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作者介绍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1、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2、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综合采用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从而营造了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3、贺知章称为“诗仙”。4、杜甫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背景链接
初到长安,李白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了。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离开长安后,李白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宗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背景链接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梦游:梦中游历。天姥:梦游的对象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1、句式:多通篇五言或七言,也有以五言或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2、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制,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3、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4、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简介文体知识歌行体
欣赏课文朗读视频
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石扉澹澹訇然魂悸.yíngshànlùzhuójīfēidànhōngjìmǔ给划线字注音殷岩泉青冥yǐnmíng
一、写作思路1、诗人为何要写《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提示:留别。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以诗明志。2、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由现实转入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3、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一、梦游之由(起)——叙述二、梦游之景(见)——描写三、梦游之吟(叹)——议论、抒情(告别明志)思路
梦游之由梦游之景梦游之吟整体感知: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是直接从天姥山写起的吗?这么写有什么作用?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3、怎么体现的?4、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5、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
1.从瀛洲写起,以此起兴引出下文对于天姥山的叙述。2.用神奇的瀛洲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增添天姥山的神奇色彩。3.巧妙交代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原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是直接从天姥山写起的吗?这么写有什么作用?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3、怎么体现的?4、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5、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
1.天姥山的特点:神奇脱俗高峻雄伟2.先用天衬托,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神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1、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是直接从天姥山写起的吗?这么写有什么作用?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3、怎么体现的?4、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5、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修辞手法:夸张极力表现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给天姥涂上神奇的色彩,表达对天姥山的神往之情;交代了入梦的缘由。
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为纬,分析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用整齐的句式归纳每一幅图景。整体感知
魂飞剡溪着屐登山洞天仙境魂归枕席黄昏山景梦游之由梦游之景梦游之吟整体感知: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思考?1、“一夜飞”“照我影”“月光送”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急切、兴奋的心情,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2、“照”“送”运用了拟人手法。写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句表达作者怎样的心境?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思考?“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突显天姥山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1、突出天姥山的高大与雄伟,赋予其神奇色彩。2、听见神话传说中天鸡的啼叫,以神话入诗,更添奇异色彩。3、“半壁”尚如此雄伟壮观,那“绝顶”之景定当更加雄奇,为后文的写景铺垫。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写出怎样一幅景象?1.峰回路转,花美迷人,变幻、缤纷(视觉、、静);2.熊咆龙吟,山鸣水啸,气势惊天动地(听觉、动);3.细雨青烟,飘渺神奇(视觉、静).静动结合,描绘一幅美丽、惊奇、险怪的壮丽景象。思考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四短句的形式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这四句内容上与前后文有何联系?3.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前文为这几句蓄势、烘托,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这几句又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光辉灿烂,壮阔非凡。思考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人林立,奇境迷人。仙人的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诗人的幻想,天马行空,任意奔驰。思考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写了什么事?有什么作用?1.心惊梦醒,好梦不常。2.在梦境最高点戛然而止,令人回味。3.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思考
魂飞剡溪凄清幽静着屐登山壮美雄奇洞天仙境神奇壮丽魂归枕席失意惆怅黄昏山景幽深恐怖梦游之由梦游之景梦游之吟整体感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几句表现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1、有梦醒后的“人生如梦”惆怅与伤感;2、有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3、有摆脱世人“伤离别”而表现的洒脱;4、更有不事权贵的豪情。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几句揭示本诗的主旨?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1.最后两句,这是诗眼,诗人直抒胸臆表明心声。2.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更体现其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循梦溯情:作者所描绘的梦境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联系?1、作者描写了一个自由、快乐如极乐世界般的梦境,与现实的丑恶形成鲜明对比。2、作者通过梦境,表现了他追求自由的理想,表达对丑恶现实失望的思想感情。
总结全诗脉络:入梦缘由梦游历程梦入仙境留别抒怀梦前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梦醒梦游剡溪梦游山景自由的梦境黑暗的现实对比中心思想: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理想。梦醒长嗟卒章显志
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为达到最佳的效果,作者运用哪些手法?1、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瀛洲与天姥、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拟人、神话传说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艺术特色:1、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瑰丽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通俗平易,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便于抒发情感。3、构思奇特全诗以“梦游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以及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写法总结:
◆虎鼓瑟兮鸾回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云青青兮欲雨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云青青兮欲雨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失向来之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势拔五岳掩赤城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訇然中开使我不得开心颜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失向来之烟霞代前文所写的仙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眉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确、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暗訇然中开打开,动词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
◆对此欲倒东南倾◆訇然中开◆古来万事东流水词类活用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古来万事东流水词类活用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词类活用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词类活用2.名词用作状语
◆栗深林兮惊层巅词类活用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词类活用3.使动用法栗,使……颤栗;惊,使……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