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优质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优质

ID:778234

大小:291.45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1-11-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议论文阅读 一、考纲要求 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理解) 2.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 间的联系。(能力层级:理解) 3.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力 层级:运用) 一、(2010 年广东省卷)(见课本)三思而行 1.根据作者的考证,“三思而后行”的“三”有哪几种解 释?(3 分) 一是泛指“多”,二是指谋划事情的“开头、中间、结局”。 2.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 分) 先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证明多思有时会使人糊涂而误大事; 接着举出当年德国法西斯信徒“说干就干,不必思考”的材料, 说明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最后阐明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从正反两面充分考虑以后,就必须作出决定,立即行动。 3.有人这样评价本文:(1)本文立论有依有据,令人信服; (2)本文阐述道理亲切平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说说作者是怎 样论述才达到这样的效果的。(4 分) 示例一:在中国,孔子是权威的思想家,作者引用并赞同 孔子“再,斯可矣”的观点,对“三思而行”的批评便有了坚 实的依据,因而令人信服。 示例二:作者用亲身体会作为阐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如谈 家常般娓娓道来,这就使读者心悦诚服,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 的观点。 二、(2012 年南京卷)(见课本)知识的责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2.把握文章结构并填空。(2 分) (1) 互相勉励, 振兴民族知识的责任 建立负责任的思想 (2) 社会责任 学术责任 对这种思想去负责 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5 分) (1)第②节加点的“负责任”在文中指什么?(2 分) 搜集事实根据,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 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 分) 不能。这三个例子有层进关系,与上文“去发表,去推进, 去扩充”一一对应。 (2)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 4.罗家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 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 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 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B.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 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C.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 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D.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 快”,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A 解析:陶渊明面对黑暗的官场选择了拂袖而去,并没 有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 三、(2013 年广东省卷)(见课本)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 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 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 也会随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 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 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 要途径。 D 解析:“最重要途径”不对,原文见第⑧段——“太 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不是 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 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这是针对特定人的一种建议,不存在 “最”的问题。 2.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 由。(3 分) 位于喜马拉稚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 达。2006 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 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第④段围绕幸福指数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展开论述。不 丹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心理参照系比较稳定(由 于心里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人们知足常乐,所以幸福指数 高。这正好证明了本段的观点。 3.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 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4 分) 因为:前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适中,知足常乐,能确立符 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对外在世界有安全感,所以“会觉得 甜蜜、幸福”;后者参照的对象和标准较高,奋斗目标过高, 对外在世界缺乏信任,争强好胜,所以“会感到失落、痛苦”。 【探究】 1.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①对 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②对论点、论据、论证的掌握,③对议 论文语言特色的分析,④针对文章观点进行论述评价或结合文 段谈自己的体验感悟。 2.议论文选自课外,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 有利于考生与之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从而准确地检测考生 议论文的阅读水平。 1.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明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 2.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 心论点,它是作者对这一问题或事件的总主张、总观点、总判 断。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 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有的 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几个 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2)论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是支撑论点的 材料,是论点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论据包括事实论据 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作为论据的事实,通常是典型的事例、史 实、统计数字。作为论据的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 格言,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 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包括立论和驳论。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 是批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反面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 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 方法 特 点 作 用 举例 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能 反映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的事例来 证明论点。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 道理 论证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 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 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 式等来证明论点。 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 比喻 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论 点。 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 懂。 对比 论证 将两种完全对立的事物或截然相反 的观点进行对比来论证论点。 增强论证的鲜明性,起突 出、强调的作用,给人以 深 刻的印象。 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性,使论证更精辟、更深入。 3.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较常见的是所谓“三段式”:引论、本 论、结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引论。又叫绪论,是文章的开头。这部分担负着提出中 心论点的任务。 (2)本论。也叫正论,是议论文的最主要部分。这部分担负 着论证中心论点的任务,即运用各种论据和恰当有力的证明方 法来证明论点。就本论部分来说,其构架形式主要有三种: ①并列式:并列结构是横式结构的一种。文章的层次、段 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②递进式:属于纵式结构,就是平时说的“层层深入”式。 它采用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 深入,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 ③对照式:对照结构也是横式结构的一种。论述中把两种 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正一反的两种事理)加以对照,或用一种 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又见其是非美丑,这种所构成的层次 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 (3)结论。一般是综合归纳本论的内容大意或指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鼓励号召读者行动或接受正确的主张。它是分析问题 的必然结果。它的作用在于把全篇的主要思想观点重提一下, 使读者得到一个具体的总的认识。 4.议论文的语言 (1)概括性。运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词语,尤其是列举事实 论据时,只需紧扣论点概述主要事实,无需详细描述。 (2)准确性。概念使用准确,说理精准,定语、状语等修饰 成分恰当。 (3)严密性。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4)鲜明性。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5.议论文的阅读步骤 一、明确文章的论点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能力。常见题型有: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来的? (3)找出(或概括)分论点。 【考题举例】(文本见 2012 年南京卷) 【习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答题指导】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而鲜 明的肯定性论断的句子,要简洁利落。从全文看,它必须能统 摄全文。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能作为论点。注意分清论点和论 题、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找准文章的论点 (1)有时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但要注意,有的标题不 是论点,而是论题。 (2)把论点放在文段的开头是最常见的方式,有的旗帜鲜明 地提出,有的通过引用或归纳事例提出。 (3)注意文章结尾总结归纳性的语言,中心论点可能暗含其 中。 (4)注意文章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语言,它们往往是文章 的分论点。 (5)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6)分析分论点,从中找到中心论点。 2.概括论点的方法 (1)要抓住中心词。 (2)要用陈述句式。 (3)要有明显的倾向性。 (4)语言要简洁、语句要通顺。 (5)有些文段全篇无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要将几个分论 点合并、提炼。 3.分析提出论点的方法 (1)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纳论点。 (2)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3)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 纳出中心论点。 (4)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5)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 出结论,归纳中心论点。 二、论据与论证方法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论据及辨识论证方法,分析论 证方法的作用的能力。常见题型有: (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概括论据。如:阅读第×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阐 述自己的观点的。 (3)分析论据的作用。如:第×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作 者为什么要列举这几个事例进行论证? (4)根据论点补写论据。如:请你为这一观点再提供一个事 实论据。 (5)概括论证方法。如:在选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中,请写 出两种,并各举一例。 (6)辨别论证方法的类型,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考题举例】(文本见 2012 年南京卷) 【习题】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 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案】不能。这三个例子有层进关系,与上文“去发表, 去推进,去扩充”一一对应。 【答题指导】 1.解答论据类题 (1)概括论据时,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道理 论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征把握住,然后用准确简 洁的语言表述出来。概括事实论据,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 和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等,如果有 特定的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分析论据的作用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了哪个观点, 这时要用就近原则,瞻前顾后,找出论据所要证明的观点。 答题格式:使用……这个论据是为了证明……这个论点的, 使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更具权威性)。 (3)补充论据时,要注意所选题材的一致性;注意所证明的 论点的一致性;注意语境句式的一致性;注意所选的一定是名 人的事例或名言。 2.解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类题 (1)能辨识出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了解其作用。 (2)答题格式: 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具体而典型地证 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 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有力地论证了……的观 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③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证 明了……的观点,浅显易懂,让人容易接受。 ④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 调了……的观点,使人印象深刻,更有说服力。 三、分析论证思路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论证结构的能力。常 见题型有: (1)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论点)的? (2)请简要分析选段的论证思路。 【考题举例】(文本见 2012 年湖北襄阳卷) 【习题】从论证思路上看,选文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雷锋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无私奉献精神、“钉子精 神”、“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无私奉献, 就是愿意尽可能地服务他人,方便他人。常说的“学雷锋做好 事”,正是其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钉子精神”,就是 要像钉子一样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尽量挤出时间学习,补己 之不足;“螺丝钉”精神就是愿意在平凡岗位上踏实工作,刻 苦钻研,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干一行爱一行。 【答案】第②段详细阐述雷锋精神的内涵,使读者对雷锋 精神的实质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同时明确本文论述的核心和 重点内容,也对后文起了很好的统领作用(同时为后文论述“如 何发扬雷锋精神”作铺垫)。 【答题指导】 理清论证结构,首先要了解文章各段的内容。了解各段的 内容,以理解句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归纳整段 内容,概括段意。然后,在了解该段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邻近 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与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类似), 成为大于段的层次。最后,弄清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 清论述层次,明确论证方法和中心论点。当然,如果是议论段 也是一样,只不过是弄清段内各句的句意,然后,将邻近句意 相近的进行合并归纳,理清段内论述的层次,明确论证方法和 论证的中心内容。 答题格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 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论证方法),从而证明了…… 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关键词句和语言特点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及作用,体会议论文 语言特点的能力。常见题型有: (1)说说下列句子(或: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 用。 (2)请简要分析文段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考题举例】 决定成功的利器 刘 伟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 “德”和“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 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 好,敬献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 见的好弓。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 耀。 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 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 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 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 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 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 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 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 . . ·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 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 远近。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 又箭无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 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 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 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 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 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 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 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德才具备谓之 “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 胜德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 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 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 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 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 年第1 期,有删改) 【习题】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不能去掉。因为“不但”、“更”两个关联词的 使用,在强调“才”的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德”在判定人 才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突出论证语言的严密性。若去掉,就没 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或:这两个关联词是递进关系,论证了 “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使论证更深入、更严密。去 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答题指导】 1.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严密,逻辑性强。有些思想漫谈、 杂感一类的文章,语言还讲究生动活泼,犀利有力。词语作用 题:确定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说明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 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 和形象生动性。 2.分析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 法、写作手法等。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使文章论证形象生 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 富有文采等。 3.分析文段的作用 议论文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文章中心论点(论题),激发读者 阅读兴趣的作用;议论文结尾段则起着总结全文,深化(强调) 中心论点的作用。 五、开放型试题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 考,常见题型有:针对文章观点进行论述评价或结合文段(生活 实际)谈自己的体验感悟。 【考题举例】(文本见上一节《决定成功的利器》) 【习题】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选 择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 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 目标。 【答案】示例:句一的启示:要想成功,我们一定要做到德 才兼备。只有修炼好这两把“利器”,才能排除艰难险阻,到达 成功的彼岸。句二的启示:一个人要想成功,仅有德是不行的, 虽然方向正确,但没有力度,这样是达不到目标的,所以我们在 “有德”的同时,还要做到“有才”。 【答题指导】 解题时需结合文章来谈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这类题 可以自由作答,但也有一些原则:①紧扣问题。如果答案脱离 了题目的具体要求,即使再完美也不能算正确。②注意联系实 际,举出事例,语言简明。观点突出,要有一定的理由和根据。 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分寸,内容积极。若实在没有什么新的体会、 观点,可以把作者的体会、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一遍, 当作自己的观点。对于“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一 类的问题,这种方法很管用。 六、选择题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 本考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关键 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的体会、知识的拓展迁移等。 【考题举例】(见课本)千万别折腾汉字 【习题】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篇即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逐 一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B.第③~⑤段主要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证明了 “讨论汉字繁简问题,是不能忽略其自身的演变规律的”这一 分论点。 C.“从审美的角度说,每一个汉字都是结构匀称,笔画呼 应的,繁有繁的丰姿,简有简的神采”一句中的“简”字是指 汉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简洁美,而不是专指简化字。 D.第⑦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担忧和真诚的劝说,与题目 遥相呼应。 【答案】B 解析:举例论证,有力地驳斥了放弃简化字、 恢复繁体字等折腾汉字的主张。 【答题指导】 1.代入法。此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极为有效。即将选项 一一代入原文,仔细揣摩它与原文的叙述有何差异,这种差异 是否改变原句的意思。 2.归谬法。此法为常用方法。即根据文意,逐项判断对错。 此法适用于考生对原文内容以及选项非常有把握的情况。 3.排除法。即首先排除已确认的选项。 4.归类法。此法适用于前三项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一般 来说,四个选项会涉及四个方面,如果四个选项中有重复的方 面,答案很可能就在其中。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