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青山不老第二课时
目录课文品读课文赏析010203课文拓展
班海朗读扫码免费获取课文范读音频一键发布本篇课文朗读任务(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使用答疑客服为什么他们都在用班海朗读?中小学课本同步课文专业范读及解析丰富的古诗词、国学、课外朗读素材一键布置朗读任务,告别微信群刷屏,后台数据统计一目了然老师可创建多个班级,随时切换方便管理让学生养成朗读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读出自信,读出未来!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精品教学资源,本篇课文配套专业范读音频请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免费获取。班海,语文老师都在免费用的朗读任务布置&统计微信小程序
01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绘了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作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面临的大小环境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课文理解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事迹。
课文理解1.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用什么作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优美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满目绿树的惊喜之情。同时,这里极言树的茂盛,景的优美,暗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比喻
课文理解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这些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两三丈高的高空再抛下来。引用这句话表明环境的恶劣。
课文理解老人选择了吃苦,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中注定,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可见,老人治理山沟,绿化青山,把一生都献给绿化事业的决心是坚定的。3.面对享乐与吃苦,老人选择了什么?为什么这样选择?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课文理解4.怎样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农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课文理解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引用的写作方法写文章时,有意引用名人名言、诗词名句、成语典故、历史资料等,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看文章中是否引用了诗句、格言、典故、历史资料等。文章引用了……,进一步说明了……,突出了……。概念:如何判断:答题模式:
课文理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1、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这条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课文理解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02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延伸问题1.课文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通过艰苦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在15年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他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延伸问题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当时的情况:①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前这条山沟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②艰苦的生活条件。“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③年老孤独。“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可敬的老伴也已过世。
延伸问题3.山沟改造前后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感受。改造前: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如“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生活条件艰苦。改造后:“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延伸问题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老农的赞美之情。赞美了老农那种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课文结构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青山不老景观引入参天杨柳作者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背景状况绿色波浪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苦粼粼波光村干部补充介绍——了不起的奇迹老农陪同参观——一层层的梯田
课文主旨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03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晋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土地和潜在沙化土地面积1700多万亩,近300万亩草地因风沙危害逐渐退化,成为风沙侵袭北京的主要通道和三大风沙源之一。2000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后,山西省各级政府组织以部门为实施单位,发动30多万户农户在大同、朔州、忻州3个市、13个县(区)和两个国有林业局展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工程。
国学诵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与山有关的典故传说】愚公移山(太行山、王屋山);草木皆兵(八公山);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火焰山);终南捷径(终南山);封禅祭祀(泰山)。
走进传统文化【山水联】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