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 顺序与结构
(2015·成都)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初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光是为了坐
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到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只向东
边的椅子上坐了”,到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
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到哪里”这个问题上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
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位次的
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
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是举行吉凶大礼
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
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
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
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
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
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
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
视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
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
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
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
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
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
天。
⑤所以,在传统戏剧舞台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
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在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
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1.本文从南、北、东、西四个方位的位次和“左右”谁尊谁
卑两个位次进行具体说明。 2.①文章开头列举“林黛玉初进荣国府”
的事例,引出下文,点明文章中心。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
兴趣。③结尾再次提到“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事,照应文章开头,首
尾呼应,结构严谨。④再次点明文章中心,说明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位
次的尊卑。
1.本文共5段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①—②自然段,举《红楼梦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例子,由此引出说明的主题“位次的研究”。
第二部分为第③自然段,详细地论述了南、北、东、西四个方位的尊
卑问题。第三部分为第④⑤自然段,论述左、右谁为尊,谁为卑。理
清脉络就会发现,答题点锁定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即③④⑤三段,
概括一下就可得出答案。
2.从题干分析来看,主要是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的作用。明确首段的
作用:a设置悬念,吸引读者;b、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增加文学色彩
,引起读者兴趣;c、引出说明对象;d、点明中心。尾段的作用:a、
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b、点明文章中心。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主要考查:①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②理
清文章说明的条理;③分析文章说明顺序的作用;④判断文段或文
章的结构方式。
一、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和内部构
造比较复杂的事物。
作用: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
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2)时间顺序: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如介绍工作程
序的文章。
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3)逻辑顺序:适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及介绍科学原
理的事理说明文。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
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
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
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
联系。
2.确定说明顺序:
(1)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
顺序,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2)把握语言的标志。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
下”“左”“右”等方位词作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
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
”“因此”等标志语。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
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一定要分清主要的是哪种顺序。
二、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又分为三种情形:总——分——总式,例如《
看云识天气》;总——分式,例如《苏州园林》;分——总式。
2.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例如《向沙漠进军》是递进式,依次是沙漠危害——如何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3.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例如介绍某一实验过程。
4.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例如《奇妙的克隆》采
用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技术。
三、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1.整篇文章的结构划分。说明文的结构层次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
如果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的,那么其结构层次就可以按照时间
的变换来划分;如果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其结构层次则为“总
分”式。
2.每一自然段的层次划分。一般来说,说明文一个语段说明的中心
往往是很明显的,要特别注意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注意“大层次
”与“小层次”之间的关系。
实战演练,请在15分钟内完成以下考题!(共30分)
一、(2015·安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
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
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
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
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
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
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
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
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
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
—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
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
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
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
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
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
,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
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
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
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2分)
2.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分)
①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②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
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③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
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④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3.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举例子、作比较。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逻辑顺序
4.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不能,“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
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去掉后不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
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4分
)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希望更先进的电子产品
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
们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__示例二: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会使
更多的人沉迷于电子产品,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亲近大自然,
这样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
二、(2015·东营)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人类创造力如何起源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
的思维定式。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
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
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
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
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
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
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
,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考
古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
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
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
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
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
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
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
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
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
,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
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
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
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
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
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
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
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
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
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
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
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
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
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
,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
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
,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
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
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
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
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
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
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
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
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
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
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
,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
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
古发现,认为大约7.1万年前南非因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
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
。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
(3分)
①久远的历史(或历史学角度);②人脑的进化(或生物学角度);③知识
的传承(或社会学角度)。
2.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不能。第⑥段说明现代人大脑主要分区在进化上的生理特点,第⑦段
阐述这种大脑的思维功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条件,两者有逻辑上的
先后关系,不能调换。
3.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4分)
①拥有认知能力,将知识代代相传,并加入自己的创新;②经常与他人
接触沟通,有特定社会环境的推动(或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
可能性就越大)。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示例一:如第⑤段说明人类脑容量的变化时,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更大的脑,令人信服。__示
例二:如第⑥段说明人类大脑主要分区在经历重新改组时,以现代人和
黑猩猩为例,并进行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现代人进化的生
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