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ID:788849

大小:503.5 KB

页数:17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关于课文本篇课文选自《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第一册。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教学目标主要是充分把握作品所描述的梦境以及它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赏析本诗奇特的构思与夸张的表现手法。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课文中字词的含义,能把握并分析课文所描述的梦境,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文中体现的李白的思想性格,及其夸张的表现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观赏图片、聆听朗读等感受李白集“儒、道、侠”于一体的性情。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A.对于基础相对好的同学,能够自行分析梦境过程。B.对于基础中等的同学,能够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分析。C.程度较弱的同学,要求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学情分析计算机班部分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好,大部分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解读文言文是他们的弱项。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任务型教学,让学生观赏图片,聆听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的指导思想。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活动热身练习:先请学生说出李白与月有关的诗歌,再引出本诗,并从解读课题开始慢慢引导学生走进李白诗歌的境界。活动一:听朗读,看图片,感知课文。活动二:翻译重点字词,熟悉课文。活动三:把握行文路线,欣赏梦境。活动四:解读梦境,体会作者情感。教法本节课采用的是任务(task-based)和互动(interactive)等教学方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采用联想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促进他们对文言文阅读产生兴趣。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要求与目标:1、充分把握作品所描述的梦境以及它与主题之间的关系。2、赏析本诗奇特的构思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一、导入新课: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我们可以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 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寄》 ③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云》 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      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中不免有些夸张,但正是在这些夸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浪漫主义的诗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李白极具浪漫风格且与夜月相关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我们从这双明眸中读出了些什么呢?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留别:留恋作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为《别东鲁诸公》。 李白早年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推荐了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一介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744)李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由东鲁南下吴越故地,本诗就是在他南下吴越与友人离别前所作,以表其心情。 三、好!就让我们在一段配乐朗读中去体会其形式的自由和离别的心绪!【注】朗读要点:把握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变化 ①用“畅”与“涩”来表其心。如:“天姥连天……东南倾”“别君去兮……访名山”于畅中见其势;“忽魂悸……烟霞”于涩中见其情。 ②用“轻”与“重”来抒其意。如:“安能摧眉……开心颜”重读中抒其胸臆;“我欲因之梦……闻天鸡”轻读中见轻松畅快。 ③用“长”与“短”来传其情。如:“开心颜”声音的延长,余韵无穷;“列缺霹雳……轰然中开”短音字字铿锵。   四、都说梦是难以捉摸的,今天,我们就围绕它来捉摸捉摸。(点击全文思路)梦嘛!总有个入梦前——梦中——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我来起个头: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我们把第一段概括为“入梦缘由”,其余的是:→ 梦游历程 →梦中仙境→梦醒时分→醒梦留别 这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线连缀起来成  五、熟知了路线,我们便可放手欣赏诗的梦境了(品读全文)     1>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幅画面(点击图①)这便是入梦缘由,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游的是天姥山,诗人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②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明确:①诗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随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 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②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离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齐读本段)  读完之后,大家再深思一下,难道李白游天姥仅是因为其高峻或是可以寻访仙境?这些似乎太单纯些,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带着疑问往下看…… 2>:我们可以将这几句概括为四字:入山情景在这一节中,诗人用了一个非常传神的字“飞”  ,这一“飞”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飞”可见速度之快,正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急切又见轻松,一夜间飞过镜湖、飞到剡溪,且又有明月相伴、相随、相知、相送,真够罗曼帝克的,然而这些又是非梦难以实现的。 谢公何许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明确:谢灵运是南朝有名的山水诗人,其用意我们也不必急于得出结论,往后看……  3>在看第三幅画面前,要求大家看到山形后闭上双眼、静听山音。(点击第三幅)大家看这段文字,我们同样可用四字:登山情景来概括(男生齐读),诗中的作者却登得心情愉悦,艰难之旅,便如青云,直上九霄;途中又有半壁的旭日、啼叫的天鸡,此乃梦中特有的境界。正当迷恋缤纷的山花时,天忽然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石、泉水、深林,乃至峰峦都为之发抖,再加上青云欲雨,水雾缭绕。景物步步变幻,梦境步步延伸,随迷幻的色彩步步加浓, 我们感觉到梦幻的高潮将要到了。  4>(点击第四幅)梦中仙境出现了(齐读本段)之后完成习题五 答:电光那个闪闪,雷声那个隆隆/峰峦那个崩裂,大地那个摇动/洞府石门缓缓开,长空霹雳轰轰响/长空无际色青青,太阳月亮放光明/金银楼台悬空起,一片辉煌洞府里/群仙从天纷纷下,衣是霓虹风作马/猛虎去鼓瑟,飞莺来驾车/仙人依次坐,但闻坐语喧! 仙境的光明,仙境的辉煌,仙境的欢乐,让人心往神驰。诗写到这里。梦境达到了至高点,诗人的幻想也到达了极致。 再回首,想一想,仙境前的昏暗与仙境出现后的光明,细作比照,似乎又想映射点什么,(学生答略)只记得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至于这一疑问嘛,我们还是带到后面去…… 5>(点击第五幅)仙人们的盛会,盛会的欢乐,“李仙人”似否也有一分呢?——从这一节的四字纲要:梦醒时分,我们便可看出结果,用“梦醒时分”中的一句歌词来说“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又何必在每一个梦醒时分。”套用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话“欢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心——一落千丈        身——直坠深渊 再用一幅直观的图来描述前前后后,那就是现实→→梦幻→→现实连缀起来    所有的梦都破灭了。一个“失”字中隐含了诗人多少堕入虚空的无奈的叹息。 最后,诗人在低徊失望中吟留作别。 6>(点击第六幅) 有句话说得好“艰难时世最容易使人躲尽危难,消残壮志”历经坎坷的诗人,也不禁发出“世间行乐如流水,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真有点“南柯一梦”“一枕黄梁”式的感喟,它包含对人生多少深沉的感触,这便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李白由被召见时的兴奋到被排挤放还的失望的经历,这一梦游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心理过程的折射、其人生经历的折射。 感慨之余,作者终于表露心迹:我之所以离去,去访山寻仙,是为了远离这里黑暗的现实,去效法谢公,徜徉山水之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它较好点明了主题,其有两种观点 : 一则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们怎么看呢?(学生答略) 说其消极避世吧,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说其讥讽现实吧,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在他的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事,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总总,我们再来看前面的三个疑虑,①入梦的真正缘由,②提及谢公的用意,③仙境出现前后色彩的对比的意图,便迎刃而解了。(齐读本段) 六、小结,在大家齐读时,我突然又想到一个话题,李白异常的性情、仙境的追求、丰富的想像,让我想到了在他之前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两人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还是让我们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七、作业,完成练习册语段练习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诸子喻山水》说课稿陈华东教学目标:1.学习孔子、孟子、韩非在以山为喻时所阐述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2.学习本文以山等设喻来阐述观点的形象化的议论方式。3.识记一、二、三章节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重点:领会每节短文中所蕴涵的哲理或作者要阐述的观点。难点:设喻说理的方法。教学方法:诵读、品味、讨论、探微板书要求:孔子、孟子、韩非、管仲喻山的哲理和目的:孔子:持之以恒。劝勉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吾)孟子:善待一切。本性要精心爱护和培养。(仁义)韩非:兼容并包。治国者要气魄宏大、心胸宽广。(治)管仲:兼容并包。立国、治学要海纳百川。(辞、厌)教学过程简介:第一步:用关于山水的音乐和图片导入新课,可引导学生阐述对山水的感悟,教师加以提醒和引导。第二步:提问学生,教师提醒和引导:说说对孔子、孟子、韩非、管仲的了解。第三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讨论1.学生读第一章。注意生字的发音。请学生翻译,注意关键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让学生分析孔子以此为喻所说明的道理和目的。2.学生读第二章。注意“萌蘖、濯濯”的发音。请学生翻译此段,注意“以、为、是”等实词和虚词的解释。提醒学生注意重要句式:以其郊于大国也。亦犹斧斤之于木也。了解本段所说的人生哲理。要求学生抓住“仁义”一词及孟子的思想主张便可容易理解。3.学生读第三章。请学生翻译此段,注意“治、至”等实词和虚词的解释。然后分析、讨论本段所显示的哲理意味。要抓住“治”的分析,区别韩非和管仲的不同侧重。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4.学生朗读第四节并进行简单翻译。教师总结、纠错并指出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理解所包含的深刻哲理。道理:兼容并包。目的:立国、治学要海纳百川。(辞、厌)。第四步:讨论、分析:课文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因为学生可能对“喻”的理解仅限于表面,所以必须提示,以澄清误解。教师补充“喻”的理解:“设喻”?或“喻、感悟、理解”兼而有之?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最后总结:《诸子喻山》是借助对山的有关议论,展示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山、对与山有关事物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由此而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学习时要通过对文意的理解领悟这些深刻的内涵。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诸子喻山水》陈华东教学目标:1.学习孔子、孟子、韩非在以山为喻时所阐述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2.学习本文以山等设喻来阐述观点的形象化的议论方式。3.识记一、二、三章节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重点:领会每节短文中所蕴涵的哲理或作者要阐述的观点。难点:设喻说理的方法。教学方法:诵读、品味、讨论、探微板书设计:孔子、孟子、韩非、管仲喻山的哲理和目的:孔子:持之以恒。劝勉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吾)孟子:善待一切。本性要精心爱护和培养。(仁义)韩非:兼容并包。治国者要气魄宏大、心胸宽广。(治)管仲:兼容并包。立国、治学要海纳百川。(辞、厌)教学过程:一.导语入课:以《诸子说水》(高一内容)导入新课。(可引导学生回忆,教师加以提醒和引导)二.说说对孔子、孟子、韩非、管仲的了解。(提问学生,教师提醒和引导)三.具体理解、分析、讨论1.学生齐读第一章。注意“篑(kuì)”的发音。请学生翻译第一章,注意“为、篑、虽、进、往”等实词和虚词的解释。让学生分析孔子以此为喻所说明的道理和目的。道理:持之以恒。目的:意在劝勉人们做事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抓住“吾”一词,说明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己”!2.学生齐读第二章。注意“萌蘖、濯濯”的发音。请学生翻译此段,注意“木、以、郊、为、是、非、焉、从、是以、若、以为、岂、所以、放、良心、美。”等实词和虚词的解释。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重要句式:以其郊于大国也。亦犹斧斤之于木也。道理:善待一切。目的:人类对本性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分析、讨论:孟子以山为喻所要说明的道理和目的。(抓住“仁义”一词及孟子的思想主张便可容易理解。)3.学生齐读第三章。请学生翻译此段,注意“覆、必、故、患、交朴、垂、治、至”等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四.先复习上一课基本文言知识和诸子之“喻”,然后分析、讨论:韩非以山为喻所要说明的道理和目的。道理:兼容并包。目的:治国者要气魄宏大、心胸宽广。(抓住“治”的分析,区别韩非和管仲的不同侧重。五.生朗读第四节并进行简单翻译。教师总结、纠错并指出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辞”、两个“厌”的不同义项。道理:兼容并包。目的:立国、治学要海纳百川。(辞、厌)。六.讨论、分析:课文中比喻手法的运用。1.“喻”的理解:纯为“设喻”?或“喻、感悟、理解”兼而有之?(可以引导学生讨论)2.古人以“山”喻哲理和启示,内涵丰富,形象而有说服力,可借鉴学习,运用于平日的写作练习。教学小结:1.《诸子喻山》是借助对山的有关议论,展示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山、对与山有关事物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由此而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学习时要通过对文意的理解领悟这些深刻的内涵。2.要理解并记住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作好文言文的积累。作业:复习作业:《诸子说水》及《诸子喻山》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特殊句式。知识巩固:《一课一练》。知识拓展: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谈一谈对它们的印象和感悟。(也可结合古代诗人写山的诗篇,如《独坐敬亭山》)预习作业:《秋水》。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请柬写作》说课稿陈洁栏目内容教材分析本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实用应用文写作》第三章社交礼仪应用文单元的第四节内容,教材从请柬的性质、特点、种类到请柬的格式写法以及写作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请柬做了介绍,作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文,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学情分析经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基本熟悉了事务型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和格式,但对社交礼仪类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还不十分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反复强调请柬的格式特点和写作要求。执教课题请柬写作本节课特色与创新之处(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知识目标:1、了解请柬的特点和用途2、掌握请柬的写作格式和要求能力目标: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写作适当的请柬,提高写作社交礼仪应用文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请柬的写作,体验感受具有一定人文内涵的请柬文化,教学重点:了解请柬告知性、艺术性、郑重性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请柬写作的格式,学会选择适当的请柬格式和用语进行写作。教学方法:围绕请柬的三大特点,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讨论、辨析、写作正确掌握请柬的写作格式及要求。并能得体地写作请柬。教学流程:1、总体设计依据遵循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分步设计(1)由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请柬定义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由小故事及请柬知识问答引出请柬三个特征(3)实例分析请柬的特点,并明确请柬的基本格式(4)实例辨析(5)课堂写作训练、交流(6)小结(7)作业布置本节课与学生所学专业实际的结合程度05级学生下学期即将走向实习岗位,对于他们来说,学会并且写好实用规范的应用文将是他们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基本能力.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今后工作实际,与学生所学专业实际结合紧密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请柬写作》陈洁教学目标1、了解请柬的特点和用途2、掌握请柬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请柬告知性、艺术性、郑重性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请柬写作的格式,学会选择适当的请柬格式和用语进行写作。教学用具与器材多媒体、黑板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写作板书设计请柬定义:是用于邀请有关单位或个人参加某种活动而发出的礼仪文书,作用和一般的邀请信相同,但更为正式和庄重。请柬特点:告知性艺术性郑重性请柬格式: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请柬发送:及时、得体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请柬概念。定义:请柬是用于邀请有关单位或个人参加某种活动而发出的礼仪文书,作用和一般的邀请信相同,但更为正式和庄重。二、讨论1、你或家人收到过请柬吗?请描述一下请柬给你的印象。(幻灯片展示)2、请柬知识问答三、请柬的特点补充萧伯纳小故事,引出请柬的三大特点告知性——请柬要清楚明确地告知被邀请者会议或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不能出错或遗漏,文字宜简洁艺术性——请柬在装帧或款式设计上比较讲究艺术性,追求外表的美观、精致、大方,请柬用语典雅、恭敬。郑重性——请柬有书信的属性,但是和一般书信有许多差别。一般书信大都是因为路途遥远、不便启齿或不便直接交谈而采用的一种交际方式。而请柬则与之不同,即使与被邀请者近在咫尺,只要有必要,都应郑重其事地发出请柬,这即表示邀请者对有关会议或活动的郑重态度,也表示对被邀请者的尊敬,密切主客间的关系,还可使客人欣然接受邀请四、请柬写作1、请柬格式的要求(与一般书信类似)请柬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构成。(1)标题——通常请柬已按照书信格式印制好,封面也已直接印上了名称“请柬”或“请帖”字样。发文者只需填写正文而已。(2)称呼——要顶格写出被邀请者(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名称。如“某某先生”、“某某单位”等称呼后加上冒号。(3)正文——要写清活动内容,如开座谈会、联欢晚会、生日派对、国庆宴会、婚礼、寿诞等。写明时间、地点、方式。涉及的单位名、活动内容、节日名等应尽量采用全称,以免别人不明白。如果是请人看戏或其它表演还应将入场券附上。若有其它要求也需注明,如“请准备发言”、“请准备节目”“请穿正装出席”等等可写在正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文左下方。如果活动地点比较偏僻,或者对于部分人来讲不熟悉,就要在请柬上注明行走路线、乘车班次等。(4)结尾——要写上礼节性问候语或恭候语,如“敬请光临指导”、“敬请光临”“敬请参加”“恭候光临”“届时敬请光临赐教”。(5)落款——署上邀请者(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和发柬日期。2、用语的斟酌(恭敬\典雅)(1)被邀请者的姓名应写全,不应写绰号或昵称。(2)常用词语兹(现在)订于XX时间谨(表郑重、恭敬)订于XX时间假座(借用)XX场所届时(到时候)敬请光临敬备酒宴恭候、恭备薄酌(已准备宴席)(3)发柬日期应写全年月日,不用顿号省略,为显隆重,可用中文大写五、请柬的发送要求1、发送时间2、递送方式六、课堂练习1、某单位为销售额突破百万元举行庆功联谊会,给一些单位发送了请柬,邀请大家参加,并准备了精美的礼品,用来感谢平时对自己单位的帮助。结果有些单位没有接受邀请,活动不太成功。请分析原因。请柬XX公司:兹订于8月10日10:00在XX大厦3楼举行联谊活动,请准时光临.XXX机械厂2007、8、1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问题:1、落款时间用阿拉伯数字写,中间用顿号来代替年、月、日的汉字,给人以活动不正式、主人本身就不够重视的感觉。2、缺乏具体的时间、地点,告知不明确。3、“准时”含有命令的口气,给人感觉是在命令其做什么事,好像邀请的人高高在上似的,让被邀请者觉得心里很不舒服,感觉邀请者不够尊敬被邀请者,所以请柬中一定要避免出现这样的结语。七、课堂写作并交流我校将于12月20日10:00召开联办单位交流汇报会议,请你以学校名义给联办单位主管领导写请柬。教学小结1、强调请柬告知性、艺术性、郑重性的特点2、掌握请柬写作的格式,学会选择适当的请柬格式和用语进行写作。(1)各种请柬因内容不同,形式各有区别,但都必须将举办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主办人、被邀请人写明白。(2)根据具体的场合、内容、对象、时间等情况认真地遣词造句,语言要典雅、大方,体现出主办人对事物的郑重态度,也表明主办人对客人的尊敬。作业八、作业布置我班定于10月25日在教室举行主题班会,请你以班级的名义给任课老师拟写一份请柬。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岳阳楼记》说课稿丁惠芳一、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二、教法分析1、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2、语文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多媒体VCD在教学中的运用,无疑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活水,使教学内容更鲜活,教学更富生机,教学过程将创生更多火花。它还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它对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激活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3、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情况和本文的特点,本设计拟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阶段。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多媒体VCD资源超市等。(二)、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第一,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导入新课。我是这样做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有一座在湖南,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XX同学作我们的导游吧!学生以导游身份利用多媒体VCD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然后教师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学生利用所搜集的资料及多媒体VCD的“背景资料”中的“范仲淹”及“范仲淹像”介绍作者。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我点击多媒体VCD“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第三,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美读探究,文本中的情景会跃出纸面,学生把自己带入“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情境中去,从而随“迁客骚人”或喜或悲,更能被作者积极向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所感染。同时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各组代表汇报朗读(要求不看课文,情自心出),师生点评。然后点击多媒体VCD“朗读指导”中“提示”和“示范”界面供学生参照。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情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VCD“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乐美读全文。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VCD资源超市、利用网络,分别探究:(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岳阳楼记》丁惠芳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二、难点、重点分析《岳阳楼记》难句解析:①越明年|②政通||③人和|4百废具兴。分析:(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修饰复句。正句部分又是并列复句。(2)“越明年”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越”作“逾”讲,作“渡过”讲,这是《说文》的本义;《广雅·释估》也说“越,渡也。”二、“越”作“及”讲,这是王引之《经传释词》的说法。王引之说,“越,犹‘及’也,《书·召浩》:‘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氏举了《尚书》两个例子,《尚书》“越六日乙未”这种类型的结构共十二个,都作“到”、“及”讲。看起来两种说法似乎都能言之成理。但是根据《岳州府志》“职方考”的《宗谅求记》,的“去秋以得罪守兹郡”和“明年春……增其旧制”等材料来看,膛子京确实是从庆历六年开始修岳阳楼的,应当以第一种说法为妥。译文:“过了明年,政事顺利,上下和睦,一切废弃了的事儿都兴办起来啦。”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分析:“得无……乎?”有人认为有三种解释:一、用反问语气强调肯定谓语所表达的意思;二、相当于“大概”,也是肯定谓语;三、向否定事实方向推测,相当于“该不会……吧”。第一说似嫌烦琐,而且“得无”是两个词,不是一个词。异,不同。无,没有。得,能够。乎,吗,在是非问句后面的语气助词。能够没有不同吗?否定之否定之否定,亦即三重否定,这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一个强有力的发问,即“能同乎?”下文“霪雨霏霏……感极而悲”是一种心情;“春和景明……其喜洋洋”是又一种心情,具体地说明了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不能同也”。又,“日饮食得无衰乎?”(《触菩说赵太后》)等于“平时饮食能够不衰退吗?”“妾得无随坐乎?”(《史记·廉颇商相如列传》)等于:“我能够不株连受罪吗?”跟“得无”相同的是“得不”、“得非”、“得毋”、“能不”、“能无”、“能勿”。袁仁林《虚字说》:“俱反问辞,见其不能也。”再看以下推断:异(不同)——无异(同)——得无异乎(得同乎)——不相同也。“不相同也”是朴素的直陈,“得无异乎?”是委婉的发问,具有精湛的修辞技巧。3.至若①春和||②景明,|③波澜不惊……分析:《课文》没有给“至若”作注。《历代散文选》的注释是:“至若春和景明——像那风和日丽的春天。若,像。”按:这里把“至”跟“若”分拆为两个词,而且把“若”解释为“像”,恐属未当。“至若”是单纯的连词,词根是“至”,“若”则是一个词缀,没有意思。古人用“至”等于“至若”的如:“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圣人不然……”(《韩非子·解老篇》)“至若”又等于“至如”、“至于”,例如:“虽为侠,而逢巡有退让君子之风。至若北道姚氏……南阳赵调之徒,此盗跄居民间者耳。”(《史记·游侠列传》)“元,凯既登,巢,许获逸。至于今日,所谓道之云亡,邦国珍瘁。”(《晋书·贺循传》)“如”和“于”跟“若”一样,也只能是词缀。(请参阅《现代汉语虚词的构成方式》,见《语文知识》1957年第6期。)论述某种情况或某件事情的时候,把话题转到跟论述有关的其他方面去而又略带假设因素的,就用“至”、“至若”、“至如”“至于”。本句上文说的是“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里讲到另一种境界,就用“至若”来连接。译文:“至若到了春气暖和,阳光明媚的时候,波澜不起……”4.①沙鸥翔集,|②锦鳞游泳。分析:(1)这是一个对偶句。“锦鳞”特指美丽的鱼。(2)“翔”跟“集”是一对反义词,“游”跟“泳”也有反义因素。“游”的本字是“厅,《说文》:“浮行水上也。”“泳”,《说文》:“潜行水中也。”译文:“沙鸥或者齐飞,或者群集,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分析:(1)“而或”其实是两个词,“而”表顺接;“或”作“有时”讲,相同的用法如: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餟脯……”(白居易《与元九书》)(2)“一空”、“千里”都是数量词组作谓语,“长烟”、“皑月”都是偏正词组作主语,“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也是对偶句,各又隐含着一个比喻,就是“浮光如跃金,静影似沉壁”,“跃”,不只是“闪动”,更有跃出水面的意思。一阵风吹来,微波涌起,峰尖在日光照耀下像是跳荡着的黄金。上句写水上之景,下句写水下之影。或说“浮光跃金”,从意思、从工整的对偶上看,应当接“沉影静壁”,“静影沉壁”实在是错综形式。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罩千里。浮动的月光,把微波变成跳跃的黄金,静溢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如果是“沉影静壁”,译文或可也是对偶句。6.①居庙堂之高|②则忧其民。分析:(l)假设复句。主语“古仁人”都因承前省。(2)“庙堂”,一般的解释是,“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有人认为“唐宋时期的‘庙堂’决非‘朝廷’的意思”,“是指宰相副宰相议事的地方,因此用来作宰相、副相的代称,既可以代其位,又可以代其人。”(《中国语文》1983年第1期第60页)。我看“居庙堂之高”可以说成“处在宰相或副相这样的高位”;但也不一定,“古仁人”的官职低于“宰相”或“副相”的也可以说是“居庙堂之高”。又如“庙堂之议,非草茅所当言也。”(《汉书·梅福传》)这“庙堂”是指高官乃至皇帝,不一定只是“宰相”或“副相”。至于“居庙堂之高”,完全可以解成“处在朝廷的高位”,包括做皇帝在内。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就关怀他的百姓。”7.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分析:“先”、“后”都是形容词。拙著《文言难句例解》卷一的第134页说“先”、“后”的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又如:“先吴寿梦之鼎。”(《左传·襄公十九年》)“先”的后面也省略了“于”,这句意思是“在吴王寿梦所铸用的鼎前面”。现在说,“先”、“后”是形容词增加在动用法,“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就是“在天下之忧先”、“在天下之乐后”。又如“窈窕艳城郭”(《孔雀东南飞》),“艳”也是形容词增加在动用法。“而”,可以译成“就”,后一个“而”用来表示迟,可以译成“才”。两个分句都是连动式,前一个谓语是方式,后一个谓语是行动,方式跟行动之间用“而”字来连接,是用“而”字来划分界限。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先天下之忧而后己忧”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陷于随意增字解句,这并不足取。译文:“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快乐。”8.①微斯人,|②吾谁与归?分析:《文言文的语言分析》(张拱贵、黄岳洲著)说“谁与归”就是“与谁归”,把“与”看成介词,这是根据一般的通常解释。这里“与”跟“归”都是动词,作“结交”或“称许”讲,《广雅·释估》:“与,许也。”《论语·微子》:“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与”跟“归”两个及物动词同时管一个前置的宾语“谁”。这样,“吾谁与归”就得译成“我称许谁,归宿到谁(的寓居)的地方去呢?”“与”的相同用法又例如:“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但是,语言是发展的,词性也在发展,“与”的产生介词的用法至少是在西汉,《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第二个“与”是介词,《岳阳楼记》是宋人作品,把“与”解成介词应该是可取的。又,《文选》张华《杂诗》之二:“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与”也是动词,作“给与”讲。三、教学过程设计。(一)作者介绍,解题。同学们预习了《岳阳楼记》(板书),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作者是范仲淹(板书)。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先知径州,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二)检查预习情况。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下列字注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樯(qiā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三)研习新课。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越明年——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而据《岳州府志》载《宗谅求记书》,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庆历六年。所以这句中的“越”还是按它的本来意义作“过”讲为妥,“越明年”就是“过了第二年”,当进入了第三年讲(庆历六年)。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阎左逾(同“谪”)戍渔阳九百人”。属——同“嘱”,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2.思考与讨论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夫——本文中几个“夫”都念fú(观夫、若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然则——顺接连词。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然则”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南到潇湘,降职外调的官吏和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那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不同吗?《教学参考书》把这句中的“然则”译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间因果相承的关系,值得商榷。骚人——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得无异乎——“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但本句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以洁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2.思考与讨论。(l)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霆雨罪罪”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讲读第3、4段。1.指明同学读第3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解释:“若夫……猿啼”句。霪雨:即淫雨。淫,过多,过甚的意思。霪雨解作连绵的雨。阴风:阴冷的风。怒号(háo):大声的号叫。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声音。岳:高大的山。山岳,泛指洞庭湖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啸:野兽拖长声音的叫,它与“啼”是同义词。老虎叫用“啸”;猴子叫用“啼”,也可以用鸣;鸡叫可以用“啼”,也可以用“鸣”;狗叫可以用“叫”,也可以用“吠”。注意这组同义词,可以逐步培养用词准确的能力。“登斯楼也……悲者矣”句。斯:此,这。去:离开。国:国都,这里指朝廷。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感极:感慨到极点。有……者:有……的心清。者:代“览物之情”的情。“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是“有”的宾语。2.学生齐读第3段。3.指名同学读第4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的解释:“至若……郁郁青青”句。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锦鳞:锦,本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色彩鲜明、华丽,好看的意思。锦鳞,这里指代好看的鱼。这种以部分代替全体的修辞手法。叫做“借代”,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法。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诗)中的以“帆”代船。汀:水中的小陆地,也叫洲。“岸芒汀兰”是互文,意思是岸上和小洲上的兰花。青青:“即“青青”,草很茂盛的样子。“而或……喜洋洋者矣”句。而或:或者,有时。皓(hào)月:洁白的月光。心旷神恰:心胸开朗,精神愉快。洋洋:快乐的样子。4.学生齐读第4段。5.讲析第3、4段。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问: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作者选用了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描绘:连绵阴雨的天气、令人胆寒的风声、恐怖的浊浪、天色昏暗、交通阻绝,这是写的白天。夜间却是经常听到虎啸猿啼,等等,凄凉的气氛更加浓重了。(《三峡》就曾经引用民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猿呜”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这样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这一段采用与上一段对照的写法。“至若”以下写昼景,“而或”以下写夜景。写白天,写天写水,写天水相连的晴明;写沙鸥,写游鱼,更增添自由闲适的气氛;又写兰芒,生机勃勃,有色有香。写夜间,再次写天写水,有动有静,此时不再有恐怖凄凉的虎啸猿啼,却有悠扬动听的渔歌飘荡在湖面夜空。这样的景物怎能不令人陶醉其中?写了这样的景物,就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6.分别指名朗读第2、3、4段,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和作用。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用“……乎”这样测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2.思考与讨论。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提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四)作业1.熟读并背诵全文。2.课文语言凝练,有不少四字句和对偶句,摘抄你喜欢的词语句子。3.随笔: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怎么看的?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琵琶行》说课稿顾振君从文本而言,《琵琶行》是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一篇音乐、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一、说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3.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二)教学重点: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二、说学情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复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三、说教法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讲的过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所以我觉得采用诵读法和学生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前疏通字句,解决字词问题。本文采用一课时教学,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课外知识,用两课时进行教学。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还应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尤其是让学生听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有个感性的认识。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人伯牙擅长弹琴,有天他在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当伯牙弹到高山的意境时,子期感叹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当伯牙弹到流水的意境时,子期感叹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整体感知1.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品味本诗的意境,我让学生在的琵琶声中反复朗读课文。2.为了完成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的教学重点,我首先分析琵琶女的三次演奏。然后通过讨论掌握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3.讨论分析琵琶女的形象,把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4.通过课外阅读的拓展比较,来感知音乐与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融为一体的文章难点。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琵琶行》顾振君一.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3.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二.教学重点: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在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人伯牙擅长弹琴,有天他在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当伯牙弹到高山的意境时,子期感叹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当伯牙弹到流水的意境时,子期感叹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简介作家作品1.由一学生介绍白居易。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教师介绍体裁。(三)检查预习提问: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四)在琵琶曲的伴奏乐中,全班朗读全诗。(五)讨论精讲,点拨要点,把握结构内容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商妇怨2)读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谪官,恨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六)把握作者如何描写音乐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3)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七)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让学生听《琵琶行》,形象化的品味音乐的神奇魅力,寓教于乐,将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形象。1.请学生找读比喻句《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2.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请学生找读。《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提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妙句。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妓是较少见的。(八)回顾全文,拓展主题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九)课外阅读,对比赏析《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琵琶行》胜过一筹。(十)总结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了解了诗人创作技巧的高超之处,并在反复的阅读中获得了审美享受,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通过学习鉴赏这首诗,归纳总结出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鉴赏古典诗歌时,首先应该疏通字义,领会词语的深刻含义。然后,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画面,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再进一步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更为深刻地领会诗歌主题的社会意义。最后反复朗诵,以更高的境界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十一)小结课文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老王》说课稿胡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我由此设计一个阅读的系列教学,计划安排三个课时,具体的知识目标:1.了解杨绛、钱钟书及其作品。2.学习用平淡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感情的方法。3.学会从具体事例中分析人物性格。4.培养拓展阅读能力、指导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养成,运用多媒体、教材、课外读物、学生习作相结合,以及质疑讨论、合作交流、学后运用,实际训练结合的方法具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导入进入情境,自读汇报,整体感知、研读文本,合作探究、体验反思,质疑交流、表达思想,实践练习、拓展阅读,深化理解小结以及作业布置等几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走近老王: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走近作者: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能维持生活。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思想)导入最后一句话,比较多吃多占幸运的人“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远远不够,所以感到“愧悟”。总有人不如我们,我们要“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以关爱为话题实际的爱心寄语训练,将课堂引向高潮达到预期的效果突出文章的重点第二课时由优秀作业展示导入拓展阅读的方法与角度首先用听读《诚实致富记》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拓展的角度教师明确—与文章的主题有关------与人物的品行有关----与平民的话题有关其次阅读拓展资料干校六记我们仨 围城读《伊索寓言》片段教师归纳拓展的用意1.了解作者夫妇二人的人生态度、生活经历、文学创作、作平风格等,对进一步理解《老王》有补充提示作用2.学习拓展阅读的其它方法最后教师小结(ppt展示)拓展阅读方法及其选文的角度1.题材相同或者相关的文章(主题情感人物)2.体裁和语言风格相同或者相近的文章3.同一个作者不同风格的文章4.与作者有关的对学习本文有补充提示作用的文章等合理设计阅读作业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1.拓展阅读《读书苦乐》、《记傅雷》2.获奖作文《热》《不和谐的声音》第三课时主要是实践各种读书方法比如朗读法齐读《读书苦乐》、思考作者的语言特点作者是如何描述读书的乐趣的用跳读法《阅读------用心灵的眼睛》用圈读法画出集中阅读的方法师生一起归纳阅读的方法---------比较法--------朗读法--------摘贴法--------跳读法--------修改法------圈读法--------讨论法-------现炒现卖法等最后是实践应用运用比较法阅读《热》《不和谐的声音》和运用修改法完成《热》《不和谐的声音》两文的修改(附录:补充材料来源1名著网等2《语文教参》3《中文自修》《新读写》)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老王》胡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杨绛、钱钟书及其作品。2.学习用平淡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感情的方法。3.学会从具体事例中分析人物性格。(二)能力目标:培养拓展阅读能力、指导阅读方法(三)情感体验:体悟作者的感情,关爱弱势群体,培养爱心、同情心。教学重点:1.学习用平淡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感情的方法。2.体悟作者的感情,关爱弱势群体,培养爱心、同情心。教学难点:拓展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及其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学手段及其用材:多媒体教材课外读物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质疑讨论合作交流具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与动物们和谐相处,然而最重要的,是作为万物主宰的人与人要和谐相处。然而,你可曾看到有多少露宿街头的心在孤独地呐喊,又有多少为了这个美丽的城市流血流汗却得不到尊重的灵魂在屈辱中偷生?正是有这样一群被称之为“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弱势群体”的人们让我们的心无法平静。在我们无意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老王就是这么一群中的一个。让我们走进杨绛女士的作品中,一起来走进老王的生活,来体悟另一种层次的爱!二.自读汇报,整体感知1.汇报整理的资料:介绍杨绛、钱钟书及其作品。2.自主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有理由)(学生有可能答道厚道、老实、善良、知恩图报、生活困难、乐于助人等,老师归纳:苦,善。)同学们已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现在,让我们从内容上进行还原。三.研读文本,合作探究1.让我们感动的事有:(学生自主回答)走近老王: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走近作者: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如果给上面这个问题加个“最”字,你选哪件事?.为什么?(预设学生答案: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因为老王已病入膏肓还来给我们送东西……)既然最感动,让我们来深情地朗读这一节(一个同学读)(读得好,感情好,让人感动的事情还要依赖于作者精妙的语言,而杨绛的语言是很有特点的,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独有的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语言)2.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有:(可以讨论)1)学生可能会发现“强笑”,“镶嵌”“绷”,提示课后第二题“前任”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大词小用,简洁风趣。导到杨绛语言的特点:平实质朴,感情深入――朴实自然,清丽淡雅,宁静平和。2)老师范读16节,引导学生思考: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的感情怎样?两个地位悬殊的人为何能和睦相处并产生了感情?——互相关爱,心与心在交流。四.体验反思,质疑交流1.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思想)(同学们对文章内容及语言把握得很好,再深入思考一下,她写作的目的只是为了些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件事吗?)导入最后一句话,比较多吃多占幸运的人“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远远不够,所以感到“愧悟”。总有人不如我们,我们要“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还有疑惑的问题是:(提示最后一句话)五.表达思想,实践练习1.“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让我们带着对爱的理解和渴望,用我们真诚的心写下我们此刻的感受,请同学们以“关爱”为话题写一句话,表达我们此刻的思想。(背景音乐:爱的呼唤)写在小纸片上,投影并粘贴在“爱心寄语”上。2.口头训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假如我是一团火,要给别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一朵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假如我是一颗星,要给别人送去光明假如要给别人送去以这种形式,表达你的心愿六.小结: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希望同学们平时也能象自己所说的那样,尊重别人,关爱他人,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为了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而不懈努力!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七.拓展阅读,深化理解课外阅读杨绛的《我们仨》及钱钟书的《围城》,并记录读书心得。《说“诗眼”》说课稿黄瑾曾有人说,高三是大学的预科。从当下各校紧张的备考气氛来看,此话的确不假。从语文学科来看,有的学校甚至还出现了把高三教材弃置一边的现象。教研员曾大声疾呼:高三的课文要上,要认真地上。本人颇为赞同。那么,如何用好高三的语文教材,如何才能上好高三的语文课?结合自身从事高三教学的体会,我是这样解读教研员的话的:一,高三课文要上,但要有选择地上,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上。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我想应该是新课程标准和考纲。尤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促使我选上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何西来先生引用了钱锺书先生对王安石五易其稿,炼字、做眼的例证提出异议的材料。对这个材料的分析和感悟,能把学生引导到对诗歌鉴赏更深层问题的一些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考题,作为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由感知到实践的过渡环节。二,高三课文要认真地上,不能局限于课文本身,要结合高三复习的要求和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升的要求,有所拓展地上,要尽量体现“管中窥豹”的效应。课堂上所列的经典诗歌名句基本选自学生以往学过的作品,课堂上的研讨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拓展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另外,高三虽说是临阵磨枪,但我想如果每节课都充塞着豁豁的磨枪声,也许气氛是热火了,调子却难免单调,日子久了,再火热的场面恐怕也难有吸引力了。所以,有时不妨在课中插一个游戏,讲一段趣闻,说一则笑话(当然内容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一个知识,掌握一种方法,进行一项思考。本课设计的苏小妹出题考苏轼的游戏,原本是作为机动的环节,刚巧在教学中用上了。没想到,同学特别感兴趣,有的与苏轼前两次的不谋而合,有的虽不及,却也有意境、有灵感。我禁不住夸奖他们说:“看来我们班真是藏龙卧虎啊,他苏老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先生的确高明,可也不见得高不可攀啊。好好努力,将来我们也出一个大文豪!”显然,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感悟,提高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设计:《说“诗眼”》黄瑾一、教学目标(一)细品“诗眼”的作用和魅力,感悟诗人“做眼”(锤炼)的方法和精神。(二)学习“披文以入情”,对“诗眼”进行感悟、发现、比较的鉴赏方法,锤炼鉴赏者的“诗眼”,提高审美能力。二、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读、理解、实践、感悟为主,以达到高三语文学科教学以新带旧,新旧整合的目的,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三、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读文,认识什么是“诗眼”,“诗眼”的两指,整理文中所例名句(PPT),并从中初步感悟“诗眼”的作用。(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1、预习作业交流,教师随机点拨。以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为例,感悟“诗眼”对于全局和全篇的作用。2、以经典诗歌名句为例,解读“诗眼”的艺术原理(1)“诗眼”的位置(补充05上海高考诗词鉴赏题)(2)“做眼”的方法(从词性看,从修辞方法看)(3)“句中之眼”和“篇中之眼”的关系附:经典诗歌名句1、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6、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005年上海卷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4.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课堂补充提问:除了“挂”字以外,还有哪几处体现作者炼字、做眼的匠心?“生”字不仅把香炉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现了出来。“落”字点出了瀑布倾泻的磅礴气势。3、问题讨论:何西来先生选用钱锺书先生对王安石五易其稿,炼字、做眼的好例证提出异议,其用意何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获得启示:1、鉴赏诗歌须有一定的知识面、感悟力。2鉴赏诗词要善于独立思考,分析比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才能炼就一双“诗的眼睛”。(4)趣味游戏苏小妹曾经出了“清风细柳,淡月梅花”一句,让其兄苏轼各添一字作腰。没想到苏轼试了两次都没过关,直到第三次方才得到苏小妹的肯定。请同学们也来试一试,看看会不会和苏轼不谋而合,甚至于比他更高明。(三)拓展练习1、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参考答案)其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极富概括力,“黄沙”形象的点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言战事不断,“穿金甲”是说战斗艰苦。短短七个字,把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斗之频繁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2、王建《十五望夜月》阅读王建的《十五望夜月》,完成诗后问题。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题:《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解,你认为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为什么?(参考答案)落”字新颖妥帖,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给人以形象的动感。“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边城》说课稿李莉一.说教材:《边城》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是高中小说学习的起始点,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著名作家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在《边城》里,通过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兄弟之亲、睦邻之意生动的表现了他心中的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作品特点.2.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和学习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特别是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二)能力目标:1.学习小说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2.通过分析小说环境心理和对话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3.美读课文,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三)德育目标: 感悟真善美,亲情与爱情.教学重点:1.理解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把握翠翠形象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通过翠翠的情感变化来理解爷爷对翠翠在感情上的呵护教学难点:理解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把握翠翠形象以及小说所蕴涵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二.说教法二期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我也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根据情况采用了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此外适当的预习作业也能让课堂讨论不流于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做法如下:1.提问法讲解时让学生在预习后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划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并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理解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此外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词语之间的内在关联。2.指导颂读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祖孙两的对话,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段对话是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的,体现了爷爷对翠翠哪方面的疼爱与呵护,并结合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线让学生总结爷爷对翠翠的爱体现在哪几方面。(在留了预习作业的基础上完成,这样可以避免走形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可以碰撞和交流)3、教师点拨(注意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解决)三.说学法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激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根据以上依据,学法如下:1.反复揣摩,合作研究,感悟提升。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我们知道,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在小说的评价、鉴赏中,理解关键词语对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篇小说中让学生通过美读体会情感,反复揣摩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再加上适当的有效的讨论。不仅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抒情特色,又能够通过翠翠情感变化所勾勒的故事情节中体现的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来把握小说对人情美人性美的歌颂。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这篇小说之门的金钥匙。2.美读课文(包括分角色朗读主要对话,体会人物情感。)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鲜明地体现着人物的性格特征。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事实,思想的实际表达为语言。”所以抓对话理解对把握人物感情和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头让女生美读,有助于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世界。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  2课时,分为以下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创设意境)1.播放一些湘西风情的图片,使学生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2.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风格,介绍《边城》的写作背景,给出“边城”的解题(从时间、文化上考虑)。理论依据:“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境的创设,是激趣的第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一)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 这篇课文是节选的,知道整个故事情节有助于把握情节之间的联系和理解文意。(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课文,概括各节的具体内容.因为这篇小说属于节奏比较缓慢的抒情小说,让学生熟悉情节是理解课文内蕴关键。(三)分析人物形象1.翠翠形象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词语及其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其实构成了一条翠翠感情变化的线索,让学生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理解这些情感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凄凉”—“胡思乱想”—“哭起来”—“神往倾心”—“顶美顶甜”—“吃了一惊”—“沉默”—“吹不好”—“柔软”设问让学生揣摩情感:(1)翠翠为什么心中有些“凄凉”?(抓凄凉的含义:寂寞冷落)(2)翠翠为什么“胡思乱想”想离开祖父,想让祖父着急呢?(3)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哭起来”的原因吗?(4)翠翠为什么会听母亲的爱情故事听的“神往倾心”,会觉得是“顶美顶甜”的梦呢?(“虎耳草”的寓意?)(5)翠翠“吃了一惊”,“吹不好”芦管说明了什么?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了翠翠心理变化的这条线,这其实是纯情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变清晰的过程。通观全文总结翠翠的形象: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于爱情羞涩又真挚,后来傩送出走她又矢志不渝的在等心上人回来。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2.爷爷形象  小说以翠翠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翠翠的情感变化离不开爷爷,表面上看,祖孙两在生活上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其实更重要的是爷爷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护翠翠。文章中有多处体现,让学生找出来:(1)讲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诉翠翠应该怎样去爱(2)去城里打听却不告诉翠翠——给她余地,不影响翠翠的选择(3)第三节对话——爷爷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亲的事当笑话讲。(这部分找学生分角色读去体会,老师点拨)(4)翠翠心乱了,吹不好芦管,爷爷给她吹,吹的她心都软了。——理解翠翠的心(5)当傩送出走,翠翠确不知情,翠翠让爷爷唱歌,爷爷唱的事傩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心疼翠翠,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感情。我们通过翠翠的这条感情线索,看到了爷爷对翠翠在爱情上那么无微不至的呵护,生怕有一点点对孙女的影响,这种来自心灵的爱护是那么的让人感动。爷爷形象总结: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勤劳,善良,对孙女爱怜备至,特别是为翠翠爱情,默默的操心担忧,对其心灵呵护倍至。3.天保傩送兄弟两个人都深爱着翠翠,他们的爱情“决斗”方式确是最淳朴的唱歌,当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过,翠翠喜欢的是傩送时,自己选择了孤独的离开,成全两对有情人,但他最后却死于意外,而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内疚,也选择了离开。 (五)分析主题:全文通过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来展现了纯真女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到清晰的过程,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红线一头是爷爷对翠翠爱情心灵上的呵护,另一头是线索所关联的情节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经意中,谱写了一曲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诗篇。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放映了电影《边城》,这样能更好的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并真正去理解小说的主题。 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边城》李莉一、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二、教学重、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2)《边城》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3)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翠翠爱听“歌”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是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是爷爷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吗?不是,爷爷早就在操持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爷爷的操持吗?不,翠翠明白,爷爷永远会满足她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心愿。)明确: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为什么无来由地多次地“哭”?明确: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4)外公给翠翠讲父母的往事,注意把握此时翠翠心理的微妙变化。(5)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尾草轻而易举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说明了什么?明确: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6)当祖父把实情告诉翠翠的时候,注意此时翠翠的心理变化。“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明确: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7)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老船夫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明确: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8)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明确: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这时她已经知道虎尾草要交给谁了。(9)关于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明确: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而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她爱的执著。3、分析讨论作品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感受湘西民间独具的风俗美风情美。(1)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明确: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二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点分析第13章(课文前部分)翠翠的“负罪”和“赎罪”。再让学生找表现祖孙亲情的文段,让他们意识到这真挚亲情是植根于纯朴民风中的。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明确: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课文节选的三章没有直接写到几个青年男女相爱的动机,但却写到了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同样,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可作补充的是翠翠父母的爱情,他们在对歌中相爱,在绝望中殉情。爷爷对翠翠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原来,翠翠就是纯洁爱情的结晶。(3)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明确: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分析中让学生感受悲剧中的人性美。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的美丽,意图何在,这可能是个复杂问题,可不必在教学中深究。沈从文先生在内地看到了许多现代文明对传统美德的锈蚀和破坏,这触痛了他,这部小说可能反映着他对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的思考和愿望,他把这些美好的愿望交给了家乡湘西的乡亲,所谓“礼失求诸野”吧。4、开放讨论题:小说中人物孤独感的分析。5、教师总结。6、课后训练: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内容,并思考: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提示: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认识父亲》说课稿李凌熲一.教材分析《认识父亲》一文选自“主旨与材料”单元,本单元的要求学生从读到写、“以读导写”地加强学练,通过阅读来揣摩材料的运用,领会主旨和材料之间的辨证关系,并能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使相关能力得到提高。《认识父亲》的作者,紧扣“父爱”这一主题,选取自己采访和经历的一系列典型事例,以表现父亲的形象。每一个可泣可诉的故事,都推进一层感人至深的力量。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所用的材料,认识文中一系列父亲形象,体会文章的情感力量,增进自己对父亲的理解与尊重。二.学情分析07级学生为一年级新生,学习基础良莠不齐,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能做过深的要求,因以基础要点的把握和情感教育为主。三.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主题选择有表现力材料的方法。2,揣摩品味文章的立意深度与情感力量。3,感知“父亲”这一形象的凝重,增进自己对父亲的理解与尊重。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围绕主题选择有表现力材料的方法2,难点:揣摩品味文章的立意深度与情感力量3,解决办法:(1)出示图片,让学生正面感受父爱的伟大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用感人的父爱故事来打动学生(3)分小组展开讨论,寻找文章所用材料并归纳整理。课堂教学设计:《认识父亲》李凌熲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主题选择有表现力材料的方法2.揣摩品味文章的立意深度与情感力量3.感知“父亲”这一形象的凝重,增进自己对父亲的理解与尊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围绕主题选择有表现力材料的方法难点:揣摩品味文章的立意深度与情感力量教学用具与器材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板书设计材料父亲的表现主旨面对病儿坚强的军人父亲的脆弱面对受伤的儿子年轻的父亲因担心而乌发满霜面对残疾的儿子父亲坚韧与内疚伟大、坚强、无私的父爱面对儿女有难时父母用生命换取孩子的平安面对丧子之时父亲痛不欲生,神情恍惚面对儿子犯罪时父亲突然失聪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书写“父亲”二字,问同学想到什么,父亲在你们的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学生各抒己见)二.出示材料材料1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横渡大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美国和妻子会合。一天,当父亲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给儿子吃时,船却突然剧烈摇晃,刀子在父亲摔倒时插进他的胸部。父亲慢慢站起来,在儿子不注意时用在拇指擦去了刀锋上的血。以后的三天,父亲照常照顾儿子,带他吹海风,看蔚蓝的大海。仿佛一切如常,但儿子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分钟衰弱,他看向海平线的目光是如此的忧伤。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儿子的旁边,对儿子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告诉她,我爱她。”说完,在儿子的额上深深地留下一个吻。船到美国了,儿子在人潮中认出了妈妈,大喊:“妈妈!妈妈!”就在此时,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尸检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子无比精确地插进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发觉。惟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了,使得被切开的心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要以死者的名字命名。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先生一字一句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问学生对这段材料的感受。材料2:罗立中的油画《父亲》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一幅画深深地扣住了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心弦。这就是获得第一名的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父亲》那布满皱纹的黝黑的脸上,沁满汗珠,额头鼓着青筋,嘴唇干裂,牙齿残缺不齐,那松树皮似的手上,端着一个盛满清水的瓷碗。“父亲”在烈日下劳作,而又无哀无怨的充满慈祥的表情,使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都颤动了。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北大历史系的几位学生看了油画,流着泪说:“父亲,忍着痛苦,却用血汗供我们上大学!想想父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读书呢?”有两个即将出国的留学生看到这幅画时,当场咬破手指,在手帕上写下“记住父亲”四个字。明确:父亲也许是不善言辞,不善表达的,也许有时是过分严厉的,但父亲的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坚强的。三,阅读课文检查预习四,分析课文1,朗读课文1、2自然段,找出其中反映“父亲”角色的重要意义以及表现父爱伟大的关键语句。“父亲是……赋予你生命的那个男人”“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女,宁愿献出自己仅仅一次的生命”2,文中所说的父亲是特指一位父亲还是一组群像?明确:一组群像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几位父亲组成了怎样的一组群像?3,那么我们现在就分小组来分析材料,并请每一个小组派一位同学来复述材料。(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4,由学生复述材料,并请学生谈谈最感动的是那一则材料。5,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又反映了怎样一种感情?共同之处在于:面对孩子的伤病,为父者内心的痛苦与煎熬。反映了为人父者深沉凝重的爱子之情6,地震中这对父母的故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为了儿女,父母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父母对儿女的爱是崇高和伟大的。在爱子之情的支撑下,为父母者可以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爱子之情可以让父母创造奇迹。7,材料五与材料六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两则材料之间有“小异”,但更主要的是“大同”,或者说“形”异而“神”同。两则材料都反映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两个父亲在丧子之后的具体反应不同,表现各异。但孩子的意外离世都完全改变了两位父亲的生活,将他们从常人的正常生活中抛了出来,余生始终在丧子之痛中煎熬。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应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刻骨铭心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是巨大而漫长无尽的。作为儿女,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父母赋予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就是珍爱父母。无论身在何处,不论离家多久,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最关心我们的,时时惦念我们的,是我们的父母。8,材料七中父亲究竟因何而死?父亲的两次不幸,皆因不肖之子而起,因而,与其说父亲是死于车祸,不如说他是被深重而无助的父爱所压倒,被来自不肖子的打击所摧垮。爱父母,就应当珍爱自己,除了珍爱自己的生命,还必须珍爱自己的名誉、尊严,要让父母以我为荣,切不可因自己的罪错而令亲人蒙羞。9,朗读本文最后一自然段,体会本段文字为我们揭示了怎样一条真理?本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与家人、社会紧密相连,珍惜生命,是我们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这段文字不仅收束了全文,更是把文章的主题由“家庭”上升到“社会”,对文章主题进行了自然而有力地升华。10,小结本文作者围绕“父亲”这一中心选取了一系列的典型材料,饱含深情地描绘了一组父亲的群像,让我们充分而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这一称号沉甸甸的分量,更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自己的父亲呢?我们对他究竟是真的熟悉,抑或仍然陌生?五,情感拓展爸爸的味道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F说,他爸爸是一家海鲜酒家的厨师。小时候,每晚爸爸下班回来,他都嗅到他身上有一股浓烈的腥味。他们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爸爸身上的腥味令他很难受。他和爸爸的关系很差,考上大学之后,他立刻搬出去跟朋友住。两父子每年只见几次面。一个同学的爸爸在医院工作,身上常常散发着医院的味道。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后来,他爸爸病危,躺在医院里。临终的时候,他站在爸爸的病榻旁边,老人家身上挂满各种点滴,加上医院里浓烈的消毒药水味道,他再也嗅不到小时候他常常嗅到的爸爸身上的那股腥味那股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换来的腥味。他把爸爸的手指放到自己鼻子前面,可是,那记忆里的腥味已经永远消失。那一刻,他才知道,那股他曾经十分讨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爸爸走了,他身上的腥味却永存在儿子的脑海中,变成了悔疚。F说,他不能原谅自己小时候曾经跟同学说:“我讨厌爸爸的味道。”他记得他有一位同学的爸爸是修理汽车的,每次他来接儿子放学,身上都有一股修车房的味道。另一个同学的爸爸在医院工作,身上常常散发着医院的味道。爸爸的味道,总是离不开他的谋生伎俩。爸爸老了,那种味道会随风逝去。我们曾否尊重和珍惜他身上的味道?你爸爸是什么味道的?作业以《爸爸的味道》为题,写一篇200—300的短文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发言》说课稿李晓小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加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将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我是第一次上新教材,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是我今年要攻克的一个难点。新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我认为这段话中,前面一句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后面一句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那么在口语交际课上,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应成为研究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主旋律。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了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尝试用以下方法和教具进行教学:  ⒈精彩即席发言鉴赏。在鉴赏中品味即席发言的语言美、人文美。在美中感悟,在美中激起发言的欲望。  ⒉即席发言尝试。在尝试中消除紧张心理、在尝试中学习发言技巧。  ⒊总结即席发言技巧。在总结中学会分析,在分析中整理思维。  ⒋自由发言。让大多数同学有发言机会。  ⒌在竞争中活动。整堂课都是在分组比赛中进行,目的在激起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  ⒍辅助教学用具:PPT三、说教学程序  艺术部的学生有着自身的教学特殊性。作为一节说话课,既不能热热闹闹没内容,又应力避追求深度显死板的偏颇。因此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在竞争中学习、在问题中回答、在鉴赏中求知、在发言中锻炼。既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到语文课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点,同时也通过实例让学生在中国文化的河流里徜徉,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⒈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的模拟小品中进入新课,目的有二个: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⑵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3)引出发言这个主题。  ⒉介绍发言的定义,回头解说《薄熙来妙解“沾老子光”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在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总结发言的特点打下铺垫。  ⒊小品模拟的只是发言的一种类型,提问学生来引出发言的类型,以及发言的两种准备,这节课重点将即兴发言。⒋自由发言:第一轮是看图发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锻炼口语能力。5.思考即兴发言的要领,并且总结6.第二轮即兴发言,让学生们依照理论——即兴发言的要领来进行打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即兴发言的要领。7.总结。8.布置作业总之,在教学中既要突出说话课的工具性,又要体现它的人文性。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发言》李晓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发言的特点和要领2.能力目标:让学生克服发言时的紧张心理,学习发言的表达技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克服口语表达时的紧张心理。难点: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即席发言的要领和表达技巧。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情景训练、讨论、探究板书设计发言的特点即兴发言的要领教学过程一、精彩即席发言鉴赏(课本P81)《薄熙来妙解“沾老子光”》这段语段由学生角色扮演。[提问]由以上发言选段总结发言的特点发言特点:1、针对性强。即要根据特定的对象、场合;语言要符合发言人的身份。2、借助声音和表情、手势。3、从构思到表达,思维须敏捷,反应要迅速。二、(师)刚才同学模拟的是一个类似于记者发布会的发言情景,其实发言还有不少其他的类型,比如会议时的主题报告式发言,代表式发言(开学典礼上学生代表发言)、讨论式发言(像我们这样的课堂讨论发言)等等。但不管哪种发言都需要从两个阶段着手,要么事先准备好,要么当场即兴发言。1、事先准备:接到发言安排后,主动了解发言主题,根据自己发言人的角度撰写发言初稿,做好模拟发言的准备,讲述训练,若有不适,及时调整,补充。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即兴发言:事先没准备,需要应境而说,当场编辑,随机而发,具有随意性、可变性、灵活性,难度更大,更需要我们平时的训练。(师)刚才是学生根据文字来表演的,所以还是有所准备的,只能算是模拟了即兴发言,接下来我们开始正式地演练即兴发言。三、学生即席发言尝试1.数字成语接龙第一个人所说成语的第一个字必须是数字,第二个人按数字顺序接下去。如“一望无际”、“二龙戏珠”、“三言两语”、“四通八达”……“十全十美”、“一言九鼎”……2.看图口头作文每组一幅漫画,让学生根据漫画进行口头作文,再推荐在班级里发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推选一位同学上台发言进行比赛,每个同学发言不超过2分钟。(目的有二:1.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2.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四、集体讨论评议之后同学们集体评议,老师评讲。讲评时主要就讲话人的表情动作、思维方向和口语特点发表意见,要指出具体的表现。通过训练让学生总结即兴发言的要领。可以采用12字法,即:心中有数,有备无患,随机应变。教学小结即兴发言的要领1、善作心理调节采用自我暗示和自我调节的方式控制怯场心理2、现场积极做准备,不致仓促上场3、先把“开场白”想好。主要方式:A承接、延续式B有感而发式C变换角度式4、顺势插话式作业练习册《发言》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说课稿施昱艳本节课针对下学期学生即将实习、择业的实际情况,把教学重点放在领会课文内容,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青年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原则。避开以往议论文教学关于议论文写法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预习注重资料的收集;二是补充了马克思《我的自白》,让学生对马克思的个性和可选职业进行讨论;三是交流学生《我的自白》,教学方法用问题式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三个环节使学生学习理性而积极地规划职业,设计未来,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和思想,创设平等民主的活动氛围来规划未来。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施昱艳【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2.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初步拟订自己的人生规划。 3.积极参加讨论,把自己的感悟主动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理性而积极地规划职业,设计未来,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和思想,创设平等民主的活动氛围来规划未来。【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预习作业】 1.去图书馆阅读检索,或上网搜索有关马克思(尤其青年马克思)的生平介绍材料,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及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2.预习课文,在初步理解课文、感悟人生的基础上,填写“我的自白”。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作家张洁曾说,“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在这个花样的年龄,我们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体悟人生,也应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人生的方向”。同学们,你对今后的职业有过怎样的考虑呢?你择业会考虑哪些因素呢?二、研讨课文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一篇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来分析一下他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思考。 1、 马克思认为青年选择职业应考虑哪两方面的问题?提示:从第1段中找。讨论明确: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板书)2、那怎样选择呢?生:要冷静地研究所选择的职业。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3、为什么要冷静?马克思认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冷静地研究所选择的职业?4、第4段“不只是……我们也会有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中“也”表并列,说明除了“虚荣心”,“幻想”也是应考虑的因素。“幻想”也会让人失去理智。虚荣、幻想都会使我们失去理智,所以我们该怎么办? 5、马克思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是什么?(板书):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6、前面讨论怎样选择职业,现在来谈谈选择怎样的职业。马克思提出哪些见解呢?请同学们抓每段的主要语句,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投影)马克思认为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 7、三种典型答案,出自课文的三个主要部分。同学们阅读很仔细。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遵循什么原则呢?(板书:择业遵循原则:)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板书)8、马克思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明确: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 9、这其实是他在十七岁向社会发出的职业理想激情宣告。正如同学们先前讨论的那样,马克思在考虑选择职业时有着相当理智和清醒,而且他不从众,没有受虚荣心驱使选择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即追求那些收入丰厚、有社会地位、让人眼红羡慕的职业,他要选择的是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让人始终有激情、坚持不懈追求的职业。17岁的马克思,有着相当清醒的头脑和鲜明的独立性、个性,这对我们很有教育。 10、请同学们注意,马克思始终把人的尊严、人格的独立、个性的解放,作为职业选择的必须考虑因素,这是相当可贵的,他的职业不是生存手段,而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事业和享受。正因如此,他才伟大而崇高。。正因为他选择的职业如此崇高,所以,马克思自信地宣称:“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流下热泪。”这“骨灰”是借代,借指我们遗留下的事业或美名。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了马克思这一庄严的承诺,最后大家集体诵读最后一段,体味青年马克思的激情。 生满怀豪情地齐读。 11、学完全文,请同学概括: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明确:选择为人类谋福利、实现自身尊严与价值的职业,并愿意为这一职业而献身。 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三、拓展讨论师:从刚才课文的研讨中我们了解了马克思对于择业的思考,确实,我们需要有高远的理想,又要现实的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和兴趣,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具体说来,你必须在选择前明白在选择职业之前,你需要对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四、投影《马克思的自白》:1、问:从这份自白中,你能分析马克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潜在个性特质吗? 2、介绍:埃斯库罗斯和狄德罗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平民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相信科学技术力量,反对独裁,追求自由平等;埃斯库罗斯最为主要的作品是《被捕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被马克思称为“哲学日历上最伟大的殉道者”,他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3、师:根据大家上面所分析出的马克思的诸多个性特点,请大家设计一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马克思可从事的具体职业有哪些? 4、刚才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非常深入,非常好,老师深受启发。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马克思最终没有选择这些具体的职业,他选择了一个让所有“高尚的人们”面对他的“骨灰”“洒下热泪”的职业。请同学们集体诵读第13段,思考马克思以排比句式表述他要选择的职业有何作用? 5、不错,理解深透,把握住了马克思行文的逻辑与情感脉络。       6、马克思以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以自己十七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充满激情的职业理想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他的许多见解和富于哲理的语句,深入实际,虽时隔一个多世纪,仍能给我们当代青年以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换课前写好的“我的自白”,请根据你的同桌的“自白”,帮他分析设计一下他未来可选择的职业。分析完毕后,再请被分析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现在心中的职业选择的考虑。 选录一组同学分析交流,: 实物投影所分析同学的“自白”。     我最珍重的品德——珍重他人     我的主要特点——宽容     我对幸福的理解——和亲人、朋友安逸地生活在一起 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    我对不幸的理解——没有爱心,不能同情他人     我最能谅解的缺点——哭泣     我最厌恶的缺点——记仇     我最喜欢的事——在旷野上听萨克斯     我最喜欢的文学家——老舍     我喜爱的英雄——安克委巴特拉     我喜爱的花——郁金香     我喜爱的颜色——粉黄色     我喜爱的格言——让我来,Auow me     我喜爱的座右铭——让我来,Allow me 四、小结:一个合适的职业究竟有多重要?就像鸟儿需要飞翔一样,你的职业就是你飞翔的翅膀,它是你梦开始的地方。能飞多远完全取决于你判断的准确程度,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让这一组同学的“自白”和未来职业分析建议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共享。仅从这两个同学“自白”所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同学们提建议分析表现出的认真、严肃,也足以让老师高兴和感佩。老师相信,你们虽然不一定能像马克思那样干出崇高伟大的事业,但你们一定会学习马克思伟大的精神,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让你们的人生绽放靓丽的光芒。最后请同学们回家和父母讨论一下未来职业的选择,把自白和分析落实成文字,写在小作文本上,老师想和你们分享。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炼就你的一双“诗眼”》说课稿孙伟东本课是课文《说“诗眼”》的延伸课,为培养同学诗歌鉴赏能力,尤其是阅读中品味词语能力的提高做一个铺垫,为将来的总复习作好基础性的准备。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微云、河汉、疏雨、梧桐,何等寻常的景物,而孟浩然炼就“谈”字、“滴”字,写成了千古不磨的“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怎样去锻炼诗眼、词眼呢?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如“孤灯然(燃)客梦,寒件捣乡愁”(岑参),“危峰入鸟道,深谷写(一作“富”)猿声”(郑世翼),“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许浑),“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章孝标)。因而主张五言诗要在第三字上着力,七言诗要在第五字上着力。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五字句与七字句的节奏多作上二下三与上四下三,如“孤灯——然客梦”与“万里山川——分晓梦”。而意义单位又往往与节奏单位相统一,在五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二字是主语,第三字是动词所在;在七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四字是主语,第五字是动词所在。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因而自然成为锻炼字眼的重要对象。其次,锻炼诗眼、词眼还有侍于掌握多种修辞方法。最后,大量掌握词汇,精通词类的活用,对于锻炼诗眼、词眼也至关重要。当然,“作诗本乎情景”(《四溟诗话》卷三)。要写出好诗,要锻炼出足以振聋发聩的诗眼、词眼,最根本的还在于作者胸中有丘壑,眼底有性情。也就是说,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①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②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③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这些对我们同学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基于这个原因,做一下尝试,以便抛砖引玉。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炼就你的一双“诗眼”》孙伟东一、教学目的:1、了解诗眼的作用和魅力。2、初步学会寻找诗眼。3、初步领会词语品味的方法。二、教学要求重点:初步学会抓诗眼的鉴赏方法。难点:细品诗眼的艺术张力。三、方法设计:品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文中最后一段中的“诗眼”含义是什么?文章题目中“诗眼”含义是什么?师生归纳: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能突出提升全诗境界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那么你有一双抓“诗眼”的“诗眼”吗?(二)1、识位置例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诗眼镶嵌诗内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闻胜后的“喜”,“喜”字即为全诗之眼。由闻喜迅而流喜泪,由流喜泪而呈喜态,由呈喜态而唱喜歌,由唱喜歌而思喜归。喜始喜终,一喜贯通。这类诗眼或著于题,或嵌于诗,一经找着,则掣住全诗提纲,由此得以透视全篇。例2: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描述出作者的人生追求——恬静而悠然,升华了诗歌的精神境界。例3:书愤陆游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夜雪楼船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眼形诸标题。首联述青年时期抱负,反写见意,吐气愤之意;颔联写壮年经历,暗写寓意,露忧愤之意;颈联叙暮年景况,明写达意,袒悲愤之心;尾联表明意愿,总写赅意,发激愤之词。全诗字字含愤,句句联愤,因此标题上“愤”字即为诗眼。师生归纳: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诗人也往往用力最勤,因此我们在鉴赏时也要特别关注。另外,对诗歌(诗、词、曲)标题我们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识词性例1: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注释:1.瑞脑:即龙脑,香料名。2.金兽:刻有兽形的铜香炉。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这首词写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一个“瘦”(形容词)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例2:一剪梅蒋捷舟过吴江①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②,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③,心字香烧④。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释:①吴江:江苏地名,在太湖东。  ②秋娘渡、泰娘桥:在吴江兰湾附近。  ③银字笙:镶以银字的笙。调:吹弄。  ④心字香:盘曲如“心”字形的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把抽象的“时光”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师生归纳:我们从词性的角度识诗眼,重点找动词。但对于其他词类,也不可轻易放过。如形容词和词类的活用也不容忽视,这样的词也往往能化抽象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1、辨修辞(表现形式)例1: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释:①縠(hú)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红杏枝头春意闹”,乃千古名句。王国维认为,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的确,以“闹”状红杏花开之盛,是作者的一大发明,其陌生化的表达方式,顿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红杏乃视觉形象,作者化无声为有声,让人在享受视觉美的同时,获得听觉美的享受,这种感觉上的挪移,钱锺书先生称之为通感。其次,著一“闹”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字,还给人蜂围蝶舞的感觉,在视觉、听觉之外,又给人嗅觉的美感。第三,这里的“闹”,是作者的独特感受;作者泛舟寻春,先见粼粼波光,再见嫩黄烟柳,春色愈看愈美,等到发现红杏,其色彩,其生机,大有如火如荼之势,给人蓬蓬勃勃之感,于是,一个“闹”字便在作者的脑海里跳出来,作者之心境,游客之喜悦,春天之生意,尽在“闹”中矣。著一“闹”字,境界全出,的是会心之论。师生归纳:运用修辞的诗眼,往往能突出诗歌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且超越前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比如: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于直白;而李煜的“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更生动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的特点;李清照的“载不动、许多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1、悟作用例1: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喻情之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所以“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思想感情;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提契笼罩了全篇。师生归纳:诗眼的表现作用①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②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③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三)拓展:能力综合例1:书湖阴先生①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注释】①:湖阴先生:名杨德逢,为王安石寓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②:排闼[音“踏”]:推开门。请你找出这首诗三、四两句中能作为诗眼的两个字,并综合分析。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提示:“护”“送”两词是诗眼。“护”“送”两词皆为动词;“护”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溪水围绕农田的情态,仿佛一位母亲用双手爱抚着自己的小孩;“送”字同样用拟人手法写出山的亲切、慷慨,给人们带来生机盎然的绿色。这两个词很恰当地写出了作者对田园山水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赏析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纳谏与止谤》说课稿王丹【教学目标】1.诵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借古喻今的写作方法。3.学习层进式与对照式的结构,掌握议论文层次结构的分析方法。4.体会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重点】1.诵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2.体会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难点】1.学习层进式与对照式的结构,掌握议论文层次结构的分析方法。2.学习借古喻今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复述请一名学生复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大意。学生复述后,教师板书“纳谏”二字。二、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召公谏厉王止谤》的故事来引出课文。比较(板书:止谤)“谤”与今天我们说的“诽谤”不同,并无贬义,是“指斥别人过失”的意思。三、介绍作者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山东人。四、初读课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完成“思考与练习四”。2.边读边画出文中的四字句、对仗句、比喻句,找出文中的典故,看注释了解典故的内容。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检查阅读情况:天渊之别土壅而川决天网恢恢责无旁贷五、读“自读提示”,理解阅读本文的要点讨论:敢于“悬赏纳谏”,改进工作,推动现代化建设。1.读后感这一文体有什么特点?2.以“纳谏与止谤”为题,有什么好处?六、诵读课文,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要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敢于“悬赏纳谏”,改进工作,推动四化建设。七、再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析全文组织学生讨论: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全文四部分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3.分析对照式的结构,这是本课的重点。古古对照:(1)唐太宗和魏征—齐威王和邹忌(2)比干、屈原—魏征、邹忌(3)周厉王止谤垮台—齐威王纳谏战胜于朝廷(4)《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对照:(1)齐威王纳谏—现在有人拒绝批评(2)周厉王止谤—四人帮垮台4.分析语言特点(1)文中多处使用四字句,形式工整,节奏感强。(2)文中使用了对仗句,如:“行为万世师,言为万世法”等,语言精练有力度。(3)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语言贴切、通俗、生动。(4)多次运用典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八、课后小结本文借古论今,是非分明,言辞精练,运用比喻、排比、对仗、引用等修辞方法,层层推进,说理透彻,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很强的说服力,是一篇战斗力很强的议论文。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纳谏与止谤》王丹【教学目标】1.诵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借古喻今的写作方法。3.学习层进式与对照式的结构,掌握议论文层次结构的分析方法。4.体会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重点】1.诵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2.体会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难点】1.学习层进式与对照式的结构,掌握议论文层次结构的分析方法。2.学习借古喻今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复述请一名学生复述《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大意。学生复述后,教师板书“纳谏”二字。二、导入新课今天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召公谏厉王止谤》的故事。周厉王是个暴君,他专横跋扈,不可一世,听不得反面意见,更不许别人指斥他的过失。为了压制群臣的意见,他派专人监视,谁对他有一点不满就杀掉谁。他的卿士召公对此十分忧虑,并大胆向周王提出劝谏。可是周王不听,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了。三年后,百姓们恨极了,就把周厉王驱逐到彘地去了。周厉王要止谤,结果被驱逐。(板书:止谤)这里的“谤”与今天我们说的“诽谤”不同,并无贬义,是“指斥别人过失”的意思。三、介绍作者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山东人。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此后,他陆续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诗集。诗歌主题多抗争黑暗,歌颂光明,诗风明快,语言凝练,被誉为“人民诗人”。四、初读课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查字典完成“思考与练习四”。2.边读边画出文中的四字句、对仗句、比喻句,找出文中的典故,看注释了解典故的内容。检查阅读情况:天渊之别:像天上和深渊一样的差别。土壅而川决:无论怎样用土来阻塞,汹涌的河水还是冲破了障碍。壅:yōnɡ,堵塞。天网恢恢:天:天道;恢恢:形容非常广大的样子。天道像一张无边的大网,作恶者难以逃脱。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贷:推卸。五、读“自读提示”,理解阅读本文的要点明确:体裁:以读后感方式写的议论文。内容:通过齐威王与周厉王对谏谤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联系现实告诫各级领导同志要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敢于“悬赏纳谏”,改进工作,推动现代化建设。讨论:1.读后感这一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读后感这种文体是先读后感,感由读生,基本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一般要求是先写读了什么,要紧扣所读的内容展开议论,再写读了以后的感想感受或联系当前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所受到的启发教育。2.以“纳谏与止谤”为题,有什么好处?明确: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着重抓齐威王勇于纳谏这一点来立论,结合周厉王“止谤”的故事,互对照展开论述,然后联系实际发感想。以《纳谏与止谤》为题,对比鲜明,发人深省。六、诵读课文,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要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敢于“悬赏纳谏”,改进工作,推动四化建设。七、再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析全文组织学生讨论:1.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归纳: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警策的议论开头,引出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话题。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追述历史的故事,说明纳谏的可贵,止谤的危害,为议论现实打基础。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6自然段):追溯历史;第二层(7~9自然段):联系现实。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作者的具体感受。第四部分(第12~13自然段):从历史回到现实,向各级领导同志提出忠告,希望他们以史为鉴,正确对待批评意见,敢于“悬赏纳谏”,改进工作。2.全文四部分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明确:第一部分说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感到格外亲切,引起下文。第二部分先从古代纳谏的贤君明臣尤属齐威王和邹忌,到赞佩齐威王纳谏的大智与风度,再联想到周厉王因为止谤而垮台,说明两种态度必然导致两种结果。然后再联系现实:有些领导怕听逆耳之言,“四人帮”以棒止谤的反面教训。追古思今,两相对照,自然过渡到第三部分,引出作者的两点感受:感受一是说取得成果要靠双方努力,既要有敢谏的良臣,又要有纳谏的明君;感受二是说进谏要讲究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由感想又自然转入第四部分,根据历史教训,向各级领导提出忠告,希望他们“悬赏纳谏”,改进工作,推动现代建设。3.分析对照式的结构古古对照:(1)唐太宗和魏征—齐威王和邹忌(2)比干、屈原—魏征、邹忌(3)周厉王止谤垮台—齐威王纳谏战胜于朝廷(4)《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对照:(1)齐威王纳谏—现在有人拒绝批评(2)周厉王止谤—四人帮垮台4.分析语言特点(1)文中多处使用四字句,形式工整,节奏感强。(2)文中使用了对仗句,如:“行为万世师,言为万世法”等,语言精练有力度。(3)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语言贴切、通俗、生动。(4)多次运用典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八、课后小结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本文借古论今,是非分明,言辞精练,运用比喻、排比、对仗、引用等修辞方法,层层推进,说理透彻,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很强的说服力,是一篇战斗力很强的议论文。《风景谈》说课稿闫变梅说教材茅盾的《风景谈》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而且是一篇形象化的优美散文。从文章的艺术构思看,散文选择了六个风景画面,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画廊,展现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和整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欣欣向荣、积极向上、抗日卫国、创造美好未来的画卷。从审美的角度看,六个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人物的风景片断构成天衣无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已对解放区人民生活的思考贯穿其中,形成了六个不同风景片断的内在联系。可以说作者把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美的感觉和认识通过这六个风景不片断反映出来,启发我们去认识解放区人民的精神美、精神的崇高,从而达到对他们的赞颂和讴歌。《风景谈》与《白杨礼赞》虽然同是赞美延安根据地人民精神风貌的,但相比较,《风景谈》则更富于生活的情趣和新生活中所闪出的诗情画意。文章从《塞上风云》影片引起的联想开篇,借助丰富的艺术联想,纵横驰骋,给我们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茅盾的作品,往往是以深厚丰满见长的。同样,他的散文表现的虽然是某个生活断面,某种生活景象,他会调动整个的生活积累,来充实它,使之更加集中。《风景谈》是一篇融叙述、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的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在对风景画内容描述之后,引出几句议论,这不仅是对前面描述内容的深化,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点睛之笔。如第五幅画描绘的是人们在桃林茶社休息的情景。原本贫乏、简陋的桃林却因人的活动而变得丰富热闹起来。在结尾处作者这样说道:“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这是作者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一种真正的、毫不做作的议论。因为这样,〈风景谈〉就避免了单纯的说理和琐碎的叙事,而是把政治寄寓在诗情画意浓郁的六幅图画中,借助于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来表达作家对别样生活的讴歌与赞美,文章虽政治意味浓却不露骨,含蓄而意味深长。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作家的写作意图,更要指导学生领会“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再有就是鉴赏本文采用“蒙太奇”的手法结构画面的方法。说教法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本文,我起初打算以鉴赏画面的方式,以“蒙太奇“为抓手来切入课文,理解各个画面的风景构成,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抓住了课文的美学意味,缺点是淡化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如果不把作品放到特定的背景中理解,势必导致一种结果:注重文章的美,忽视文章的真与善。如何把这些东西都兼顾到的同时,还能从人与自然的和谐角度来鉴赏文章?我思考的结论是抓两幅有代表性的画面,从画面的构成到画面的美学内涵,逐层深入,挖掘画面里包含的哲理美、人性美、精神美,然后带动同学来思考其它几幅画面,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选择第一幅、第六幅的原因是这两幅画面有强烈的画面感,没有太多的叙事成分,从表现人的精神的伟大方面更有说服力,而且文字也优美,抒情与议论处理得得体,不显矫情。采用以点带面,然后各个击破的方法。说学生进入高三,虽然这个班的学生相对讲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一些阅历,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只要老师注意引导,能够由浅入深,应该能读懂此文。说学法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读一类文章,因为时间短暂,没有延伸、展开,只是就文章论文章。即使如此,还是要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1、整体把握:概括六幅画面的内容;2、深入一幅图画,重点突破(精读);(1)理解画面的构成要素:单纯的自然景与有了人类活动的自然景有什么不同;人融于自然与自然是人的陪衬有什么不同。(2)单纯地写景与景、情、理结合的区分。3、用阅读一个画面的方法来阅读其它画面(粗读);4、鉴赏本文的写作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风景谈》闫变梅教学重点:1、学习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理解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理解第一幅和第六幅画的思想内涵;理解作家把政治寓于风景中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导入:《风景谈》,谈的是风景。此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讨论人在风景中的作用,讨论风景的人文意味,可以说是同类话题中比较深刻的一篇。以《断章》(卞之琳)为例作一比较。1、通读全文,理清思路,归纳六幅画的内容。A沙漠驼铃B高原归耕C延河夕照D石洞雨景E桃园小憩F北国晨号2、阅读第一段,要求找出人物活动的背景,并能说出这样描写的好处。人物:沙漠驼队背景:荒凉的沙漠[声、色、形、空气作用:有了人的活动,使自然改观。人是风景的主宰。3、阅读文章的最后一段,找出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这个人物的作用。哨兵(人物)背景:北国、清晨、稍微的寒义作用:人的精神的高贵使自然逊色。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讨论)(1)高度赞扬解放区人民的精神风貌;(2)人的精神的伟大可以创造第二自然。5、文章要表现“风景”的人文意义,用什么手法来达到这个写作目的的?(讨论)a)陪衬:把人放在特定的背景之下。b)夹叙夹议: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性与思想分量。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c)“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中心选材。6、布置课后作业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等作品。《永远的蝴蝶》说课稿杨胜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依据《上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学科课程标准(试用稿)》编写的新教材第三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是第四单元“小说欣赏”的第一课。新教材对小说定位在“欣赏”,很切合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写的是一个凄美的悲情瞬间。情节简单,却扣人心弦,在于艺术表现手法巧妙高超。引导学生欣赏它,可玩味下手的地方较多。本课以贯穿全篇的悲情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悲情在小说三要素人物(心理)、情节(细节)、环境中的体现,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配套教参所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针对职校生实际,可以有所取舍。新教材对《永远的蝴蝶》的分析也有缺点,1.照搬网上某一篇,2.该篇网上的分析也不是最好。学情分析06金融(2)班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相对一般。在06年级中,该班纪律相对素质较好,但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学习方法也有待于引导和改进。班内同学之间语文素质也相对不高。小小说《永远的蝴蝶》的悲情悲剧,对她们这些女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兴趣。小小说《永远的蝴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何体味人物心理)情节(细节)环境的细微妙处,对她们依然是个挑战。鉴于以上分析,教学目标制定得实际一点,贴近学生。教学任务1、认知目标:知道悲剧的美,知道小小说的特点,了解该小说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通过文本的研读,大体能够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上去分析和欣赏小说。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体味小说创造的悲剧美,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进而激发学生对文本研读的兴趣。教学重点1、在文本研读中,怎样理解玩味小说的诸多意象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技巧。2、通过小说中车祸的分析,区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作者把樱子比做永远的蝴蝶教法分析在教学方法中,我选择以文本研读法为主,朗读法、讨论法、联想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积极思考和突破,也是以上述方法为主。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涵,创设情感氛围,增强直观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为第一课时。学法分析1、课前让学生初步预习课文,效果不甚理想。2、教法和学法是分不开的,要连贯。3、课堂上,以集体提问、个别提问、讨论研究及朗读来推进教学进程。与学生专业实际结合的程度这一课虽然对该班该专业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是朗读、比较、讨论等方法的运用,则能引起注意,感悟境界,激发兴趣。本课特点和创新之处1、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动、静结合,引起兴趣,能集中精力。2、对重难点的选择和切入,力求既切合学生的实际,又有所创新。3、教师示范朗读有感悟力,是无形的教育。4、教学目标贴近职校高一学生的实际,不拔高设置。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永远的蝴蝶》杨胜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器乐曲《梁祝》的片段,引入新课。(放小提琴《梁祝》片段剪辑)。二、解题、作者、小小说特点小说三要素:教师明确:1.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是第四单元“小说欣赏”的第一课。它荣获台湾短篇小说大奖赛第一名。对我们来说,读小说重在欣赏。2.小小说简介。3.小小说特点:一粒沙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永远的蝴蝶》里的世界、人情,我们从该小说三要素中欣赏分析。提问:小说三要素是什么?明确:人物情节环境三、分析欣赏环境描写中蕴含的悲情:带着以下问题朗读全文。1、提问:充斥这篇小说中的,是雨?是交通事故?是“我”的悲情?明确:“我”的悲情。2、先用最简短的两句话概括这篇小小说的内容,然后,再把这最简短的两句话扩充为比较长的两句话。(扩充物为:小说描写的时间,地点,环境,事件过程,心理过程)教师对比联想。3、环境描写中最突出的是“雨”。小说中几处写到雨,开始的雨起到什么作用哪些是实写,后面的雨哪些有象征意义?(放《永远的蝴蝶》动画片)。教师点拨: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⑴雨营造了愁苦的氛围,它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并暗示了后面的不幸。这些含情的景语给了读者这样的审美感受:闪烁的灯火仿佛哭泣的眼睛,湿冷的街面犹如含泪的面容,孤独的不是邮筒,而是“我”自已。⑵“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雨点微妙的表达出“我”敏锐的心灵感应,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足见“我”爱的深度和细致。⑶当悲剧突然发生时,“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感情急遽变化,痛彻心扉!⑷最后“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失去樱子是“我”生命中的最大一次劫难。所以,雨是劫,雨是情!情雨交融,正见悲之切,爱之切,悲剧气氛更浓烈。反复手法的运用四、分析欣赏情节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悲情:带着以下问题朗读全文。1、这篇小小说情节及其简单,不需要分析。但是这篇小小说的支撑点——车祸,却需要分析。如果小说的支撑点站不住脚,小说的构架就会轰然倒塌。那么,怎样看待小说中的车祸?(包含三个子问题:如果带两把雨伞,会出车祸吗?如果“我”去寄信,会出车祸吗?如果不下雨,会出车祸吗?)教师点拨:⑴讲亲历的故事。⑵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高于生活的真实。2.从小说中找出几个细节描写,分别指出其中体现的作者的悲痛之情。教师点拨:三次在骑楼下反复白色风衣情侣装——孝服,伞——“散”谐音,信的实际内容——结婚的喜讯。“我”知道,樱子不知道,信的实际作用——葬礼的纸钱。“我”没想到,樱子更没想到,反差手法拔尖的煞车声,轻轻的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反差帏饰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在下个月和樱子反差比较下列句子,欣赏标点符号中作者的悲情。⑴A.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B.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C.没有人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⑵A.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母亲的信。B.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五、分析欣赏人物心理描写中蕴含的悲情:带着以下问题朗读全文。1.从三个最短的自然段,体味“我”悲痛之情的层进式发展?两个花蝴蝶,翩翩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胡适教师点拨:一痛——惊痛移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早晨,哥萨克人葛利高里的情人阿克西尼娅中弹而死在他的怀里,葛利高里抬头看见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黑色的太阳。心理的失重。一切都完了。再痛——悔痛梁祝化蝶——社会悲剧,永远的蝴蝶——命运悲剧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三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让学生联想结婚以后的生活反差2.如果把樱子比作花如玫瑰,牡丹,好吗?为什么作者要把樱子比做蝴蝶?教师点拨:⑴形态,⑵现状(红绿黄青色)意象往往是人类某一方面情感和命运的象征。⑶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蝴蝶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出了象征美好之外,还象征着什么呢?宋词中有一个词牌名叫做《蝶恋花》,内容以描写男女间的情感为主;梁祝故事的结局是二人化作一双蝴蝶,在花丛间联翩起舞,梁祝二人的爱情在蝴蝶身上得以延续。这些都表明在中国文化中蝶还是爱情的象征。⑷可是,蝴蝶的象征意义并不仅仅止于此,在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论著中也提到过蝴蝶,就是很有名的庄周梦蝶。在这里,蝴蝶象征着虚幻和梦想,象征着一种魂魄精神、以及进化升华的心理。又表示再生、复活和喜乐。因为蝴蝶需要经过变身的过程才能蜕变为美丽的身躯,故又有成长、跃进、成功及转变的意思。在作家眼里,也许正是要借蝴蝶的这个意象意义,幻想着樱子能生命轮回,爱情永留。人生如梦,变幻无常,庄周梦蝶蝴蝶是我?我是蝴蝶?恍然隔世,天上人间,悲之极,思之彻——虚无与虚幻(放音乐(放钢琴《梁祝》片段剪辑)。六、布置作业:从网上杂志上或图书馆之一篇特别感人的小小説,下堂课在班级朗读。看谁选的最能感动人,我们选出前五名来评选他们为小说鉴赏家;看谁读的最能感动人,我们选出前五名来,评选他们为朗诵家。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史铁生和《合欢树》说课稿喻华教材分析:  《合欢树》这篇课文是高一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好亲情”,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进行一次“生命体验”,以此来体验亲情的美好,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我选择《合欢树》为开课的篇目,是因为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过我,让我自己对生活有了一些积极意义的思考,而我之所以把这堂课的内容定名为“史铁生和《合欢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史铁生的人生际遇和他面对残酷命运的坚强和乐观强烈地震撼过我的心灵。我也希望把这种震撼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这样的一位强者引领,希望他们今后不论遭遇怎样的人生风雨,都能够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我将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定如下:教学目的:1、走近史铁生,感悟他对生命的理解。2、感受母子之间深深的情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教学重点:史铁生的生活态度和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设计:本课的课时安排是1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是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给学生自主阐发的平台,让学生尽量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自己找寻相关信息并加以解读,注重的是学生如何与文本沟通、与作者沟通,在对语言品读中挖掘内在的情感蕴藏,从而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问题法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史铁生和《合欢树》喻华教学目的:1、走近史铁生,感悟他对生命的理解。2、感受母子之间深深的情感,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教学重点:史铁生的生活态度和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课前准备:1、预习《合欢树》,查找资料,了解史铁生这位作家;仔细研读文本,提出疑问。2、归结学生的疑问,理出集中的问题。3、下发《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两篇散文,让学生走近作者,铺设感悟课文的情感基础。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点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文坛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也走进他的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力作《合欢树》,去感受他特殊的生命历程和他内心丰盈而深沉的情感。二、走近史铁生.1、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内心的苦痛与煎熬。*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赴陕西插队。20岁在清平湾插队放牛时,遭遇了暴雨和冰雹,高烧之后出现了腰腿疼痛的症状,住进了医院,而那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在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失魂落魄*“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   ——史铁生*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2、解放自己的方式中领悟“人活着的意义”这一哲学命题。人不是为活着而活着,更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有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3、特别关注《病隙碎笔》,出版之后屡获殊荣.从《病隙碎笔》所获得荣誉中体会这背后的重要人物——他的母亲,引出课文《合欢树》三、课文探究1、课文初探:①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②找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我和母亲生活情形的语段,感受母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我十岁时的母亲:年轻,聪慧,好胜心强,热爱生活。我生病后的母亲:想方设法为我治病;鼓励我好好写作;到处为我借书;顶着雨雪推我去看电影。作品发表后:母亲已不在人世。在对比中展现的母亲形象:慈爱宽厚,坚强执著,甘心为儿子付出,甘心牺牲自我的伟大母亲.作者的情感:抒发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之情。2、深入探究: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出示学生预习中存在共性的典型问题:①文章为什么不以“我的母亲”为题?以“合欢树”为题有什么寓意?作者•合欢树•母亲对于母亲,合欢树寄予了对儿子的深深爱意和殷殷期盼,树成了一段生命过程的见证。对于作者,合欢树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芳泽和恩泽的物化,是母爱的载体。以此为题,更能把母子之间这种深情表达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并且感人至深。②“悲伤也成享受”如何理解?一个人独自在外,没有了母亲的呵护和关爱,心里自然是悲伤的.但离开尘世的喧嚣,一个人可以静静地回忆美好的往事,自己仿佛又回到了母亲身边,享受着母亲的呵护,感受母子相处的美好时光,此时悲伤也成了享受。3、情感体验:①大声读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说出感动的原因②欣赏冰心的诗歌《纸船》四、小结: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让生命更有意义五、作业:课外认真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全文和他的其他作品(至少两篇)(1)谈谈你对史铁生本人及其作品的看法。(2)谈谈史铁生对你的影响。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爱因斯坦与艺术》说课稿张琼作为进入高二以来的第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文章,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这一教学目标——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即从学生趣味出发了解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名人的这些“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以及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深入浅出,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具有思辨性,学生不易把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如爱因斯坦的婚姻家庭逸闻趣事等,巧妙地把趣味性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课外走到课内,从文本中筛选有效信息,整合爱因斯坦一生中科学与艺术的具体表现。同时,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思考科学与艺术统一性互补性的规律,从而水到渠成地把感性的阅读上升到理性的思考。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环节分为:一、积累交流,激发兴趣;二、阅读筛选,积累整合;三、细读课文,重点突破;四、阅读回味,提炼升华;五、采集词句,质疑讨论;六、拓展延伸,深度反思。第一个环节,从逸闻趣事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筛选积累有关科学艺术的材料,逐步由感想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为文章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个环节,通过整体阅读养成全面把握主旨的好习惯,筛选和概括帮助学生学会重点阅读,提炼文章内容,做到纲举目张。这一步设计放在教学内容的展开部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第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依据学生高二语文阅读的特点,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锻炼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去伪存真、抓住关键字句,突破阅读瓶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筛选概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领悟哲学层面上的科学与艺术的抽象关系。第四个环节,教会学生注意品味阅读。反复朗读,注意细节,重锤敲击文本中引用的话语,体悟这些引用话语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在阅读中品味,品味中触摸作者的情思,感知一个科学家的细腻情怀。第五个环节,这是课堂的趣味点所在,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获得成就感。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讨论中解疑。第六个环节,该部分设计作为课内内容的延伸,也是写作方法的总结,为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及生活实践等有机的结合体来。我认为,感性的导入,趣事的激发,理性的思考,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深度反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了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课前查阅资料,课堂咀嚼文本,热烈地切磋讨论,激情四溢地阐发个人观点,课后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教学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大胆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教师作为导演及时有效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驾驭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小结汇总,提炼有效的文本信息。同时,教学过程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句语句细细品味,即关注标志语(总起句、概括语、结论句、议论句、观点性语句等,表达方式一般是议论,同时要注意其位置,一般在段首、尾,文首、尾。)针对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努力夯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集中而不松散,活跃而有序。让学生在自读中品味,在讨论中豁然,在质疑中感悟,在回味中反思,在拓展比较中升华。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爱因斯坦与艺术》张琼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重点段落,使学生领会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与价值,把握文章叙议结合的写作特色;2、借助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3、初步体会到——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二、教学重点1、筛选文本信息,抓文中关键句,以了解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展开科学与艺术互补性的思考。2、体会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融叙述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三、教学难点1、从文化背景探索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思考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四、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重点段落,抓关键句,使学生领会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与价值。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现代艺术就是毕加索,现代科学就是爱因斯坦。这说明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当被人问到死亡是什么的时候,他竟然脱口而出,“死亡就是我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竟对音乐痴迷到这种地步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赵鑫珊的《爱因斯坦与艺术》,来深入探究一番。二、解题引导学生分析标题,指出标题揭示文章探讨的内容是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1、教师提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明确: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2、散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明确:运用抓关键句来,分析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引论,指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第二部分:(5——16)本论,通过列举爱因斯坦的事例来分析论证中心。第三部分:(17——18)结论,点明本文写作意图。四、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明确科学与艺术的关系。1、教师提问: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热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抓关键句,阅读筛选信息明确作者列举的有关爱因斯坦的生动事例。2、教师提问:爱因斯坦在艺术上的表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是什么?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筛选概括,明确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互补的。3、学生品读9-16段,深入探究思考,讨论交流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热爱艺术的原因是什么?(即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朗读重点段落,明确爱因斯坦出于精神生命的需要,他认为艺术和科学一样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艺术和科学都体现了和谐的美,是相通的、互补的。五、学生齐读最后两段,找关键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列举科学领域的其他代表人物,说明科学家具有广阔文化背景的重要。或者让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六、小结:1、教师提问: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2、学生归纳本文主旨以及本文的阅读方法。七、布置作业1、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再列举古今中外的发明巨匠或科学家在科学与艺术方面的关系,作为下节课上交流的作业。2、思考:本文是如何运用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你怎样把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附:板书主旨:科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相通的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议论文结构:引论、本论、结论阅读方法:抓关键句《乡愁》说课稿张文萍栏目内容教材分析《乡愁》是上海市10181工程语文教材《作品选读分册》中所选的一首当代诗歌。作者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此诗是他离开大陆多年后所写的一首表达对故乡、祖国浓浓思念之情的诗歌。虽说诗体短小,但意境深远。他采用了巧妙的比喻,托物言志,犹如一曲悲歌吟唱,震撼读者心扉。根据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要求的规定,该诗作为本学期基本阅读篇目之一。我想在教学中主要是以此诗为依托,引导同学们学习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提高欣赏和感悟能力,多一些情感体验。学情分析由于现在职校生整体语文素养下降,阅读面狭窄,阅读量非常有限,尤其对诗歌的阅读少之又少,对诗歌的赏析方法,意境的感悟、主旨的把握等都较陌生。而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说:“要想提高文学修养,那就从学习诗歌开始吧!”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着重进行诗歌赏析、吟诵教学:即引导同学们通过反复吟诵探究诗歌之美,体味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情感,从而初步激发同学们的读诗兴趣。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具有一定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一)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二)诗歌主题的开掘;(2)能力目标:1、用形象表现抽象的写法;2、比较鉴赏;3、有感情地诵读;(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内心思国爱乡情感。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A、巧妙的比喻;B、主旨的把握;C、诗歌的鉴赏。教学难点:(1)对诗歌意境的把握;(2)对比鉴赏法的使用;诵读时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执教课题《乡愁》本节课特色与创新之处(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手段等)(1)本课设计理念:1、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很快的时代。新时代的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应只停留在获得多少支离破碎知识的层面,而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应“授之以渔”,而不仅仅只是“授之以鱼”。要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诸如:情景法、诵读法、对比阅读法等,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获得最有用的信息。2、目前,快节奏的生活再加上应试教育,学生们多疏于情感体验,而吟诵是进行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之一。故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吟诵教学力度。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尝试着以读带教,以读促学。3、语文学科的有些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对他们感知课文内容无疑起到制约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教学。(2)本课设计思路:(一)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职校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导,激情、激趣的原则,依据启发式教育原理设计教学环节,并注意美育渗透。同时以多媒体课件作为依托,渲染情感,烘托气氛(如导入、结束环节的设计),帮助同学们感受意境(如诗歌绘画美的形象感受等)。叶圣陶老先生早在30年代就曾指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三分诗,七分读”,诗歌教学要以读为本。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打算以读为主线,运用初读质疑——品读赏析——研读悟情——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1)初读感受;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在初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所寄托的诗人情感。(1)品读赏析;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法,通过齐读、个别读、范读、分组读等方式,带着问题诵读诗歌,把握意象、感悟诗境、体味诗意,探究主旨。3、研读悟情;如何指导同学们进行诵读,感悟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引导同学们进行情感体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采用诵读示范、诵读指导、情景教学、对比阅读等方法对诗歌进行研究性诵读。在此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良好的品诗氛围。运用直观法,丰富同学们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与此同时,还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感染力作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读诗歌,激发同学们的读诗兴趣。4、拓展迁移;语文教学的作用力不应只停留在课堂知识点的教学,更应向大语文层面拓展、迁移。将余光中的《乡愁》诗和其它一些表达乡愁之思的千古名诗词如《静夜思》、《黄鹤楼》、《天净沙秋思》等进行比较阅读,可使同学门更好地感悟余光中乡愁诗的感情内涵和古典诗词民族感情一脉相承的关系,并有所突破的特点。初步探讨中国乡愁诗歌特别多的原因,从更广阔的层面上感悟诗歌。本诗作者运用巧妙比喻,托物言志的写法很值得一学。故课后以“思念”为题,仿写一首小诗。(二)说学法:目前,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能传授给学生哪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学、教学,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教法中也往往蕴涵着学法,起到示范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进行有关诗歌赏析方法的指导。首先,诗歌要读,即采用诵读法。读语言(音美)、读意境(境美)、读诗意(意美)。读前有准备、读中有感情、读后悟诗意。读诗的过程,就是同学们欣赏美和情感体验的的过程。其次,运用想象、联想,采用情景法,更好地感悟诗歌意境。再次,采用对比阅读法。通过同类诗歌的比较阅读,其意自现,更便捷地把握本诗的相关特点,同时也拓宽同学们的视野。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三)说教学程序:第一步:导入新课。欣赏余光中作词的《乡愁四韵》flash动画,聆听席慕蓉乡愁诗配音朗诵,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氛围,开启学生形象思维。(出示课题)第二步:初读感受,体会诗歌所寄托的诗人情感。第三步:品读赏析,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第四步:品味感情,把握诗歌层层递进感情内涵。第五步:感悟诗境,以读带教,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意境美。第五步:研读悟情,通过对比阅读,更好地感悟诗歌内涵,探讨中国乡愁诗歌特别多的原因。第六步:在《故乡的云》的背景音乐下,全班背诵《乡愁》。第七步:拓展迁移:以“思念”为题,采用托物言志法,仿写一首小诗。以读促写。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由于本节课知识点的确立较明确,且比较简洁,所以我估计知识目标的完成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再加上我导入语动情语境的营造和整堂课的讲解过程都很注重情感渗透,所以我觉得情感目标的完成应该也能有所保证。但由于能力训练环节较为薄弱,所以我觉得这个目标的实现恐怕要打折扣。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乡愁》张文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2)诗歌主旨的把握;2、能力目标:(1)用形象表现抽象的写法;(2)比较鉴赏;(3)有感情地诵读;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内心思国爱乡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巧妙的比喻;(2)主旨的把握;(3)诗歌的鉴赏。(二)教学难点:(1)对诗歌意境的把握;(2)对比鉴赏法的使用;(3)诵读时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教学用具与器材作品教材、多媒体课件及设备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主要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比较鉴赏法等有效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乡愁四韵》歌曲及席慕蓉《乡愁》诗导入新课二、初读感受:齐诵,初步体会: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明确:思乡之情….三、赏析诗歌:1、分析诗歌意象;思考:我们说乡愁本是抽象的情绪,只可意会,很难言传。那么余先生是怎样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呢?明确:巧妙地使用了四个比喻句,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加以表达。2、把握诗歌意境:思考:余先生在诗中为我们描摹了怎样的意境呢?请你用小标题加以概括。(同学分节朗读)明确:描摹的意境: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3、品味感情: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1)思考:诗人为我们描摹的四个意境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教师范读:(出示板书)邮票——母子别——思母个人层乡意船票——夫妻别——恋妻层愁象坟墓——生死别——念母之思递海峡——故国别——眷国国家之思进可见主题升华,感情层层加深。4、感悟内涵:第一小节:“少年不知愁滋味”,思而不愁,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第二小节: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洞房花烛夜,怎不令人忧;第三小结:“子欲养而母不待”,怎不令人哀;第四小节:“国破山河在”、落叶未归根,这是怎样的伤痛。四人第一次分节朗读,同学评议;四、朗读指导:(1)感情调动指导;如何真情流露:“假”情真做。“假”者,借也。运用想象、联想进行感情嫁接。诸如想象某种场景,联想某些人,为自己营造一种情绪氛围。进入作品意境当中去。引导学生感悟四小节意境。(2)朗读技巧指导:四同学再次(配乐)朗读。五、拓展迁移:1、选择几首千古流传的表达乡愁的名诗词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歌从三个方面做简单的比较鉴赏:提示:思念内容:个人之思国家之思思念时间:偶尔、一刻一生感情类型:忧愁、哀伤家国分离而伤痛小结: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民族感情传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使得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特重,这就促使余先生的乡愁诗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2、为何在中国乡愁诗特别多?(阅读余秋雨《乡关何处》节选2)明确:(1)地域辽阔,人员流动频繁;(2)连年战乱,许多人背井离乡;(3)中国文人命运多坎坷,无论求学、经商、应试往往要颠沛流离,四处奔波。(4)同根同族的宗族观、血缘观特别强。对家乡看得特别重。一旦离开家乡就回产生很强烈的乡愁情结。温家宝总理在访问美国接见华侨时说:“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六、在背景音乐中背诵《乡愁》结束全课。作业以“思念”为题,采用托物言志法,仿写一首小诗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劝学》说课稿张彦一、说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2)掌握背诵的技巧。3、  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三、说学法:    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 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第一课时: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2、解题。包括:(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3、 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6、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7、 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8、  总结: 《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五、教学设计依据: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劝学》张彦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二、难点、重点分析(一)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楔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二)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分析: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3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二)预习检查。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三)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五)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师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l.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第一组:通假字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和“为”是两个动词,“***”通“糅”,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4)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强”读***,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七)诵读第l段。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1.诵读的准备。先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学生试划,教师纠正):学不可以已***使之然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让学生解释下列词语:“已”——在现代语中有没有相同用法?请举例。(奔腾不已,不能自已)“以为”——跟“自以为得之矣”(《石钟山记》)中的“以为”用法是否相同?(不同。“自以为”是自己认为之意;此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用它做成)的省文。)“虽”——这个“虽”跟下面两句话中哪一个“虽”字的用法相同: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不同)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相同)“木受绳”二句——把省略的意思找出来。(“受绳而后锯之”“就砺而磨”——都是不言而喻的,故可省。)2.学生练习背诵。先自读两遍,再由教师领读一遍(师生都不看书),然后检查试背,发现难点,指出关键在于要理清文理。3.文理分析。第一步:找观点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追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再追问:既然如此,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补充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则“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①“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利”。)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再追问: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①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②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改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③“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被省略的“锯”“磨”二字,都表示持续的动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最后板书此段文理示意图,帮助学生记诵。4.熟练地诵读这一段。学生参照上面的示意图齐背一遍,先自查、互查,后由教师检查。诵读第2段。(八)诵读第2段。1.诵读的准备。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用“•”表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后解释词语:“终日而思”和“***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跃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彰”——就是“明”的意思。从“彡”,从“章”,“章”亦声,光彩夺目之意。“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致”——或以为同“至”,非是。“致”与“绝”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对应,都表示动作结果,课本注为“达到”是正确的。“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词,指游泳而言。2.学生练习背诵。方式同前。3.文理分析。教师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①“***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揖”可“绝江河”。)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③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与此相同。)再追问:结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语句说的?(“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舟揖”“舆马”)它们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风”,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舆马”“舟揖”,是人的发明创造之物,二者有层次高低之分。)小结:①喻属起句;②③④⑤喻属结句。主导问:起句和结句是怎样的关系?(“学”是前提条件,“善假于物”是结果——能利用自然可谓善,能创造可用之物,则是善之善者。)请归纳本段大意:能学习才能善假于物(板书)。4.熟练地背诵这一段。方式同前。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顺风”中已含有“假物”之意,但未明白点出“假”字;至“舆马…“舟揖”二喻,才明白点出;最后再说“善假于物”,给人的印象就深了。了解这种行文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记诵。(九)诵读第3段。1.诵读的准备。先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蚓无•爪牙之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后解释下列词语:“兴焉”“生焉”“备焉”的“焉”——或注为“于是”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亦通。虚词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无害。“无以”——可与“河曲智里无以应”作比较。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2.划分层次,然后练习背诵。第一层(首句、以句号为标志、下同)说明积善而后圣心备的道理。第二层(第2—4句)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积累的必要性。第三层(最后两句)从正反两面说明用心专一才能积累的道理。提示学生:此段较长,可按上述层次,一层一层地练习背诵,最后连贯地背诵全段。3.概括本段主旨后,熟练地背诵这一段。主旨是: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十)总结全文。1.思想内容。总结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论点(分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跟“学不可以已”这句话(中心论点)的关系,指出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最后列表说明。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意义(分论点之一)“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义(分论点之二)学而不已,方能积累,即“锲而不舍”——态度(分论点之三)教师点拨: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设喻的运用。教师说明: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是不确切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明事物的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学生讨论:(1)从本文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小结要点: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附带说说,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上学期已学过,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如“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用一连串的设喻,而内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绝江河”。3.对举的运用。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让学生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朱笑雄一、说教材《群英会蒋干中计》是新教材-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篇略读课文,该单元以“古代小说”为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特征,了解古典小说的几部重要作品、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周瑜设计除掉蔡张二人,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学习有关该小说的文学常识,以及文言文字词翻译等知识;2、能力目标: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章回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小说中组织和安排情节的艺术。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鉴赏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点拨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体验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另外本文是长篇小说的节选课文,读完该篇,学生定然对前后的故事情节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整阅读这部长篇小说。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提高了文学欣赏品位。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教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1.从易中天说三国引入新课。易中天《品三国》是一个文化热点,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以此作为课文的导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强烈兴趣。新课展开后,简单介绍《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在记录同时完成识记任务。2.朗读疏通课文在学生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时势背景之后,迅速解决正音问题。3.讲解一些妨碍理解课文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第二课时1、回顾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化常识。2、分析故事情节的安排,鉴赏描写人物形象的艺术。这一部分为本课的重点、高潮。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外阅读和预习的收获,说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和孙刘双方的军事部署。在这个环节,学生成为主体,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他们概括归纳和表达的能力。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采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之后,请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初步概括出各主要人物形象。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几处细节描写,尤其是几次传神的言行、神态描写,深入分析各人物在特定故事情节里的心理活动,结合之前的结论,完善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结果。3、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在下课前两三分钟里,我将简单回顾全课内容,通过集体回答的方法,强调各主要人物形象。最后,以集体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结束本课。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4、作业:完成课课练课堂教学设计:《群英会蒋干中计》朱笑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有关该小说的文学常识,以及文言文字词翻译等知识;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章回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热爱古典文学。二、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小说中组织和安排情节的艺术。三、教学难点:学习鉴赏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四、教学设想:课文教学的重点在情节分析、人物分析。教学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以读为主,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后,由学生通读课文,讲解一些妨碍理解课文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第二课时,以议为主,用讨论的方式,理解情节安排的周密、巧妙,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导入回顾有关《三国演义》的文化常识。2、了解故事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故事“赤壁之战”的前奏。说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和孙刘双方的军事部署。——“赤壁之战”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四忌,“北军不熟水战”是他致命的弱点。周瑜就用心研究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击败曹兵。正好这时周瑜幼年的同窗蒋干受曹操之命前来说降,周瑜来个将计就计,诱使蒋干带回一封假信,借曹操之手把曹操手下的水兵都督蔡瑁、张允杀死,使曹操失去了指挥水战的得力将领。这样就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3、分析情节的周密安排1)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课文的中心是周瑜巧设反间计,借曹操之手,杀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周瑜为什么要除蔡、张二将呢?这与蔡、张二将在曹营中的地位有关。由于周瑜毁书斩使,就引发了曹操与周瑜的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就有蔡张二人训练水军之举,又由于这二人整治水军得法,引得周瑜前来窥探,使周瑜产生要“除此二人”的想法。课文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就是为了交代这些连环着的因果关系,使周瑜除蔡、张二人的决心的产生不显得突兀无凭。这也是小说情节处理的合理之处。2)蒋干自荐去说降周瑜,向曹操夸下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必要成功。”这些话与故事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蒋干盲目向曹操夸海口,到东吴却碰了壁。一见面就被周瑜封住了说降的口。大会群英,蒋干又为东吴英雄荟集,“兵精粮足”及周瑜忠于东吴的坚定心志所慑服。蒋干眼看无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心急如焚,与周瑜同榻共寝,可是“如何睡得着”。此时他发现一封蔡、张降吴的密信,真是绝处逢生,正好带回去交差邀功。由于这一心理因素,使蒋干分不清书信的真伪,极易受骗中计。因此,蒋干出发前的夸海口与到东吴后的窃书中计有着必然的演进规律。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合乎逻辑。3)一封假书信为什么能瞒过蒋干、曹操二人?——蒋干除了由于受急于要捞点情报以便回去交差这一心理因素驱使而使他分不清真假以外,还因为周瑜特意安排了一些迷惑他的细节,被一步步引入圈套。一是周瑜故意合着假书信的内容说梦话,让蒋干相信降书属实,二是安排人在四更时来向周瑜报告“江北有人到此”,还在与周瑜密语时故意漏出一句“急切不得下手”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的话,令蒋干对书信之事确信无疑。——再说曹操,三江口之战“东吴兵少,反为所败”,他在怪蔡、张二人“不用心”时,已对这两个荆州降将不放心。看到蒋干带回的降书中有“降曹”“迫于势耳”、“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之语,都与蔡、张的身份、练兵的做法相符,遂使曹操也受骗中计。所有这些情节都能前后照应,上下合榫,这是小说情节处理的高明之处。1)曹操斩杀蔡、张二将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细作探知”一节是这则故事的尾声,不仅为了交代周瑜反间计的成功,与开端相呼应,还体现了这一反间计对长篇小说后面的情节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4、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捕写充分表现了周瑜、蒋干、曹操的性格特征。(用提问、讨论、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1)小说写周瑜有哪些主要情节?——毁书斩使,挫败曹军,暗窥水寨,款待蒋干,施反间计,诱人中计等。2)这些情节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他既有决断大谋略的气魄(经过实地察看之后决定设计先除“深得水军之妙”的两个将领,以削弱曹操的水上战斗力,能抓住主要矛盾,迅速作出决断),又有捕捉小的战机的敏锐(一听说蒋干来访,立刻决定利用蒋干施行反间计)。反间计施行的计划又安排得非常缜密,引人入彀。足见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统帅。3)周瑜在接待蒋干时的六次“笑”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①“间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这个“笑”是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表现出他在与敌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个“笑”是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蒋干的来意,嘲笑蒋干欲盖弥彰。③“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这个““笑”,是虚情假意地对蒋干表示亲切,稳住他,以便让他上钩。④(瑜)“说罢,大笑畅饮。”这个“大笑”是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以便麻痹将干。⑤“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这个“大笑”表示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让蒋干认识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动摇。⑥(瑜)“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这个“大笑”进一步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以绝蒋干劝降的念头。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1)从这几次“笑”中可以看出周瑜潇洒豪放的性格和胜券稳操的自信。在曹操、周瑜面前蒋干有哪些言辞、举止?这些言辞举止说明蒋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蒋干在曹操面前夸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前来归降,并保证“必要成功”。事实上他对周瑜并不了解,到东吴被周瑜封位说降的口后,又束手无策。可见蒋干是个盲目自信、志大才疏的“幕宾”(知识分子)。蒋干初到东吴时“昂然而来”,貌似高傲自信。被周瑜开门见山点破“为曹氏作说客耶”后却“愕然”视之,没有对策,立刻陷入被动。待到周瑜让太史慈监酒,宣布“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蒋干更为“惊愕”,“不敢多言”,说明他胸无城府,十分怯懦。最后,蒋干听了周瑜炫耀自己的实力、地位的一番言谈之后,顿时“面如土色”,哑口无言。说明他既无胆识,又无谋略。蒋干窃得假书信后,“睡至五更”,“潜步出帐”,没有受到东吴军士的抗阻,顺利返回曹营。他只庆幸自己的成功,而不去想想自己为什么能那么顺利地带着“情报”脱身,明明是中计,却自以为得计。可见蒋干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蠢才。2)曹操是个有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也会中周瑜的计呢?蒋、曹二人都中了计,这二人是有否有不同之处?——曹操扫平北方,挥戈南下,八十万雄师,直扑江南,不可一世。在胜利的形势下产生骄傲轻敌的思想。虽然收了蔡张二将,但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以致中计误杀两名水军都督。但曹操与蒋干不同,他毕竟老练,能马上省悟到:“吾中计矣!”事后却不肯当众认错,给蔡、张加上“怠慢军法”的罪名掩饰自己的过错。可见曹操是一个老奸巨滑的臣子。5、总结:通过对周、蒋、曹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说说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通过这个故事反映曹操与东吴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的卓越的军事才干。一起背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领略词中周瑜的飒爽英姿。6、作业布置:完成《课课精练》有关本课的练习。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地貌与经济建设》说课稿陈天酉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图片引入正课:青藏铁路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高寒、缺氧、多冻土海拔高(平均海拔4000米)一、地貌与农业:影响因素:湿润:种植业低纬度低海拔干旱:畜牧业1.海拔高度山地:林业高海拔高原:高寒作物和高原畜牧业2.地表起伏和地形坡度和坡向流水地貌:冲积土黄土地貌:黄土3.地貌的物质组成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火山土看我国商品粮分布图二、地貌与工程建设1.海拔高度的影响:青藏铁路2.地质基础的影响:三峡大坝的选址为什么在南津关,美人沱和三斗坪中选择了三斗坪为三峡大坝的坝址?分析资料: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地质基础影响地铁施工2003年7月1日9时左右,上海中山南路847号上海市音像制品批发交易市场5层楼房发生倾斜,主楼裙房倒塌。这是正在施工中的地铁4号线(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区间隧道浦西联络通道发生大量流沙涌入,引起地面大幅沉降所致。1.地表起伏的影响: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的宝成铁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通过图片说明:伟大的成昆铁路2.海岸地貌与港口建设:看洋山深水港图片属于海蚀地貌,港阔水深,现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集装箱港三、地貌与城市建设1.地貌影响城市的布局*39个特大城市中的27个在东部平原地区2.地貌制约城市的拓展方向和城市的空间格局看兰州,北京和拉萨的市区分布图分析:**河谷和山地的制约使兰州城市沿黄河东西狭长方向延伸***拉萨↑和北京→在高原和平原上,城市街区为棋盘状****受山地地貌的制约,山城重庆呈现立体发展的态势练习:因地貌和气候很多大城市有雅名,除山城重庆以外,还有泉城;江城;日光城和冰城等四、地貌与旅游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的展示说明地貌可以直接育景或间接育景。最后小结: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哪些对环境和生活起到了积极影响?哪些产生了不良后果?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积极影响负面影响围湖造田过度开垦无序采矿挖掘河道兴修水利修筑梯田填造人工岛绿化沙漠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地貌与经济建设》陈天酉教学目标:l知识目标:知道地貌与农业,工程建设、城市发展和旅游的关系l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地貌对农业,工程建设、城市发展和旅游的影响l情感目标: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地貌对农业,工程建设的影响教学难点:教具:地图册教学过程:引入:青藏铁路的建设正课:青藏铁路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1.高寒2.缺氧3.多冻土海拔高(平均海拔4000米)一、地貌与农业:影响因素:湿润:种植业低纬度低海拔干旱:畜牧业1.海拔高度山地:林业高海拔高原:高寒作物和高原畜牧业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地表起伏和地形坡度和坡向流水地貌:冲积土黄土地貌:黄土3.地貌的物质组成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火山土*我国商品粮分布图二、地貌与工程建设1.海拔高度的影响:青藏铁路2.地质基础的影响:三峡大坝的选址为什么在南津关,美人沱和三斗坪中选择了三斗坪为三峡大坝的坝址?地质基础影响地铁施工2003年7月1日9时左右,上海中山南路847号上海市音像制品批发交易市场5层楼房发生倾斜,主楼裙房倒塌。这是正在施工中的地铁4号线(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区间隧道浦西联络通道发生大量流沙涌入,引起地面大幅沉降所致。3.地表起伏的影响: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的宝成铁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图片说明:伟大的成昆铁路4.海岸地貌与港口建设:洋山深水港属于海蚀地貌,港阔水深,现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集装箱港三、地貌与城市建设1.地貌影响城市的布局*39个特大城市中的27个在东部平原地区2.地貌制约城市的拓展方向和城市的空间格局**河谷和山地的制约使兰州城市沿黄河东西狭长方向延伸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拉萨↑和北京→在高原和平原上,城市街区为棋盘状****受山地地貌的制约,山城重庆呈现立体发展的态势练习:因地貌和气候很多大城市有雅名,除山城重庆以外,还有泉城;江城;日光城和冰城等四、地貌与旅游小结: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哪些对环境和生活起到了积极影响?哪些产生了不良后果?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积极影响负面影响围湖造田过度开垦无序采矿挖掘河道兴修水利修筑梯田填造人工岛绿化沙漠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课稿黄丽华一、教材分析1.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框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三年级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一节《民主和民主政体》的第三框,是对学生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教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具有特定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意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以上几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呼应;启下是只有讲清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才能让学生在行动上得到具体的落实,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相应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掌握它的主要内容;能够列举并分清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职权;懂得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从而认识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课前网上查找资料,课堂上交流、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人大制度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感受去关心人大工作,关心国家大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人大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培养学生明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二、学情分析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本节课是整本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内容和优越性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并从思想上接受我们必须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由。教材的理论性较强,从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看,不少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缺少全面了解,对中国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缺少必要的认识。因此,要使学生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采用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教育的视野,以取得教育的实效。所以本节课在课前准备和课中交流、讨论时,我都注意活动的组织安排,找准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学生内心存在的问题,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落实,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采用了课堂交流、讨论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提高教学的效力。三、执教课题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本节课特色与创新之处1.教学理念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我们应该确立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主动的学”,只有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和媒体,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动活泼的材料和饶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切实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积极、愉快的情绪从事学习。2.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贯穿以时政资料为背景,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合作交流法、课堂讨论法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对于学生有疑惑的问题,我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切入,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小问题后逐步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澄清思想认识上的一些疑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参与和探究教学过程。我采用了让学生上台介绍演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对于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我便采用了课堂讨论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虽然会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但我在此过程中始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师生共同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并且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这样便能很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四、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本节课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有机结合,创建性的使用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落实,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始终注重围绕主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整节课下来,感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黄丽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掌握它的主要内容;能够列举并分清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职权;懂得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从而认识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课前网上查找资料,课堂上交流材料、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人大制度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感受关心人大工作,关心国家大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人大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培养学生明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三、教学用具与器材:多媒体四、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贯穿以时政资料为背景,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交流法、多媒体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参与和探究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对这三次重要的会议简单介绍,导出课题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提问: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机关?它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发言,老师归纳: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即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的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提问: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学生发言,老师归纳: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民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老师特别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一个具体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统称;后者是指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提问:全国人大的性质、职权、地位是怎样的?学生发言,老师归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同时它又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材料展示: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有关决议的表决情况。提问:上述材料体现出全国人大具有哪些权力?学生活动:略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提问:地方各级人大是什么机关?它们有哪些职权?学生发言,老师归纳: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并由它监督实施。材料展示:2007年1月28日开幕的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主要议程。组织学生就上海人代会讨论通过并执行的一些具体决定,讨论地方人大的职权。学生活动:略3.县以上人大设立常务委员会提问:人大常委会是什么机关?它们有哪些职权?学生发言,老师归纳: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在人大闭会期间,它的部分职权由人大常委会行使。材料展示: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城乡规划法、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律师法。经表决决定,免去周永康兼任的公安部部长职务,任命孟建柱为公安部部长等。组织学生就上述材料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哪些职权。学生活动:略4.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材料展示:(1)2005年3月25日中午,作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05年度重点工作之一的“人大网议日”正式开通。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点击开通了“人大网议日”。并应邀就“推进政府依法执政过程中如何发挥人大的作用”这个话题,参加了“网议人代会”活动,与网民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网上聊天、交流。提问:上海首设“人大网议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与网民进行网上聊天、交流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略要点提示:人大和人民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对人民代表和人大进行监督,人民代表和人大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材料展示: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2)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于2007年10月10日举行,会议审议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法官法,规范审判行为,不断提高法院工作水平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检察官法,规范检察行为,不断提高检察工作水平情况的报告》。提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要审议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报告?学生活动:略要点提示: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必须对人大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材料展示:(3)三峡工程的决策,全国人大进行了充分讨论,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弃权的,还有人没有按表决器,但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获得通过。现在三峡工程已得到迅速的实施,使这项对国家对人民有重大影响的跨世纪工程得以实现。提问:三峡工程的决策,经过了反复的过程,它最终的拍板定案,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略要点提示:三峡工程的拍板定案,体现了代表在表决时可充分发表意见,表决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看,既保证了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各个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地工作。既实现了民主,又保证了效率,取得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2)从人民代表的产生和构成来看,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教学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它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又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希望同学们今后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更加深入具体地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布置作业: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调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澄清我的价值观》说课稿陆琨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明确价值观的定义;了解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价值观对个人生涯规划的影响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展示生活中有关人们价值观的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在接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活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做出正确的生涯规划。二、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定义、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三、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定义、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四、教学方法:学生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程序:1、通过讨论导入新课,讲解价值观的定义。并且结合11个观点来请学生讨论回答,进一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价值观。2、观看相关漫画、材料,分析讲解价值观的形成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学习经验等有密切的联系。3、介绍徐本禹、袁隆平、桂希恩的事迹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2007年7月16日上午在北京被执行死刑的材料,使学生明确价值观对个人生涯规划的影响力,从而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4、总结5、布置作业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澄清我的价值观》陆琨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明确价值观的定义;了解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价值观对个人生涯规划的影响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展示生活中有关人们价值观的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在接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活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做出正确的生涯规划。二.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定义、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三.教学难点:价值观的定义、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四.教学方法:学生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讨论:有两个工作岗位,你要找哪一个?1、工作规律、风险小、稳定、离家近、工资低2、变化较多、收入高、风险大、离家远、失业可能性大生:略师:大家的选择不同,实际上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决定的。(一)价值观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1、定义:是一个人对周围人、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作判断的一种较稳定和持久的观点,会影响一个人的评价标准和行为取向。——讨论:对于以下观点,你持什么态度?(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1.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2.财产重要,但人的生命更重要3.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4.知识改变命运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6.我能根据自己的弱项自主地安排学习内容7.我认为最卑鄙的人是不讲诚信的人8.学校动员为灾区人民捐款,我会积极响应9.偶尔作弊,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10.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11.中学生穿高档的名牌服装是个人的自由,不必评头品足2、价值观的形成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学习经验等有密切的联系。——观看漫画:“食面埋伏”等材料一:一、某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以假充真的“蚕蛹复合氨基酸”产品案。 二、某米线厂使用吊白块非法加工米线案。 三、某窝点制造假冒知名品牌白酒案。  四、李某某、郑某某加工有毒咸鱼干案。  五、某黑窝点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啤酒案。  六、某食用制胶厂违法使用废旧皮革生产食用明胶案。  七、某豆制品加工厂生产、销售伪劣豆制品案。  八、某窝点使用非食品原料硼砂加工凉皮案。  九、某植物油厂使用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用油案。  十、某市质量技监局查获含苏丹红海椒面案。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材料二: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一些领域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商业欺诈行为,网络欺诈就是其中一种。异地企业在网上达成协议,等到把钱寄出之后却一直盼不来所购的物品,从此也没有对方的消息,诸如此类的网络欺诈在全国各地多次出现。网上违规经营行为逐渐成为工商管理部门受理投诉的新热点。不少经营者在网站上发布有关商品、服务的虚假信息,利用彼此“看不见”的隐蔽性,吸引买者“上钩”。一旦得手,对方也很难索赔。材料三:南昌市日前宣判一起特大制售假药诈骗案,犯罪分子邓武高等人四年来先后在郑州、武汉、南昌三个省会城市的五家公立医院非法开设专科门诊,制售假药,同时还在媒体上大量刊登虚假医疗广告,导致上百名患者上当受骗。目前,这些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制裁,但是,给这些犯罪分子提供方便的医院该不该承担责任?与此同时,负责医疗、药品管理监督的卫生、药监部门,以及负责广告管理监督的工商部门,在这起医药诈骗案中可以不承担责任吗?——让学生参与讨论,举例说明——介绍徐本禹、袁隆平、桂希恩的事迹材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2007年7月16日上午在北京被执行死刑3、每个人持有的价值观不同,为人处事的态度也就不同,还会选择不同的生活和休闲方式,甚至为自己设定不同的生涯目标,采取不同的实现策略。4、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课堂小结: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们作出正确的生涯规划。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了解我的能力倾向》说课稿任玲玲本课教学的题目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倾向,首先复习前面讲过的学生的自我认知的内容,如自己的性格特征,自己的兴趣爱好,以阅读的方式引入“能力”的概念,然后请同学推举班上能力最强的几位同学,并要求说明他(她)们的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他(她)们的能力有何不同。老师讲解能力的类型——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区别。引出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说明每个人具有多种智能,而且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智能优势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习分析自己的智能倾向,最后得出重要的结论: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而是存在“有着判别的学生”,我们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组织同学探索活动,请学生如实填写课本上的表格,在边上打分,根据总的分数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倾向较明显。最后,结全以完成的探索活动,老师归纳人的智能倾向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同时请同学思考一下,目前所学的专业需要哪些能力,自己如果欠缺,如何提高?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了解我的能力倾向》任玲玲教学目的:要学生了解能力的定义和智能的多元化,学习分析自己的能力倾向,了解不同的职业对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设计:讲述法、讨论法、举例法授课过程:(板书)一、能力的基本概念和智能的多元化1.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从事某种活动所必备的本领。2.请同学推举班上能力最强的几位同学,说明他们的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3.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二种一般能力:指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特殊能力:指从事某种专业性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数学,音乐,绘画,飞行能力。11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吕超(左)领取“背诵圆周率”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2005年11月19至20日,吕超用24小时零4分钟,不间断无差错地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67890位,从而刷新由一名日本学生于1995年创造的无差错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42195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新华社发思考:人们的各种能力从何而来?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他把人的智能分成下列八个领域: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1)言语----语言智能: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2)逻辑----数理智能:对逻辑结构关系进行理解推理和思维表达的能力。(3)音乐----节奏智能: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4)视觉----空间智能: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对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以及能表现出高水平的运动的力量。(6)人际交往智能: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相应地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知----自省智能: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能:辨别动植物以及敏锐地感知自然界其他事物特征的能力。二.组织同学分析自己的智能倾向:请同学如实填写课本上的表格:在边上打分,概据分数,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倾向较明显。***这种多元化智能理论给我们什么启示?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而是存在“有着差别的学生”,我们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三.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的职业能力1.人的智能倾向不一样,而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请同学举例说明:2.职业能力分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1)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必需两共同应该具有的能力。2)特殊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的或较强的能力。同于各种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不同,因此对从业者能力有不同的要求。3.职业能力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因此,努力学习文化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职业能力。后记:本章节分析能力的智能理论,让学生明确一个人的能力没有好或差之分;只有每个人能力组合的不同;各项工作需要不同能力的人去从事!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说课稿沈瑗栏目内容教材分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成人中等学校高中课本《思想政治》(新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第三课第一节第一框。本教材第二课讲的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它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呢?由此引出第三课内容坚持发展的观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一节第一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第一课内容的深化,也是本课的逻辑起点。对教材的处理此教材贯彻了思想性、科学性与先进性的原则,理论性教强,由于07级为一年级新生,他们对哲学上运动的概念都十分淡薄,因此不能直接教授枯糙的理论知识,必须辅之以生动的画面展示基础上,因此此部分的内容并未完全按书教授,而是穿插了很多其他教科书和其它信息渠道搜集来的资料,让学生对“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情分析大多数的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在讲授新课部分,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选择材料上,尽量做到集思想性、典型性、趣味性于一体。第二,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尽量让他们想,让他们议,让他们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安排讲解。第三,在内容讲授上,针对哲学这门课特点,始终注意层层深入,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展开。第四,在讲授方法上,采取又破又立的方法,结合实例驳斥错误观点。还通过播放歌曲等形式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达到了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且也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通过此种手段来令学生对知识点迅速从“理解”转换到“掌握”中去。执教课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目标知识☆理解运动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能力☆培养从具体的运动形式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在分析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方法与过程☆通过情景的引入,令学生进入对“运动”的探讨;通过情景的展示,令学生掌握“运动”的哲学含义。情感与态度☆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理解社会运动的必然趋势。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并把它区别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始终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的原则。本节课期望达到的效果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沈瑗教学目标知识☆理解运动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能力☆培养从具体的运动形式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在分析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方法与过程☆通过情景的引入,令学生进入对“运动”的探讨;通过情景的展示,令学生掌握“运动”的哲学含义。情感与态度☆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理解社会运动的必然趋势。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并把它区别于物质的唯一特性用具与器材电脑投影设备;视听设备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始终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的原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什么是物质? 在第二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知道,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这就指明了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那么世界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的呢?提示思考: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什么道理?结论:物质必须在运动中存在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的课题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学习新课】一.师生互动:请大家把自己的右手置于自己的胸口上,看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用眼睛看一看,老师在干什么?(教师自己在讲台上来回走一遍)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变”就是“动”,放眼世界,其实所有的物质都在一定的时空中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二.从自然界来看从大爆炸到宇宙的形成我们得出结论:宇宙是在运动中形成的。太阳系成员是不变的吗?结论:天体是永恒运动着的。春夏秋冬在交替;强烈地震将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北部大片房屋夷为平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一座10层高的公寓楼在地震中倒塌,停在楼下的多辆汽车被毁;波及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的7.6级地震后,倒塌的楼房;救援人员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搜寻幸存者;地震过后,失去家园的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人们仍在悲泣;一名印度克什米尔儿童经过被地震夷为平地的校园;一名印度小孩在毁坏的家园前面沉思等等这些都是板块作用的结果。结论:大陆板块是运动的壮观的珠峰有变化吗?同样在运动变化。在微观领域内:微观粒子由于它太小,肉眼看不见,伸手摸不着,可是通过现代化科学仪器的观察发现,它们都是瞬息万变的。生命的产生及进化和人类起源示意图的展示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总结论一:自然界是运动的二、从人类社会看社会制度的变迁是怎样进行的呢?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再请看:“神舟”二号航天飞船太空飞行示意图;“神舟”三号发射升空;中国“模拟人”进“神舟”四号飞船;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拍摄的地球景象以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平安着陆意味着什么呢?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到“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平安着陆,意味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也说明科学技术水平,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也是在变化、发展的这几天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同样说明了这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了原有的计划体制。13亿人中80%——90%由自给自足的生活、生产方式转到了面向市场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们的价值取向、观念形态、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内容日益丰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这说明我国人民正向小康水平迈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不断提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了原有的计划体制。13亿人中80%—90%由自给自足的生活、生产方式转到了面向市场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们的价值取向、观念形态、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内容日益丰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这说明我国人民正向小康水平迈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也不断提高。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二:人类社会也是运动的自然界是运动的,人类社会是运动的,所以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世界。三.思考回答:那么,到底运动是指什么呢?1、讲读P17第三自然段“运动的含义”2、对比分析: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1)议论:世界上有没有绝对不运动的物质?假如物质是不运动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复习“物质的唯一特性”,讲解“根本特性”与“根本属性”的区分。根据学生接受状况,教师补充讲解“基本属性”、“根本属性”两者的区别。物质“根本特性”或“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而言。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的唯一区别在于,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这里所说的“特性”是指独有的性质,即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区别于意识而为物质所特有的属性。而“根本属性”是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角度,说明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是从事物多种运动形式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因为世界上的物质形态千差万别,物质的属性也多种多样。每一种物质形态都有许多属性,如质量、能量等。随着物质形态的变化,物质的具体属性也会发生变化。而物质的“运动”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这种属性同物质的具体属性相比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它是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共同具有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属性。讨论: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刻舟求剑》动画进行)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请问:慧能和尚的观点是什么观点?慧能离开物质谈运动,把物质运动看成是人的主观意识的变化,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刻舟求剑”的寓言中,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犯了什么错误?错在离开运动谈物质,用静止、僵死不变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点评过渡:总之,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同样,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人们谈到运动,自然要谈到是什么东西在运动,即运动的主体(载体)是什么?春夏秋冬交替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呢?各种运动形式的主体是什么?(4)多媒体显示:结论二运动形式运动主体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物理运动电荷、光子化学运动原子、离子生命运动生物有机体社会运动处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人(5)、阅读教材P18第二段回答:5种运动形式之间关系是怎样的?(6)动画说明什么?生命在于运动。欣赏完这首脍炙人口的金曲后,我们能从中概括出哪几种运动形式?(得出结论)(再述社会运动)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总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主体物质运动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小结:作业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结合我们今天所学的哲学原理谈谈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说课稿唐宗跃〖学情分析〗1、共性问题: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高三学生没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2、个性问题:本届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习惯于听讲,缺乏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习惯、能力;合作探究问题的锻炼机会少。本班学生虽然相对其他班级比较活跃,但学习能力相对薄弱。3、我的设计思路:提供一些典型材料,鼓励学生对材料所蕴含的政治观点大胆发表看法,通过同伴合作和教师引领,总结归纳,获得正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我国的人大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学会运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人大的职权。2、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探究、案例分析比较政治生活事件中感悟全国人大的职权;在温故知新的知识迁移中实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十七大热点解读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课堂即时评价”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互动氛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大制度对我国政权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人大工作,自觉坚持、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材分析〗“我国的政体是人大制度”在课本上是一框的内容,内容比较丰富。如果用一课时则太紧,所以我把它分为两部分来上,以便突出重点,强化重点知识的教学。〖教学重难点〗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通过分析材料和事件,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化解难点;联系国内外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学习,热点问题时政教学法,政治案例比较分析法,温故知新知识迁移法。〖教学设计〗整个教学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通过材料和个案分析,强化重点,突破和化解难点。比如人大的任免权,在“选举”和“任命”的对象上存在差别,容易混淆。通过列举和展示图片,将知识点具体化、感性化。再比如,人大的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容易混淆,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从内容和用语两方面进行突破。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唐宗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我国的人大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学会运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人大的职权。2、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探究、案例分析比较政治生活事件中感悟全国人大的职权;在温故知新的知识迁移中实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十七大热点解读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课堂即时评价”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互动氛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大制度对我国政权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人大工作,自觉坚持、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重难点〗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通过分析材料和事件,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化解知识;联系国内外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学习,热点问题时政教学法,政治案例比较分析法,温故知新知识迁移法。〖教学过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请学生寻找定义中的关键词。启动下一教学环节。讲解我国人大制度的重要之处。通过提问分析比较我国政体与西方政体在基本原则上的差异。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1)全国人大的职权。其职权至高无上,其它国家机关不能超越它,也不能与它平行。结合刚刚产生的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一重大时政,提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然后讲解党的权力和国家权力的区别,以及党如何通过法律的途径实现自己对整个国家的领导。A、最高立法权B、最高任免权选举、决定、罢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讲解选举、任免以及罢免的具体内容,展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任免的结果。然后请学生回答全国人大所产生的国家机构有哪些?将答案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C、最高决定权学生活动材料: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世界罕见的三峡工程,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这体现了全国人大的什么职权?D、监督权C、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最高国家机关的工作。听取和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的各部、委提出质询案,改变或撤消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E、其他职权学生活动材料:根据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仔细研究和认真修改。共修改33处。在第一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中,“三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一段,将“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修改为“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这体现全国人大的什么职权?这是否体现了中国特色?《分析我的兴趣》说课稿杨李斌《生涯规划》这本书是用全新的理念,新的形式编写的新的教材。因此在方法上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他需要通过许多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的说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本节内容《分析我的兴趣》是第二章的重点,对于学生挖掘自我,探索存在的兴趣、爱好,以及怎样运用这些兴趣、爱好具有极大的意义。上课班级为07网络(1)班,该班女生6名,男生32名。因此,学生上课比较活跃,也有较好的表现才能。但是,在处理兴趣和今后的规划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是一年级,显然认识不够。本节内容分为四个知识要点:1、了解兴趣的意义2、了解兴趣特征的类型3、了解兴趣可以发展、变化4、学习分析自己兴趣的方法其中2、4两个内容为重点,4为难点。为使学生顺利掌握这些内容。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事先的组织,学生搜集材料,讨论分析自己的兴趣,并能学会一定的归纳,从而了解、掌握本课的知识点。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分析我的兴趣》杨李斌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兴趣的意义;弄清兴趣特征的类型,兴趣是可以发展、变化的;掌握分析自己兴趣的方法。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课文,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自己兴趣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自己,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一定的准备。情感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兴趣的有关知识,学会运用兴趣规划自己。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兴趣;兴趣的类型教学难点:兴趣的类型教学用具与器材电脑、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说说最近外面有哪些展览会、演唱会、体育比赛,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接着请学生说说最近在阅读哪些书,听哪些音乐,唱哪些歌,为什么喜欢这些?然后再说说学校里最近在组织哪些活动,你喜欢吗,为什么?2.(教师归纳)一个人的爱好是与一个人的兴趣高度关联的,兴趣会成为一个人参与活动的自发动力。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了解某种活动和事物,并经常参与该活动,掌握该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对象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请学生用笔在课本中划出兴趣的定义。3.(教师讲解)兴趣对一个人的工作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与他的兴趣相符合,那么他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潜能就容易发挥,遇到困难会千方百计去克服,取得成就更容易获得满足。4.(学生讨论)请同学们寻找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兴趣有助于我们完成既定的目标,取得更好的成果。做没有兴趣的事有时会感到很厌烦。5.了解兴趣特征的类型1)请学生阅读、了解课本中生涯兴趣的六种类型。2)(教师讲解)霍兰的人格类型分类。现实型秩序概念事务型艺术型感觉工作领导企业型社会型6.兴趣是可以发展变化的1)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最喜欢什么,进入初中后最喜欢什么,现在又喜欢什么。2)有没有自己以前不太喜欢的东西,现在慢慢喜欢了,为什么?3)(教师归纳)兴趣是可以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及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一个人越成长,性格越稳定,兴趣也就越不易改变。4)(教师讲解)兴趣是经过成长、学习的体验,逐渐发展而增加的。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一般来说,少年时期兴趣广泛而多变;青年时期,主要兴趣才逐渐形成;青年后期,兴趣才会趋向稳定。在兴趣发展过程中,常受个人心理需要和人格物质的影响。5)(教师讲解)兴趣的发生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从简单到复杂,从模糊到明确,从不完善到完善。兴趣往往和爱好联系在一起,影响一个人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并且增加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6)(教师讲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活动和实践可以增加自己对某些方面的兴趣。通过评价来肯定某些兴趣,特别要形成与自己职业有关的中心兴趣,才能使自己在专业方面有比较深入、专一的发展,为未来进入职业岗位作好必要的准备。7.了解不同的职业兴趣类型适合不同的职业(教师讲解)六种类型并无好坏之分,只不过不同类型的人在设计自己的生涯的规划时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个人如果找到最接近自己兴趣的工作类型和职业,那么他就会较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完全工作任务,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组织学生列出“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和“相关兴趣”我喜欢做的事相关兴趣1踢球运动232)这基础上请学生思考一下自己适合哪些职业,如果自己的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不一致怎么办。组织探索活动请同学们完成“我的兴趣”探索活动,同时思考一下有关提问,组织小组讨论。1.讨论应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1)兴趣是发展变化的。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1)兴趣可分为各种类型。(2)我的兴趣倾向于哪一类。(3)该类兴趣与我目前学习的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是否相关。2.(教师讲解)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且在不同的时间会有所变化,例如,爱好绘画的人会同时喜欢音乐,也喜欢舞蹈,甚至喜欢时装设计等等。但在许多兴趣爱好中,应该形成中心兴趣。请大家自己罗列一下有多少兴趣爱好,并分析其中哪一些应该成为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的中心兴趣,从而有意识地去发展它们。教学小结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点,一是兴趣的含义;二是兴趣的类型;三是霍兰的人格分析类型。学习了这些知识以后,同学们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对身边的一些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作业1、什么是兴趣?兴趣的类型有哪些?2、什么是霍兰的人格分析类型?3、请学生课后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找1—2位因为兴趣而入门到最后成为成功人士的案例。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生涯规划与人生观》说课稿张红不能否认,这是一堂轻松而有教益的政治课,教师和学生都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相当成功,基本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三维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两方面给人印象深刻:一是教师教学手段丰富,由《刘翔的故事》导入新课,中间既有照片展示,又有录象放映,还有学生的调查报告等,手段不一而足,给人眼花缭乱之感;二是手段之丰富并没有影响教师讲课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对于生涯规划的意义从个人讲到家庭、再讲到社会,逐层递进并强化,最后得出结论——生涯规划要有正确思想引领,既树立先进的人生观,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总之,这是一堂“有效”的政治课,基于上述教学的两个方面,学生无不口服心服,在轻轻松松中获得了关于生涯规划与人生观的深刻教益。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生涯规划与人生观》张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人生观”的涵义以及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了解个人的生涯规划和管理要由先进的人生观来引领。(2)方法与过程:用多个事例说明概念与原理,说明过程循序渐进,逐层强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自觉将个人同祖国母亲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先进人生观,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个人生涯规划和经营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干扰,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来引领非常重要,这就是先进的人生观。第四节生涯规划与人生观一、个人生涯与家庭、社会、祖国的关系(复习旧课)每个人的生涯是不同的,“生涯”只存在于“我”追求它的过程中,生涯的过程就是“我”这个主体发展的过程。这是生涯的“独特性”特点。1、个人生涯具有独特性(提问)既然生涯具有独特性,生涯规划就是规划“自己”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的未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不顾其他而一意孤行呢?——不可以2、个人生涯与家庭、社会、祖国息息相关(举例)刘翔的故事提问:1、什么事件促使刘翔要重新规划自己的运动生涯?他是如何说的和做的?2、刘翔成为奥运冠军后对家庭、社会、国家的影响?3、刘翔走下飞机舷梯的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说明什么?(回答略)在刘翔的心目中,祖国的荣誉和利益高于一切,这种先进的人生观引领刘翔走向生涯的辉煌。二、个人生涯规划需要先进的人生观来引领1、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有先进和落后之分:(1)先进的人生观——科学的(2)落后的人生观——不科学的比较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比较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先进的科学的人生观:轻“小家”、重“大家”轻“索取”、重“奉献”奉献越多,意义越大奉献越多,价值越高落后的不科学的人生观:轻“大家”、重“小家”轻“奉献”、重“索取”索取越多,意义越大索取越多,意义越大(举例)先进的人生观有哪些?落后的人生观有哪些?2、什么是先进的人生观先进的人生观在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问题上,总是把对社会的奉献放在第一位,把索取放在第二位,在奉献中实现和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课堂讨论)用先进人物的事例来说明他们的人生观是怎样的?“小扁担”精神杨怀远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上海海运局“长柳”轮服务员杨怀远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用小扁担为旅客挑行李,排忧解难,一干就是几十年。他22年没有星期天,35年没在家过春节,共有1336个休息天没休息,全都是义务为民服务。1966年,他被提升为客轮的政委,物质条件、经济条件都上去了,但他却三次打报告,坚持回到第一线当服务员,而且总结了一套为旅客服务的工作方法,扎扎实实把服务工作当事业来做,当学问来研究。(提问)1、归纳杨怀远的先进事迹或生涯经历。2、他有怎样的人生观?他是怎样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的?(教师总结)用爱因斯坦的话结束课堂教学:——“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布置作业:收集三位上海籍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分析并学习他们科学的人生观,下节课交流。教学反思:举身边事例,讲周围人物,使学生切实感受人生观对个人生涯的影响,切忌“空”、“虚”、“假”。——怎样认识自我?——自我探索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说课稿郑桂菊学情分析:1、共性问题: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高二学生未满18岁,没有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经历,平时少有机会接触人大代表,缺乏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2、个性问题:我校本届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强,习惯于听讲,缺乏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习惯、能力;合作探究问题的锻炼机会少。本班学生虽然相对其他班级比较活跃,但学习能力是相对薄弱的。我的设计思路: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素材,熟悉材料,感受材料,提出质疑,获得初步感受;鼓励学生对材料所蕴含的政治观点大胆发表看法,通过同伴合作和教师引领,总结归纳,获得正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教材分析:新教材内容有删减,将人大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分开为两课时两框,人大制度的内容侧重知识,优越性侧重理解感悟运用。针对“人大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大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民主集中制表现、分析材料事件,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针对“人大制度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教学难点,采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化解知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教学难点,联系最新时政十七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的设计思路: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素材,熟悉材料,感受材料,提出质疑,获得初步感受;鼓励学生对材料所蕴含的政治观点大胆发表看法,通过同伴合作和教师引领,总结归纳,获得正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合作学习,热点问题时政教学法,政治案例比较分析法,温故知新知识迁移法。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郑桂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我国的人大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初步学会运用发展的、历史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我国的政体。2、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探究、案例分析比较政治生活事件中感悟人大制度的优越性;在温故知新的知识迁移中实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十七大热点解读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课堂即时评价”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互动氛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大制度对我国政权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人大工作,自觉坚持、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预习。2、分组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见附表)3、课前复习熟记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教学重难点〗针对“人大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大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民主集中制表现、分析材料事件,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针对“人大制度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教学难点,采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化解知识;“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教学难点,联系最新时政十七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媒体〗多媒体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方法〗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合作学习,热点问题时政教学法,政治案例比较分析法,温故知新知识迁移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政导入问:1、为什么民生问题成为党的十七大重要的议事内容呢?O2、中国共产党怎样实现她的阶级意志和主张呢?知识支架:党代会、两会的关系十七大新闻报道:(有关新主张、政策)答:党的性质(感悟)思考、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热爱党。2、初步体会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初步了解党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新课探究(一)启发、指导、分析: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或作出决定,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变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图表)我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介绍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全国人大通过一系列法律政策,贯彻落实。1、了解党的大政方针。2、落实知识点: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优越性5)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温故知新1问:举例说明提供"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民网)平台。看图表,介绍国家机构组织原则(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1、落实知识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优越性1、2)2、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二)问:关注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人大有哪些举措?社会效果怎样?介绍上海“网议人大会”问:人大制度是否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启发、指导、分析(略)介绍人大常委会邀请未成年人参加立法讨论、人大代表关注就业问题、反映外来务工人员问题。学生相互提问温故知新2问:举例说明提供"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民网)平台。视频:台湾议会大打出手看图表,介绍国家机构组织原则(2、4)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权力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活动中。落实知识点: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优越性3)探究(三)问:三权分立原则有什么弊病?问:怎样看待我国人大制度也存在着“议而不决”的问题?问:为什么能兼顾民主和效率?O讲:集体讨论、权力机关审议体现民主;具体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有利于提高效率。简介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典型类型、美国枪枝问题议而不决等;简介我国人大怎样通过《物权法》的,体现效率和民主的统一。温故知新3问:举例说明提供"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民网)平台。看图表,介绍国家机构组织原则(3)中央与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落实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优越性4)探究(四)问:西藏自治区人大、自治区政府是如何行使自治权的?讲:人大制度在保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实行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保证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本地区贯彻执行,又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的平等自主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介绍西藏自治区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享有自治权;西藏的民族特性、文化传统受到尊重、保护、弘扬、发展;今日西藏。提问、总结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大制度的两个认识。对现实提出质疑和问题。1、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对现实提出质疑和问题。学习之架(学生提不出问题时):1、怎样看待我国人大制度不完善?(民主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2、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体?(走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讨论、分析回答。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1、形成对我国人大制度的正确认识。《中世纪文化》说课稿郑利明栏目内容教材分析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第15课中世纪文化。这一课是新编教材,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课本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教材在中世纪文化中选取了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大学的兴起。三大部分相对独立,给课堂教学的顺畅带来不小的困难。另外,教材在这三大部分部分内在联系的问题上表述不够全面,会给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整体理解,局部把握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教学要充分注意到。高一⑸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学情分析班的学生,平时上课时,较多的学生有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次提醒,有时还存在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课堂布置的作业,存在严重的抄写情况,而且,往往抄写错误较多的同学的作业,这给作业的批改和作业的订正带来较大的压力,存在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过多的情况。但是,高一⑸班的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把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标识好、把握好,能够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个别学生听课欠认真,但这项活动把握较好。执教课题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第15课中世纪文化本节课特色与创新之处(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第一,教学理念。能够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的主动为先,争取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新知识前,先以问题作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第二,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前旧知识的复习与课后新知识小结的集体朗读,提高学生对所知识的把握程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第三,在讲授新知识时,采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为创设一些简单的情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到书本中寻找知识,或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或是基本的知识点,以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任务。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中世纪文化》郑利明教学目标⑴知道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初兴于9世纪,全盛于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代表作是《神学大全》。知道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是西欧中世纪文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法国的《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知道西欧各国在中世纪创办大学。⑵理解经院哲学兴起的目的及其客观影响。理解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和对欧洲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2.教学难点经院哲学教学用具与器材使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导读法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板书设计1.经院哲学⑴经院哲学⑵经院哲学家①经院哲学家观点②经院哲学家任务③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2.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⑴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历史地位⑵骑士文学板书设计⑶市民文学3.大学的兴起⑴大学兴起原因⑵大学兴起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基督教教会学院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辨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为宗教神学服务。中世纪宗教文学中的人性萎缩枯竭,其文学价值微薄。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是世俗文学。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1.经院哲学⑴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的本意、主张、目的是什么?)①经院哲学的本意——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②经院哲学的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服务神学。③经院哲学的目的㈠使基督教信条系统化㈡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⑵经院哲学家(经院哲学家观点、任务、集大成者与成就、初步兴起的时间、趋于全盛的时间、研究方法、影响是什么?)①经院哲学家的观点——认为真理在圣经中已揭示无遗②经院哲学家任务㈠只是阐述圣经中的真理㈡为其(圣经)找到合理的依据③经院哲学家集大成者与成就㈠托马斯·阿奎那㈡《神学大全》被奉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百科全书。④经院哲学初兴的时间——9世纪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⑤经院哲学趋于全盛的时间——13世纪⑥经院哲学的研究方法——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神学信条⑦经院哲学的影响㈠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的影响㈡尤其是哲学思想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托马斯是阿奎那(Aquinum)伯爵的儿子,在巴黎和罗马教过书,辛劳一生,只活了四十九岁。他的两大著作:《神学大全》与《箴俗哲学大全》是为了向无知者阐明基督教知识而写的。他认为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基督教信仰的神秘,由圣经、神父及教会的传说传递下来。)2.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⑴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历史地位①是西欧中世纪文学的两大组成部分②在西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⑵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的概念、基本体裁、简况、影响、代表是什么?)①骑士文学的概念——指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文学作品,大多反映骑士的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②骑士文学的基本体裁㈠抒情诗㈡叙事诗③骑士抒情诗㈠骑士抒情诗起源地——法国南部㈡骑士抒情诗的内容——爱情主题经久不衰,这无疑是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挑战。④骑士叙事诗㈠骑士叙事诗的创作中心——在法国北部㈡骑士叙事诗的内容——主要颂扬亚瑟王、查理大帝和亚历山大大帝等人的武功伟业和传奇经历。⑤骑士文学的影响㈠对近代欧洲诗歌和小说具有较大影响㈡法国《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之一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过程⑶市民文学(市民文学产生的背景、内容、作用、形式、时间、国家、影响、代表是什么?)①市民文学产生的时间——中世纪城市复兴之后(11世纪左右)②市民文学的内容㈠主要叙述市民家庭和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㈡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③市民文学的作用㈠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和愿望㈡有着较为强烈的反对封建割据和反对教会的色彩④市民文学的形式——寓言、故事、笑话、诗歌和戏剧等⑤市民文学最早出现的地方——意大利⑥市民文学的影响㈠晚期市民文学开近代资产阶级文学先河㈡法国《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3.大学的兴起⑴大学兴起的原因(大学的词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①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②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③教会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办。⑵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大学兴起时的特点、作用是什么?)①大学兴起时的特点㈠比较重视神学教育㈡教师也多享有神职人员待遇②大学兴起作用㈠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㈡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㈢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173 上海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教学小结兴起于9世纪的经院哲学,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它的研究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自由思维,为信仰找合理的根据。它反对离开教义而依靠理性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代表作《神学大全》被奉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百科全书。骑士文学中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以法国为代表,反映了骑士阶层的荣誉观和爱情观,法国《罗兰之歌》是中世纪英雄史诗的代表。市民文学又称城市文学,是反映城市复兴后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法国《列那狐的故事》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绪。从11世纪起,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需要,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如大学等,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作业1.列举经院哲学的主张、集大成者与他的成就、兴起、趋于全盛的时间。2.列举骑士文学的基本体裁、诞生的国家、史诗作品;市民文学最早出现的国家、时间、故事诗作品。17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