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不同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规定,因格式固定,故称“填词”。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现;一、关于词的常识
关于“沁园春”词牌由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名“亲缘”,后为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
词的分类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②片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
教学目标:1.品读韵律美,欣赏意境美: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第一课时)2.感受主题美: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第二课时)
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1925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一、正音:二、有感情的朗读本词。三、整体理解、感知本文的内容。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廖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思考:上下阕各侧重写什么?以什么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为主?
章法结构:上阙:主要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阙:追忆了年少时期的种种往事。(上片写景,以意象为主,借景抒情)(下片忆事,以记叙为主,借事抒情)
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赏析上片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1)交代了时间——寒秋(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3)交代了人物—作者突出了一个在壮阔的背景下,傲然独立的伟人形象
意象: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思的客观形象。“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借景抒情
在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景物)?这些意象(景物)有何特点?
看山枫林江水船只鹰鱼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遍:红之广染:拟人手法,红之深漫:江水溢满透:绿之深,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有力;翔:游之自由轻快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幅绚丽壮阔、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的湘江秋色图。(为争取自由的革命斗争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诗人心中充满喜悦与豪情)“湘江秋景图”
上片写景,作者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的手法?
湘江秋景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眺近看仰视俯瞰静静动动动这几句从视角变换、写景顺序、动静安排及用词上有什么特色?
景物描写手法:(1)“万”“遍”“层”“”漫“百”等词可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重重叠叠,表现出景色的壮美。(2)“争”“击”“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扬奋进,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3)红绿辉映,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湘江秋景图。(1)点面结合。万类霜天为面,其他为点。(2)多角度描写。远近结合,俯仰结合。(3)动静结合。有动静,有静景。(5)使用富有传神、表现力的词汇。(炼字)(4)色彩绚烂,对比鲜明。“红遍”、“碧透”。
古人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感伤,低沉情调。而诗人笔下的秋景却为何如此活泼、生机盎然?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世)
到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怅看问由沉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谁主沉浮?心系苍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了词的上阙--景物描写,感受了诗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特点,我们知道了同一种景物形象,当我们以不同的心情去欣赏时就会显现出不同的特点。而要把这种特点准确传达出来,则需要借助精炼传神的遣词用字,这就是古人讲究的“炼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主题美。(2)拓展阅读,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整体艺术风格。
忆谁主沉浮?同学少年!问答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年龄气质精神风貌评论国事由写景到叙事抒发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蔑视权贵———时代特征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搏击中流
小结:毛诗独特的主题美作者以回忆往事的方式,对上面的问题给出了回答。下阙中充分表现出了诗人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历史责任感和革命战斗精神。
1925年深秋。湘江橘子洲头。英姿勃发的青年毛泽东卓然特立:远眺,近看,仰望,俯视。湘江浩漫,滚滚流去。岳麓山上,枫林似火,仿佛万千工农高擎的革命火炬!江面,千帆竞发,激起无数浪花,也触发诗人万丈豪情,无限遐想:谁是辽阔天地的主宰呢?是他们,是那些激扬文字的热血青年,是那些指点江山的革命者,是那些中流击水的勇士!只有他们,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宰!
节奏美:多采用开口韵和撮口韵,发音洪亮意境美:(表现为力与大)1、数词的选用万、千、百、一切、一片:造成数量上的无穷感2、副词的选用阔大的范围、程度、层次3、动词的选用力度与速度4、强烈的视觉冲击形象的突现色彩的对比主题美: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心怀天下概括毛诗独特的艺术风格—崇高美
欣赏毛泽东诗词拓展阅读
采桑子 重阳(1929年10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清平乐 六盘山(1935年10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忆秦娥 娄山关(1935年2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为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比较阅读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