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亦称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等。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祈福、团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他便独自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写作背景
听诗歌朗诵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一般五言律诗的节奏可以划分为:2|3、2|2|1、2|1|2,但就词义和诗句的意思、内容来说将五言诗的节奏划分为2|3格式更为合理。七言律诗按意义可划分为4|3,若按节奏可划分为2|2|2|1或2|2|1|2。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我们按朗读节奏划分为2|2|2|1和2|2|1|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自读诗歌,思考讨论: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象(景物)仰观风天猿俯察渚沙鸟仰观落木俯察长江意境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刺骨的寒风悲伤的猿啸︻首联︼这些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感?冷寂的江面盘旋的飞鸟开阔的天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身心俱冷悲哀凄楚︻首联︼意境凄凉寂寞悲凉孤苦无依渺小孤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一句仰视,一句俯视,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滚滚:写出长江汹涌之状凋零、萧瑟苍茫雄浑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诗人为何要写落木、长江?
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诗的境界更加雄浑壮阔,能表达出深沉复杂的思绪。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长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客:漂泊他乡登台:原是全家人一起祈求长寿,但此时的杜甫却是“独登台”,心中不免孤独和落寞。︻颈联︼
宋代的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悲”意:他乡作客,一可悲;,二可悲;寒秋作客,三可悲;,四可悲;“百年”无为,五可悲;,六可悲;亲朋亡散,七可悲;,八可悲。这种种的可悲,使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常年作客万里作客身患疾病孤独登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艰难苦恨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自身:八苦——垂垂老矣,却壮志未酬国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醉里眉攒万国愁杜甫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象(景物)仰观风天猿(绘形绘声)俯察渚沙鸟(绘色绘动)仰观落木俯察长江意境雄浑高远肃杀凄凉情感:孤独悲凉悲愤沉郁顿挫景中含情
诗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时节,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著。从这首诗的积极意义,就能体会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与人世沧桑的无尽感慨。总结
作业1、背诵全诗2、思考:如何理解作者的悲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