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阅读--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
明语言
┃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真题典例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中心论点是“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或“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形式上是完整
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找准论点
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看题目(题目即论点);二看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三看结
尾(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四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
,或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2.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过程:开宗明义提出什么是“慎独”,然后从三个角度正面论述“慎独”,再从反
面分两层论述,不慎独则无益,最后得出结论:“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论证思路的理解能力。论证过程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
,先后都做了哪些陈述。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然后……,接着……,再
……,进而……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论证的过程越复
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3.阅读第④段和第⑤段,思考:
(1)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其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其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慎独是一种信念
举尧舜者慎独终得天下,桀纣者不慎独而致亡国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慎独是一
种哲学。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4.联系生活,举一实例谈谈如何做到“慎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过马路时遇上红灯要耐心等待,不要因为没有交警或没有车辆通过而闯红灯。(只要
是生活中的实例,能够体现“慎独”即可)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为所给文段添加一个标题。
3.简述文章论证思路。
4.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1.找出或归纳出中心论点,方法如下:
(1)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是一个完整
的句子。
(2)要弄清论点的位置。论点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处。有些文章,题目可能就
是中心论点。
(3)分析论题找论点。论题就是作者议论的话题,是论点针对的对象。阅读议论文,
弄清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持什么见解和主张,其实就找到了文章的论点。
(4)抓语言标志。有些论点是在层层论证的基础上归纳起来的,这时通常有一些提示
性的词语,如“我认为”“由此可见”“所以”等。
2.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题目,方法如下:
(1)看本文议论的话题是什么,可用论述的话题作题目。
(2)看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是什么,可用揭示中心论点的短语作题目
。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方法总结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3.议论文思路的整体特征:
一般议论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还得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
字。此外抓住语言标志。如“还有”“另外”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不但……而且
……”“首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
4.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步骤:
(1)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
(3)要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
语言。
答题模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
了……分析(论证方法),从而证明了……观点。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
一、2014·河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
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
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
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
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
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
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
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
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
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
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
和深刻把握。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
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
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
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
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
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
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
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
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
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
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
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
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
,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
;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
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
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
偏废。(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判断能力。本文是剥笋见心,篇末现中心论点。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首段作用的正确辨析能力。第①段通过人生经历和引用名言,得
出结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从而点题,开启下文的议论,同时引用了名言,也激
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解析]本题考查恰当安排论据的能力。经常有人说,看事不能只看表面,听话还要听出
弦外之音。这就与人生的阅历有关,可见歌德的话是谈阅历对读书的重要性,故应放在
第②段。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
看纸的背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
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二、2014·孝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当初,许多人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
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
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
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朝鲜日报》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
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
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
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
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
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
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
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
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
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
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
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
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
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和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与外部联系。据
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
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
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
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
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4月)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5.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中心论点:谨防数字化痴呆症。论证思路:首先,引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数字
化痴呆症的危害;最后,指出怎样克服数字化痴呆症。
[解析] 本题考查寻找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在文中可能有四个位置:题目即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承前启后,中间提出中心论点;结尾以归纳的形式总结中心论
点。本文标题即中心论点。
6.第②段画线句子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表现来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画线句通过摆事实来说明数字化痴呆症的具体
表现,以此证明观点。
7.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中的“废”字具体指哪几方面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略。(要紧扣“创造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亲情淡漠”三个要点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文章第③段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在提出问题后
,从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最后总结。
8.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搬到“绿岸”小镇?作者对此持何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二十六┃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原因:想戒掉“电子瘾”。作者态度:①可遇不可求;②不是客观和理性的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从文章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搬到“绿岸”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的态度
,科技高速发展,面对先进的生产力,我们只能与时俱进,坦然面对,问题关键在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