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目录课文品读随堂拓展课文赏析
班海朗读扫码免费获取课文范读音频一键发布本篇课文朗读任务(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使用答疑客服为什么他们都在用班海朗读?中小学课本同步课文专业范读及解析丰富的古诗词、国学、课外朗读素材一键布置朗读任务,告别微信群刷屏,后台数据统计一目了然老师可创建多个班级,随时切换方便管理让学生养成朗读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读出自信,读出未来!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精品教学资源,本篇课文配套专业范读音频请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码免费获取。班海,语文老师都在免费用的朗读任务布置&统计微信小程序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文理解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总叙了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美。
课文理解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飞奔的马。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水的特点—清澈明净;同时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水急速奔涌的景象,突出水之“异”。
课文理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着爬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而动听。蝉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课文理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角度写出两岸重山叠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象。“竞”“争”二字化静为动,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们以生命和动感,蕴含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
课文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课文理解景物色调发生变化,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显示出富春江景物之多变,同时形成一种张力,表明作者一如既往沉醉在这美好多变的自然景色中。结尾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有何作用?
课文理解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特点,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轻重有度。[难点]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理解特色总结1.条理分明。全文共三段,第一段总写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奇特秀丽的景色,第二、三段分别写“水之异”和“山之奇”,条理分明,特征突出。2.虚实相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的景物描写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具体的感受,另一方面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课文理解3.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一句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写蝉、猿的声音,实际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的寂静。这是以动写静的写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因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写法。4.骈散相融。文章为骈体文,多用四字短句或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偶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文章通俗易懂,清新隽永,又流畅生动。特色总结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山“奇”:一是山之高(夹岸高山);二是山之势峻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三是山中生机盎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水“异”:一是水之清,水之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二是水之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从富阳至桐庐的山水的特点。请说说其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延伸问题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山仿佛有奋发向上的生命力,“负”“竞”“轩”“邈”“争”“指”诸词用拟人手法,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
延伸问题表面似乎是写猿鸟等的声音,实质上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延伸问题①其宗旨可能是自明本志,也可能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②反映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处世思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课文结构分异水奇山绘自然风光美抒寄情山水意与朱元思书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群峰树林——状形(视觉)泉鸟蝉猿——绘声(听觉)抒发心志——联想(感受)光线阴暗——传情(视觉)清澈秀美——静态美湍急壮美——动态美
课文主旨本文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中的所见所感,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途中的奇山异水、秀美风光,自然地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高洁志趣。
随堂拓展
推荐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国学诵读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走进传统文化《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也被认为是元代文人画作中的杰作,它用更自由、多变化的笔墨来描绘山水,透过山石的起伏与笔墨的变化,表现山水内在的生命。画作中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的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元画静谧萧散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