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12诗歌鉴赏复习优质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12诗歌鉴赏复习优质

ID:778227

大小:1.22 MB

页数:86页

时间:2021-11-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真题再现 1.(2017·苏州)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① 蒋 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 (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真题再现 【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 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我们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 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 着作者的感情。“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 活。 (3)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然后理解词句.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 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真题再现 【答案】(1)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 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 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2)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3)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 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真题再现 2.(2017·济宁)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送 别 范澄 酒尽津鼓①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 真题再现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意的理解,“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意思:酒喝完了很久了鼓声响 起乐,风起扬帆要走了,心理乱如麻.这是与朋友分别的场面。 (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赏析,本诗借景抒情,“夕阳在沙岸”,朋友渐行渐远,消失于山的 转弯处,只剩下送行者,还久久地静静地伫立岸边;陪伴送行者的,还有那带着几分苍凉的夕阳。表 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怀。这首送别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不见话别的场景,没有情感的流露, 但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怀。 【答案】 (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腾,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宁静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真题再现 3.(2016•宁波)诗歌赏析。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 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二 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_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真题再现 【解析】 (1)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 的妙处。“屋绕湾溪竹绕山”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 写出了溪水的曲折。“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 写出了山的高。“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的意思是:早春轻柔的 春风徐徐吹过,瓦上的白雪已经融化,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这一句谢 春初春春风轻柔温暖将残雪消融。 (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的不同,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 情感。《定林所居》的闲是和山水为了的悠闲,《二月四日作》的闲是闲愁, 是内心苦闷的闲。 【答案】 (1)蜿蜒曲折;高;轻柔之风 (2)《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 《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真题再现 4. (2015·黄冈)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 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 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 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 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真题再现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手法、思想感情。这首诗是诗人贬官之 后所作。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 兴。尾联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虽然见不到皇帝的笑容,但自己听到胜利的 消息也是非常高兴的。 (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感情。贬官黄州的苏轼听到从洮西传来的捷报,为胜 利而高兴,可见他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尾联中草木无情,尚知为捷报传来而 “回春容”,何况有感情的人呢?作者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 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 (1)D (2)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真题再现 5. (2014•衢州) 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滂(宋)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 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附李白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真题再现 【解析】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句,我们结合诗歌内容和情感进行鉴赏。这首诗的意 思是:泪痕满面犹如鲜花沾带露珠,愁上眉梢,紧蹙如碧峰聚合。这离恨在我俩心 中一样深重,更是只能脉脉无言,空自含泪相视。人分两地,无法相聚,心情极度 低落,寂寞朝朝暮暮缠绕在心头。今晚在深山之中,将那因相思而欲断的魂魄托付 潮水带回去吧。可以看出这里“断魂”一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担忧与牵挂,有生离之 痛,而“我寄愁心与明 月”更多的只是对友人的同情与思念;“潮”让人联想到 词人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 残云”的意境不符。 【答案】 不合适。“断魂分付潮回去”的感情更深切,“断魂”一词表达 了对妻子的担忧和牵挂,有生离之痛,而“我寄愁心与明月”更多的只是对 友人的同情和思念;“潮”让人联想的思念如潮,显得凄凉悲切,而“明月” 含有诗人对团圆的美好期盼,与“断雨残云”的意境不符。 考纲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 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 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全国各省市发布的考试说明对于语言的运 用也明确提出具体要求,如《2018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说明》中关于诗歌鉴 赏的考试目标中指出:“能赏析古诗文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2018年上 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指出:“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 者的感情倾向。”《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与指导》中 指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情分析 历年试题 知识点 考查形式 综合分析 201 7·苏 州 考查的是宋词。理解表达技巧,体会词人的情 感,赏析名句。 问答题。 201 7·济 宁 考查的是绝句。描绘诗句的场景,赏析借景抒 情的手法。 问答题。 2016• 宁波 考查两首宋诗的对比阅读。理鉴赏诗中描写的 形象特点,品味炼字,对比两首诗中不同的诗 人心境。 填空题、问 答题。 考情分析 历年试题 知识点 考查形式 综合分析 201 5·黄 冈 考查的是苏轼的律诗。理解诗中的 表达技巧、诗句内容,品析诗人的 情感。 选择题、问 答题。 通过近几年中考试题看 出,全国各省市考查诗 歌鉴赏时,主要内容是 对诗词内容、表达技巧、 作者情感的理解的理解, 鉴赏描写的形象特点, 品味炼字,赏析名句等。 考查形式主要是问答题、 填空题、选择题。 2014• 衢州 考查的是宋代的律诗。赏析名句, 体会语句在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效 果。 问答题。 知识归纳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点拨汇总 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对诗歌鉴赏的考查,我们可以预测到未 来今年对诗歌鉴赏的内容主要是:品味炼字,赏析名句,鉴赏形 象特点,描摹意境画面,分析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技巧等。我们 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有效的复习: 知识归纳 一、了解诗词曲必备的知识 1、文体知识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 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 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陶渊明的诗歌等。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 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 “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杜甫 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 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 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 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 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 知识归纳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 密州出猎”是题目,揭示该词的主 要内容。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 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 2、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 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还有的以“菊”象征高洁、 傲霜斗雪的坚强;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知识归纳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 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于谦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 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又如: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 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知识归纳 (3)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 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 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 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知识归纳 (4)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如: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 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 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 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 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知识归纳 (5)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 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 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知识归纳 (6)以乐景写哀 诗歌中作者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如: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 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 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 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知识归纳 (7)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 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析:此诗借写秋天夜晚的巴山急雨,寄托作者的羁旅之愁与思乡怀人之苦,成功地 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第一二句属实写,描写了眼前的自然景物,烘托了作者自己 深重的漂泊之愁和思乡之苦。第三四句为虚写,出人意料地从眼前景色生发开去, 想象未来团聚的情景,用未来的乐来反衬今夜的苦,将自己的愁苦及对亲人的思念 表达得跌宕有致,意味深长。 知识归纳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 李白《行路难》的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的倔 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9)对比映衬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 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 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如: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析: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手法。衬托,以冰雪衬梅之 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知识归纳 (10)以小见大 就是从个别来表达一般或从局部来表达全体;就是借助小的景观、物象和生活细节 中的典型具象以传达大景之情、大事之蕴。如: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这首诗的独到之处是采用了以小见大,尺水兴波之法。诗歌由一个小小的沉埋 于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的往事,想到了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了具有 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了赤壁鏖战中的重要人物;最后又以二乔的命运暗示战争的 结局。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析:此诗也是以小见大,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王夫之《姜斋诗话》)。 “一枝红杏”是个别,“满园春色”是一般,见“一枝红杏”,让人想见万树春色, 可谓见“一枝红杏”,便已知天下春。 知识归纳 (11)借用典故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12)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 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直抒胸臆,表现诗人济世情怀。 知识归纳 3、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知识归纳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 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 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 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 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知识归纳 (3)拟人 古诗词中使用拟人手法,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表现的更形象、生动。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 心。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知识归纳 (4)设问 古诗词中使用设问手法,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设问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 念之情。 知识归纳 (5)夸张 古诗词中使用夸张手法,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 乎寻常的情感,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 “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知识归纳 (6)对偶 古诗词中使用对偶手法,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 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仅形式对称,而且集中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 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知识归纳 4、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代表的情感 菊 :隐逸、高洁 、坚贞 梅 :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纯净洁白 松柏:坚挺、傲岸、坚贞 柳 :送别、留恋、惜别 莲:高洁、爱的象征  梧桐:凄凉悲伤 秋蝉:高洁、悲凉 斜阳、猿鸣、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沙鸥:飘零、伤感   鸿雁、青鸟:书信的使者、游子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芭蕉:孤独与忧愁   羌管、羌笛、竹笛:凄切之声、边塞壮烈 西风:落寞、惆怅 鹧鸪鸟:离愁别绪 江水:忧愁、时间流逝 白云、苍天、青山、空山:淡泊名利 山林、宫阙: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冰雪晶莹:心志忠贞 蟾宫、银钩、桂宫、月亮:思乡、人生得失、盼团圆 云 :漂泊不定  知识归纳 5、古诗词常见的题材及对应的情感 (1)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 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借以表现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 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2)爱情诗,也称“闺怨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主要描写爱 情生活,或表现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表现男女爱慕之情,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或抒发孤独寂寞之苦。如《蒹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 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 《观书有感》等。 知识归纳 (4)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 抒发别离之愁,或用以抒发依依不舍的留恋;或用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或用以劝 勉安慰的豁达;或用以坦陈心志的告白。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又称“山 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5)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或用以 表现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或用以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或 用以抒发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 《渔家傲 秋思》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6)咏物诗。这是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或思想感情的诗歌, 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如王维的《相思》、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于谦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知识归纳 (7)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这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 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 《离骚》《行路难》《将进酒》《登幽州台歌》《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 怀名作。 (8)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就 是怀古诗。或用以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或用以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或用以忧国 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蜀相》、苏轼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张养浩的《山 坡羊·潼关怀古》等。 (9)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如: 王维的《山居秋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10)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 知识归纳 二、把握诗歌鉴赏中考题型的解题技巧 结合近几年中考,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题型: 1、品味炼字题 提问方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是“诗眼”,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3)诗中的某字能否改为另一个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试题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以从词性、 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知识归纳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2017湖南省岳阳市)阅读徐俯的《春游湖》,完成下列各题。 春游湖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风断桥②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zhàn 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蘸”是沾着水面的意思,这里使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 得繁密(多);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知识归纳 2、赏析名句题 提问方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能千古传诵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试题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 题,答案不要求统一,可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品味意 境、推敲炼字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赏析切入角度及答题模式: (1)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解说+诗人的情感 (2)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描写手法作用+诗句解说+诗人的感情 知识归纳 (3)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寓情于事等。)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内容+诗人的感情+抒情方式作用 (4)内容赏析:写景:描写对象+画面特征+诗人思想感情 叙事:什么事+融情于叙或以叙带情+作用 哲理:手法+手法作用+道理 抒情:手法+手法作用+情感 (6)意境品味:解说相关诗句+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意境中蕴含的诗人情感。 (7)字词推敲和诗眼赏析:字词 (或句子) 在诗句中的意思+修辞手法及作用术 语+景象特征+诗人的思想 感情。 知识归纳 典型例题:(2017广西贺州市)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 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知识归纳 3、鉴赏形象题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2)说一说这首诗写出了某个事物有怎样的特点? (3)诗中写出了景物(环境)怎样的特点? 试题分析:古诗词中的形象一般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景物形象指各种诗词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 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等,它是诗人感情的载体;事 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如王冕的《墨梅》。鉴赏诗歌的形象,就 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 会意义。我们一般首先理解诗词的语句内容,然后结合语句理解形象特点。 知识归纳 答题步骤: 第一,结合全诗整体感知形象。 第二,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形象的特点。 第三,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形象的特点。 第四,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2017台州市)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芳草萋萋,静美清澈。 知识归纳 (2017湖南省湘西州)阅读《行路难》,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 知识归纳 4、描摹意境画面题 提问方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4)请你发挥想象,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优美图景。 试题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 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 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 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 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知识归纳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 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知识归纳 典型例题:(2017山东省滨州市)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答案】 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 落瓶中之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知识归纳 (2016·吉林卷)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答案】 描写了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 进房门。 知识归纳 5、分析主旨情感题 提问方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试题分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 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生平来推断 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 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知识归纳 答题技巧: (1)看题目。如分析《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直接通过题目“渡荆门送别”就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思想 情感,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2)抓作者,即知人论世。具体说就是要了解诗人、词人的生平与经历,更好地把握其作品的写作角 度。如,理解《临洞庭湖赠张承相》的主旨和情感时,如果知道孟浩然虽布衣终身,但出仕的愿望十 分强烈。733年,张九龄任承相,孟浩然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写了这首诗,就可以理解作者“坐观垂钓 者,独有羡鱼情”表达出作者的干谒之意,希望出仕的愿望。 (3)明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赏析王安石 的《梅花》时,理解了“梅”这种意象具有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就可以明白作者要表达坚强高 洁的人格追求。 (4)抓关键字词。古诗词中常有“诗眼”“词眼”,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词,我们可以抓住这 些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如,《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 眼为“独”字,结合背景看出“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 “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 现了 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知识归纳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典型例题:(浙江省台州市)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雨后芳草萋萋,桃花盛开,泛舟而游,如临仙境.杜鹃啼声阵阵,似在挽 留归客。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 的欣喜之情。 知识归纳 6、理解表达技巧题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这首诗第二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如何?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试题分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 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 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 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 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 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归纳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典型例题:(2017四川省广元市)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案】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 景。⑵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知识归纳 7、比较评价题 提问方式: (1) 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2)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XXXX”,它们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3) 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试题分析:这种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我 们首先要理解比较评价的角度是什么,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用准确的语 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 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 知识归纳 典型例题:(2017浙江省嘉兴市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 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 (ɡēnɡ):继续。 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答案】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 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强化训练 1.(2017·徐州)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强化训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 然后结合表现手法进行分析。B项错误,因为“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 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答案】 B 强化训练 2.(2018·湖州四中教育集团模拟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杆楼阁帘栊① ,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释】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像落花。 (1)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的“小桥流水 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强化训练 【解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诗文的理解能力。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 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 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 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 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 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强化训练 【答案】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 (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 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 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 意之情。 强化训练 3.(2017•湖北鄂州)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9—10题。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2)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 简要分析。 强化训练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先 找出此句运用的修辞,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 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浮萍本就是孤苦无依的象征,而 诗人又在“萍”字上加入“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风飘絮”和“雨打萍” 这两者在一起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比喻祖国大好山河的破碎和自己一生 像浮萍漂浮不定。 (2)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浓厚的感情,喷然勃发,荡气回肠, 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质。 强化训练 【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 (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 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的 民族气节。 强化训练 4.(2018•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示长安君① 【宋】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②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 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出使辽国临行时写的。②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这首诗用词凝练,颈联用“________”和“________”二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 角度使离别悲情更为浓烈。 (2)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曾云“当时只道是寻常”,王安石在此诗中通过日常生活表 现情感恰好印证了这句话。请结合颔联赏析。 强化训练 【解析】 (1)此题比较好答,抓住三个要点即可找到答案。其一是颈联;其 二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其三是这两个词语使离别悲情更为浓烈。 (2)结合颔联,赏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来表现情感的。什么样的日常生 活?这就要在诗句的字里行间里找了。“草草杯盘”、“昏昏灯火”在这种情 形下“供笑语”、“话平生”。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 (1)三年;万里 (2)通过描写兄妹俩用不着世俗的客套,随意准备些酒菜边吃边聊,能够相会 已是最大的满足,两人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 仍顾不上休息,表达了兄妹间久别重逢的快乐亲切之情。 强化训练 5.(2018•宁波市董玉娣中学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午枕     夏意 (宋)王安石  (宋)苏舜钦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午枕》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王安石变法 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一日午睡醒来觉得光景动人便作此诗。② 《夏意》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 隐居不仕。《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③簟:竹席。④供(gōng):引起。 两首诗都格外美丽,但我们能感受得到两首诗歌是有些不同的。请你分析一下 两首诗歌的异同之处。 强化训练 【解析】 此题是个比较阅读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在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的基础上,理解诗歌主旨,从内容、写法、情感等方面分析其异同。 【答案】 同:都是写午后梦觉之景;都写到了清凉的簟席、门帘上晃动的花 影和那清脆的鸟鸣声;都写出了环境的静谧。不同:王安石的《午枕》,在午 后的安静气氛中,有一种不可知不可说的清愁,诗的末句“隔水山供宛转愁” 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读到一种温柔的愁绪萦绕作者心间。而苏舜钦的《夏 意》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了一种清幽宁谧之境,表现的是惬意自得、轻松舒畅 的心境。 强化训练 6.(2017•四川广元)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强化训练 【答案】 (1)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2)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写作手法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 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醉里挑灯看剑”是写现实的;“梦回吹角 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写梦境。即: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 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感情的领悟.作答本题,一定要反复诵读全词,找到关键语句。“马作的卢 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写梦境,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 壮志推向顶点,“可怜白发生”一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 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 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 未酬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强化训练 7.(2017•山东济南)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入 直①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 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 (1)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 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 (2)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 强化训练 【解析】 (1)本题考查描述画面。解答本题,应具体描写诗句中所写的事物、 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末句写深夜退回玉堂后所见,并暗用紫薇 省典故,写得含蓄而有味。(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 写的事物、景象或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 抒胸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归 到玉堂”都是直叙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 心绪起伏,难以入眠的激动心情。 【答案】 (1)(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半 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 (2)坐赐茶 清不寐 心绪起伏,难以入眠 强化训练 8.(2017·深圳)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强化训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要平时的学习 中多积累,熟记名篇及作者.这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小令。 (2)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文章表达的中心内 容,所反映的思想感情,逐一辨析选择。此曲前三句写离别相思之情,用直抒胸 臆的方法,后四句,则是以景托情,而景中含情,言尽而意不尽,并不是离别情 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答案】 (1)关汉卿  (2) D 强化训练 9.(2017·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山 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强化训练 【解析】 (1)颔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 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 (2)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 痕”两种寻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 意境。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 【答案】 (1)D (2)C。 强化训练 10. (2017•柳州)古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①   。颔 联中使用“闻笛赋”和②“   ”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 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强化训练 【答案】 (1)写出秋日夜晚桐庐江上萧索、零落的景象。 (2)独客异乡的悲苦、孤寂;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怀念;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闷。 【解析】 (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字词和典故的掌握程度。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 意思,用诗歌赠答。颔联还运用了另外一个典故,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 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 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 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 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 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 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强化训练 11.(2017·绍兴市暨阳初中3月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第二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强化训练 【解析】 (1)从题目可知,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作者在诗中写月, 写溪,写烟,写霜,描绘出一幅似真似幻的景象,在这景象中凝聚了 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烟色如云白”可知,烟是白色的;“流来野 寺前“可知,烟是流动的。所以烟的特点有二:一是白色,一是具有 动态。(2)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联系创作 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认真体会诗中的画面和情感。诗人描写的景物 如真似幻,令人神往,可见作者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之情。“家客”和 “独不眠”两个短语表现了作者身在异乡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1)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 (2)表现出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客居他 乡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强化训练 12.(2017•桐乡市实验中学片区期中)古诗阅读。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诗中“________”这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 的静景写活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强化训练 【解析】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 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 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2)古诗中常使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古诗中景语皆情语。根据诗人所写山中景 物优美的特点体会出诗人喜爱之情。通过“莫为”“ 纵使”等词可以看出作者 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 (1)弄 (2)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 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强化训练 13. (2017·泸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强化训练 【解析】 (1)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分析时要扣住全诗是怎样扣住“早” 字来写的,也就是要找出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早”字。首联的“早雾”,颔联的“鸡未唱,马频 嘶”,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这 些都写出诗人出发之早。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和情感内涵的分析能力。“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这一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珪”,说自己已经走出了三十里,天上的残月依旧高悬,极力 说明行路之早,表达了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答案】 (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 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 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 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