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优质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优质

ID:783687

大小:80.08 KB

页数:51页

时间:2022-01-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  )科学。A.行为B.自然C.社会D.边缘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B.情绪、思维和意志C.动机、需要和兴趣D.能力、气质和性格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A是认知过程,答案C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D是个性心理特征。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B.需要C.客观现实D.个性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8.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A【解析】略。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B.情感C.能力D.意识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12.注意是一种()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C.感知活动过程D.思维活动过程B【解析】注意在包括知、情、意的整个心理过程中都有体现。 13.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A.气质   B.性格C.能力   D.个性倾向性B【解析】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14.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B【解析】反射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15.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        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A【解析】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属于应激性,它没有神经系统。16.一个原本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多次重复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该反射被称为(  )A.工具性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第一信号系统C【解析】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含义。17.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D.信号反射D【解析】此题要注意区分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不同。其他三项都属于条件反射。18.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条件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注意两者的区别。注意“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而“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19.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是(  )A.泛化B.分化C.强化D.动力定型C【解析】强化的含义。 20.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神经系统D【解析】略。21.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解析】略22.(  )合称为脑干。A.延脑脑桥间脑B.间脑小脑大脑C.延脑脑桥中脑D.脑桥中脑间脑C【解析】略。23.下面不属于脑干部分的是(  )A.延脑B.脑桥C.中脑D.间脑D【解析】略。24.神经元具有(  )的机能。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A【解析】略。2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C【解析】大脑皮层的区域划分及位置要牢记。26.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是(  )A.正诱导B.负诱导C.扩散与集中D.相互诱导B【解析】负诱导的含义。27.“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  )特点。A.概括性B.预见性和目的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制约性 C【解析】“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主观的能动性。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对客观认识的反映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D【解析】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9.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A【解析】心理学独立的标志要记牢。30.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冯特B.亚里士多德C.杜威D.桑代克A【解析】略3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A.杜威B.冯特C.詹姆斯D.华生B【解析】略32.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A.人本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D【解析】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3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A【解析】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34.(  )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A.弗洛伊德B.华生C.埃里克森D.皮亚杰 B【解析】行为主义主张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35.(  )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A.精神分析心理学派B.皮亚杰C.维果茨基D.行为主义B【解析】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36.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奈塞尔B【解析】略。37.(  )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格式塔D.认知C【解析】格式塔学派的基本观点。38.正式建立认知心理学新方向的是(  )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奈塞尔D【解析】奈塞尔《认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39.认知心理学起源于对(  )心理学的反对。A.格式塔B.机能主义C.行为主义D.构造主义C【解析】认知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忽略研究人的行为的内在过程。40.(  )首创实验内省法。A.卡尔B.皮亚杰C.罗杰斯D.冯特D【解析】冯特首创了实验内省法。41.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  )A.冯特和铁钦纳B.马斯洛和罗杰斯C.华生和斯金纳D.詹姆士和杜威B【解析】略。42.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D【解析】略。43.有常模进行比较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测验法D.个案研究法C【解析】测验法需要常模来比较分析数据。44.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  )A.个案研究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D【解析】观察法的特点。45.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C【解析】调查法的特点。46.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A.个案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A【解析】个案法的含义。47.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实验法C【解析】调查法的含义。48.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C【解析】系统性原则的含义。49.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种做法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A.发展性B.整体性C.系统性D.教育性D【解析】心理学研究要遵循教育性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心理过程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 A.感觉B.想象C.记忆D.情感E.注意ABC【解析】认识过程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A.价值观B.动机C.能力D.性格E.意志品质CD【解析】价值观,动机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意志是心理过程的一部分。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格式塔学派的有()A.铁钦纳B.苛勒C.霍尔D.考夫卡E.韦特海默BD【解析】铁钦纳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霍尔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4.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A.态度B.兴趣C.动机D.品德E.智力ABCD【解析】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5.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有()A.学习心理B.人格及其发展C.品德心理D.教学与管理心理E.心理健康与辅导ABCDE【解析】略。6.两门学科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这两门学科是()A.古代哲学B.生理学C.脑科学D.近代哲学BD【解析】略。7.认知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影响其诞生的学科理论有()A.计算论B.信息论C.控制论D.系统论ABC【解析】略。 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注意B.知觉C.想象D.观察A【解析】注意的含义。2.“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D【解析】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万绿丛中一点红”体现了新异刺激的对比。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B【解析】注意的集中是指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4.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朝向反射C【解析】随意注意的特点。5.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A.范围B.稳定性C.分配D.转移A【解析】又叫注意的广度。6.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不稳定D.注意的分散A【解析】注意分配的典型含义。要注意区分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7.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注意品质是注意的()A.范围B.稳定性C.分配D.转移 C【解析】注意的分配。8.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C【解析】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9.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相隔太长时间再发出起跑信号,则运动员的成绩就可能受到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运动员有( )A.注意的稳定性B.持续性注意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分配C【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10.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B【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11.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A【解析】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B【解析】绝对阈限的含义。1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D【解析】差别感受性的含义。14.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A.提高B.降低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C【解析】感觉适应时,通常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能使感受性上升,强刺激的持续作用能使感受性下降。所以选答案C。15.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A【解析】考查的是暗适应现象。暗适应是感觉适应的一种。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味觉刺激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感觉适应D【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17.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的阈限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C【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8.“月明星稀”是感觉的( )现象。A.适应B.对比C.后象症D.视觉障碍B【解析】感觉对比现象。19.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 )A.适应B.同时对比C.既时对比D.差别感受性C【解析】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为即时对比。20.客观物体的整体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记忆B【解析】知觉的含义。2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规律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B【解析】还有知觉的整体性。2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 D【解析】此题容易混淆,一旦确定某个事物时,就已经是知觉了,而不是感觉。23.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A.记忆B.听知觉C.思维D.想像B【解析】知觉的含义。24.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A【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5.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C【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6.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来他,这体现了()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不变性C【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2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C【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28.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A【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9.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A【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30.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A.选择性  B.整体性C.恒常性   D.理解性 D【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31.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征是(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D【解析】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2.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A.恒常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整体性A【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33.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C【解析】错觉是一种知觉,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并且不可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34.在观察中,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称为观察的( )A.目的性B.客观性C.精细性D.敏锐性D【解析】考查观察敏锐性的含义。35.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的直观教学称为()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B【解析】模像直观的含义。36.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D【解析】再认或回忆是属于一个过程,是两种表现形式,所以选择答案D。 37.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编码B.提取C.保持D.加工B【解析】考查信息加工观点下记忆过程的阶段。38.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C【解析】考查再认的含义,注意和回忆区分开来。39.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D【解析】考查回忆的含义,注意和再认区分开来。40.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A【解析】考查情景记忆的含义。41.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A.陈述性记忆B.长久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词性记忆C【解析】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是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程序性记忆是一种技能记忆,而陈述性记忆是一种事实记忆。42.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是()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意义记忆D.机械记忆C【解析】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相匹配,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相匹配。43.在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 )A.意义识记B.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D.不随意识记C【解析】有意识记的含义。44.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 )A.语词B.形象C.情绪D.动作D【解析】动作记忆的特点。45.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A.长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声像记忆 B【解析】瞬时记忆的特点。46.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属于()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A【解析】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在4秒之内。47.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时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B【解析】考查瞬时记忆的特点,时间短容量大。48.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A.图像记忆B.言语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境编码A【解析】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49.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容量大B.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C.整体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D.采用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听觉系统存在感觉记忆D【解析】容量上没有差异。声像记忆保持时间较长。局部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5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A.1~2B.20~40C.2~60D.70~80C【解析】考查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一般来说1分钟以内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以上属于长时记忆。51.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注意的广度是一样的,都是()组块A.3~6个组块B.5~9个组块C.6~8个组块D.7个组块B【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52.下列哪种现象与其他三种有所不同?()A.组块B.复述C.选择注意D.编码C【解析】其他三个选项都是记忆现象。53.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D【解析】略。54.艾宾浩斯研究()与记忆。A.教学B.学习C.智力D.注意B【解析】略。55.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B【解析】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不均衡的。56.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柏林D.弗洛伊德B【解析】略。57.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B【解析】永久性遗忘的含义。58.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A.单一抑制B.双重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D【解析】双重抑制兼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特点,注意理解。59.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C【解析】早上学习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6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C【解析】学习后立即睡觉没有之后学习的影响。61.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单一抑制 C【解析】双重抑制分别指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因此中间部分记忆效果差。62.为避免暂时的信息提取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是()A.线索-依存说B.干扰说C.动机说D.同化说A【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相关线索,有了线索,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63.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A.一星期后    B.半个月   C.半年后    D.一个月后D【解析】略。64.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A.表象B.想象C.后象D.印象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表象的概念,但表象、想象及后象三个概念容易混淆。表象与想象的主要区别看形象是否“新”,表象是过去的形象,而想象则对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65.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有意想象D.幻想A【解析】再造想象的含义。66.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是( )A.记忆表象B.想象C.印象D.形象记忆A【解析】记忆表象的含义。67.看完 《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A【解析】再造想象的含义,题干中表述的过程没有创造的成分。68.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思维B.表象C.注意D.联想B【解析】记忆表象的含义。69. 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A.记忆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B【解析】再造想象的含义,题干中表述的过程没有创造的成分。70.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A.感知B.记忆C.想象D.表象D【解析】想象的前提是有丰富的表象储备。71.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空想B【解析】略。72.由词汇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 )A.语言B.言语C.技能D.技巧A【解析】语言的含义。73.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是( )A.语言B.言语C.对话D.独白B【解析】言语的含义。74.一种最基本的言语方式,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是( )A.口头言语B.对话言语C.交际言语D.独白言语B【解析】对话言语的含义。75.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 )A.独白言语B.书面言语C.内部言语D.对话言语D【解析】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对话言语。76.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书面言语B.独白言语C.对话言语D.内部言语C【解析】对话言语的特点。77.具有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 )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C【解析】书面言语的特点。78.( )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A【解析】内部言语的含义。79.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言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是( )A.词汇知觉B.词汇理解C.词汇加工D.词汇表征B【解析】词汇理解的含义。80.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是( )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词汇加工D.词汇表征D【解析】略。81.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感知B.记忆C.思维D.表象C【解析】思维的含义。82.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B【解析】思维间接性是指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83.由于思维的(),人们才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A.概括性B.间接性C.对经验的改组D.综合性B【解析】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反映。感知觉是对事物直接的反映。84.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C.判断和推理D.指向性和集中性A【解析】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85.思维的过程不包括()A.分析与综合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抽象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B【解析】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86.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C 【解析】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质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87.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树和分数等属于()A.思维的抽象过程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概括过程C【解析】分类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88.把文章中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指思维过程的()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B【解析】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89.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 )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B【解析】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90.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 )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想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9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B.思维过程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B【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根据思维的指向分类,可分为发散思维和幅合思维。92.“笔”这一概念的内涵是()A.钢笔B.毛笔C.书写工具D.圆珠笔C【解析】略。93.“好职工”这个概念结合各种属性,如“工作努力,业绩好”、“热爱集体、关心同事”等等。“好职工”这个概念是一个() A.合取概念B.析取概念C.关系概念D.自然概念B【解析】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的结合形成的。94.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D【解析】变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95.我们到一个地方去办事,会事先在头脑中想出可能到达的道路,经过分析与比较,最后选择一条短而方便的路。这样的思维是( )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B【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96.幼儿计算应用题“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他的思维种类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B.抽象思维C.形象思维D.发散思维C【解析】形象思维是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97.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常规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发散性思维A【解析】集中性思维的含义,也叫辐合思维。98.从目标发出,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以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种类是(  )A.发散思维B.创造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A【解析】发散思维是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是寻求唯一答案的思维过程。99.“机智”是指思维的(  )A.灵活性B.敏捷性C.深刻性D.广阔性A【解析】思维灵活性的含义。100.所有优良思维品质集中表现在思维的(  )A.批判性B.深刻性C.灵活性D.敏捷性D【解析】思维敏捷性的含义。101.不但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这是思维的(  ) A.批判性B.广阔性C.深刻性D.灵活性B【解析】思维广阔性的含义。102.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迷惑,这是思维的(  )A.广阔性B.深刻性C.批判性D.敏捷性B【解析】思维深刻性的含义。103.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思维缺乏(  )的表现。A.深刻性B.批判性C.广阔性D.灵活性D【解析】思维灵活性的含义。104.“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  )A.广阔性B.批判性C.深刻性D.灵活性B【解析】思维批判性的含义。105.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机立断,不徘徊犹豫,是指思维的(  )A.批判性B.广阔性C.深刻性D.敏捷性D【解析】思维敏捷性的含义。106.“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品质。A.敏捷性B.广阔性C.深刻性D.灵活性D【解析】思维灵活性的含义。二、多项选择题1.注意的功能有()A.选择功能B.指向功能C.保持功能D.集中功能E.调节和监督的功能ACE【解析】注意的功能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2.以下反映注意分配的是()A.边听讲边做笔记B.吃完饭看书C.自言自语D.自拉自唱E.跑完步学习ABD【解析】注意的分配的含义。3.知觉的特性包括()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ABC【解析】知觉的特征,知觉是直接的。 4.下列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A.网络模拟动画B.观察实物C.演示实验D.到实地参观访问BCD【解析】模像直观即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网络模拟动画是模像直观。5.下列属于实物直观的是()A.网络模拟动画B.观察实物C.演示实验D.到实地参观访问E.文艺作品赏析BCD【解析】实物直观是指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形式。AE是模像直观。6.下列教学形式属于实物直观的是()A.地球仪B.观察标本C.演示实验D.投影幻灯E.实地观测BCE【解析】考查实物直观的含义。7.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这种对知识的记忆是()A.语义记忆B.情境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E.长时记忆ADE【解析】是注意区分各种注意分类的含义。程序性记忆是关于“怎么做“的记忆,情景记忆相对于语义记忆而言的。8.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A.视觉编码B.言语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景编码E.图像记忆AB【解析】略。9.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说明()A.遗忘的原因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B.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干扰C.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压抑D.遗忘的原因是由于提取失败E.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BE【解析】略。 10.遗忘的规律()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均衡性D.没有规律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的特征。11.下列属于表象基本特征的是()A.直观性B.概括性C.整体性D.可操作性E.理解性ABD【解析】略。12.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属于()的产物。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E.幻想BC【解析】小说家写小说一般都属创造想象。13.语言具有如下特征()A.创造性B.结构性C.意义性D.指代性E.社会性和个体性ABCDE【解析】略。14.对话语言属于()A.内部语言B.外部语言C.口头语言D.独白语言BC【解析】属于外部和口头的。15.对语言的理解可包括以下几种?()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句子理解D.文本理解BCD【解析】略。16.思维按其内容分为()A.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常规思维D.动作思维ABD【解析】常规思维不在这个范围中。17.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对思维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分类。A.动作思维B.习惯性思维C.形象思维D.理论思维ABCD【解析】按照思维的指向性分类可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18.“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这个推理是()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三段论推理 D.线性推理E.条件推理BC【解析】题干是典型的三段论推理的形式。三段论推理属于演绎推理。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D【解析】略。2.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A.心境激情应激B.快乐悲哀愤怒嫉妒C.快乐悲哀愤怒恐惧D.快乐悲哀愤怒惭愧C【解析】注意情绪分类的依据。3.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知A【解析】情绪与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4.情绪、情感是在人的哪种活动基础上产生的()A.动机B.认识C.个性D.态度B【解析】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5.下面不属于情绪的特征是()A.情境性B.深刻性C.激动性D.暂时性B【解析】深刻性是情感的特征之一。其他三个选项都属于情绪的特征。6.()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A.热情B.应激C.激情D.心境C【解析】激情状况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比如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7.()状态下,有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剧烈的生物性反应,叫适应综合症。 A.心境B.热情C.应激D.激情C【解析】应激有这样一个过程。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应激D.理智C【解析】应激是一个过程。情急生智是在突发状态下产生的。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B【解析】心境具有感染性。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应的情绪状况是()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A【解析】心境具有感染性。11.绝望属于()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C【解析】绝望是一种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12.悲痛时木然不动属于()A.应激B.激情C.心境D.理智感B【解析】悲痛时木然不动是一种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A.心境B.理智感C.应激D.激情C【解析】突发事件下的情绪状态,选应激。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B【解析】突发性灾难引起的情绪一般是应激。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抑郁D.焦虑A【解析】心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猛烈而时间短的情绪状态。因此答案选择A。心境和激情是情绪的类型,抑郁和焦虑是神经症的类型,两者是有差异的。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A.愤怒B.恐惧C.应激D.激情D【解析】激情的定义是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因此选择答案D。A、B是情绪表现,C、D是情绪状态。17.手足无措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D【解析】手足无措表现了应激的情绪状态。18.“捧腹大笑、手舞足蹈”,是下列选项中的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B【解析】心境、激情和应激三个概念在表现程度上有差异。心境较轻,激情较重,应激是高度的紧张状态,所以选B。19.“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C【解析】心境具有弥散性。20.“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A.心境状态B.应激状态C.激情状态D.热情状态A【解析】事后的一种较轻的情绪状态。21.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A.面部表情B.身段表情C.言语表情D.语调表情B【解析】人可以通过身体姿势表达情绪。22.憎恨时“咬牙切齿”,紧张时“张口结舌”等指的是哪一种表情()A.面部表情B.口部表情C.姿态表情D.语调表情A【解析】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况。23.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这指的是情绪情感中的()A.动机作用B.健康功能C.调控功能D.信号功能C【解析】调控功能是指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引发、促进和调控的作用。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A【解析】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25.荣誉感、友谊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属于下列哪种情感()A.理智感B.热爱感C.审美感D.道德感D【解析】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26.美感属于()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都不是B【解析】美感是情感的一种。27.好奇心属于()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心境C【解析】考查理智感的含义。28.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责任感B【解析】考查理智感的含义。29.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情景性B.持久性C.外显性D.表浅性A【解析】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深刻性。30.表现和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A.动作表情B.身段表情C.言语表情D.面部表情D【解析】因为面部表情最直接,也最丰富。人的情绪、情感的机体表现有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皮肤电和脑的变化及外部表情的变化,在此主要涉及的是外部表情的变化。31.造成压力的最主要的来源是()A.焦虑B.人际关系C.挫折D.学业失败B【解析】人际关系是主要来源。32.压力与生理的应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下列哪一个不属于这三个阶段()A.警觉反应阶段B.接受阶段C.衰竭阶段D.抗拒阶段 B【解析】压力与生理的应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阶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33.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B【解析】中等动机水平适用于中等难度的任务。34.效率与动机的关系呈()A.线性关系B.成正比C.成反比 D.倒U型曲线D【解析】本题直接考查了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要重点掌握。35.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不变A【解析】工作效率越低,耶基斯-多德森定律。36.高中学生为了考上大学,称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的具体表现。A.能力B.品质C.意志D.气质C【解析】题干清晰地表明了意志的内涵。37.意志行动的基础是()A.克服困难B.随意运动C.兴趣爱好D.意志自由B【解析】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38.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是()A.确定行动目的B.制定行动计划C.作出行动决定D.执行决定D【解析】最重要的环节是执行决定。39.在目的冲突中,个人在回避两个有害无利的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B【解析】双避冲突是指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40.小明既想取得好成绩,又想出去玩,这属于()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C【解析】又想出去玩,就是不想学习,所以是趋避冲突。41.某人在商场购物时,既喜欢质量高的商品,又嫌价钱太贵。这种心理冲突属于()A.趋避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双趋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A【解析】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42.下列不属于意志的品质特征的是()A.自觉性B.独立性C.果断性D.坚韧性B【解析】还有一个自制性。43.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意志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B【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44.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优柔寡断B.任性C.顽固D.盲从D【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45.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所缺乏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自制性C.果断性D.坚韧性C【解析】意志的果断性是指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46.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盲从B.动摇性C.优柔寡断D.任性D【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质。47.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优柔寡断B.盲从C.动摇性D.任性C【解析】意志的坚韧 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能矢志不渝,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顽强乐观地面对和克服。48.中国女排奋力拼搏,终于获得五连冠,表明中国女排具有的意志品质是()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C【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能矢志不渝,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顽强乐观地面对和克服。4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A【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行动目的,并独立自主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50.“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缺乏意志()的表现。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D【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能矢志不渝,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顽强乐观地面对和克服。 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是()A.动机B.需要C.兴趣D.目标B【解析】需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2.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C.兴趣和爱好D.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B【解析】略。3.根据需要起源不同,其可分为()A.生理与社会需要B.物质与精神需要C.爱与隶属需要D.成就与交往需要A【解析】略。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A.整体性B.选择性C.层次性D.动力性、C【解析】低级需要只有在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才能产生高级需要。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A.行为主义观点B.人本主义观点C.认知观点D.建构主义观点B【解析】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6. 下列是我国小学生的一些需要,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哪项的层次最高()A.家庭的现代化B.安静的学习环境C.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D.搞小发明D【解析】搞小发明体现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7.到了少年、青年初期,日益强烈的需要是()A.安全需要B.爱与归属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C【解析】尊重需要日益强烈。8.()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A.生理B.尊重C.自我实现D.爱与归属D【解析】爱与归属需要是指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与他人建立友谊,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所接纳,有归属感。9.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生理与安全需要B.社交与自尊需要C.求知与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D【解析】略。10.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A.生理与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D【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1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是(  )A.需要B.动机C.兴趣D.诱因B【解析】动机的含义。12.对动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B.动机是一种心理过程C.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结果D.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C【解析】动机是心理活动的原因。13.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A.需要B.期望C.驱力D.诱因D【解析】诱因的含义。 14.饥饿会促进个体做出觅食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A.维持功能   B.调节功能C.指向功能   D.激活功能C【解析】动机的指向功能。15.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16.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个小时电视A【解析】考查内部动机的含义。其他三个选项全部都是外部动机的情景。17.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低级的动机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A【解析】考查近景的直接性动机的含义。1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可划分为()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C.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D.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B【解析】注意动机划分的依据。1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C【解析】考查能力的含义。能力的概念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顺利进行,即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是能力的重要标志;二是活动效率,即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是能力的标准。20.能力是一种心理特性,以下不属于能力范畴的是()A.感觉力B.记忆力C.活泼D.操作力 C【解析】活泼是指质。21.以下对能力表述不正确的是()、A.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B.能力是调节行为、活动的相应的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结果C.能力的迁移范围很小D.能力与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C【解析】不同的能力迁移范围不同。22.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称为()A.技能B.技巧C.天才D.才能D【解析】才能的含义。23.能力在量方面的差异表现在()A.不同的特殊能力上B.能力的类型差异上C.完成活动的速度上D.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B【解析】略。24.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D【解析】三者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25.下列哪一项是一般能力的核心?()A.创造力B.抽象概括能力C.记忆力D.想象力B【解析】一般能力的核心是抽象概括能力。26.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A.动力系统B.自然前提C.心理基础D.核心成分B【解析】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前提,环境提供了可能性。27.下列选项哪种是一般能力()A.观察力B.曲调感C.节奏感D.色调感A【解析】 一般能力即智力,一般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组成。28.下列能力中,属于一般能力的是()A.音乐能力B.数学能力C.操纵能力D.观察能力D【解析】一般能力包括许多因素。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A、B、C三个答案是特殊能力,而观察能力是一般能力。29.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C.生理条件D.个性倾向性A【解析】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30.()是人的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A.幼儿期B.青年期C.童年期D.成年期D【解析】成年期是人的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31.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记忆力水平,主要属于()A.创造力B.一般能力C.操作能力D.特殊能力B【解析】记忆力是一般能力。3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能力B.抽象思维能力C.观察力D.记忆力B【解析】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33.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智力分为()A.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B.言语智力和逻辑一数学智力C.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D.情境智力和经验智力C【解析】略。34.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形态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维结构论D【解析】略。35.主要受人的生物因素影响,随着年龄老化有降低趋势的智力种类是()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言语智力D.人际智力A【解析】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是卡特尔的形态理论的内容;言语智力与人际智力是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之一。 36.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的提出者是()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加德纳D.卡特尔D【解析】略。37.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发展变化趋势的正确描述是()A.流体智力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晶体智力则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B.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C.流体智力保持不变,晶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D.晶体智力保持不变,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B【解析】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可以一直在增长。38.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取成分的心理学家是()A.提出三元理论的斯腾伯格B.提出PASS模型的达斯C.提出智力多元素论的瑟斯顿D.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加德纳A【解析】略。39.在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中,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这三个方面()A.智力活动的内容B.智力的内在成分C.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D.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A【解析】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40.关于智力的三元理论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斯腾伯格提出来的B.将智力理论内化为三个不同的方面C.元成分适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D.属于智力的结构理论D【解析】智力的结构理论是吉尔福特提出的。41.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A【解析】一般来说,测验的长度与该测验信度成正比。42.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      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         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B【解析】智力与创造力有关;高智力未必有高创造力;低智力一定不可能有高创造力。43.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他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把比率智商改成了离差智商,如果某施测团体的平均得分为70分,标准差为5,而某人得分是80。那么这个人的智商是()A.130B.140C.150D.160A【解析】此题一定要记住离差智商的公式,即IQ=lOO+15z。经计算有2个标准差。100+15×2=130。44.一名5岁(CA)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MA)是6岁,他的智商应该是()A.83B.100C.120D.110C【解析】牢记比率智商公式,智龄除以实龄。45.王军5岁,测得心理年龄为7岁;张燕7岁,测得心理年龄为9岁。两人智商的比较结果是()A.王军高B.张燕高C.相等D.无法比较A【解析】根据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通过计算选择答案A。要注意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的区别。46.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A.效度高B.信度C.难度D.区分度D【解析】区分度反映了试题对考生素质的区分情况。47.老师两次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学生的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 B【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及可靠性程度。48.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是()A.信度B.常模C.效度D.标准化B【解析】常模的含义。49.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施用累能”是指()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B【解析】题干意指在实践中发展智力。50.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A.能力B.气质C.态度D.性格D【解析】性格在人格结构中是核心成分。5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B【解析】独特性的特征。52.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D【解析】功能性的含义。53.“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A【解析】稳定性的含义。54.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A.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C【解析】整体性的含义。5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A【解析】胆汁质的特征。56.《红楼梦》中林黛玉是()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C【解析】抑郁质的特征。 57.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A【解析】多血质的特征。58.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C【解析】粘液质的特征。59.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C【解析】粘液质的特征。60.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B【解析】多血质的特征。61.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C【解析】粘液质的特征。62.待人直率热情,但较急躁、易冲动,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质类型的含义,应抓住每个类型的主要特点,做到举一反三。在四个类型中,特别要注意多血质与胆汁质的差异。胆汁质具有急躁、易冲动特点,而多血质具有灵活、易变化的特点。63.巴甫洛夫提出了气质的()A.气质体液说B.气质体型说C.场依存说D.神经活动类型说D【解析】略。 64.下列选项中和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相对应的是()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B【解析】多血质对应强、平衡、灵活(活泼型)、胆汁质对应强、不平衡(不可遏止型)、抑郁质对应弱(弱型)。65.巴甫洛夫确定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中的不可遏止型相当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A【解析】此题可以举一反三,要了解高级神经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66.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A.有好坏之分B.无好坏之分C.都是好的D.都是坏的B【解析】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没有。67.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C【解析】性格可以做善恶评价。68.自觉性、果断性、冲动属于性格的()特征。A.态度B.行为C.意志D.情感C【解析】是指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的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69.节俭属于性格的()特征。A.态度B.行为C.意志D.情感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70.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属于()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 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71.一个人确立自己的目标,并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努力去实现目标的心理品质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理智特征D.性格的情绪特征B【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含义。72.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阿德勒B.弗洛伊德C.斯普兰格D.荣格A【解析】略。73.最先提出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C【解析】略。74.林黛玉的“清高、率直、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特质,属于()A.共性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C【解析】考查中心特质的特点。75.1937年出版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该书的作者是()A.卡特尔B.塔佩斯C.奥尔波特D.霍兰德C【解析】略。76.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斯普兰格D.罗杰斯A【解析】略。77.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A.共同特质B.中心特质C.首要特质D.动力特质C【解析】首要特质的含义。78.()指出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A.奥苏伯尔B.卡特尔C.霍兰德D.斯普兰格B【解析】略。 79.下列谁的理论是人格的类型理论()A.艾森克的特质理论B.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C.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D.霍兰德的人格理论D【解析】其他三个选项是特质论。80.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A.研究型B.艺术型C.现实型D.社会型C【解析】霍兰德的人格理论中现实型的特征。81.塔佩斯等的“大五因素模型”具有胜任、公正、条理、尽职、克制等特质的因素指的是()A.开放性B.尽责性C.宜人性D.外倾性B【解析】考查尽责性的含义。82.卡特尔根据以下哪种特质编制了16PF()A.表面特质B.根源特质C.体质特质D.气质特质B【解析】略。83.下列不属于测量人格特质的测验法中的人格调查表的是()A.爱森克人问卷   B.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罗夏克墨迹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C【解析】罗夏克墨迹测验是投射式测验,其理论依据是精神分析学,不是人格特质论。84.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的方法是()A.自陈量表法                     B.主题统觉测验C.罗夏克墨迹测验                 D.句子完成法A【解析】自陈量表法的标准含义。85.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A.罗夏克墨迹测验B.句子完成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D【解析】其他三个选项都是投射测验。86.主体统觉测验的开创者是()A.罗夏克B.比纳C.韦克斯勒D.莫瑞D【解析】略。87.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D【解析】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环境的刺激。88.“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的是()因素对人格的影响。A.社会文化B.家庭环境C.自然物理因素D.早期童年经验D【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E.集中功能ABD【解析】C和E选项是注意的功能。2.对动机的分类有哪几种?()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原始的动机和习得的动机C.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D.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ABCD【解析】略。3.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各种活动都具有最佳动机水平,而且动机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具体表现为()A.在低难度任务中,处于较高动机水平的工作效率最高B.在中等难度任务中,处于中等动机水平的工作效率最高C.在高难度任务中,处于较低动机水平的工作效率最高D.在高难度任务中,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工作效率无关ABC【解析】在高难度任务中,动机水平越高,效率越低。4.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A.发展水平差异B.表现早晚的差异 C.能力结构差异D.性别表现差异ABCD【解析】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性别差异。5.对能力的分类正确的是()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B.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C.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D.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ABCD【解析】略。6.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智力应该包括()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一般因素D.特殊因素AB【解析】略。7.晶体智力()A.在成年期还会有所增长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C.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D.是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E.是对学习速度的测量AD【解析】BC选项是对流体智力的描述。8.流体智力是()A.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度量B.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C.用于处理熟悉的问题D.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BD【解析】AC选项是对晶体智力的描述。9.下面对流体智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B.它在发展到人的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C.它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D.它决定于个人的禀赋BD【解析】晶体智力依赖于文化和知识,它在人的一生中是先上升,后下降。10.人格的本质特征包括()A.独特性B.稳定性C.社会性D.功能性 ABD【解析】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和功能性。11.气质类型包括()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ABCD【解析】考察气质类型的种类。12.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C.气质没有好坏之分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E.气质是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ACE【解析】气质是依赖与人的生理素质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没有优劣之分,不能决定人未来成就的大小。13.对于性格与气质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B.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所区别C.性格可以指导气质的发展D.气质会使性格带上一层独特的色彩ABD【解析】性格和气质没有C选项的关系。14.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其中个人特质包括()A.中心特质B.首要特质C.根源特质D.次要特质ABD【解析】个人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15.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划分为()A.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C.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D.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ABCD【解析】卡特尔的人格特质模型分为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6.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A.难度B.效度C.信度D.标准化E.区分度BCD【解析】考查心理测验的标准。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B【解析】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2.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的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它有三种成分构成,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属于这三种成分()A.认知B.情感C.价值观D.行为C【解析】考查态度的成分。3.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这取决于态度的()A.知识功能B.工具性功能C.价值表达功能D.自我防御功能B【解析】考查态度的功能。4.提出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费斯廷格B.韦纳C.阿特金森D.班杜拉A【解析】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 B【解析】考查晕轮效应的含义。6.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D.最近效应B【解析】考查首因效应的含义。7.“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反应的是()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第一印象C【解析】考查刻板效应的含义。8.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C【解析】考查晕轮效应的含义。9.“一俊遮百丑”体现的心理效应类型是()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B【解析】此题可以举一反三,也就是要了解每个社会心理效应的基本含义。10.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B【解析】 一个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有缺陷,而感到不适时,试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不适感,称为补偿作用。11.下列表现符合心理防御机制中文饰的是()A.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但却总表现出自高白大,傲慢不羁B.考试不及格,则说考试太难超出要求C.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D.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B【解析】文饰就是文过饰非。12.“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都是()的表现。A.压抑   B.投射作用C.否认作用 D.升华C【解析】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 机制。13.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A.移情   B.从众   C.心胸豁达   D.期望A【解析】移情,就是把感情转移的意思。14.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A.知识B.引导C.期望D.能力B【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望效应。15.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C【解析】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16.社会心理学家舒茨认为,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流、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叫做()A.支配需要B.情感需要C.包容需要D.沟通需要C【解析】包容需要指希望与别人发生相互作用,建立联系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愿望。17.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是由()提出的。A.霍曼斯B.舒茨C.克鲁特D.阿希B【解析】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是由舒茨提出的。18.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在情感基础上形成的心理上的相互关系是()A.人际吸引B.人际沟通C.人际关系D.人际交往C【解析】四个答案都是与人际有关的概念,要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19.与“口服心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A.真从众不从众B.真从众权宜从众C.权宜从众不从众D.权宜从众从众B【解析】考查真从众、权益从众的含义。20.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A.经验的情绪后果B.参照群体 C.知识水平D.文化因素C【解析】略。21.监考老师在考生身边来回走动会影响其水平的发挥,这种现象是()A.社会助长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D.社会促进B【解析】社会助长与社会促进是一个意思。22.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造成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是()A.社会促进B.社会干扰C.社会惰化D.社会依从A【解析】社会促进和社会隋化是一对概念,主要关注的是增效还是减效。23.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实际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影响,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A.从众B.依从C.顺从D.服从A【解析】四个答案中都是社会影响的四个方式,要了解每个方式的含义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从众、依从或顺从、服从是社会影响的三种形式,其程度有差异,注意区分。24.警察要求司机停车,司机就必须将车开到路边停下,这种现象是()A.从众B.依从C.服从D.顺从C【解析】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称为服从。二、多项选择题1.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    E.远近效应AB【解析】信息呈现顺序对印象形成的影响只有两个方面,首因和近因效应。2.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内容是()A.成就    B.包容    C.情感D.支配    E.生存BCD【解析】支配需要也称为控制需要。3.群体凝聚力的正性力量包括以下含义()A.成员间较多的情感联系B.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C.成员间彼此喜欢D.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E.调节成员间的思想和行为ACD【解析】正性力量包括三个含义。一是成员间的人际吸引,比如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喜欢。二是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比如成员想通过群体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获得文凭、养家糊口等。三是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比如群体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成员之间有较多的情感联系等。4.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A.群体成员的人数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C.对活动的满意感D.群体领导方式E.和谐的人际关系BCDE【解析】影响士气的因素有:对组织目标的赞同;合理经济报酬;对工作的满足感;有优秀的管理人员;同事间的关系和睦;良好的意见沟通;奖励方式得当;良好的工作心理环境。5.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A.距离的远近B.交往的频率C.态度的相似性D.个性的互补性E.外形特征ABCDE【解析】有三个主要的因素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一,情境因素(1)接近性(2)熟悉性;二,当事人的个人特质(1)真诚(2)温暖(3)能力(4)外表吸引力(5)其他令人愉快的人格特质;三,两个人之间特质的配合(1)相似性(2)互补性。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