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真题典例2014·包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相卫,弟子予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
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
。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
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
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
,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③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
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④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
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 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②恶(wù):
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③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④憱
(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案件
偏袒,偏爱
有一个向卫君讲孔子坏话的人。
这就是我欣慰并感激您的原因。
①不偏袒,不严苛,依法惩处。②对被惩处者施以应有的人文关怀。
①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处罚。②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
令,想找出轻判犯人的理由。③依法处罚了犯人之后,子皋又显出
不安和同情的神色。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孔子在卫国当相国,(他的)弟子子皋做了管理监狱的官员,(他)砍掉了犯人的脚
,让这个人去守门。有一个向卫君讲孔子坏话的人,说:“孔子想作乱。”卫君想
捉拿孔子。孔子逃走了,弟子们都(跟着)逃跑了。子皋跟随着(孔子)跑出大门,(那
个)被他砍脚的守门人带着他逃到大门边的地下室中,差役们没有追到(他)。半夜时
分,子皋问断脚的守门人说:“我不能违背君主的法令而亲自砍掉你的脚,这正是
你报仇的时候,而你因为什么缘故肯帮助我逃跑呢?我凭什么从你这里得到这样的
报答?”断脚的人说:“我被砍断脚,本是我的罪行应受到的处罚,(这是)没有办
法(的事)。然而当您在公堂上审理我的时候,您反复推敲法令,接连地为我说话。
很想让我免罪,(您这番心意)我是知道的。等到案子已经判决,罪名确立,您脸色
改变,很不高兴,(悲伤)表现在脸上,我看见也知道了您的心意。(您)并不是偏袒
我才这样做的,(而是您)天生本性中的仁爱之心使您这样做的。这就是我欣慰并感
激您的原因。”
[参考译文]
1.筛选文章信息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参透题干,明确目标。
题目要求学生从原文或选项中提取或甄别什么信息,在题干中都有明确的概括性
的提示,我们要吃透题干提示语的含义,它能给我们一个提取或甄别信息的目标。
第二步,细读原文,分析归类。
明确了筛选信息的目标后,我们要细读原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或选项
)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弄清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这一步做
好了,就为后面的筛选扫清了障碍。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方法总结
[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筛选并整合文本中的有效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第三步,依据标准,甄别判断。
在对文章(或选项)内容分析归类的基础上,看看哪些内容符合信息筛选的标准,
能够达到筛选目标,通过这样的甄别判断,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
概括地说,筛选文章信息总的解题思路是:明确题干要求,整体把握文意,分清
材料类属,把筛选出来的信息加以归类、提取概括。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答题技巧。
概括中心的三个原则:准确、完整、简要。
(1)读题干,找区域。就是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然后在通读原文、整
体把握的基础上,从原文中找出或圈定与题干要求相对应的所有段落、语句(即“答题
区域”),再加以归纳概括,这样可以避免遗漏要点,避免答非所问。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2)辨文体和背景。叙事类文言文应注意文中写了几件事,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主旨是什么;议论类文言文就要注意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运用了什么论据材
料,说了什么道理;抒情类文言文一般是通过写景状物来抒情言志的,应注意分析作
者写了什么景物,流露出怎样的感情,蕴含了什么哲理。有时还应联系文章的写作背
景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3)理思路,分层次。即结合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层次结构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
心意思。要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要注意区别统摄段和支撑段,从而把握
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主要观点和感情倾向。
(4)摘拼析,巧表述。表述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常用到的技巧有:摘、拼、析。“
摘”是摘录法,就是直接摘录文章中相关的原词、原句作答。“拼”是拼接法,也就
是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词句有机地拼接起来。“析”是分析法,即对相关内容进行整
合分析,提取归纳等。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
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参考译文](战国时代的)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
是就招募百姓搬走三丈长的木杆,并且公开宣布谁能搬走那根木杆,就赏给谁五十
金。当有人搬走木杆后,商鞅马上下令赏给那个人五十金,并且颁布了变法政令。
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
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长大夫。”老百姓听到
后互相说:“这是绝对不可相信的。”有一个人说:“我试一试去放倒那根表杆,
最多得不到赏赐罢了,有什么关系呢?”于是那人就去推倒了表杆,并去求见吴起
,吴起当即宣布任命他为长大夫。经过这件事之后,魏国的人民对吴起实行的改革
法令及赏罚不再有所怀疑了。我知道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来到秦国做官进行变
法,)他的搬移木杆取信于民的做法,大概是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以
示诚信的事迹却未流传下来。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示例一:我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的行为,让浪
费者感到惭愧。
示例二:我不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
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
。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
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于是王罴)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
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一起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心里厌
恶他这种行为。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捡起来吃。客人(看后)很惭愧
。
[参考译文]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我读书的房屋,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有一天(突然)有鸟叫声。靠近一看,是两
只鸟在枝干之间做了巢,(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鸟巢像杯子一样
大,精密完整而且牢固,(是)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那只不满一捧,
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
着它,雄鸟去捕食,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
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鸟巢)它就轻叫,重摇(鸟巢)它就
大叫,手拿下来(不再戏弄它),鸣叫声才停下。(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见鸟
巢掉在地上,(于是)寻找两只鸟和(它们的)雏鸟,(但)都找不到。(向他人)问它们的
去向,得知是被屋主的仆人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的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
,将身体托付到不合适的地方, 才会被奴仆折辱致死。人生的道路也并不很宽啊!
[参考译文]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4.文中画线句阐明了积善成德、____________的道理。空白处正确的选项是(2分)(
)
A.防微杜渐 B.温故知新C.礼尚往来 D.得寸进尺A
[参考译文]
那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脚就可以把它踩断,用手
就可以(把它)拔出来,在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就抑止它)。打磨砥砺,(一时)
看不见它的损坏,一段时日后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一时)看不见它的生长,一段
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一
时)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
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参考译文]
楚庄王问詹何说:“应该怎样治理国家?”詹何回答说:“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
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
学到能够持守住它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反而
混乱的事,也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
用次要的事情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百姓徙避 宫卫问故
B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参考译文]
从前秦王喜好打猎,因此扰民,(有一次他)下令在北郊打猎。(打猎的)前一天,
百姓都离开回避他。
有个叫韩生的人制止他们说:“秦王的爱子病了三天了,秦王担心他,必定不会
出猎。”
后来(秦王)果然(没有出猎)。有人问他说:“我在王宫中当值,尚且不知道秦王
的爱子病了。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韩生说:“我听说秦王的爱子喜欢放风筝,我登高望见王宫之上(已经)三天不见
风筝了,所以知道。”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①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
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②陈寔对梁上君子的偷盗行为并
不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可见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专题二十九┃捕捉有效信息,感知文本大意
[参考译文]
陈寔,字仲弓,是太丘县县令。(一天,)有一个小偷趴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
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他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而
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的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不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自己
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并不是恶人,应该是因为贫穷(
才做这事)吧。”于是赠给(他)两匹布,让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个人)再没有偷过
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