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学习设想】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去野外踏青。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常常选择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关于“登高”的诗,杜甫的《登高》。(音乐起)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在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三、赏析文本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写了几种景物?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什么词来修饰描写这些景物的?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3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板书】风(急) ——冷天(高) ——渺小无依 猿(啸哀)——悲凉 萧 索首联渚(清) ——凄清 苍 凉 沙(白) ——色冷鸟(飞回)——孤独无助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无边”写落叶范围很广,就好像诗人内心的悲苦广阔,无边无际。从范围上状诗人悲苦之广。而看到落叶飘飞,想到自己的生命正像落叶一样飘零,韶华不再,老之已至。的确,写这首诗时,杜甫已55岁,三年后,他孤独地死去。我如果把这一句改成“无边落叶飘飘下”怎么样?“落木“更好,落叶有很多种,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落木”给人感觉比较沉重,“落叶“比较轻飘。“落木”给人感觉光秃秃的样子,而“落叶”让人感觉到树上还有许多叶子。从颜色上看“落木”往往让人联想到树干的颜色,枯黄。“萧萧”让我们想到萧瑟,作者的感情到底是沉重还是轻飘?沉重!所以用:“落木”“萧萧”比较好。“长江”的“不尽”“滚滚来”又同诗人内心的悲苦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见,“不尽”——从数量上写诗人悲苦之多,犹如流不尽的长江水绵绵不绝,滚滚而来。【板书】颔联落木(无边、萧萧下)——状悲之广(从范围上)长江(不尽、滚滚来)——写悲之多(从数量上)根据板书适背首联和颔联。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客”和现在的“作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万里”是什么意思?——远离故乡。诗人长期漂泊在遥远的异乡。又恰逢秋季,中国的文人向来是有“悲秋”的传统的,杜甫也不例外。这一切,怎不令诗人思乡情切,伤感倍增呢?七个字,极写诗人的羁旅之愁。3
“百年多病独登台”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作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百年”,就是晚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一层愁苦。——人生有限,归乡无期,形影相吊的,极写诗人的身世之苦。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繁霜鬓”是什么意思?——两鬓的白发增多。使诗人两鬓白发增多的原因,除了前两句所表现的诗人自身命运悲苦艰难苦恨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艰难苦恨”,“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所以这里除了自身命运的悲苦外,还有面对国运艰难的苦恨。苦,是什么意思?——极度。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诗人如此潦倒,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如能饮杯浊酒,借酒浇愁也好啊,却偏又因病停酒,满怀愁绪不能排解,真是愁上加愁,无限悲凉啊!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板书】作客(万里、秋、常) ——羁旅之愁 忧 悲 登台(百年、多病、独)——身世之苦 国 艰难苦恨 ———————国时之恨 伤 新停浊酒 ———————无以解忧之悲 时请思考,在“悲”的这四个原因中,哪一个原因才是使诗人“愁绪满怀”的根本原因呢?国时之恨,为什么?——因为如果没有国运衰败,时局动荡的现实,又怎来诗人的羁旅之愁,身世之苦和无以解忧之悲呢?表现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根据板书适背颈联和尾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