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个性阅读
(2015·资阳)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
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
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
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
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
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
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
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
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
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
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
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
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
,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
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
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
,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
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
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
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
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
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
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
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
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
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2015年3月28日)
1.简略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②我们应当像木
棉花一样,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无悔人生。(意对即可)
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研读关键句子,弄清真正的木棉花精神。答题
时,要联系自己的人生观和实际生活经历,又要联系木棉花的可贵精
神,用第一人称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内容探究、作品感受、情感体验、观点评价、阅读感悟等题目具有
开放性和探究性,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探究
能力、创新能力和赏析体验感悟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
,适合学生展现独特个性和特长。
这类试题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对描写对象,对人物的情感
态度,对文章内容等的拓展探究。
一、评价、感受、启示类:
1.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指向。无论题目中有没有这个条件,都必须紧
扣文章。要弄明白是围绕全文说,还是以一个句段为突破口。
2.细读文本,正确领悟文章内涵,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
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这是评价的出发点。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到自己生活与文章的切口,把自己最有感
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要求独特,有新意。
4.结合文本和生活中具体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做到
令人信服。
二、想象、续写类:
1.想象人物心理:①用第一人称;②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想象人物语言、动作、神态:①用第三人称;②仔细研读具体语
境。
3.想象故事发生的环境: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4.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与前文照
应并合情理,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三、材料探究类:
1.相似材料找相似点答题。
2.相反材料找不同点答题。
四、综合运用类:
结合文章内容或主旨,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如提建议或拟写广告词
、对联、解说词、颁奖词等。
实战演练,请在15分钟内完成以下考题!(共30分)
一、(2015·达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①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
照片,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②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
言,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他一直
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
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他们有黑色的皮肤,
有褴褛的衣衫,有在贫困中依然闪亮的眼睛……
③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
尘土飞扬,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④在那里,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
和呻吟,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
记。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
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
人感到伤痛了。
⑤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在他决定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不论男人还是女
人,都纷纷去洗脸梳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像要赶赴一个节日一
样。他想:再贫苦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的。
⑥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让全世界都尊重的——
非洲的心。
⑪回到大使馆后,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
。他的心很乱,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难民营一趟,想为那个女孩补拍几
张照片。前后辗转约有二十多天,他不知道,这二十多天,一个满怀期
待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⑫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让她永远地睡
着了。
⑬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胸前那串项链依
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⑭那位母亲说,这二十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能
看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像花一样绽放;她临终前最
后一刻还在问:中国叔叔来了吗?
⑮这就是生命。在那最贫苦的地方,一颗苦难的灵魂涂抹上阳光的色
彩,变成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⑯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1.请你根据全文内容,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示例:心底的照片_藏在灵魂深处的照片。
2.第④段画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内容上交代了索马里难民饱尝生活苦难,缺医少药,挣扎在死亡
边缘的情况;结构上为后文小姑娘的死埋下了伏笔。
3.第⑨段中“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这一细节描写,蕴含着
摄影家怎样的情感?(4分)
目睹生活在最苦难之地的小姑娘仍然坚守对美的向往,摄影家为
这样一颗真诚地热爱生活的心所震撼。
4.选文结尾“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一句
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4分)
示例:索马里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境遇中,依然向往着美好生活
,这种苦难中的坚强让人敬畏,更让我们人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充
满希望。
二、(2015·福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
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
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
”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
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
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
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
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
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
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
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
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
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
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
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
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
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
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
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
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
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
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
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
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
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
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
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
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
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
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
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
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
。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
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
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
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
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
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4分)
2.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4分)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
、洗衣的水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长满水草的河渠,③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
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
化形态”。(3分)
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的多元文化。
怅惘、哀伤(或失望 遗憾/怀念 痛苦)
井边开着小花的茂密的龙眼树 树下静卧的水牛
碧绿的稻田
轮渡起航的汽笛声(或:闽江的帆影)
4.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做简
要点评。(3分)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
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
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我选_______句。点评:
示例: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反刍的水
牛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
故乡的深深眷恋。 【B】示例:句中用“千篇一律”“刻板”等词表
现出在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
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A】
5.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
你有何感想或思考?(3分)
示例一: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
的源、民族的魂、文化的根。__示例二: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
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
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