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台湾诗人:余光中
诗酒剑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
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奇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甘肃,素有诗仙之称,是我国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对此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希望。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一生傲骨,不肯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天宝三年三月,李白上书请还。于是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返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诗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酒仙“十五好剑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剑客
对联颂李白: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2)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3)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1.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1)所受教育驳杂: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2)生活情趣多样:“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3)生活经历坎坷:早年蜀中漫游,26岁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游踪所及,几半中国;42岁,因吴筠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因权臣不容,三年遭谗去职,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安史之乱爆发,隐居庐山,注视事态发展,后参加永王李粼幕府。永王兵败被杀,下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漂泊于武昌、洵阳、宣城等地。62岁,病死在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
2.李白思想的复杂性。1)集儒、道、游侠思想于一身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也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又深受游侠思想的感染。2)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却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有远大政治抱负,但不愿走科举道路。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名声,在名人举荐下,受皇帝征召重用,然后功成身退。——《唐诗鉴赏大典》李白既是一个天才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艺术特点。2、掌握吟诵这首诗歌的基本方法;在揣摩语言、理解主旨的过程中,获得诗歌鉴赏的启示。3、体会、学习李白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文化人格。
诗作题解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内容多悲愁慨叹,形式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留下的赠别的话(或诗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别称为《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留别”的内容是借梦境来寄托自已的思想感情,并非真的做了梦。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
天姥岩:头部方正微圆,侧面的眼鼻唇耳的轮廓依稀可辨,脑后的髻更是历历分明,显出一付慈容可掬的老妇人神态。腹部鼓出,两臂在前面合拱,宽衣广袖,裙裾下露出圆头鞋。可谓身广体胖,华贵雍容,一付非凡的气度。如此浑然天成、形神兼备的杰作,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恐怕雕不出第二尊。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借梦境来寄托自已的思想感情,并非真的做了梦。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古诗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也称为“歌行体”;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梦游:吟:留别:自己要走了,把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歌,赠给留在此地的朋友。天姥:所梦内容。
聆听诵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诵读全诗
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倚石澹澹石扉訇然鸾魂悸长嗟觉时读准字音yínɡmǔshànlùzhuójīyǐdànfēihōnɡluánjìjiējué
检查预习(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势拔五岳掩赤城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的确、实在拔,超出 压倒依据或许向东南,作状语
虎鼓瑟兮鸾回车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訇然中开失向来之烟霞古来万事东流水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颤栗;使……惊用作动词,下雨名词作状语在中间名词作动词弹奏向东,作状语舒展原来低头;名作动侍奉词类活用
诵读诗作明思路诵读诗作,找出课文中描写“梦游”的部分,并据此梳理诗作结构。梦因梦境感悟脚著……列如麻入梦我欲……清猿啼梦醒忽魂……之烟霞海客……东南倾世间……开心颜
行文脉络入梦缘由梦游历程(游赏山景幻入仙境)梦醒惊叹临别寄语
①在这首赠别诗里,诗人做了一个神游天姥的奇幻之梦。他入梦的原因有哪些?(自由读诗歌第一节)②诗人在神游天姥的奇幻之梦里描绘了多幅梦景,在这些由梦景所构成的梦境中,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自由读诗歌第二节)问题思考
★研读第一段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增添了天姥山的神话色彩,勾起游览愿望。为幻想做好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研读第一段诵读诗作第一段,分析作者写天姥山的手法及目的。夸张衬托对比突出天姥山:巍峨、挺拔、神秘瀛洲天姥五岳赤城天台或可睹拔掩倾信难求虚实
景----神奇巍峨情----景仰向往总结第一段入梦
幻境见性情,幻境有真意。联系课文与背景谈谈,你在诗人的梦境中透过多幅梦景,发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情”与“真意”?合作探究缘景明情
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研读第二段
山之日景山之夜景月夜度湖仙人登场1、写了哪些景?意境有何特点?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景:从明夜到拂晓(山脚)清水荡漾猿声清远清幽壮美令人心醉第二景:从清早到傍晚(山上)半壁观日天鸡啼叫千岩万转奇花异石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壮美奇绝心驰神往提示: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
第三景:夜幕降临熊咆龙吟万物战栗青云欲雨云雾缭绕惊天动地昏暗恐怖第四景:洞天石开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仙人列入麻光辉灿烂壮丽非凡低沉高昂烘托诗人梦寐以求的”乐土“神奇迷离
意象意境性格情感神奇缤纷多彩奇伟瑰丽奔放傲岸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品味:“飞”表现了什么追求,“照和“送”写出什么?自由自在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为何提到“谢公”?1.人文景观,丰富内容,使浪漫之梦境平添了一份真实的色彩。增添文学色彩。2.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熊咆龙吟、欲雨又烟的描写有何作用?——含蓄地表现诗人的心境写奇异之景的作用?——铺垫、蓄势为何写仙人出场——反衬现实黑暗,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感情:留恋梦境哀痛现实痛苦惆怅阅读梦醒部分,概括意境特征、理解作者感情思考: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提示:抓关键字眼“失”虚空无奈
梦游吟魂飞剡溪着屐登山洞天仙境魂归枕席凄清幽静壮美雄奇神奇壮丽和穆陆离憎恨现实痛苦惆怅天姥仙境留别现实梦境现实诗人路线:行文思路
梦心驰神往梦天姥逸兴遄飞游天姥流连忘返赏天姥一路行来赞天姥
思考探究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仙境美妙—自由遨游现实丑恶—失意碰壁反衬向往神仙世界厌恶黑暗现实
探究:李白之梦的含义A、梦中仙境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愈浓墨重彩,愈表明作者追求的热切,梦境描述的愈美好,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就愈大,梦醒后的失落之痛就愈深,感染力就愈强。梦是诗人追寻的理想之梦
B、与上观点不同,诗人想象之物并不都让人迷恋,象“熊咆龙吟….惊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哪有辉煌美丽可言,再如”恍惊起而长嗟”,诗人是受惊而起,哪里是理想之梦的况味?梦境应是一年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渡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飞升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这里除了驻足半山,远望海日,空旷的意境美,更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凌云的情感,结合作者遭遇当年怀着满腔抱负终被皇帝赏识,岂不意气风发?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曾经热切向往的宫廷并非那么纯净,从”熊咆龙吟….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深林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的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的场面其乐融融,但桀骜不逊的李白却难与合拍。他的梦的及时醒来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决裂。
梦境解读理想之梦恐怖的梦折射现实之梦憎恶现实、蔑视权贵、敢于反抗向往自由、追求乐土
梦醒了!
诵读诗作第三段,分析作者写梦醒后的内容及目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悟安能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感叹蔑视权贵 反抗现实卒章显志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这个“此”字,就是上面所表现的梦境。人生也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象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表现了作者的消极虚无。但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蔑视权贵,远离官场,寄情山水,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追求自由、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反抗精神。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主旨
高大雄伟入梦之因安能摧眉折腰梦醒之叹性格傲岸,不事权贵梦到剡溪梦游山景梦游仙境梦醒长嗟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柯尔律治(英国诗人)梦中奇境
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构思瑰丽的境界
本课重点字词1、烟涛微茫信难求2、云霞明灭或可睹3、势拔五岳掩赤城4、訇然中开5、使我不得开心颜6、古来万事东流水7、虎鼓瑟兮鸾回车(信,的确、实在)(灭,暗)(拔,超出)(打开,动词)(舒展,动词)(事情,名词)(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本课重点字词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9、云青青兮欲雨10、对此欲倒东南倾11、訇然中开12、古来万事东流水13、栗森林兮惊层巅(名词“事”作动词,侍奉)(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栗,使……颤栗;惊,使……惊)
Ⅱ、意境赏析思考诗歌记述了哪些事?描写了哪些意象?意境有何特点?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