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第二课时
目录1课文品读2课文赏析3课文拓展
班海朗读扫码免费获取课文范读音频一键发布本篇课文朗读任务(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使用答疑客服为什么他们都在用班海朗读?中小学课本同步课文专业范读及解析丰富的古诗词、国学、课外朗读素材一键布置朗读任务,告别微信群刷屏,后台数据统计一目了然老师可创建多个班级,随时切换方便管理让学生养成朗读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读出自信,读出未来!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精品教学资源,本篇课文配套专业范读音频请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免费获取。班海,语文老师都在免费用的朗读任务布置&统计微信小程序
01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再读课文,思考孩子们有什么变化呢?
课文理解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尽量从文中找寻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变化的词语)地点美图月的踪迹心情院内院中望月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失望杯中杯中饮月一人一月,月亮入心河中河中寻月哪一处水里都有眼中眼瞳寻月哪个人眼瞳里都有惊奇满足沙滩沙滩议月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白道圆亏无踪迹镜中镜中看月期待
课文理解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的特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课文理解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课文理解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款款地”把月亮上升时的动态给拟人化了,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在缓缓地向我们走来。“悄没声儿”和“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们的眼中月亮的出现是很神奇的。“款款、溜”写出了月亮什么形态?动态。
课文理解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这段话主要写了穿衣镜里月亮形状的变化。作者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拟人,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课文理解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伴随着月亮的变化,孩子们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孩子们终于盼来月亮时心情是多么的高兴,后来月亮又匆匆地走了孩子的心情又是多么的失望。
课文理解在院子里,孩子们都看到了什么?月光、桂树、月亮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写出了月亮光亮洁白,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你从“玉玉的”“银银的”这两个词语感受到什么?这两个叠词用得好,把月光与“玉”与“银”联系起来,符合儿童的视觉心理感受,既有形象,又有色彩。叠词的运用,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充满童趣。通过与灯光的对比,说明了月光的亮。
课文理解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疏疏”写出了枝叶不是很茂盛。“累累”点出了花骨朵儿很多,与稀疏的枝叶形成了对比。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这段话可以感受到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课文理解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比平日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十分明亮,可以清晰看见里边有什么东西。“似乎”一词可以去掉吗?不可以,从“似乎”一词可以看出后面的内容只是人们的感觉。
课文理解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院子中间的那棵桂树。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
课文理解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有一个女子住在月亮里,孩子们又产生了什么想法?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课文理解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望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写出了孩子们的羡慕、嫉妒。从这种心理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孩子们对美的追求。这种心理变化引发了怎样的争执?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课文理解后来孩子们又在院子里的什么地方找到了月亮?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上找到了。
课文理解孩子们还在哪里找到了月亮?河边沙滩上、河水里、眼睛里。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只要主动去追寻,就能发现美好的事物。
课文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空,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02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好事物。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延伸问题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常以月亮的圆缺比拟人世的盛衰,抒发伤感别离、期盼团聚的思想感情。本文的不同就在于通过月亮抒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温馨融洽、积极向上的。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课文结构月迹追求美好盼月寻月赏月院里河中眼睛里——镜中——失望——沙滩——满足
课文主旨本文通过记叙孩子们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故事,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表现了孩童敏锐的想象力以及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03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对月贾平凹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推荐阅读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
推荐阅读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国学诵读描写月亮的诗句: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