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琵琶行-并序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3.6-琵琶行-并序学案

ID:789676

大小:4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6琵琶行并序阅读体验学习目的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预习检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铮()悯然()转徙()浔阳()间关()瑟()声声思()捻()霓裳()秋月白()红绡()钿头银蓖()谪居()还独倾()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字    ,晚年号   。中唐时期伟大的     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答案:一、铮(zhēng)悯然(mǐng)转徙(xǐ)浔阳(xún)间关(jiān)瑟(sè)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秋月白(bó)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bì)谪居(zhé)还独倾(huán)二、乐天  香山居士  现实主义评价表一题目12优良达标自我评价过程学习要点解析1品味诗歌中形象的音乐描写  一是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了读者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与清脆悦耳;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泉流”比喻乐声的流动宛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比喻四弦齐拨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喻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有声有色、具体可感的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是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作者)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更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感情色彩,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徊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昂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弹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定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在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快,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从“似诉平生不得志”到“说尽心中无限事”,声声琵琶,曲曲传出的正是琵琶女内心的复杂感情。  三是运用准确的动词,表现演奏者纯熟的指法。诗中“拨”、“拢”、“捻”、“抹”、“挑”等动词,准确反映出琵琶女演奏动作的变化有度,这些动词,把多变的指法化为视觉形象,加深了读者对丰富多变的琵琶声和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的印象。3、浓重的气氛烘托、传神的细节描写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琵琶行》作为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诗中穿插的景物描写对于烘托气氛、渲染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诗一开头,诗人就以富于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萧索的秋景,江水之滨,枫叶芦苇摇动于瑟瑟的秋风之中,秋江之中,茫茫江水起伏于皎洁的明月之下。美丽而又凄清的景色,与全诗伤感悲苦的情调和谐一致,为诗歌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感情的抒发创造了浓烈的气氛。再如,写琵琶女演奏结束,在乐声戛然而止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渲染出沉寂、清冷的环境气氛,借以烘托人们因沉浸于乐曲旋律而心神凝聚的情态,映衬乐曲余音绕梁,曲终犹在的动人魅力。诗人陈述谪居生活的苦闷,同样穿插以景物描写,如对浔阳贬所的描写“浔阳地僻无音乐”到“往往取酒还独倾”、“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自然环境大大加深了作者对天涯沦落之感的表现,悲凉的景境构成凄苦的氛围,衬托了悲凉的心境。上述描摹环境的诗句在诗中虽然不多,但对于酝酿气氛,增添情韵,烘托人物,深化意境都是不可或缺的。 诗中细节描写,也颇传神,不少细节取自人物富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感情,具有形神兼备,含义深邃的特点。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十分准确传神,颇能使全诗增辉。如琵琶女的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细节描写,都是文字省净的传神笔墨。前两句写琵琶女在陌生人面前登场,把她自惭身世的心理、含羞的神态、稳重的性格和盘托出。一个饱经世态炎凉,自卑而略带自负的女艺人的形象,浮雕般地矗立在读者面前。后两句写她熟谙技巧,信手挥弦,“目中无人”,身心沉浸在意境创造和感情抒发的忘我情状之中,惟妙惟肖,给人以浮想联翩的艺术享受。特别是琵琶女自叙身世—段,仅二十二句—百余字,为一个身世不凡的女艺人谱写了一份言约意丰的小传。她的出身、学历、才华、容貌,青春时代的恣意欢谑,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凄凉,昔盛今衰的变化,在鲜明的对比之中一一写出,从容不迫,不枝不蔓,充分发挥了现实主义艺术概括的力量。其中,琵琶女自叙年轻时的欢乐生活,更借助于细节描写,“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些细节都是出自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件,表现的是琵琶女少年时的貌美、艺高、生活豪华,红极—时。“钿 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细节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青年女乐伎在逢场作戏中得意一时的情状。这种生活不可避免地打上封建性商业都市生活的烙印,今天的读者自然不必对之加以欣赏仿效。但当五陵年少在颠狂中挥霍其家族从下层人民身上榨取的财富,从一个乐伎身上寻欢作乐时,作为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在她的灵魂还没有战栗和觉醒时,击碎银篦,酒泼罗裙的一系列任性戏谑,正如一出蕴含悲剧意味的闹剧,令人深思。当琵琶女结束弹奏,欲述身世时,诗人又设置了这样一个细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沉吟、整衣、敛容、久立这些动作神态,既与琵琶女这一饱经人事沧桑的歌女身份、性格相符,也与全诗压抑、低沉的抒情气氛相一致,同时又准确地传达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欲语不语、恭敬严肃的神情,先整衣再站起的动作,都反映出这位琵琶女内心的难言的痛楚和稳重、端庄的性格。如果把这段生活和后来的孤独、凄凉境况相比,就可看出诗人所要表现的又不仅仅是昔盛今衰的变化,更在于揭示女主人公由不理解自己的悲剧命运到意识自己悲剧命运的心理过程。  这些细节,着墨不多,但却给人以如临其境,如感其事,如见其人的感受,并由人物的外貌动作而窥见其内心。它不用抽象的概念,也无抽象的议论,只由细节表现,却收到窥一斑而知全豹,举一木而知森林的艺术效果。典型题例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幺(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恬然迁徙霓裳六幺B.呕哑幽愁荻花贾人C.琵琶管弦悯然沦落D.天崖京都湓浦青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B.歌以赠之歌:歌唱。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1.C(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2.D(.“崖”应为“涯”)3.D(A.畅快。B.作歌。C.字。)评价表二题目123优良达标自我评价能力训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3.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嘈嘈”形容乐声的粗重,“切切”形容乐声的轻细。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5.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A.尊礼循法,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不屑见官人C.怨恨痛苦,无心见生人D.感时伤怀,不可见路人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7.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答案:1.B(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2.C(“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3.A(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C(“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5.C(ABD三种说法均与原诗不合。)6 .C(A.“衬托……昂扬”说法不当。B.“衬托……成功”说法不当。D“衬托……凄凉”说法不当。)7.D(“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义。)评价表三题目1234567优良达标自我评价二、能力成长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2.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莫名中断的感觉。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Xkb1.com 【参考答案】1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2.B(“莫名中断的感觉”应为“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3.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处泊”,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前三句饱含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显志。朋友别离,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这样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4.诗的三、四两句,正面表现诗人思家,诗人深刻思念家人,但在诗中却想像家里人怎样想念自己。诗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说了什么,未加点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一片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诗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评价表四题目1234优良达标自我评价学海探究艺海拾贝白居长安,是易是难?热闹的长安城内,大文豪顾况府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是因前来与顾况谈诗论词、登门求教的文人墨客太多所致。  一天,一位16岁的少年恭敬地向顾况递上自己的诗稿,等待赐教。顾况没看诗稿之前问少年:“你叫什么?”少年答道:“白居易。”“长安柴米这么贵,白居谈何容易!”顾况对白居易的名字打趣道。他开始翻阅白居易的诗,当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拍案大声叫好,并欣喜地对白居易说:“如此诗才,白居长安容易呀!”  白居易读书之刻苦在当时有口皆碑。他每天要求自己必须高声朗诵若干篇诗文,埋头苦读一定量的文章。无论严寒酷暑,天天如此。以至于后来他口舌生疮,双肘磨出老茧。终于在28岁时中了进士,步入仕途。在此后的10年间,白居易“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被拜为翰林学士,升任左拾遗。在此期间,白居易以“有阙必规,有违必谏”的为官之道与“裨补时阙”的文风在政治上和文学上大展身手。他常对朋友说:“男子汉大丈夫,要敢于为朝廷为百姓尽责,不能为独善一身而失去做人原则。”他的讽喻诗也常常令豪强权贵们闻之变色。  815年,白居易因直言上书,被政敌排挤出朝廷,贬到江州做司马。从此以后,白居易曾经刚强不曲的性格因一连串的打击转变而消沉。不过,白居易的消极态度并没有改变他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作风。白居易半世为官,家境一直清贫,以至于有时陷入贫困交加的惨境。白居易后来改任杭州时,一心扑在公事上,夜以继日地忙了3个多月,才把前任遗留问题清理干净。接着又整修西湖,流通六井,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后来,白居易因政绩突出,不断被委到各地为官。白居易每到换任时,地方百姓便纷涌而至,对他依依不舍,相送几十里。   白居易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他强调诗歌的思想性,他提倡采诗制度,认为这样有利于“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白居易注重从民间文学中吸收养分,把诗歌写得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据说他每次写完诗都要读给老太太们听,如果她们听不懂,他就一遍遍地修改,直到她们听懂了,才定稿抄好。这也许就是白居易的诗至今仍受到大家喜爱的一个原因吧。  白居易一生在长安呆的时间并不长。白居长安是易是难,个中滋味值得回味。学有余力白居易笔下的音乐是如此的动人,他采用了哪些手法呢?你能不能将你对某一首你最喜欢的歌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