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往的生活
我们回味怎样的孤独: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们体会怎样的苍凉: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我们了解怎样的豪杰: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我们倾听怎样的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我们追求怎样的爱情:我们懂得怎样的忧愁:我们欣赏怎样的风景:我们享受怎样的悠闲:我们感受怎样的离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静静的顿河》鹅在什么地方呀?钻进芦苇去啦。芦苇在什么地方呀?姑娘们砍掉啦。姑娘们在什么地方呀?姑娘们嫁给哥萨克啦。哥萨克在什么地方呀?上战场去啦。
露露,我想回去露露,跟你说,我想回去,到哪里去呀?回到故乡去。我想脱掉袜子,到小沟沟里去捉鱼。我想做个小网兜,去捕捉会飞会叫的小昆虫,我想找一根长长的,透明的麦秆,让萤火虫一个一个住进去;我想拿一根钓竿,轻轻地钓起,一个童年的梦。啊,露露,说真的,露露,我想回去
爱情→怨女的母题;《迢迢牵牛星》建功立业→英雄情结的母题;《短歌行》归隐田园→寻找家园的母题。《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最杰出的作家。他的地位曾经不太高,在钟嵘的《诗品》里,他只被列为中品。当时的曹植,谢灵运,文学地位都高得不得了。谢灵运就说过,天下文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古今文人共一斗。到唐代,才给了陶渊明较高的评价;而到了苏轼,则给了他最高的评价。现在看来,前面两位显然都是不能和他相比的。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陶渊明是超前的,他的思想的境界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很多的人。
晋代诗人陶渊明其作品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尤其大量以田园生活为内容的作品,更是诗坛上一枝秀丽的奇葩,被后人称为“田园”诗派。
结构图: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饮酒》之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关于名和利,陶渊明很清楚,无非是过眼烟云,他也想开了。唯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没有人认同他的志气与才情。也许,他想起了孔子那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确,在仕宦梦破灭之后,诗人的人生价值只有寄托虚无,寄托山水之间了。无论是快乐,或者痛苦,对诗人来说都不重要。快乐是暂时的,痛苦深埋心底相对长久,但相对于人生之河又显得那么倏忽既散。这样,诗人所要找寻的精神归宿只能是自然,即潜心于道。然而诗人又叹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可见他深知自己无法达到真正的归隐,完完全全的物我合一。所以陶渊明选择的是痛苦。无疑,他的伟大来源于他的真实
德谟克利特说:“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道出人生的真实。也道出了人生的虚幻。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有句话至今仍发人深思:“我们的命运并不因为它不是真实的而令人毛骨悚然,我们的命运之所以可怕正因为它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时间是吞噬我的河流,而我正是这条河流……世界的可悲在于它是真实的,我之所以可悲正因为我是博尔赫斯。”事实上的陶渊明正是如此,他无法逃避,即使归隐也无法安心。他也明白,就算自己真的实现了官场上的追求,也不过是更多的虚空。早一天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之间,也算是明智的。此后陶渊明在矛盾中挣扎了一生,这篇辞仕归隐的宣言书是他灵魂的最强烈的绝唱。正如博尔赫斯一样,陶渊明完成这篇辞赋时也一定在想:我之所以可悲,正因为我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