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米院士”的凡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编者按: 在世人的眼中,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需要仰视。他头戴“杂交水稻之父”光环,至74岁获世界大奖11次,荣获首届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个人姓名属无形资产,品牌价值1008.9亿元……生活中的袁隆平,又是什么样子呢?昨、前两日,在省委省政府表彰嘉奖他荣获“世界粮食奖”的庆功会场内场外,记者随袁隆平身边的人探访了这位世界名人的“凡人”世界。稻田里外解“疙瘩”高手讲述人:全永明(袁隆平助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在袁隆平科研生涯中,成功总是伴随失败而至,他听到的并不总是赞赏与肯定,对于反对甚至对他持有偏见的同行,袁隆平从不为自己争辩,更不凭自己在国际水稻研究领域的崇高地位诉诸权威,而是用宽容与智慧化解分歧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在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首先在国内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水稻雄性不育系、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在研究探索过程中,他经历了三次大失败。面对失败,袁隆平从不轻言放弃,而是另辟蹊径,使研究最终反败为胜。在他艰难探索的40年里,一些专家站在学术对立面,反对他的理论体系和技术路线,还有的专家认为自己的贡献和功劳大,心理不服气。对于这些,袁隆平都宽容面对,用科学事实和成就服人。曾经的反对者被事实说服后想加入他的研究,只要对方有实力,他都欢迎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使对方前嫌尽释,对这位大度无私的科学家感慨不已。杂交水稻发展史上,究竟谁是“野败”发现功臣,一直都有意见分歧。今年9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庆典会上,袁隆平将第三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同时授予李必湖、冯克珊。他说,找到“野败”,发现者和向导都有功劳,缺一不可。一句颇具智慧的话,就轻松化解了学术界困扰多年、源自“野败”的纷争。完美人生定义是当“铺路石”讲述人:邓华凤(袁隆平学生,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人过七十,躺在家里享清福还嫌来不及,水稻种植季节,袁隆平却坚持早晚到水稻实验田巡视,一旦发现好的苗头,他会第一个踏进田里,猫下腰潜心观察、思考,任由深泥拖住双脚、雨水渗透衣裳。在学术界,袁隆平院士被公认的四大成就有:研究成功杂交水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开拓创新,使杂交水稻研究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丰富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创建了杂交水稻学科;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自1960年受发现首株“天然杂交稻”的启发,1964年正式立题研究,袁隆平在理论上冲破当时传统理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束缚,敢于创新挑战这一世界难题;近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3亿亩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而产量则占水稻总产量的近60%,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40多年来,他通过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取得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成功,并将中国超级稻大面积产量从700公斤/亩提高到800公斤/亩,现正朝亩产900公斤目标迈进;他撰写的学术专著,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在世界上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袁隆平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特聘首席顾问,帮助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粮食增产难题,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种植杂交水稻。
在袁隆平周围,许多关心他的人劝他急流勇退,认为,现在他的荣誉一辈子都享受不完,何苦还再挑战自己,万一失败岂不英名受损。袁隆平说,个人荣誉无足轻重,失败反而可以告诫后人,一名科技人员,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充当科技发展路上的一块合格的铺路石“主攻手”持家有方讲述人:邓哲(袁隆平夫人)结婚40多年,我就被丈夫悉心照顾了40多年。生活琐事,袁隆平比我做起来更细心。孩子们爱吃的水果糖,我穿的衣物鞋袜、演奏的电子琴、喜爱的歌曲曲谱,都是袁隆平买回来的。家人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他最清楚。甚至,我和孩子们的衣裤鞋袜的尺码,他都知道。他怎么知道的,我至今没弄明白。他对家人体贴呵护,自己的生活却是得过且过。打开衣柜,根本找不出什么名牌服饰,他最高档昂贵的衣服,是一套花600元钱买的西装,其他像什么衬衣、裤子、鞋子等,通通都是花几十、百多元买回来的便宜货。有时候,他参加会议发的有名有号的衬衣,一拿回家都给了儿子、亲戚们。在家里,吃的用的穿的,无论什么,袁隆平总是把最好的给别人,差的留自己。结婚40周年纪念日,生活一贯简朴的袁隆平“奢侈”了一回,取3000多元稿酬悄悄买了条铂金项链送给我。自己舍不得花钱,对于年轻人科研却不惜支助,每次获得大奖,他都把奖金悉数捐入他设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袁隆平永远都是家庭热闹的掀起者,他一进家门,家里就热闹了,他出门,家里就冷清了,从安江农校到住进在长沙的杂交水稻中心,一直如此。在家门口迎接爷爷下班回家,是袁隆平不满两岁的大孙子最快乐的事。他买玩具非常专业,逗孙子的技术也很高超。孩子银铃般的笑声和着他健朗的戏语,是我最爱听的动人旋律。因为袁隆平待人十分随和,邻居家的老头老太太特喜欢聚到我家院里打排球。有时候,双方对抗正酣时袁隆平下班回家,他就会兴奋地高呼:“主攻手来了!”随即,迫不及待地挽袖跳上阵来,加入受挫的一方,以娴熟技术和独创技法扳回比分,使“弱旅”反败为胜。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都会用爱和行动为我和孩子们挡风避雨,给我们安全幸福的港湾。能遇上袁隆平是我的福气,下辈子我还嫁袁隆平。哑着嗓子做“导游”讲述人:邓应德(农平种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曾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派往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是袁隆平一生最大的心愿之一。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美国,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杂交水稻技术被世界粮农组织列为解决世界上粮食短缺国家的首选技术,也是我国对外交往中一个重要援外项目。1980年以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加强合作,为越南、泰国、孟加拉国、印度、菲律宾、缅甸等30多个国家培训杂交水稻专业技术骨干,还派出专家到菲律宾、缅甸、孟加拉国等指导试种。来自国际的友人,特别是亚洲贫困国和非洲的水稻专家和推广人士,袁隆平都会热情接待,陪同参观、交流。去年11月,一个来自越南的农业代表团来中心访问,正赶上袁隆平患重感冒,嗓子沙哑到讲不出话,国际部工作人员怕袁隆平身体扛不住,劝他回去休息,他坚决不肯。不仅为来访者详细“导游”,还成为中、越专家交流的主要成员。座谈中,袁隆平仔细询问了越南现有的种植面积、增产幅度,详细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品种的最新成果与新组合表现,并向越南专家提出了热带超级稻选育的途径。对方受益匪浅,袁隆平却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代表团刚走,他就躺倒病床。
现在,越南、印度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发展非常迅速,分别达到300万亩、225万亩,成为世界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的国家。被小助手“挤”坐洗漱间讲述人:王精敏(袁隆平摄影师)心提供给各大杂志、报刊的有关袁隆平的各种图片,绝大多数由我拍摄。镜头内外,袁隆平都一样:自然淡泊。水稻田里的袁隆平笑容是最灿烂的,日常交往,他对晚辈的爱护,又像无边的大海般深沉。那是1988年2月的一天,袁隆平应邀去美国访问,中心就派我到北京为袁老师办理出国手续并把他送到广州。办好手续到达广州已是晚上8时许,到酒店,袁隆平为节省开支,把我安排在他自己的房间。到晚上10时,袁隆平轻声地对我说:“小王,你睡吧。”说完,自己走进洗漱间,轻轻把门带上……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去了,袁隆平还没有出来,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惊慌地跳下床,冲到洗漱间门口,伸手拧开把手。打开门,我看见袁隆平正静静地坐在马桶盖上,就着镜前灯,捧读一本全英文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