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教案一、文本教学解读本课是看图识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生活场景图,两个小女孩在看花,一个小男孩正跑过来,表示身体部位的5个生字,错落地安排在图画里,图文结合,便于理解和识记;第二部分呈现了与身体部位活动有关的两句俗语,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律。文中配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站”和“坐”的规范。本课表示身体部位的5个生字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在口语中也经常运用。但在准确认读和识记上,还是要注意引导。读准字音方面,要特别注意:“足”是平舌音;“手”是翘舌音;“耳”是特殊音节,第三声要念到位。这5个生字字形结构简单,不少学生学前可能就已经认识。从教材编写意图看,要渗透和强化学生“看图识字”的方法。教学时,需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图文对应来识记,也可联系生活识记,拓展与这5个身体部位相关的词语或活动,在语境中正音、识记。如“足”字,可以用演变图识记,也可以用小朋友踢足球的图片帮助识记。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身体部位可以做什么,在语言实践中巩固运用,为今后学习带这些生字偏旁的形声字作好铺垫。“站、坐”是2个表示动作的合体字,可通过图文结合、动作演示等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认识字形,理解字义。如“坐”,可以请2个学生上来,并排坐一坐,也可出示2个人同坐在一个土堆上的图片;“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哪些人的站姿能称得上“站如松”,相机出示相关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这样,学生在识记生字的同时,对文中俗语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朗读俗语时,教师要先通过带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借助课文插图使学生理解“如”就是“好像”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站要直,就好像一棵笔挺的松树;坐要稳,就像一口沉稳的大钟。要让学生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要求读得有力量,不拖沓,读出一定的精气神来。本课要学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以及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在这个过程中仍要重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6/6
三分写,七分看”,教师范写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跟着书空,记忆笔顺。学写的4个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对于新学的3个笔画,可以用折铁丝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笔画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在观察中认识笔画,把握字形结构,为正确美观的书写奠定基础。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2.会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重点1.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2.会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教学难点1.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2.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识字兴趣1.猜谜语引入教学。(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2)两把扇,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耳朵)(3)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卧个红姑娘。既会说,又会唱,一日三餐用得上。(嘴巴)提示学生:眼睛可以简称为“目”,嘴巴可以称为“口”。2.小结:我们说的眼睛、耳朵、嘴巴,都是我们身上的器官。它们的作用可大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它们有关的汉字。3.板书课题。板块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6/6
1.看图引出生字。(1)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提示: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2)初识“手、口”。穿绿衣服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她会说些什么?提示:小女孩用手指着花,出示“手”。她可能会说:这朵花真漂亮;这朵花快开了;这朵花真红啊……出示“口”。(3)初识“足”。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在干什么?提示:她双脚站在地上,一边听穿绿衣服的小女孩说话,一边在看花。“脚”也叫“足”,出示“足”(4)初识“目、耳”。小男孩在干什么?提示:他看到小女孩了。看要用眼睛,“眼睛”也叫“目”,出示“目”。他听到了小女孩的话。听要用耳朵,“耳朵”简称“耳”,出示“耳”。2.识记5个生字。(1)认读5个生字,重点正音“手、足、耳”。(2)活动一:看谁朋友多。步骤一:教师举例示范——我是手,手心、手背、手掌、手指……步骤二:学生选一个字,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词语。(3)活动二:看谁最能干!步骤一:教师举例示范——我是手,手能写字,手能提水……步骤二:学生选一个字,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身体部位能产生的行为。(4)活动三:找朋友。步骤一:认读5个生字,读一读。步骤二:呈现5个部位图片。步骤三:图片生字配成对。(5)活动四:看动作举卡片。看教师做动作,学生举相关的生字卡片。如:教师做用手指某处的动作,学生举“手”的生字卡片;教师做跑步的动作,学生举“足”的卡片;教师做眺望远方的动作,学生举“目”的卡片,等等。6/6
板块三创设语境,巩固运用汉字1.活动设计一:遥控器。(1)教师和一名学生上台游戏作示范: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大声念出这个字,并做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动作。如:手,招手;口,张嘴;足,踢腿……(2)同桌互相练习。(3)换一换:一个学生用身体部位做动作,另一个学生说出这个部位,并找出相关的字卡。(4)师生合作练习:教师做动作,全班找字卡。(5)升级版: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练习说话。例如:耳,这是我的小耳朵,它可以让我听到美妙的音乐。2.活动设计二:人的五件宝。(1)拍手读儿歌:手足口耳目,人的五件宝,学习和劳动,天天离不了。(2)提问:为什么说“学习和劳动,天天离不了”呢?板块四认识新笔画,指导规范书写1.落实写字要求:身坐正,脚放平,仔细看,认真临,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牢记。2.复习田字格书写要点以及正确的写字和执笔姿势。3.学写“口、目”。(1)观察“口、目”,认识新笔画:横折。提示:借助铁丝来认识。铁丝先是直直的,像横;再把铁丝折弯,这就是横折。师范写,生书空后练写横折。(2)学写“口”字。提示:“口”字要写得稍微小一点,左竖和横折的折稍稍往里斜,整体字形上宽下略窄。(3)学写“目”字。比较“目”和“口”有什么异同。6/6
提示:“目”的横折的折不需往里斜,要写直,与“口”不同。中间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两横之间等距。4.学写“耳”。(1)观察范字说要点:四个横的长短变化不同,最后一笔横最长。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匀称。(2)师范写,生观察后练习。5.学写“手”。(1)形象感知,认识新笔画:撇和弯钩。教师拿出细铁丝,折出这两个笔画的样子,提示弯钩是一笔完成的。(2)师范写,生观察后练习。6.学生尝试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后集中讲评,讲评后再练习。板块五朗读韵文,识记理解运用1.朗读韵文,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后学生跟读,提醒读准“站”和“坐”的字音。2.学习“站、坐”。(1)找一找、圈一圈表示动作的词语。提示:站、坐、行、卧。(2)结合图片和生活识字: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站、坐”这2个字?在哪里见到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6/6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这两个人的动作(站、坐),简要了解这两个人物是京剧人物形象——花木兰、包公,并初步感知什么是“站如松,坐如钟”,理解“如”是“好像”的意思。(4)回忆生活中哪些人做到“站如松,坐如钟”,并请小朋友上台动作示范或出示相关图片。(如升旗仪式上的同学、站岗的哨兵、坐姿端正的同学等)(5)举一反三: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行如风,卧如弓”。3.熟读成诵,理解运用。(1)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师生对读等方式熟读成诵。(2)活动设计:照镜子。请小朋友上台做动作,其他同学跟着学做动作,并说出这个动作以及相应的句子,例如:站,站如松;坐,坐如钟。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