸠”,有个朋
友肯定地说那是“大杜鹃”……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
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⑤“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
这般的困惑纠结?看到不认得的花,问它:你是谁?咱们未曾谋过面哦
,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听到不知名的鸟鸣叫,就猜:它一路呼唤
着的,即是自我芳名了吧?布谷不就痴情自呼吗?鹡鸰(jí líng)不就痴情
自呼吗?
⑥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liáo)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
仿警笛声!被囚笼中的它,旁若无人“呜儿——呜儿——”地鸣着警笛,
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我以为我是懂它的,它只是在跟自己逗闷
子,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⑦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看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我们并
不是这里的主人……”是啊,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
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以“主人”自居。当我们以“
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们说:“
谢谢你在这里耐心等我。”
⑧孔夫子说得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我看来,鸟兽草木
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万物间有千千结。当我们怀着一颗傲
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
“软伤害”;而这种“软伤害”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
⑨人说:叫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对那人别样的赞美。那么,对于鸟
兽草木呢?谁能脱口叫出它们的芳名?谁还怀有脱口叫出它们芳名的
热望……
1.文章结尾说: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
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这种“软伤害”具体表现
在文中的哪些事上?请填空。(4分)
(1)高二才女给合欢花、玉簪花取绰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众人围观鹩哥鸣叫。
2.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
什么名字?”
“飞”把“我”比成鸟(拟物),突出作者急切想知道鸟名的心情;“究
竟”强调作者内心的急切。
对苗圃赋予花木金光闪烁的名字
家乡人对声音响亮而悲切的鸟叫法众多
3.揣摩第⑧段画线句子的意蕴。(3分)
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
含义:万物之间有千千结,伤害鸟兽草木,伤害自然,后果迟早要蔓
延到人类自己身上。
4.对待自然的态度:古人说,人定胜天;严春友说,敬畏自然;周
国平说,顺应自然;本文作者说,向“主人”(自然)致意。请结合现
实,谈谈你的观点。(4分)
提示:观点明确、联系实际、理由充分、语言通顺连贯即可。
④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
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
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
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
,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
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
课。”沙宁一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
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
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
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
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
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
了仇恨。
⑦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
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
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
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
,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
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
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
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⑨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
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
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
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
,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
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
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
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
衣服里面的地图……
⑩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
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有删改)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里面 发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营门口 高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
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示例一:“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为“谢达
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__作用:交代
了谢达找到了巧妙传递情报的办法,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表现了
谢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__示例二:“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
他画画……”为“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或“悄悄地把地图
画在了衣服里面”埋下伏笔。作用:交代谢达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
来的原委,表现了沙宁和谢达的机智、聪明。
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表现赛夫为地下组织遭破
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
描写了沙宁在集中营看见谢达后的出乎意料、发愣的神情;同时表明
沙宁对谢达来集中营意图的疑惑不解(或沙宁老师对谢达说“我来上课
”的心领神会)。
4.“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请做简要分析。(4分)
含义:一是沙宁在集中营给孩子们上课;二是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
民在集中营上演的为反抗纳粹而慷慨赴死的感人的一课。作用:①故
事围绕“集中营的课堂”展开,是文章的线索。②表明了地点的特殊
性:集中营是关押囚犯的地方,课堂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以谢达·沙宁
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却将集中营变成了反纳粹的课堂,两者构成鲜明的
对比;突出了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