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 题 例 析
真 题 例 析
方 法 总 结
方 法 总 结
中考对病句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辨
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②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
序不当、结构混乱四个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③修
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④在语段中找出病句后
进行修改或用符号修改。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在读
写实践中常犯的四种语法错误,试题材料主要来自各
种媒体。
2015年中考对病句的考查,仍会延续上一年的形
式。
淮安市中考考查病句的高频考点为语序不当、成分
残缺(主要是缺宾语)、语义重复、搭配不当(重点是动
宾搭配不当),而关联词语运用不当、介词滥用考频较
低。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 [2014·武汉]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汉铁路局宣布将加开19对临时客车,用以疏通端
午小长假的客流。
B.上海试行医疗区域协作方案,既方便了患者,又提
高了社会医疗效率。
C.武汉市汉阳中心书城项目暨“书香江城,体验阅读”
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D.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
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真 题 例 析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D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思路分析]
如何
审题
审题
要点
本题是选择有语病类的题型,要求辨析句子运
用错误的一项,然后做出正确选择。
分析
思路
首先要明确常见的病句形式,然后逐一排查每
一个句子,看看是否存在相关病句形式。
如何
答题
答题
依据
D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出现”后缺少宾语,
应在“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后加上“的问题”。
正确
答案 D
2. [2014·抚州]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
读书人的头脑。
B.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
做好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C.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
盛和存在。
D.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
民的道德修养。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A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思路分析]
如何
审题
审题
要点
本题是选择没有语病类的题型,要求正确辨析,
找出没有语病的选项。
分析
思路
找出没有语病的句子,相对于找有语病的句子
来说,难度要大一些,需要逐句分析,找出病
句,然后判定正确的句子做出选择。
如何
答题
答题
依据
B项缺少宾语,应在“先进人物”后加上“的
工作”;C项词序不当,“活跃、强盛和存在”
应为“存在、活跃和强盛”;D项不合逻辑,
一面不能和两面相呼应,应删去“能否”或在
“是”后加“能否”。
正确
答案 A
3. [2014·淮安]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
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
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近日,淮安市政府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项目,①
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淮安城市品位得以提升。该长廊
北起清江大闸口,南至淮安区堂子巷,位于其中段的是世
界运河文化旅游区。②建成后,游客可以从中领略世界运
河文化的魅力无穷。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删去“通过”或“使”
将“无穷”移至“魅力”的前面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如何
审题
审题
要点
本题是直接修改类的题型,要求对所选定的病句进行诊
断、判定,然后做出修改。
分析
思路
解答本题,要先找出病句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根据语病修改病句。
如何
答题
答题
依据
第①句缺少主语。其实这个句子有主语,只是被“通
过”“使”这两个介词埋没了,只要删去其中一个介词,
便有主语了。如删去“通过”,主语就是“这个项目的
实施”;删去“使”,主语就是“淮安城市品位”。第
②句语序不当,“无穷”应该作“魅力”的定语,应置
于“魅力”之前。
正确
答案
①删去“通过”或“使”;②将“无穷”移至“魅力”
的前面。
[思路分析]
方 法 总 结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把病句看穿有九招
在介词的运用上,很容易出现语病。这类句子常由两
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作状语,另一部分有正常的
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儿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
介词,使句子的主语隐藏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修
改时删掉任何一个介词都可以。需要注意的是,删除前要
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要准确把握句子的真
正主语后,再删掉多余的介词。
1.看到介词不放过。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例1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
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解 析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等词语,
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
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
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2.看到“禁止”“防止”类词语不放过。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例2 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解 析 例句中“切忌”已有“不要”的意思,应去掉“不
要” 。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
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的意思。在句子中出现多个否
定词时不妨算清有几个否定词,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
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
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例3 近几年,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
大量资料。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解 析 此例中“无时无刻不”表示双重否定,而“无时无
刻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
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
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例5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党和
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解 析 上述两例病因相同,都是两面与一面不搭配。
例4 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句子使用关联词语时,有可能存在放错位置、语序不合理、
关联词搭配不当的问题。当看到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我们可
从上面三种情况去考虑。
5.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例6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解 析 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
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
例7 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解 析 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
应放在主语之后。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解 析 此例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报告”
只能部分搭配。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命题者常
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的语病。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
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要留心它们是否都能与前面
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
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例8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解 析 句中先“讨论”再“听取”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
当的语病,应改为“听取并讨论”。
例9 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他们的使用规
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
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
时不能用倍数,否则产生矛盾。只要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识
破命题者设下的陷阱了。此外,还要注意啰唆重复的语病。
7.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例10 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
伐和毁掉。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解 析 使用“减少”“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
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表示。把 “一倍”改为“一
半”或“1/2”“50%”。
解 析 “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语意重复了,应
该删掉其中一个。
例11 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
去年下降了一倍。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辨析病句,可以借助语感。一般说,按习惯的说法,觉得
别扭的地方,常常是出语病的地方。
8.语感审读法。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例12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是不太熟悉的。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解 析 此例读起来很别扭,就是因为主语和宾语位置颠倒
了。
例13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解 析 借助语感来审读,就发现此例误将定语放在状语的
位置上了,可将“无比的”调至“热情”之前。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句子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
毛病,若主干无毛病,再检查它的附加成分,看修饰语和中心
语有无毛病。
9.主干分析法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例14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解 析 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
“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应将“我国棉花的生产”
改为“我国生产的棉花”。
解 析 此例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
看修饰语,“宋朝时期” 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
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
的古船”。
例15 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第4课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第4课时┃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检查语句,判明病因。先阅读原句,看看毛病出在哪里。
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毛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
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先主后次。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
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
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
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
心语搭配不当的附加成分一一加以改正。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名师支招
病句修改三步骤
第4课时┃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3.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增(增加字词)、删
(删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他字
词),但不能另造新句。
总之,一看,二找,三改。改后确定修改是否正确,力
求做到:原意要保,改动要小,改法要巧。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