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立意为上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真 题 体 验
[2013·南京]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
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
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
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思路点拨】
近几年南京中考作文,仿佛与书有缘。2011年,命题作
文《也是一堂语文课》,2012年命题作文《带一本书去旅
行》,2013年南京市中考作文依然是命题作文《书里有个
板块二 考场作文技法指导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我”》,在继承联系生活、倡导读书的优良传统基础上,
彰显求真的精神,引导学生“真”阅读、“真”写作,题目
与去年一脉相承。
一、读懂导语,巧妙开掘。
导语“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
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
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在内容与
立意上有所限定,倡导“真”阅读、“真”写作,要求真正
走进书本,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书中人物倾诉,与书中人物
情感共鸣,要求读出自我,用我手写我心。另外,读书既是
读世界,读书也是读自己,并在读书中有所发现,认识并提
升自我。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二、明确限制,不闯“红灯”。
题中的“我”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书中的某个角色,也不
能怪诞地将现实中的“我”幻化成另一个人物穿越进书本。
这里的“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作为初中毕业生,许
多同学在九年语文学习中读了不少书,对书籍有着丰富而深
厚的情感,更有着在读书中成长的真切感受,因此,学生只
要真的拥有一本自己“心爱”的书,真的用心读书了,就一
定会写出精彩的作文。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三、语言求美,吸人眼球。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丰美的词语,飞扬的文采,
灵动的语言,读起来如风行水上,给文章增添无穷的魅力,
这无疑是获得阅卷老师好评的关键。《书中有个“我”》更
要求语言唯美。考生要用优美的语言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把精彩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言辞放在段首、段尾或独立成
段,会更有机会让阅卷老师欣赏到,有利于提高分值。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佳作展示】
书里有个“我”
南京一考生
“去,还是不去呢,去了,怕看见那些熟悉的同学,不
去呢,又怕……”一大早,我就坐在床上犹豫了起来。昨天
下午,我在去操场的路上,被人拽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
是我小学时最好的朋友——晓敏,她神秘地对我说,今天是
她生日,晚上有几个朋友在一起聚聚,希望我能去。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我来到了学校。上午,第四节是语文阅
读课。老师照例把我们带到阅览室看书,今天轮到看《巴黎
圣母院》,我不喜欢看外国小说,那句子太长了,读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起来很困难,但在老师的监督下只好翻开了课本——迎接我
的是爱斯梅拉达和她那只可爱的小羊,引我进入一个欢快的
场面,接着,出现在我面前的却是那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还
有丑陋的卡西莫多,文中这样描述他:几何形的脸,四面体
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驼背……似
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这时,我的心不
由地被刺痛了,这描述的何尝不是“我”呢?我,皮肤黝黑,
身材短小、肥胖,长着一张不太讨人喜爱的脸,因此,我很
自卑,就怕听到“丑陋”两字,于是我把自己严密地“包裹”
了起来……
如此丑陋的他会和我一样吗?我带着“同病相怜”的心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情继续往下读了起来:他勇敢,他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
救出了爱斯梅拉达;他智慧,他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
了姑娘的性命;他纯洁,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如
同守护珍宝一样守护着爱斯梅拉达,试图使她远离一切伤
害……“卡西莫多,你比我强多了,你虽然外表丑陋,但你
内心却是勇敢、高尚的。”我不由得对卡西莫多产生了深深
的钦佩之情。
下课了,合上书本,卡西莫多这个人物却在我眼前不断
闪现。他的爱,他的善良、勇敢却让我陷入了深思:是呀,
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身上都各有缺陷,如果因
此把自己的心囚禁了起来,就会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相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反,如果能开阔自己的胸襟,像卡西莫多那样去对待他人和
生活,那么心田上一定会氤氲着芬芳的花香。
晚上,我穿着校服参加了晓敏的生日聚会。
【高分解读】
这是一篇立意高远的满分作文。“去哪里”“为什么怕
见熟悉的同学”“我的心为什么被刺痛”“会和我一样吗”,
叙述的过程中不断地设置悬念,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结尾
一句,看似多余,实则妙笔,既与文章开头“犹豫”照应,
也写出作者心路变化的历程,从中感受到积极的力量,言尽
而意无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技 法 荟 萃
“千古文章意为先。”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立意深刻
与新颖,永远是衡量文章高下的重要依据,影响和决定文章的
成败。如何让文章立意深刻呢?
化大为小,以小巧显佳
作文一定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人物、小事情、
小场景,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而重大的社会主题,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可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所选具体的
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感情和抽象道理;可把题材放入
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让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
信息,弘扬时代精神。满分作文《感谢苦难》片段:“染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指萧然知秋涩,蔷薇一色暖冬城。”深秋,花儿们已经凋零。
即使已经花容失色、憔悴不已,也无半点呻吟,半点惆怅。像
当初到来一样,义无反顾地奔向泥土,那里是它们最后的归宿。
当冬雪覆盖大地,世上一片纯白雪亮的时候,他们腐烂了,痛
彻心扉,生不如死。可是他们在笑,他们在会心地大笑。因为
他们知道,他们的痛苦会换来春天的美丽繁荣,他们的痛苦将
和他们的生命一样随历史、随岁月延续于无穷,绽放荣光,绽
放希望。
人生亦是如此,快乐与痛苦处处相伴,时时追随。快乐固
然美丽,可是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当我们在学习中、生
活中、商场上失意失策,与成功失之交臂的时候,身陷痛苦与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逆境中的时候,让我们像种子一样在逆境中萌发,在逆境中坚
强,在痛苦中迎来光明,在失意中创造希望。风雨之后就是彩
虹,拨开云雾就是云天,痛苦就是动力,痛苦也是希望。
作者寓理于物,用诗意的语言,由草木之兴衰到人生到历史的
感悟,把生命体验自然融入,剖笋般层层剖开人生的哲理,意
蕴深远。充分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超越一般人的见解。优美
的语言,多样的修辞,飞扬的文采,独到的视角,如此文质兼
美,立意深刻的文章,得满分理所当然。
纵向挖掘,以深刻取胜
使主题深刻的办法有:第一,对同一问题或事件的认识或
看法要比一般人高远,主题思想提炼深刻;第二,对同一问题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或事件,一般人停留于“是什么”“有什么”,其认识或看法
就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抓住结果追溯原
因,开掘出事物深层意蕴,立意显然就高人一筹。写人文章,
应该找出支配人物一切言行举止的思想根源、精神动力;写事
的文章,应该找出事件的思想意义中最具现实价值的那部分来。
满分作文《惜》片段:
惜,是一种凝视。凝视古老的文化,依附在这些古老的建
筑上,在城市的角落里守着最原始的坚持。凝视我们的根,在
现代人的不屑下,在这小巷中寻觅自己的归宿。凝视这些沧桑
之物是如何打开我们心中尘封已久的情愫,在心底掀起层层涟
漪。惜,痛惜,惜别这些唤起文化、唤起灵魂的安静。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惜,是一种回归。信步走入小巷,这是一种回归,回归到生命
最初的快乐,回归到这些熔铸在族人血液里的文化,回归到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的安宁。
思绪戛然而止,只有胸前的玉让我感受这一切的余温。小
巷的胡琴还是咿咿呀呀地响,却不经意间发现爬山虎在这一夏
爬满了老墙。或许,古老的臆想与年轻的张力,渴望发展的心
就是如此矛盾吧,就像这爬山虎和老墙相依相偎,轮回如涓涓
流水永不停息。爬山虎长了又落,落了再长,而老墙依旧。
以丰富深广的积淀,敏锐的目光,犀利的洞察,拓入城市
桎梏的深刻层面,凝望古典的雅致,回归古典的安详,沐浴古
典文明的润泽,洞穿现实和历史的层面,把惜古怀古的情结,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寄托在古老的建筑上,寄托在城市的角落,你不能不被作者立
意的高远、深邃所征服。那份感伤与留恋,那份痛惜与炽爱,
妙笔生花,静静流淌着,动人心扉。
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思想睿智
将一根筷子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仔细观察,会发现什么
有趣的现象?俗话说,眼见为实。其实,由于种种原因,眼见
并不一定为实,眼睛会为物所蒙蔽。这就需要我们观察社会,
观察生活的时候,多一份冷静,多一份思考与睿智,学会透过
社会现象看本质,让思想变得睿智,如此,就能表达出独特的
思想来。如满分作文《其实并不是这样》片段: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推窗而观,那冬青却依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然青翠,那白杨虽有枝叶飘零,却还见那泛黄的树叶摇曳!
再看那梧桐,只剩下遒劲的枝干像一个个瘦骨嶙峋的甲骨文!
那一夜的风啊竟然凋落了梧桐满树的生机!我悲哀。
“这梧桐长得真快!”扫树叶的父亲喃喃地说道。我这
才发现,短短的几年它足有白杨的两倍之粗!而那同栽下的
冬青虽年年青翠,可又何曾长高过?
我幡然醒悟:舍弃是一种智慧!梧桐你用一种宁静和虚
空的玄妙,服从自然而又抗争自然,畏惧自然而又洞悉自然!
梧桐你早早地落叶,其实不是妥协,不是退缩,而是早早地
积蓄来年生长的力量!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
从一次突然而来的狂风对梧桐的影响入手,写出了梧桐懂
得舍弃才能长高的道理。行文中巧妙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
法,将梧桐和冬青进行对比,用白杨进行衬托,有力地突
出了文章的中心:其实舍弃也是一种智慧。可以说,只有
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发掘人物背后的深刻时代、历史意
义。
第33课时┃ 千古文章, 立意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