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考文学体裁之一。散文具
有“形散而神不散”的鲜明特征,这决定了散文阅读
题题型的灵活性。纵观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
中的散文阅读题,我们不难发现散文阅读题命题的范
围主要集中在:①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②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③品味语言;④理解句子
在文章中的作用;⑤表达方式的作用;⑥表现手法;
⑦联系生活实际或链接材料谈感受或提建议等。
每年中考命题的侧重点常常在平稳中有变化。根
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特点,预测
2015年散文阅读题的题型整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化,但
微调是必然的,并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选
文更倾向于写人、说理类散文,题型仍以简答题为主,
且最后一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②考查侧重于概括内
容、品味语言、理解语句含义与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等方面;③对散文阅读的考查,情感迁移性联想试题
必不可少。
第16课时 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真 题 例 析
真 题 例 析
方 法 总 结
方 法 总 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真 题 例 析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一、 [2014·杭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红叶
凸 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
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
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
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
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红叶的命运便很阔达了。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
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
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
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
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来年沤①出
一些好肥料来。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
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
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但忙碌的人们哪顾得多
看几眼呢。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
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
番。红就让它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
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
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
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
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便回到故乡去,探抚
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 .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
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
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
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
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蓦地就生出一丝羞耻。我便踅
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
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
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
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做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
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
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
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
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 .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
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都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
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着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
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
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 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
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
“香山红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
更有气魄的特点,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做铺垫。
解 析 本题考查文章开头在文中的作用。作答时首先
回归语境,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描写
了香山红叶和故乡的红叶,并用了对比的手法;结构上,
先判断句子处于文章开头的位置,可以分析出是为下文做
铺垫的。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4分)
(1)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
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
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
和遗忘。
父亲虽在美景和种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而无暇赏景,且要
天天衰老。
. .
. .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解 析 “惆怅”是作者心中的感受,答题时重点在于
联系上下文进行揣摩、组织语言,要回答出具体原因。第
一句的上文说的是此时正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大家都忙于
正经的营生,因此无暇赏红叶,结合此句城里人的表现,
揣摩作者“惆怅”是因为故乡红叶被遗忘了;第二句的上
文提到作者是要赏景还是要帮父亲做农活的矛盾心理,接
着写到自己终究“不忍”,再到下文中“父亲却要一天天
衰老”,联系本句中父亲“弯曲的身影”,感受到作者为
父亲的辛苦劳作和衰老而感伤。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
坚守的山里人。在结构上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
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思路分析]
如
何
审
题
审题
要点
本题属于考查标题的作用的题型,题干中“故乡红叶”“象征意
义”“结构上的作用”是回答这道题时要抓住的主要信息点。
分析
思路
首先,明确标题的作用:①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②
表达作者主观的情感和态度;③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④作为
文章的线索。其次,确定本题属于这几类作用中的哪一类,然后
根据这类题的特点进行回答。
如
何
答
题
答题
依据
文章以故乡的红叶贯穿始终,开篇写红叶,突出红叶的壮观,接
着叙写故乡红叶的生长情况和人们对它的漠视,然后用大量的笔
墨写了父亲及和父亲一样辛勤劳作的故乡人。整篇文章始终不离
“故乡红叶”的“红”,而这份“红”父亲无暇顾及,由此写出
自己对不断老去的父亲的愧疚、思念。
正确
答案
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
守的山里人。
在结构上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
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
作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
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
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
留着一坛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我”的情感:
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
“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解 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时要根据父亲的言行进行概括,总结作者流露出的思
想情感。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二、[2014· 资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燕来归
赵可法
①春暖花开,桃花粉了,垂柳绿了,春水涨了,天气渐渐暖和
起来,燕子飞回来了。看着眼前寻寻觅觅,似曾相识的小精灵,
让我想起了儿时对燕子的记忆。
②我家老屋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几排高高低低的电线穿行
而过。清晨或傍晚,燕子们常像约好似的,如列队的士兵齐刷
刷地在电线上站成一排,小黑点像音乐简谱里一个个跳动的音
符。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③燕子喜欢将巢穴搭建在附近农户房屋的木梁上,好亲近
人类。掏燕窝,捉燕子,捣燕窝是我儿时的乐趣。
④每当大人们不在家,燕子飞出去的时候。我总会搬一张
椅子,上面放张小凳,燕巢便伸手可及了。
⑤不当着燕子的面捣毁燕窝,燕子是不会记恨的。来年花
开的时节,燕子还会一如既往地飞回原来的地方建巢。在我家
西边的池塘边,会看见燕子飞来飞去,用嘴衔着潮湿的泥土与
软草茎。不几日,一个崭新的碗型的灰褐色燕巢建成了。看着
燕巢,我常常感觉特别好奇,光滑滑的房梁,燕巢是怎么搭建
上去的,总想一探究竟。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⑥大人们说燕子很辛苦,不准我逮燕子,捣毁燕巢。他们还讲,燕子是
有灵性的,燕子在哪家搭窝,这家人必有好报。我们庄就有户人家,原来只
有女主人一人喜欢燕子。有一天傍晚,燕子却迟迟不肯回巢,围绕女主人叽
叽喳喳地啼个不停,燕子带领主人到达孩子昏迷出事的地点,孩子被及时发
现而得救。一家人非常感激燕子,从此都喜欢上了燕子。
⑦2009年春天,我回故乡探亲,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
檩条木梁的房子早已被拆迁。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
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的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
演。母亲告诉我,现在到处是砖瓦房,燕子少了,看不到燕子来了,不知道
燕子在什么地方搭窝。想起母亲的话,回忆儿时对燕子的愧疚,我的心中怅
然若失。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⑧有一次,我站在二姐家临街的商店门前,眼前忽然一亮,
无意间瞥见雨篷下有盏吸顶灯,被一块黄褐色的燕窝包裹着。
燕子巧妙地利用吸顶灯与天棚之间仅几公分的间隙,借助吸顶
灯不会掉下来的支撑,搭建起了自己的爱巢。燕子夫妇竟然利
用这个罅隙的地方筑巢,可谓用心良苦!看着飞进飞出的老燕,
张着黄色小嘴叽叽喳喳嗷嗷待哺的毛茸茸雏燕,心中油然而生
一种久违的亲切。
⑨来年燕子们又飞回来了,在雨篷吸顶灯下又筑起了自己
的爱巢。有一天傍晚,我去商铺买东西,看见了这样的一幕情
景。一只雏燕不知是初学飞行,还是母燕喂食不小心的缘故,
竟从窝里掉了下来,却再也无力飞回。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⑩“宝宝(二姐家五岁的孙子),去找一个竹竿来,把小燕子
弄上去。”二姐连忙吩咐。
B11只见宝宝乐滋滋地从厨房后面拖来了一根细竹竿,递给
奶奶,又忙不迭地跑去伸手抓小燕子。惊慌失措的雏燕,显然
是受到了惊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好长时间才舒缓过神,扑
棱着翅膀挣扎起来,只见它细细的小腿紧紧地抓住竹竿,像抓
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身体歪斜着,晃动着。二姐小心翼翼地挑
起竹竿,将雏燕送回窝里。两三只燕子站在窝门前,充满了感
激,叽叽喳喳叫嚷欢迎雏燕回家。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5.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春燕”喜爱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分)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小精灵
解 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筛选、辨别信息的能力。阅读
时,不仅要找出表达作者对“春燕”喜爱的词语,如“小
精灵”“士兵”“音符”等,还要根据“最能”的要求,
予以辨别,从中选出一个符合要求的词语。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6.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表达效果?(4分)
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
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的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
行表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及动作描写,刻画出了春燕轻盈
矫健的身姿,表达出了作者对春燕的无比喜爱之情。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解 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语句使用一
系列动词,描绘了燕子飞行的情景;因此可以从描写的角
度进行分析,指出描写的内容,明确描写的作用。另外,
语句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因此也可从修辞方法的角
度予以赏析。
7.燕子引领庄户女主人找到昏迷的孩子的情节,在文中
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突出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告诉我们春燕是极有
灵性的,只要你用心善待它,它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你。
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 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情节作用的能力。首先明
确“燕子引领庄户女主人找到昏迷的孩子”这个情节所在
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中这个情节之前的语句“大人们说
燕子很辛苦,不准我逮燕子,捣毁燕巢。他们还讲,燕子
是有灵性的,燕子在哪家搭窝,这家人必有好报”可领会
情节的作用。
8.简略概括选文最后三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合力救雏燕。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如
何
审
题
审题
要点
要明确题目包含的要求:①概括的范围是“最后三段”;②概
括的是“主要内容”;③语言要“简略”。
分析
思路
本题重在考查考生感知、概括文本的能力。完成此题,首先要
仔细阅读“最后三段”,了解主要内容。本文属于叙事散文,
概括内容一定要明确“写的谁”“做了什么事情”。
如
何
答
题
答题
依据
①把握主要人物,即明确做事情的人物。如“有一天傍晚,我
去商铺买东西,看见了这样的一幕情景”,表明“我”只是看
见,但没有参与活动。如果将“我”概括其中,则是错误的。
②语言简洁。概括的语句,文字既要少,又要能准确说明事情。
这就要学会抓住关键词或关键语句,准确捕捉文中的相关信息。
如抓住文中“二姐小心翼翼地挑起竹竿,将雏燕送回窝里”这
个关键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正确
答案 合力救雏燕。
[思路分析]
9.文中“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
的房子早已被拆迁”一句可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解 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而
今)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
早已被拆迁”与“燕子喜欢将巢穴搭建在附近农户房屋的
木梁上”相矛盾,这就提出人们如何解决燕子筑巢的问题,
提出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考虑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的问题。
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的解题技巧
1.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脉络题的一般思路是:
(1)先理出文章的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散文线
索,首先要了解常见的线索类型。常见的线索有:①人物线
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
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
想感情变化。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方 法 总 结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⑤时间线索——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变化等。⑥空间线
索——游记散文中的空间方位变化。其次要掌握几种方法,一要
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
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三要注意文中的议论和
抒情部分,因为“情”通常是记叙文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2)找出要概括的内容所对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
括。在概括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力求准确。如朱自清的散
文《背影》以背影为线索,依次写了:难忘背影——买橘背影——
惜别背影——再现背影。再如宗璞的 《紫藤萝瀑布》以“紫藤萝
瀑布”为线索,依次写了: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内容,心
情变化为: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精神。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用要素归纳法进行概括。将记叙文的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记叙要素进行梳理、合理
组织,从中概括出文章大意的方法,叫要素归纳法。答题的基本格
式为:“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如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概括文章的主
要内容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先梳理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然后将其串联和运用,简要概括为:“我”
小时候和五个小男孩在游戏中,不经意地一起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
壁,上不去,也下不来,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
一小步,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了。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1.条理不清。应对策略:抓住文章的线索,如感情变
化、时空变化等,明确各部分叙述的主要事件;抓住主要
人物,明确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这样,便于理清文章的
脉络。
2.语言不准确,抓不住要点。应对策略:理清各个语段
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删除并不影响
表述主要内容的词语。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1.文题扩展。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
捕捉到文章的很多信息。不少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内容的
高度概括,因此,可以借助题目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读
懂题目字面表达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补充,把题目扩展
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使之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准确。
2.要素归纳。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内容,一般必须包括人物、事件。找
出这两个主要要素,并进行合理组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
名师支招
概括文本的三个技巧
3.句子摘录。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内容上有中心句、显示事件内容的语句。这些句子往往能
显示全文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有时可以直接摘录句子,
有时要稍加组合,有时还要精简一些修饰词,使之成为文
章的主要内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6课时┃理清脉络,概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