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诵读诗歌,划分节奏2、结合作者生活背景,体会诗歌的意境美。3、背诵并默写诗歌能力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背诵并默写诗歌。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领会景物中所包含的情感四、教学方法设计1、诵读法2、联想法3、讨论法五、教具准备:鲁朗田园风光图片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于是在山野间回荡着他的一声声仰天长叹:——‘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有这样一个人,他酷爱田园生活,在东墙篱笆下印留着他采菊的悠然有这样一个人,他向往自由,反对战争,在他构想的世外桃源中,我们感悟了鸡犬相闻的宁静,我们分享到黄发垂髫的幸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二)简介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著名诗人,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根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谥”。(三)写作背景:(学习诗歌需要结合相关的背景来理解)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出任不过80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于是挂印回家。这次辞官是他的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归园田居》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归园田居》共五首,意在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抒发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四)陶渊明与田园诗句师:文学源于生活,归隐后的陶渊明酷爱自然,也为世人留下无数田园佳作,因此被称作田园诗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其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邻居)。”(其五)(五)诵读诗歌,把握节奏。有人说,读诗是一种极好的人生体验,那么,就让我们再次高声吟诵这首好诗,去品味作品中那种自然恬淡的美吧!1、学生读,然后评价(从读音、节奏、情感等方面加以点评)2、教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节奏
3、全班齐读(六)整体把握1、抓题眼: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从彭泽辞官而归,不为五斗米向权贵折腰,归向田园,心情愉快。)师:陶渊明的归,让他收获一份田园的宁静之美,所以,我们应该为他的归而庆贺,因为,放弃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2、你能从诗中找出点名主旨的一句话吗?(“但使愿无违”)3初识田园之美通过刚才的环节,我们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了解,唐代诗人王维主张诗中有画,话中有诗。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许多诗歌都有具体可感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在古筝的伴奏下自由诵读全诗,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归纳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提示: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济南的冬天)南山草豆图——盛、稀晨耕图——理,荒月归图--——荷、长、露
(六)学生自由质疑、合作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为何“草盛”而“豆苗稀”呢?生一:因为这里气候不好,土壤不肥。生二:可能是作者对农业生产不懂吧?生三:对呀,作者以前是做官的啊!师小结:(略)2、作者衣服被打湿了,为何还说“衣沾不足惜”?生一:因为露水沾在衣服上很凉爽。生二: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作者当然不在乎。3、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愿”?4、读了本文,你的面前展现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师小结:热爱田园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社会中失去自我。)5、你觉得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生一:朴素,却有一种简单美。生二:有音韵美,比如“稀”“归”“衣”“违”讲究押韵,读起来很有节奏。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实在很精彩,有的能联系背景品读诗文,还有的能从语言上去感悟诗歌之美,你们的发言充分显示了你们的欣赏水平!同时也展示了你们的美丽之处。(八)放飞想象,品诗寻美-------领略田园中的美师: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却想说:诗歌处处蕴含美,只因你们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想象是飞翔,那么在想象的羽翼下,我们定能发现更多的美。1让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话描述上述图画中的意境美。生一:在淡淡的月光下,我看到诗人扛着锄头,吟着“种豆南山下”的词句,迈着轻松的步伐,在小路上走着……生二:我看到月光下诗人恬静的微笑……只要我们心怀田园,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拥抱大自然,我们便会和陶渊明先生一样收获无限喜悦,无限宁静的心情。
生三:我看到调皮的露珠在诗人的裤脚边欢笑……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意境是思想在想象的羽翼下自由的飞翔,通过刚才对诗歌意境的品析,我发现诗歌的美是无穷的,同学们,除了诵读的节奏,意境的优美,你还能发现诗歌其它方面的美吗?(如果学生卡住,就进行提示。如春中的乐观,爱自然,背影中深沉的父爱,情感美,春,大量的比喻排比,(七)自由寻美——诵读的节奏,优美的意境让诗歌散发着无穷的生命力,但是诗歌的美更是无穷的,你还能发现美丽之处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节奏美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图画美(九)拓展延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诗人一天的生活写照,“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种豆南山下”,就算“草盛豆苗稀”
又何妨呢?可是,生活在现代繁华中的你,你喜欢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吗?如果你来到乡村田园中,你会做些么?你有什么样的“无违”之“愿”呢?请你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将它描绘在描述之前让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悟,学生发言后教师挑选点评师:美在诗中,在陶渊明的心中,更在我们美丽朴素的大自然中。陶渊明避世归隐的生活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他心中那份对田园的执着与眷恋的深情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国庆期间去了林芝地区,当我来到南伊沟时,看到秀美的山山水水,我感动了,甚至有一种想哭的感觉,面对美丽如诗的山山水水,我的心愿是希望人类少点破坏,多点对生态的保护,希望更多的人能居住在象南伊沟这样的人间仙境中。当我来到被称作东方瑞士的鲁朗时,我又有了一种新的感动。在山顶,一位四十好几的游客吸引了我,他扛着沉重的相机,苦苦等候南家巴瓦峰的出现,那一瞬间,我又多了一份新的
感动,不仅因为他的执着,不仅因为他的被山野之风吹红的脸,而是他的一句话,今天看不到南家巴瓦峰,明天清晨四点,我们到大峡谷去等,在那里,一定能等到。。。。。。。同学们,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人,在大自然中,在乡村田野中,为了心中的这份不违的心愿,这种简单与高洁,这种放弃与坚持,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最后,我以国庆期间的一首小诗送给大家。十《新归园田居》教师读——学生读新归园田居吴彤举目寻南峰,风云掩娇雪。朝霞挥手去,落日松间斜。笑辞今夕劳,喜盼明更早。鸡鸣登险峡,只为愿无违。
(十)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跟随陶渊明一起去感受了久违的田园生活,在这里,我们饱览了田园的月色,我们领略了诗人独特色的人格魅力。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弃,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十一)作业1.选择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新归园居》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2.背诵并默写全诗。教学反思:和作者平淡朴实的处世态度一样,这首诗歌语言朴实,平淡自然,意境浅显而不失美。所以很适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学中,学生自由发言、大胆想象、大胆寻美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充分显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有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使得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被课堂“遗忘”,此外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练笔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