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登高》说课稿

ID:789296

大小:3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登高》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登高》,下面我就从教学设计的凭据、教学设计及其理由这两个大的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学设计的凭据(一)教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二)学情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来说,高二的学生在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他们喜欢探索事物的本质,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有时好走极端,产生片面性、主观性、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的倾向,对此就需要老师给与正确的引导。其次,从对诗词的学习来说,在《登高》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诗三首》的前两首,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内容。因此,高二语文诗词教学不能只停留于现象和知识本身,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要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从而深层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重视讨论交流及合作,重视自主探究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教学设计及其理由(一)总体设计及其理由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吟诵诗歌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在这一基础上体会诗歌情景交融、语言凝练、意蕴深远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诗人由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深沉情感,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的情怀中汲取精神养料。1、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景、境、情的关系。2、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同时,着重理解诗人对国家之秋、社会之秋的悲,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3、教学方法(1)诵读吟咏法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要反复地读”。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品,是语言与情感的巧妙结合。杜甫的诗歌一向注重语言的锤炼和音韵之美。因此我选择以诵读法贯穿整个课堂。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会多处灵活运用诵读法,紧扣朗诵,发挥诵读传情达意,移情会意的作用,因声求气,循声得情,带领学生较快的走近诗人,走进他的诗歌,感受诗情,去触摸融于诗歌中的诗人的情怀。(2)对话合作与点拨法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两者亲密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教与学擦出火花,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 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给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灵感,有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品读诗歌深入探究诗歌意象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时,我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抓住描写意象的关键词并体会其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并通过提问点拨法,深化学生的探讨,引导他们体会诗歌的情韵美,突破教学难点。1、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背景资料,播放背景音乐,变抽象为直观,变无声为有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2、教学时数1课时(一)具体设计及其理由1、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由(1)新课导入(1分钟)导语是每节课的窗户和眼睛,精彩的导语能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具体到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明白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完成的,面对秋不同的诗人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秋,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给我们呈现的是深秋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在萧瑟凄凉的黄昏孤独的身影;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在深秋,呈现的却是一幅绚烂多彩,生气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一起去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2)写作背景(3分钟)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了解写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 这首诗是杜甫55岁(去世前三年)在夔州所作,当时正是秋天的重阳节。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不断。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诗人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各种苦闷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为了排遣苦闷,诗人抱病登高,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1)研读课文(38分钟)①初读,整体感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划分诗歌的节拍、标明诗歌的韵脚,体味诗歌的韵律美,并了解杜甫律诗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形式美。(采用诵读指导法)②再读,深入体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要求学生找出诗歌的诗眼,把握诗歌的整体基调。其答案是一个“悲”字。(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采用诵读指导法)③细读,指导示范,感悟意境美。配乐《二泉映月》齐读,比较初读和再读的效果。明确:第一联的首句要读得高亢激昂,次句要读得回环婉转;第二联要一气呵成,形成开阔大气之势,在“木”“江”字上作延长音处理;第三联“悲”“常”“病”“独”四字要作重音处理;尾联节奏稍缓。(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比,在读中提升)(采用诵读指导法)④品读,品评诗句,领悟情境美。学生已经在整体感知了这首诗歌,把握住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因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诗人因何而“悲”?如何写“悲”?(采用创设情境法和引导探究法,通过讲授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将情感寄托在诗歌的语言中,寄托在诗歌的情境中。诗歌的意境就是由多个意象构成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因此要解答上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必须要引导学生把握住诗歌的意象,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体验意象,从而明确诗歌的情感。这一过程中可让学生自由诵读,分组讨论分析首联、颔联共写了几种意象?(急风、天高、哀猿、飞鸟、落木、长江)分别用什么词描写?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要求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美的语言靠近美,学生自己动脑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解读诗歌,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就初步突破了教学重点。) 学生在进入情境之后,引导学生抓住颈联、尾联的关键词,通过诵读,感受“登高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浊酒杯”中展现的是人形象,思考“万里”“百年”在诗歌中的作用。这一过程中,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辩驳深化对诗歌的认识,领悟诗人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怀,突破教学难点。大多数学生只能领悟到诗人从悲自然之秋到悲人生之秋的过程,教师要准度把握住课堂的重难点,围绕住课堂的核心问题追问“诗人为何而悲”,结合诗人创作背景,以“艰难苦恨”的理解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从小我到大我的飞跃,由悲人生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提升,完成诗人的自画像,同时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的难点。(通过合作、对抗、点拨、体悟这一逐层深化的过程,完成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达到审美体验的高度。)①美读,品悟音乐美,完成背诵。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诵读是涵咏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径。我将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诵读,用心感悟,借声传情;再配乐朗诵,在悲凉的背景音乐中个别诵读,互相点评,互相欣赏;最后自然成诵。(背诵是完成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新的情感体验的生发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完成了语感的沉积,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1)新课小结(2分钟)今天,我们进入三峡悲秋图,和大诗人杜甫一起完成了一次重阳登高,我们的灵魂仿佛再一次受到洗礼。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这就是那个一生坎坷,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的杜甫,那个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的杜甫,那个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还挂念祖国兴衰的杜甫。同学们请记住这位伟大的老人。(2)布置作业(1分钟)《登高》这首诗中,就你感兴趣的方面,如写景、抒情、对偶、布局谋篇、炼字炼句等,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1、板书设计及其理由设计如下的板书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晰准确的理清本诗学习的思路,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背诵这首诗歌。              登高       杜甫(自然之秋)风(急)  天(高)  渚(清)  沙(白) 视觉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听觉悲(人生之秋)(多)病 (独)登台            伤心伤己(国家之秋)艰难苦恨  潦倒停杯        忧国忧民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